散文丨迢迢家書的信使

2020-12-27 新湖南

文丨莊莊

自上世紀80年代初作家葉夢從益陽調來長沙工作,在益陽和長沙之間半生往返,來去本已只當尋常。及至今年6月初,家鄉讀書會請她回鄉做文學講座,她竟忽然情怯。出離益陽近40年,她從未集中面對這麼多家鄉的讀者談及自己的寫作。在我看來,這樣的講座無異於一場冒險,倘若一個寫作者毫無保留地向一個參差不齊的讀者群體交付自己全部的內心,能準確接收到其精神信息的人到底有多少?如果只是大而無當的泛泛之談,那這樣的講座又有何必要?而葉夢,選擇了勇敢地向故鄉和親人袒露心跡。

她在臺上坐下了。而這個臺子我猜她其實是不喜歡的,她希望她跟讀者之間沒有講臺沒有梯步,而是更近身的親密交談。她此刻的歸來,是一個被故土養育的女兒;她此刻的歸來,只把一生所寫關於故鄉和心靈的文字當作家書。她坐著,歷經世事滄桑的沉靜和近鄉情怯的羞澀交替於她的面容,這是一個美好而清涼的夏日午後。

臺下近300名自由報名參加講座的讀者,有她的胞衣地三裡橋老街上的鄰人,有她青蔥年少時的同窗,有她在工廠工作時的同事,有因文學而結緣的兄弟姐妹。臺上的葉夢瞬間明白,她生命歷程各個階段的見證者都已悉數到場。她該以怎樣的方式說出?她該怎樣從六十八年的時間和賴以書寫的語詞中剝出自己,以一個嬰孩般純粹、真實而又新鮮的生命重返故土?終於,她微笑著,吐出地道、純正的益陽方言,她解釋道,可能會有個別聽眾不能完全聽懂,但對於她,只有說益陽話才能行雲流水,「巴皮恰肉」。聞聽鄉音,臺下掌聲響起,語言的血緣就這樣瞬間接通了。這時,葉夢完全丟開了認真準備的講稿,因為此情此境,講稿只會讓她和現場的三百顆有著共同的語言母體的心覺得隔膜。她說:不照著講了,你們問吧,任何問題都可以。

△讀者見到了葉夢作品中的《四個鬼妹幾》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轉換,她不再是一個講授者,而是把自己完全敞開,變身為被追問者和被質詢者。是的,在這個見證者簇擁的現場,每一次的發問都將把她帶往已然漸行漸遠的生命現場,讓她再次感知到成長中的疼痛、溫情和熾熱,讓她得以再次確認每一條來時路。出生於三裡橋老街中藥世家的葉夢,是怎樣在市井的煙火裡,在櫃檯高高而又暗黑的藥鋪裡,在氤氳繚繞的藥香裡,從一個敏感自閉的小女兒,成長為一個自足自在的完整的生命個體?她又是怎樣從瑣碎和日常裡汲取稀有的精神元素,並以此餵養自己的內心?這些,她其實都在文字裡交代過了,她寫過的篇篇文章,都是意念中路遠迢迢的家書。40年後,這位女信使,終於親自把家書送達她的血緣之地。

臺下,雪的小紙片不斷飛到主持人的手中。不裝,不懼,不迴避,不躲閃,葉夢的答問坦誠而溫暖。時有益陽的老友情不自禁插入問答之間,一起憶及舊事,或確認記憶中的某個時間地點。期間,報告廳裡各種驚喜與故事不斷,先是葉夢在工廠工作期間擔任編劇的一個劇組神秘復活,43年後原班人馬來到現場;後有葉夢發小《四個鬼妹幾》的原型集體亮相;八十高齡的鄒嶽漢老師在葉夢談及舊作時,毫無徵兆地激情上臺朗誦了她的散文詩《孤城不再拒絕》;還有一個年輕小夥子,變戲法似地從書包裡掏出包括發表葉夢處女作雜誌在內的葉夢所有作品集。一切,都不曾刻意,卻是如此純然和深情。 我想,這一天的葉夢,一定感到了巨大的幸福。她從這裡出發,經歷長路跋涉,經歷朝向異域的種種歷險,經歷精神的一次又一次突出重圍,終於得以帶著更強大和光明的內心返回,並再次領受來自故鄉的撫慰和擁抱。

在葉夢的散文集《月亮·生命·創造》後記裡,她曾寫道:「作為一個女人,最大的樂趣是創造。無論是生命的創造還是精神的創造,都能給我帶來快樂。創造能使生命得以延伸。我想以創造來對抗時空的恐懼。我所有的努力只是對生命悲劇性結局預支的一種安慰。」這應是支撐她40年寫作的根本理由。為此,她從故土出發,以自己的塵世生命為觀照,不斷向著精神本體掘進。在此過程中,她是如此珍視自己的女性身份和獨有的女性體驗,如此渴望通過創造和歷險不斷產生新的推動能量,以期不斷抖落時間的灰燼,迎向日日升起的生命朝霞。我一直以為,一個執著於精神並不斷為自己的內心儲備氣血和熱能的人,假以時日,待氣血豐沛、熱能滿盈,便會有光焰凝結於心海、於周身。與葉夢相交20餘年,以20歲的年齡之差,我從未感覺隔膜,她是老師,亦是摯友,氣息通達之時,心意相合之處,我總能從她那裡感知到溫暖和光芒。

△《接徒弟》劇組成員與葉夢

是的,唯有感知,才是打開一個獨特而豐富的精神生命的正確方式。試想,當一個生命經歷萬千世事,經歷精神苦旅,再經歷年歲的重重包裹,這期間,肉身、心靈、時間彼此交錯、碰撞、離析,其內裡的複雜和斑斕,早已大於我們肉眼所見的「這一個」。因此,成名後的葉夢從未認領過評論界給她的種種標籤:女權寫作、身體寫作、鄉土寫作等等。而在當時,每一道標籤都足以作為一張通行證,讓她穩妥地投靠到某一文學旗幟下,並迅疾打通獲取更大聲名的通道。葉夢是清醒的,更是自信的,她拒絕減損自身豐富性和立體性的所有判定。她只想知道,從日常切入,她的心靈探索究竟能夠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邊界?她只想驗證,以精神為器,她對時空的抵抗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破除生命的一次性法則?

因為葉夢在散文上的成就,她被當然地界定為一個散文家。而我一直覺得,她更是一個當然的詩人:敏銳的直覺、巫性的思維、對自我的深層掘進,對創造的深情迷戀,對時間的預見洞察,這些,都凸顯了她作為一個精神自足體的詩意特質。她像一個藝術遊俠,孤獨地遊走在藝術的邊緣,攝影、書畫都是她的涉足之地。而無論以何種方式,她都從未停止對俗套和模式的反抗,從未停止對內心和存在的叩問,從未停止對自我精神的修正和重構。

而相較於一些外界的評論,故鄉對她的懂得則另有一種溫熱和質樸。這裡,應該有一種「故鄉密碼」的存在,即經由生命、語言和精神的血緣產生的某種暗示,使彼此的聲息更易相通,使迢迢的心路瞬間縮短。正如葉夢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個人出生在哪裡是不可以選擇的,他生長的環境,他所存在的氣場,他所感受到的一切,是別的不在場者無法感受到的。」就像這個下午的相見,處於相同場域的讀者和故人,為著純粹的熱愛而來。他們中的許多人並不從事文學寫作,也不懂高深的文學理論,但他們懂得傾聽,懂得感知,懂得鄉音婉轉裡潛藏的隱秘。

是的,隱秘。葉夢所具有的精神重力使她深深地沉入到生命的暗層,每一個進入的人都需自帶熱能,自持燈火,才能與她的熱和光相互接通。從這個意義上,我以為對葉夢的研究還剛剛開始。目前,除了少數幾位老師的評論能契合她的創作特色和精神特質外,對這個自足體的幽暗和神秘,還需要更全面的探究。好在,可以把這個講座作為一個良性的開端,好在,打開她的家書深入親緣的時候終於來臨。

整整一個下午的交流,氣血通暢,行雲無礙。講座完畢,陪著葉夢從城院的報告廳出來,她說:回來真好!六月的校園蒼青翠碧,葉茂枝繁,這人世之綠,總能帶來沁涼和芬芳,總能讓人充滿希望和明天。

相關焦點

  • 「親情家書」有聲版丨家風,是最好的起跑線;家書,是最好的家風
    而家書,正是這條長跑路上最好的溝通和紐帶!這是多麼與眾不同的教育觀念啊?於是,我們採訪到了這位從事教育工作的媽媽——周李萍女士。周女士:「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家經常說,孩子的起跑線是什麼?其實我覺得,家風才是一個孩子的起跑線!作為媽媽的角色來看,我也是深有感觸。
  • 展訊丨紙短情長——湖湘紅色家書詩詞主題書法展即將開展
    在此次展覽中,我們精心挑選了湖南著名黨史人物的紅色家書16封。楊開慧、毛岸英、毛澤建、向警予、夏明翰、郭亮.......一封家書就是一個崇高鮮活的人物,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44幅風格迥異的書法作品,就像是跳動的音符,在筆意間將一幅幅動人的革命家書重新演繹,串聯起一首理想與信念的頌歌。
  • 迢迢牽牛星是誰寫的詩 迢迢牽牛星這首古詩是誰寫的
    《迢迢牽牛星》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作者不明。此詩借寫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得會面的悲劇,抒發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表達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離愁別恨。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 紙與筆的「重量」:盤點歷史上有名的家書
    近日,江西師大文學院李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次特別的古代漢語作業:用小篆給父母寫封家書。儘管寫的過程挺困難,但完成作業後同學們都感覺,手寫小篆家書很有意思。其實,在古代,家書是一種最為普遍的交流通訊手段。
  • 中國家書的源流體例和格式
    書信既是散文中具有實用性質的文體,又是人與人之間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工具。家書,是書信中最具特色的一種文學形式,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名篇佳作層出不窮,許多家書至今仍有極強的生命力。梁代劉勰《文心雕龍・書記》中說:「三代政暇,文翰頗疏,春秋聘繁,書介彌盛」。
  • 《帕斯頓書簡》的信使
    公共郵差的馬車定期上路,一個來回兩周,私人信使能少一半時間。約翰二曾寫信告訴父親「若回信趕快,人家可只在倫敦待一天」。  私人信使往往還要捎口信,因此須有主家信任。在一封特急信中,約翰二曾匆忙落筆「餘話由送信人接著告知」。但關鍵時刻,主客之間還是心生間隙。
  • 戰「疫」家書丨寶貝,這次也給媽媽獎勵一顆小星星吧!
    逆行出徵他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用實際行動守護生命防線而在他們的身後家人的默默守候是他們堅強的後盾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那些來不及細說的叮嚀那些還沒有表述的情感凝結在一封封家書中串聯起前方的牽掛和後方的惦念匯聚成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今天一起來看身處抗疫一線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一科護師胡娜寫給兩個寶貝女兒的一封信親愛的寶貝們
  • 《魔獸世界懷舊服》冬泉信使任務怎麼做 冬泉信使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冬泉信使任務怎麼做?WOW懷舊服冬泉信使在哪兒刷新?
  • 沈從文家書中的稱謂
    其他暫不談,先說一點小小有味的地方:家書中的稱謂。  從「全集」看,最早留下的家書,是沈先生新婚不久返回老家時,滿懷一腔濃深愛意,一路寫給妻子的沿途風景和思念心情。這些文字的清麗妙絕,讀過的朋友當不易忘懷。其中對妻子稱謂,就怪有意思,是為「三三」。想想,大約因為妻子張兆和在家排行第三之故,而沈從文的自己的落款卻是「二哥」,這也是沈從文在家的男子排行。
  • 信使到大使館的日子
    每一位使館工作人員,初到國外一切感到新鮮,似乎無暇他顧,可是時過不久,便開始想念祖國,想念親人,大家會心照不宣地匯成一種共同的感情——盼望信使。信使一般每月到館一次,到館時事先都會預告,如有特殊情況變更時間,國內會及時通告。我來到駐捷使館一個月之後,信使到達使館,全館好像過節一樣,充滿歡樂。當時的情景,至今仍然縈繞腦際。
  •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迢迢牽牛星》知識點串講
    《迢迢牽牛星》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三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詩。出處《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說到這個《古詩十九首》,那可不簡單,古往今來,多位文學大家,對它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 《魔獸世界懷舊服》冬泉信使攻略 冬泉信使任務完成技巧詳覽
    導 讀 冬泉谷是魔獸世界懷舊服後期的練級和任務地點之一,這裡有著很多有趣的任務,那麼冬泉信使任務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 專訪丨徐志頻:以家書為媒,與左宗棠「神交」
    以家書為媒介,讀者可以與左宗棠展開對話記者:您的新書《左宗棠:家書抵萬金》中,詳細解讀了左宗棠和家人通信的160封家書。這些家書的價值在哪裡?這160封家書是在外為官的左宗棠與家人的重要溝通平臺。其中絕大部分是他寫給兒子的,起通信和教育作用。家書中若有一字之差,就有誤導兒子的風險。所以這些家書都是字字斟酌、準確真實,傳授了他多年來實踐所悟出的真理,傾注了一個父親最真實的期望和想法。
  •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
    比如說,我們能不能給人普及一下這個心理學知識,告訴大家信使就只是信使,信使沒有導致壞消息呢?哈佛這幾位研究者認為這是不太可能有什麼效果的。對此我完全理解。我們專欄以前講過,像「安慰劑效應」,其實純粹是起源於心理上的,但是哪怕你知道有安慰劑效應,你還是會產生安慰劑效應 [3]。
  • 《魔獸世界懷舊服》冬泉信使任務怎麼做 冬泉信使任務完成方法分享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某些任務一定有些疑問,相信大家一直在尋找中冬泉信使任務的任務攻略,以及冬泉信使任務的內容,在這裡小編為大家來WOW60
  • 譯典 | 迢迢牽牛星
    ▲關注 中國詩歌網 ,讓詩歌點亮生活迢迢牽牛星
  • 人文課堂|現代散文鑑賞《家書一則》
    《家書一則(節選)》/傅雷1961年6月26日晚親愛的孩子,六月十八日信今晨收到。雖然花了很多鐘點,信寫得很好。多寫幾回就會感到更容易更省力。賞析這是傅雷先生寫於1961年6月26日的家書一則,文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範,那就是:坦誠能使父子成為真摯的朋友。從這封長信來看,他們父子之間談話的空間是異常的廣闊,儘管他們一個在東半球,一個在西半球。
  • 每日一詩丨吾心歸處是吾鄉
    中國雄安官網記者馬夢迪 攝風雨是鄉梓的信使往來的音訊沒有一個愁字止不住思量又怕邂逅遙遠的月光夕陽下的澱上守護人。帶在身邊夜不能寐的時候信手打開抖落把把的螢火與密密匝匝的蟲鳴關於作者葛永建筆名「白洋澱牧羊人」,曾在多家報刊發表多篇詩歌、散文
  • 戰地家書:「如果萬一孩兒有不幸,你們不要悲傷流淚」|中國有故事
    70年後的今天,讓我們撫摸著一封戰地家書的信紙,透過沾滿血淚的字跡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起去認識一位捨生忘死保和平的抗美援朝老兵。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第二季第4集:戰地家書(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親愛的爸爸媽媽,全家好!
  • 「周末訪談」張丁:家書在戰「疫」中溫暖回歸(下)
    張丁,1967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研究館員、副館長、家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秘書長,主編《抗疫家書》《廉政家書》《抗戰家書》《紅色家書》《家書抵萬金》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民間家書的文化價值與搶救性收藏研究》,發表家書研究文章一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