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家書:「如果萬一孩兒有不幸,你們不要悲傷流淚」|中國有故事

2020-12-19 澎湃新聞

戰地家書:「如果萬一孩兒有不幸,你們不要悲傷流淚」|中國有故事

2020-10-22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讀

70年前,有一群年輕人,志願在花樣年華遠離祖國來到烽火連天的戰地。我們或許無法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稱呼:最可愛的人。

有人在家書裡對父母說:「如果萬一孩兒有不幸,你們不要悲傷流淚」。他左腳腳趾被炸成了半截依然浴血奮戰,被授予「人民功臣」稱號後,心心念念不忘犧牲的戰友們:為什麼他們留在朝鮮戰場上見不到父母……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戰士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70年後的今天,讓我們撫摸著一封戰地家書的信紙,透過沾滿血淚的字跡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起去認識一位捨生忘死保和平的抗美援朝老兵。

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

第二季第4集:戰地家書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

「親愛的爸爸媽媽,全家好!孩兒入朝經過一個多月的急行軍趕赴『三八線』,現在天氣在下大雪,滿山遍地都積有五六尺厚的雪,嚴寒零下四十幾度,我們吃不上飯,喝不上水,睡不好覺,只有渴了冰雪當水喝,餓了炒麵啃幾嘴,整天黑夜在雪堆裡滾爬,風吹裂了我的臉,霜雪凍傷了我手腳,當然全身是冷的,但我們心裡還很熱,因為我們有一顆赤誠的心,心中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什麼千難萬險也能戰勝它!」

這封家書刊登在1951年11月5日的《志願軍前線戰報》頭版,一經發布就震撼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友們的心。

家書的作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易祿亨,當時的他只有16歲,參軍才8個月,因為年齡太小,在部隊先後當過養馬員、通訊員。為了粉碎敵人的秋季攻勢,在兵源緊缺之時,易祿亨主動申請參戰。在堅守月峰山前沿陣地的「貓耳洞」裡,連長叫戰士們給家人寫一封信,第一次上戰場的易祿亨寫信告訴父母戰況:「投入緊張激烈的戰鬥有五天五夜了,敵人天天來進攻,都被我們打退了,保住了陣地,實現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尊嚴。」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轎巖山進攻戰打響,易祿亨帶領12名「尖刀班」戰士打頭陣,任務是炸毀敵人的5座暗堡。對面的重機槍不停掃射,戰友們一個接一個倒下了,易祿亨自己也負了重傷,可敵人的最後一個暗堡還沒打掉。

情急之下,左腳腳趾被炸掉半截的易祿亨抱起最後一根爆破筒,繞到暗堡頂部,使勁把爆破筒插了下去,「砰」的一聲巨響,暗堡炸毀了,易祿亨也失去了知覺。

「哪有時間顧及怕與不怕,只關心任務怎麼完成,根本就不知道死不死的問題,沒有去考慮那些。」他說。

戰場上,易祿亨早已看淡生死,就像他在家書中寫的:「爸爸媽媽,孩兒在部隊學習了很多革命真理,知道為誰當兵吃苦……打仗嘛,就會有犧牲,如果萬一我有不幸,你們不要悲傷流淚,應該高興,更要自豪,你們有個像樣的兒子『最可愛的人』。」

1954年元旦召開的祝捷慶功大會上,易祿亨被頒發一等功證書,並授予「人民功臣」稱號。

「我們一起的戰友,他們為什麼,留在朝鮮戰場上見不到父母,我還活著,還能回去看下父母。」他說。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兩年零九個月的時間裡,百萬志願軍官兵保家衛國,直面生死,和家人唯一的聯繫就是寫信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封沾滿硝煙和血淚的家書裡飽含的家國情懷,70年後的今天仍然有穿透紙背的力量。

我們不該忘記,70年前,在遠離祖國的那片黑土地上,曾經有這樣一群熱血沸騰的年輕人,用生命寫出了感天動地的青春故事,那也是一個民族延續至今的血性和不屈。

滑動翻看↓

出品人

賀軍科

總監製

汪鴻雁

總策劃

李柯勇

監製

景臨 張坤 姚煥 毛浩 董時

策劃

王小鯤 張蕾蕾 閔捷 孫曄 李曦 趙飛鵬

導演

高旭

文字統籌

蔣雨彤

撰稿

吳曉東

編導

母建鑫 居志遠 蔣佩珊

視頻統籌

周浩 曲浩元 吳笛 肖健 趙娜 邊雅斯

宣發統籌

張勇 胡果果 葛穎 盧冠瓊 鬱惠穎

張國黨 蔣璐吉 麻啟敏 梁盛皓 王小美 戴胤

技術支持

張毅 趙凱

特效製作

溫陽東 平寶泉

獨家音樂版權

VFine Music

部分素材來源於

中國軍視網、《上甘嶺》電影

鳴謝

中青在線

合盛唐(北京)傳媒有限公司

聯合出品

中國青年報社

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

中央企業團工委

江蘇廣電總臺網際網路產品中心

出品

共青團中央

回看往期視頻:

滑動翻看↓

第6集 :去北大荒「北漂」!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第7集 :那一眼,看破星辰

第18集:我家有座「爭氣橋」

青年突擊隊

由共青團中央出品,中國青年報社、中央企業團工委、江蘇廣電總臺網際網路產品中心聯合出品的系列微紀錄片《中國有故事》上線了。

這一欄目將挖掘梳理新中國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事件、建設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風格講述背後鮮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現一代代平凡的中國人為祖國建設發展敢於犧牲、勤於奮鬥的奉獻精神。

掃描圖片上的二維碼

定製標準版團旗、團徽,下載團歌

編 輯丨劉博文

校 對丨吳 問

校 審丨陳 葵

值班編委丨連李生

原標題:《戰地家書:「如果萬一孩兒有不幸,你們不要悲傷流淚」|中國有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江西這位烈士的戰地家書,吳京讀信幾度哽咽
    江西這位烈士的戰地家書,吳京讀信幾度哽咽 2020-10-2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18封67年前的戰地家書重現,背後的故事看哭很多人···
    >67年前寫給妻子和兄長的信況嫦娥是況重晚的兒媳況重晚的兒子2016年去世後這18封家書一直由她保管在這一封封戰地家書中我們真切感受到況重晚烈士的家國情懷家書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1948年遼瀋戰役中況重晚棄暗投明,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113師337團二營四連戰士,因表現突出,加入中國共產黨。
  • 現存最早家書黑夫木牘寫了什麼?為何現在讀來還讓人淚溼衣襟?
    如今,隨著通訊設備的普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寫家書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但是家書文化永遠不會消失。今天,就來講講中國現存最早的家書究竟寫了什麼?為何現在讀來還讓很多人淚溼衣襟?震驚世人的是,有兩封木牘戰地家書現身於墓中。寫信者是兩名秦國的士兵,分別叫「黑夫」、「驚」,他們的信是寫給自己哥哥的(名字叫「衷」)。據推測,兩封家書寫於戰國末期,距今有2200餘年。
  • 世界郵展首次設立家書類展品,「中國石油師」家書反映石油工業70年...
    100框中國家書將首次屹立於世界郵展之林,成為郵展上的一大看點。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使首次亮相的100框家書體現中國家書集郵的水平,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聯合有關單位進行了充分的徵集,並於3月中旬在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進行了首次全國選拔展,經過嚴格的評選,最終確定了進軍武漢的100框家書郵集。
  • 這封沒有寄出的戰疫家書 盪氣迴腸!
    一名援鄂醫療隊隊員在出徵時寫下一封家書如今平安歸來家書公之於眾許多網友看後深受感動寫信人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春光收信人是他的父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封盪氣迴腸的家書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說我喜歡你,有那麼難麼?
    你你們最近看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了嗎?根據朋友圈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們的反饋,這是一個跟名字名副其實的關於悲傷的愛情電影,去看電影之前,請自備好紙巾!因為好多人看了這部電影是梨花帶雨的悲傷痛哭啊!我就在想什麼電影劇情能讓你們這般傷心呢?
  • 專家:家書是不會說謊的歷史 有帶鄉土氣的中國夢
    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家書研究中心主任張丁說,新世紀前後,中國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出臺非遺法、頒布國家名錄、劃定保護區、認定傳承人、出版文獻檔案,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傳統家書的命運也迎來了歷史的轉折」。他用十年搶救家書,打撈民間記憶。他說,一部部家書完整地道出了中國的現代史和百姓的中國夢。
  • 衡水中學50米家書!打動教育部的家書!這些家書怎會如此特別
    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他們的故事:這位父親叫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女兒吳陽去年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現在是英語專業大二的學生。吳輝本身就很有故事:曾當過10年小學和初中老師,快30歲時才考研,後來還讀了博士,直到成為大學老師。
  • 中國家書故事|家、信與異鄉
    中國家書故事|你抓住了這次機遇,因而,你一定會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有不斷加深不斷加強的思想體會。」;「你已搬入新寢室,不知又會遇到多少『波折』,這雖是極小的漣漪,但也要有思想準備——任何一次本來可能很小的事,如果沒有思想準備,也許就會產生一點遺憾,有了思想準備,就另當別論了,你說呢?女兒。」
  • 謊言西西里:在美麗謊言背後,竟然會有讓人流淚的悲傷故事
    可是人改變不了的一點就是說謊,有那個人會不去說謊的,只是看他說謊的好壞或者是說謊的次數而已。再看看現實社會中那裡不存在謊言,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不是一個充滿真實的世界。如果遍地都是實話,恐怕是會「世界大戰」吧。就好像你在工作中必須說謊拍上司的馬屁,在感情中有很多事情你也需要說謊。然而面對說謊我們應該怎麼辦。電影《謊言西西里》就講述了兩個人情人之間發生的謊言。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約定下輩子
    「下輩子好像是一種約定,但永遠不是,只要兩個人其中有一個不在了,那就不是永遠了。」當初火得一塌糊塗的電影我覺得很多人都應該看過吧,就算沒有看過應該也聽過。這個電影的名字映入眼帘時就覺得是一個催淚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自一部同名韓國電影。我本懷著沉重的心情觀看,連紙巾都已經備好了。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沒有流淚,反而我覺得這個電影並沒有如名字說的那樣。我個人覺得這個電影並不悲傷,或者說是用悲傷來形容並不貼切,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並不完美而卻因為不完美而完美的愛情故事。
  • 中國家書故事|1990我準備好遇見你
    中國家書故事 | 1990南京的天氣漸漸冷下來,在把短袖換成衛衣的時候,我終於等到了之前拜託母親幫我找的舊時的家書。剛剛打電話給母親說要找家書時,她很驚訝,問我怎麼突然想起這種古老的東西,我大概地向她解釋了緣由,說我們想要尋找、保存與傳承家書和家書傳統,並將它們撰寫成一個個故事。母親聽了只說會儘量找,但不能保證,因為距離上次與人寫信實在是過去太久了。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確實很心酸
    這部悲傷的電影到底是感動哭了多少的人呢?這部電影真的是讓人心酸,聽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哭了,而且電影名字中就有兩個悲傷,這到底是有多悲傷啊。這部電影是小編去年的時候看的,當時這部電影還算是比較火的,而且幾乎是霸佔了小編的朋友圈,幾乎小編身邊的每一個朋友都看過這部電影了。
  • 簡評——《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之前發布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長篇的影評,今天給大家發一版精簡版的,希望大家喜歡。我是看到了這部電影是我偶然間看到了預告片才打算看的,起初看到這個電影的名字,感覺這個名字有些太潦草了,然而看過電影之後才感覺到這個名字真的非常適合。
  • 悲傷流淚的句子,願你餘生安好
    悲傷流淚的句子,願你餘生安好相信很多的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非常悲傷的事情,當然明明願望是很好的,明明事情發展是很好的,但是你會發現這些明明是很好的事情,卻不按照你預想的劇本發展,真的是讓人感覺到痛哭流淚,和大家分享一下幾個悲傷流淚的句子
  • 房子還是要有的,萬一哪天見鬼了,有女朋友了呢?
    房子還是要有的,萬一哪天見鬼了,有女朋友了呢? 小編在看完這個真實的故事之後,不禁熱淚盈眶,拿起手邊的計算器,開始算了起來:300斤硬幣共計1.2萬元,每斤就有40元,如果按照1角一枚來算,就有400枚,不過根據小盆友發誓的年限來看,應該是存在部分5分的硬幣的,因此,總計硬幣數應該超過10萬枚! 珠寶行的售貨員們啊,這其實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賣一枚鑽戒就要數10萬枚硬幣,數錢前建議服用蓋中蓋哦,腰不疼,手也不抽筋了。
  •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提前準備好紙巾,全程淚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相信大家大部分都看過。一想起來這部電影,相信大家第一反應應該是看這部全程控制不了的流淚。因為細節太感人了。這部戲是由林孝謙導演的。這是一部愛情電影,由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而成。這部電影上映也給韓版的帶來很多人來觀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友誼地久天長」
    到現在落筆這一刻,我仍舊無法理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什麼能夠拿到8億票房,但卻不得不相信它所代表的商業價值和市場導向,並只能為此送上膝蓋。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票房並不樂觀的《地久天長》,在《陽臺上》《過春天》鎩羽而歸之後,這部代表華人獲獎的佳作也沒有成為所謂的爆款,雖然看到很多朋友在社交平臺誇獎,但一個周末兩千萬的票房,透露的卻是華語院線對中國社會小人物故事的情節不耐受。
  • 2020高考備考:書信體格式,戰疫家書,盪氣迴腸!高考真題,經典引領!
    趙家有死國之士,榮莫大焉。青山甚好,處處可埋忠骨,成忠冢,無需馬革裹屍返長沙,便留武漢,看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日後我父飲酒,如有酒花成簇,聚而不散,正是頑劣孩兒,來看我父;我母針織,如有線繩成結,屢理不開,便是孩兒春光,來探我母。  惟願我父我母,衣暖,食飽,寢安,身健。兒在他鄉,亦當自顧,父母無以為念。
  • 「我在外面不需要記掛,見信如見面……」 抗美援朝上的那些家書...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期間百餘萬志願軍官兵保家衛國>直面生死與家人唯一的聯繫就是通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它是連接官兵與家鄉和親人的紐帶給予他們無窮的精神力量70年後捧讀這些沾滿硝煙與血淚的戰地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