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50米家書!打動教育部的家書!這些家書怎會如此特別

2020-12-16 天星教育

今天是2021高考倒計時186天,今天小金給大家展示兩份寫給學子的特別家書

一封是寫給衡中學子的50米長卷,一封是驚動教育部的家長寫給孩子的家書!

這兩封家書有怎樣的特別,聽小金娓娓道來。

50米長卷的家書

二尺寬的生宣紙,方寸大的楷體字,整整齊齊排出了一幅50米的長卷。這幅書法作品的內容是《衡中成人禮賦》,之所以有50米長,因為上面寫了1000多名衡中學子的名字。

這幅長達50米的書法長卷,是鄭東玉先生送給今年高三學子的成人禮禮物。50米長,1000多名高三學子的名字,它震撼了每一個看到者、聽到者的心靈。而更讓我們震撼的是背後的故事,還有故事中的精神與文化。

之所以給衡水中學高三學子這份厚禮,並不是因為鄭東玉先生的孩子正在讀高三,而是因為他的孩子鄭彥星老師正在教高三。這件事兒讓我們心中對鄭東玉先生充滿了敬仰與感恩。當我們對這個事情感到意外、驚喜之際,覺得這只是一個偶然的現象時,鄭東玉先生的兒子鄭彥星老師告訴我們,鄭東玉先生已經這樣堅持寫了15年。

自從鄭彥星老師到衡中上班,鄭東玉先生就親自給兒子的學生寫家書,有時長,有時短,多數是座右銘之類的鼓勵性話語,比如今年春季,因為疫情學生居家上網課,鄭東玉先生就親自給兒子班的學生寫家書,鼓勵他們刻苦學習,這些家書隨著學習資料一起寄給了班裡的每一個孩子。這時,我們會又一次肅穆的沉默,因為我們終於明白書法長卷的事情在鄭東玉先生這裡,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長久恆定的文化。

鄭彥星老師說,父親給自己班裡的學生用毛筆字寫家書,一寫就是15年。15年來,這已經成為了他們家的家書文化。鄭東玉先生是自發給兒子的學生寫家書的。父親剛開始寫的時候,鄭老師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好,簡單樸素,既新穎,又古樸。而父親的家書也真的在班裡發揮了作用,作用從小到大不斷變化著,當父親給自己的學生親自寫家書在歲月的累積中成為一種文化時,鄭老師終於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在鄭老師家中,給學生手寫家書已經成為了一種平凡卻有力的文化。在文化的理解和運用上,鄭東玉先生自然高於鄭老師。而令人欣喜的是,這對父子都如此的痴迷於教育。鄭老師說他父親在學校讀的書並不多,都是自學成才,在書法、篆刻等傳統文化方面有很深廣的涉獵與研究。

直到如今,儘管年近古稀,鄭東玉先生依然每天堅持讀書學習,了解國內外時政,這讓鄭東玉先生養成了勤奮、務實、鑽研、創新的學習品質。在為人處世方面,鄭東玉先生寬厚、善良,樂於奉獻。作為一家之主,鄭東玉先生的這些優秀品質已經化為家風,深深影響了自己的三個子女,他們都讀了大學,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今年鄭老師在高三,工作十分繁忙。白天幾乎都在學校,工作到深夜才到家,偶爾能夠和家人一起吃午飯。於是,午飯時就是鄭老師和父親交流最多的時候,鄭老師時常向父親談到學校工作,比如高三學生的成人禮、一輪如何複習、學校70周年校慶等。

有一天,鄭東玉先生告訴兒子高三學生成人禮時自己要給孩子們一個禮物。鄭老師知道父親又要給孩子們寫家書了,因為這已經成了文化。可是,鄭老師沒有想到這次的家書居然如此不同,是50米的長卷。

談起父親寫長卷的過程,鄭老師壓低聲音,眼角似乎有淚光閃爍。因為他知道父親寫完這幅長卷太不容易了。甚至,假如鄭老師知道父親要寫這麼長的作品,他可能不會同意,因為這件事真的太累了。寫這幅長卷,花費了3個多月的時間。鄭老師每次晚上到家都是10點半之後,甚至11點之後。到家後,父親還沒有睡,依然在寫字。回想起來,鄭老師終於明白父親為何深夜不睡了。鄭老師的母親不便下床,白天鄭東玉先生要照顧老伴,還要接送上學的孫子,所以沒有時間寫,只能晚上寫。

鄭東玉先生的確給了孩子們一份厚重的大禮。這份大禮是對精神的凸顯,是對文化的凝練,是對時光的珍藏。鄭東玉先生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參與著衡中的教育,以自身的精神之光照耀著衡中學子、溫暖著衡中學子、影響著衡中學子。……

源自「衡水中學」

驚動教育部的的家書

一位大學教授,給自己剛考入大學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父親在信裡對當時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提了9點建議,涵蓋了道德、專業、知識、戀愛方方面面。

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甚至還驚動了教育部。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

他們的故事:

這位父親叫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女兒吳陽去年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現在是英語專業大二的學生。吳輝本身就很有故事:曾當過10年小學和初中老師,快30歲時才考研,後來還讀了博士,直到成為大學老師。吳輝是去年2、3月份開始寫這封家書的,當時女兒還在讀高三,他慢慢積累、醞釀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在高考前成文,高考結束後把信交到了女兒手上,這封家書改變了女兒的人生。如今女兒正在上大學,考取雅思的同時,她主動參加了志願者社和記者社這兩個社團,還遠赴魯甸地震災區服務,成為學校名人。那麼吳輝寫給女兒的那封信,究竟是什麼內容呢?很多家長看完了都說:說出了我心底所有想說又說不好的話……

一封驚動了教育部的家書

寶貝,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襁褓中咿呀學語,庭院裡蹣跚學步,都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不覺你已長大,轉眼你就上大學了。按理說,18 歲就是成年人,我本不該有什麼擔心。

只是你自從出生以來,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我總擔心你在外面照顧不好自己。你說不希望在本地上大學,我理解,也支持。外面海闊天空,你可以任意飛翔。

你很討厭說教,但在你外出求學之際,我仍要囉唆幾句。對你未必有效,對我卻是安慰。

01、關於道德

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說法並不新鮮,我主要是想說怎麼做的問題。

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記得有一次坐公交車,我主動給一位老人讓座。當時你和君姐都說,沒想到我會給人讓座。

我問你們,老師不就是這樣教你們的?你們說是,只是覺得做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我理解年輕人的這種心理,我第一次幫助別人時,也很在乎別人的眼光。

現在想來,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擔心,怕啥議論?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來,就是一種善行。

當你可以幫助別人時,不要吝嗇。世界將因你的舉手之勞,變得更加美好。爸爸受過別人的恩惠,我們要懂得反哺社會的道理。

02、關於專業

挑專業就是挑興趣,不要用利益標準衡量。

專業的好壞是相對的、辯證的。

今天的好專業不等於永遠的好專業。不要用利益的標準來衡量專業好壞。挑專業就是挑興趣,專業再熱,學科再強,你不喜歡,沒有意義。興趣的標準更穩定,利益的標準不長久。

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書,是人生一大享受。挑你喜歡的,學你熱愛的,工作應有更多快樂,生活會有更高品質。

任何專業,只要學得足夠好,不愁得不到別人不曾得到的東西。

好比旅行,只要走得足夠遠,就能看得見別人未曾看見的風景。

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專業分工更為精細,但專業分工不能分得井水不犯河水。各種專業都是解釋世界的方式,廣泛涉獵,你會更具智慧。

03、關於知識

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讀書無用論」是存在的,沒有讀書也發橫財的人也是有的。但個案不能說明問題,普遍現象才有說服力。

稍懂常識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錢衡量,知識作用也不可忽視。不然,著名跨國公司對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視就無法解釋。

只要做一個簡單的統計,就會發現知識與收入的正相關關係。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關鍵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錢」這一個標準。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知識決定一個人的氣質、趣味、眼界、欣賞水平、價值觀……這些都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這些都是知識薰陶的結果,而不是金錢交換的產物。如果你大學畢業後,能認識到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那這個大學就沒有白上。

04、關於閱讀

讀經典,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區別是,自由很多,揮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這難得的自由,多讀些書。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閱讀,他們可以花很多時間逛街、淘寶、打遊戲、網聊……就是不肯花時間安安靜靜地閱讀。我曾給學生寫過一條讀書寄語:「趁年輕,認認真真跟好書來一次熱戀。」

我強調趁年輕,走上社會你就知道,抽出時間來讀書是多麼不易。

我還強調讀好書,有些書確實害人,思想貧乏,內容平庸。讀書像交友,要仔細甄別,非善勿近。

一個簡單的方法是讀經典,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讀者挑剔的結果。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肯定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經典,只要你想讀,都可以去讀。

05、關於競爭

不靠人情關係,就靠本事競爭。

如今這個年代,需用實力說話。

規則應該會越來越公平,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殘酷。爸爸是個倔強的人,辦事不喜歡求人,也很少求過別人。當初我從小學調到初中,是因為校長覺得我有教初中的水平。

後來,縣城的學校招聘6名老師,我考了第3名,可沒有被錄取,沒有關係,我不求別人。第二年我就考上了研究生,離開了那個地方。

不靠人情關係,就靠本事競爭。雖然這樣比較辛苦,但於外能贏得別人尊重,於內能得到心裡安穩,多好!

你要知道,一個人如果不想過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須有能讓自己抬頭挺胸的資本。你要抓住機會,提高自己。直面風雨人生,迎接時代挑戰。

06、關於漂亮

內外兼修很重要,不要追求花瓶式的漂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就更是如此吧。

人要懂得修飾自己,遺憾的是,這方面我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傳授給你。適當買些新衣服,戴首飾點綴,用化妝增色,都是可以的。

當然,漂亮、有魅力不僅僅是指外表。言談舉止,會傳遞一個人的風度;待人接物,可洩露一個人的修養。

內外兼修很重要,我可不希望你追求花瓶式的漂亮。再說,我們家裡還沒有一個人有當花瓶的資本。知識是最好的化妝品,良好的素養會讓人更有魅力,這是一種歲月都無法剝奪的吸引力。

07、關於戀愛

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愛情很美好,爸爸希望你能找到意中人。

孩子,只要你幸福,我的一生就圓滿了。戀愛很嚴肅,對待須認真。感情不是拿來玩的,恩愛不是用來秀的。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你的愛人不是你的私有品。你可以想他,但不要輕易打擾他,你可以愛他,但不要牢牢限制他。

戀愛會讓人做出各種傻事而不自知,你是女孩子,要懂得潔身自好,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在去約會的路上就要想清楚。

愛的決定應該基於平時細緻的考察,而不是一時的衝動。希望你將來的男朋友正直、有涵養。如果你們是認真的,我會祝福你們。

08、關於交友

遇事能讓則讓,有難可幫就幫。

大學是讀書之所,也是交友之地。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幾個交情過命的朋友。幸福人生不是取決於金錢財富,而是取決於社會關係。

朋友是廣泛的社會關係中的一種。快樂有人分享,你會更快樂;悲傷有人分擔,你不會太悲傷。各地都有人值得你牽掛,到處都有牽掛你的人,你會覺得世界充滿陽光,心裡如沐春風。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希望別人對自己好一點,自己首先就要對別人好一點。

大學宿舍,四人一寢,大家遠道而來,是前世定下的相遇。遇事能讓則讓,有難可幫就幫。與人玫瑰,手有餘香。

09、關於時間

不要總覺得年輕,幹什麼事都還早。

時間最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時光最易得,但也最不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聽人說,要把時間補回來。

時間是補不回來的,浪費了就是浪費了。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幹什麼事都覺得還早。有道是「記得少年騎木馬,轉眼已是白頭人」。大學生的時間往往會無謂地消耗在兩個方面,一是社團活動,二是上網。

適當參加社團活動,廣交朋友,增長見識,確是好事。但太多的課外活動,會使時間以各種光明正大的名義被浪費。

網絡很便利,網絡也很誤事。電腦、手機讓你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繫,也讓你時刻受到外界幹擾。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把網絡關閉,讓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寶貝,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你親自去實踐。爸爸不能教會你所有,也不能陪伴你一生。時光流逝,生命不會常在;總有一天,別離會成永遠。希望這些建議能有益於你。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快樂幸福。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END—

聲明:本文由小金策劃整理,素材整理自「中國經濟網」「人民日報」「正能量」「河北衡水中學」。金考卷尊重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標明來源。如有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本號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版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

相關焦點

  • 50米長卷,這是一封寫給衡水中學學子的家書!
    二尺寬的生宣紙,方寸大的楷體字,整整齊齊排出了一幅50米的長卷。這幅書法作品的內容是《衡中成人禮賦》,之所以有50米長,因為上面寫了1000多名衡中學子的名字。這幅長達50米的書法長卷,是鄭東玉先生送給今年高三學子的成人禮禮物。
  • 全國青少年家書寫作暨家書徵集活動在京啟動大小學生分享家書記憶
    4月16日,由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青年文摘》雜誌社、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全國青少年家書寫作暨家書徵集活動」在北京啟動。小時候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會給我爸寫信,不管這學期犯了哪些錯誤,每次寫信我爸都會哭,哭完他就不會埋怨我了,我爸還把那些信都存著」,回憶起小時候給爸爸寫信的經歷,郭帥彤深有感觸,「書信承載的情感是即時通信工具所無法替代的,可能你在寫信的時候北京剛下雪,等信寄到家的時候,北京的雪已經融化了……」,書信的真實可能就在於在某種情境下表達的情感、記錄的心情,不會隨天氣的改變而改變,對於寄信和守信的人而言,或許都是一種特別的情感傳遞和體驗
  • 國學大會家書傳承家風家教,500封家書獲百萬點擊
    從《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再到《傅雷家書》,在經典的國學國粹之中,家風家教可謂各有千秋、精華薈萃。而在國學大會如火如荼推進的同時,家長們的期盼也日漸殷切。在「國學家書」板塊,家長或親友們可以在線上填寫家書,為小選手們加油打氣,一時間,在家長中颳起了一陣「家書潮」,家長們紛紛用心執筆,將期許和真情化作了一封封的家書。
  • 老奶奶27字家書感動網友 家書抵萬金仍需傳承(圖)
    圖為寧波大學新生所書家書 戚家超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唐云云)昨天,你有沒有被一位67歲老奶奶寫給孫女的家書所打動呢?「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其實,家書,原本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分量十足,曾國藩、傅雷、魯迅、豐子愷等名人所寫家書帶給世人諸多教誨,至今感人至深。而今,在網絡時代,家書似乎離我們遠了。為何不讓充滿溫情的家書重回我們的生活,讓傳統的家書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呢?
  • 家書抵萬金!70歲老者 10餘年寫下30餘萬字家書
    一是義務研讀瀘州圖書館的古籍撰寫簡介;另一件,則是建立每月家書制度,編寫家庭小報教育啟迪後嗣。何白李是瀘縣人。早在中學時期,便曾以川南學聯總務主任(相當於現在的學生會主席)身份積極參與劉伯承等指揮的瀘州起義宣傳工作。1935年,他從四川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後即投入教育事業,先後在瀘州一中和瀘州師範學校任教並擔任校領導,是瀘州師範學校掌校時間最長的校長。
  • 傅雷故鄉周浦鎮向全上海徵集「最美家書」 優秀家書將由博物館收藏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孫雲)「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代人,一封家書,一生記憶。家書之美在於有情,家書之美在於有國,家書之美在於有愛……」昨天,在傅雷故鄉浦東新區周浦鎮,上海首個最美家書徵集展評活動正式啟動。
  • 重讀抗戰家書,愛國是永遠的家風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在抗戰年代,通訊技術還不發達,家書是傳遞思念、喜報平安主要方式。近日,手捧《重讀抗戰家書》細細品讀,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書如同一個個家國興亡、時代變遷的歷史切片,透過這些切片,我們可以回望過去,銘記先烈,感悟家風。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
  • 「親情家書」有聲版丨家風,是最好的起跑線;家書,是最好的家風
    現場講到這些小故事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那些畫面,我感覺自己也被自己感動了!而且,我自己在寫書信的時候,就會讓自己特別安靜下來,沉下心來,這個對於我們家長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察覺的過程,所以我就把它當做一種特別放鬆的狀態,而不僅僅是在於信的內容。因為當你整個慢下來,放鬆下來之後,你整個寫的東西都根本不用想,你想到哪裡就會寫到哪裡。」
  • 家書:歷史與親情的交響
    特別是首期節目中有兩封寫於兩千多年前的家書,經過通俗的翻譯和明星的朗讀,把聽眾拉回到戰國末期秦統一戰爭的歷史現場,再現了普通士兵的日常生活,那字裡行間的人倫親情歷經兩千餘年依然溫暖如初。   穿越兩千年的家書   戰國末期,秦軍橫掃六合,最終一統天下。可是,當時徵戰的兵士是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思想情感?
  • 常州中學生別樣紀念抗戰勝利 深情演繹「家書故事」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常州西藏中學的藏族姐妹花深情講述援藏士兵潘承嶽、潘兆華兄弟倆的家書故事。 唐娟 攝常州的中學生講述左權將軍寫的妻兒的家書。 唐娟 攝   中新網南京9月2日電 (記者 唐娟)面對敵人刺刀臨危不懼的「趙一曼」、西藏姐妹花深情講述援藏士兵潘承嶽、潘兆華兄弟倆的家書故事、國民黨抗日將領蔡炳炎在常州寫過的一份家書、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常州武進人馮仲雲寫給妻子的家書……。
  • 多位名人家書首度曝光,40封家書被浙江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一封封家書,寄託了親人之間的思念與愛,也蘊藏著時代的記憶符號。今天(10月18日)下午,浙江廣播電視集團800米演播大廳內,六封特殊的家書被一一揭開,現場誦讀,時光的印記灑在略顯泛黃的信紙上,泛出一個又一個故事。
  • 中國人家書發掘記:一條廣播引出家書徵集路,5萬封字字是金
    10年之後,他在央視一檔藝術品收藏欄目做編導,「不少收藏家還收藏有很多文獻資料,比如老日記、老信札,那時就覺得這些深藏在民間的文獻有很大的史料價值。」真正讓他下定決心搜集家書,則是因為一個偶然。5萬封家書 字字是金二姐離家的時候你才五歲,沒想到你還記得我……家書抵萬金,真是欲哭無淚,我看了又看,不知看了多少次,想想要快點告訴你們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讓你們知離家四十年的遊子如今的情況……離家這些年,我時常會在夢裡回家……臺胞馬友德寫給弟弟馬友聯的家書,講述了一位離家近四十年的遊子第一次與大陸的弟弟恢復書信聯繫的喜悅
  • 家書抵萬金---四川日報電子版
    70歲老者10餘年寫下30餘萬字家書  1980年,已經70歲高齡的何白李打算做兩件大事。一是義務研讀瀘州圖書館的古籍撰寫簡介;另一件,則是建立每月家書制度,編寫家庭小報教育啟迪後嗣。  何白李是瀘縣人。早在中學時期,便曾以川南學聯總務主任(相當於現在的學生會主席)身份積極參與劉伯承等指揮的瀘州起義宣傳工作。
  • 一封家書驚動教育部,打動了億萬父母丨可讀
    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甚至還驚動了教育部。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他們的故事:這位父親叫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女兒吳陽去年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現在是英語專業大二的學生。
  • 紙短情長竹報平安,中外家書文獻展在滬展出
    「竹報平安:思奎堂藏中外家書文獻展」日前在上海芊荷藝術空間開幕,展出翁同龢、羅振玉、鄭振鐸、陳夢家、孫毓修等名流家書原跡50通,以及與家書有關的信箋、信封30餘種。展覽為「小綠天樓中國古代書畫文獻整理工作室」(上海市2020年文教結合緊缺藝術創新人才工作室)階段性成果。
  • 名師劉聰達:《傅雷家書》可以這樣讀
    同時,「家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特別適合傅雷將自己內心的情感以對白的方式表達出來,使書信內容具有強烈的個性和濃鬱的抒情性。《傅雷家書》中情感交流類的家書,語言平實而飽含深情。這些書信中,傅雷給兒子講道理、提建議,更像父親在當面與兒子交流,話語自然,內容日常。當父子之間的話語內容涉及藝術、文化、語言等方面的學術探討時,語言就相對嚴謹,以議論居多。
  • 《傅雷家書》:一封封家書的背後,是一位女性極致的愛情觀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傅雷家書》如雷貫耳,這本與《曾國藩家書》齊名的「抵萬金」,不僅成為很多家庭教育的必備參考書,而且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的銷量與影響。於是有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寫給孩子的家書:愛在最深切的關頭》。
  • 一封驚動了教育部的家書
    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甚至還驚動了教育部,《人民日報》也轉發薦讀。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他們的故事這位父親叫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吳輝是去年2、3月份開始寫這封家書的,當時女兒還在讀高三,他慢慢積累、醞釀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在高考前成文,高考結束後把信交到了女兒手上,這封家書改變了女兒的人生。如今女兒正在上大學,考取雅思的同時,她主動參加了志願者社和記者社兩個社團,還趕赴魯甸地震災區服務,成為學校名人。
  • 《傅雷家書》背後的真實故事
    昨天世界聞名的 華裔鋼琴演奏家傅聰去世了,從而在華夏大地又颳起了一陣《傅雷家書》旋風。說起這本書,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小有影響,但是它真正在中國大陸大熱還是在2017年入選教育部編寫的全國初中語文課本以後了。現在連一些街頭販夫走卒之類的都會互相打聽哪個書店有賣《傅雷家書》,為啥?
  • 一封家書,讓小候鳥不再等待
    我永遠記得您每天的早出晚歸……您總是不為自己亂花錢,把每一分都用在我們身上,謝謝」……2019年1月28日是農曆小年,14歲的小從熒把想對奶奶說的話一筆一划寫在信紙上,裝進「家書」。和小從熒一樣,許多父母在外的留守兒童——「小候鳥」們,也在當天寫下自己的「家書」。 1月28日,肯德基小候鳥基金2019「FUN言樂新年 候鳥傳家書」活動在肯德基永川萬達餐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