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封67年前的戰地家書重現,背後的故事看哭很多人···

2020-12-13 江南都市報

昨日

在高安市汪家圩鄉團山楊林村

村民況嫦娥向記者展示了

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況重晚

67年前寫給妻子和兄長的信

況嫦娥是況重晚的兒媳

況重晚的兒子2016年去世後

這18封家書一直由她保管

在這一封封戰地家書中

我們真切感受到況重晚烈士的家國情懷

家書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跟著江南君一起瞧瞧

他是第一批入朝作戰的志願軍戰士

況重晚1913年出生於高安汪家圩團山楊林村,據村中老人回憶,況重晚為人耿直,脾氣溫和,身材魁梧,力大如牛。

1946年3月25日

33歲的況重晚與18歲的妻子何仙花結婚,結婚才9個月就被國民黨抓壯丁,被迫從南昌北上到河南息縣參加國民黨軍,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

1948年遼瀋戰役中

況重晚棄暗投明,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113師337團二營四連戰士,因表現突出,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10月19日

況重晚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志願軍,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五四部二大隊步四部隊。先後參加過第一階段1950年10月25日到11月5日的第一次戰役,將敵人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參加過1950年11月25日到12月24日的第二次戰役,迫敵退至三八線;參加過1950年12月31日到1951年1月8日的第三次戰役,突破「三八」線;參加過1951年1月25日到4月21日的守備戰,投身堅守防禦、戰備反擊、運動防禦等多種形式的作戰

1951年

況重晚在寫給妻子的一封信中說:「以前沒有辦法才去當兵,後來我才知道從前是當糊塗兵,我現在一心一意保家衛國,所以當兵也是光榮的。」

直到犧牲都沒能見過兒子一面

1946年離開家鄉後

況重晚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

在況重晚的信中

可以看出他對家鄉親人不能割捨的牽掛

因為家庭條件非常苦

況重晚多次往家裡寄錢補貼家用

在一封寫給妻子的信中,況重晚滿是對妻子的思念:「這次來信沒有別的事,就是分別太久沒有見面,但是我想你的情份沒有改變,我在外經常掛念你的身體如何,照應家事怎樣。希望好好愛護自己身體,家事更加注意些,我在外面不需要記掛,見信如見面,以後將你的心意寫信說明,以免我在外掛念。」

況重晚離開家鄉的時候

妻子已身懷六甲

直到犧牲

他都沒能見過兒子一面

但他在信中多次提及兒子

在一封1951年8月29日

寫給兄長況重日的信中說

「現在秋天的時候氣候多變,要我妻子好好照應兒子建國,莫要感染風寒,好好操持飲食,村子前後或山上或水塘要加緊照顧。」

儘管對家人有著無盡的思念

但在戰鬥一線

況重晚從來都是義無反顧

他在一封信中寫道

「現在我們為了祖國幸福,為了實現真正的和平,我們戰鬥在前線上,保衛我們的勝利果實」。

況重晚對光明的新社會充滿了熱愛和嚮往,他在寫給兄長況重日的信中說:「吃水別忘了淘井人,吃食別忘了毛主席的恩,我們應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在1952年7月20日的戰鬥中

況重晚壯烈犧牲

年僅39歲

葬於朝鮮

1954年2月21日

經志願軍一一三師政治部

批准為革命烈士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這句話被用在很多行業裡

但我想它更適合用在

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身上

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

哪有我們現在的歲月靜好

點讚致敬!

來源:彭松林、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廖濟堂

編輯:陳杰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鈎,一贊五分錢,求!打!賞!

相關焦點

  • 67年前的手繪「表情包」家書,看哭了!
    67年前的手繪「表情包」家書,看哭了!戰鬥間隙,李徵明用家書寄託對家人的思念。如今,李徵明寫給家人的6封書信都完整保留下來。直到有一天母親將舅舅的家書拿出來我全程哭著讀完這些書信才知道舅舅也是一個愛家又多才多藝的人。」
  • 戰地家書:「如果萬一孩兒有不幸,你們不要悲傷流淚」|中國有故事
    70年後的今天,讓我們撫摸著一封戰地家書的信紙,透過沾滿血淚的字跡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起去認識一位捨生忘死保和平的抗美援朝老兵。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第二季第4集:戰地家書(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親愛的爸爸媽媽,全家好!
  • 江西這位烈士的戰地家書,吳京讀信幾度哽咽
    江西這位烈士的戰地家書,吳京讀信幾度哽咽 2020-10-2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讓人看哭的兩封2000年前的家書,透露出秦朝軍隊打勝仗的秘密
    1975年,考古學家在湖北雲夢一處距今2200年前簡陋的秦朝墓穴裡(睡虎地4號墓),發現了兩封木牘家書。這位墓主人叫做衷,身邊的兩封信是在外當兵的弟弟黑夫和驚寫給他的。二人來信的主旨很明確,希望家裡趕快寄些錢過來,而且天氣轉熱,哥倆還穿著棉衣都快捂出痱子來了,他們催促母親趕快給自己做幾件夏裝。
  • 漯河一大學組織學生給父母寫家書 收到回信後讀哭很多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 劉廣超 實習生 張帆 文圖 「本來以為不會哭的,可是看到父親寄回的家書後,還是沒忍住……都好幾年沒流過淚了。」據介紹,五月份,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了「紙短情長」活動,請學生和家長互相寫家書進行交流,該校藝術設計系的156名同學紛紛寄出一封家書,近段時間,學生們陸續收到父母寄回的書信,5月30日,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輔導員陳明傑,帶著30餘名學生來到風景秀美的沙澧河畔,共同打開這一封封家書。
  • 多位名人家書首度曝光,40封家書被浙江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一封封家書,寄託了親人之間的思念與愛,也蘊藏著時代的記憶符號。今天(10月18日)下午,浙江廣播電視集團800米演播大廳內,六封特殊的家書被一一揭開,現場誦讀,時光的印記灑在略顯泛黃的信紙上,泛出一個又一個故事。
  • 中國人家書發掘記:一條廣播引出家書徵集路,5萬封字字是金
    2004年12月的一天,張丁在上班路上聽到了一條廣播:美國歷史學者安德魯·卡洛爾發起了搶救美軍戰爭家書的「遺產行動」,3年的時間徵集到5萬封家書,並精選200封編寫了《美軍戰爭家書》,數月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這讓張丁受到觸動,「每封家書都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美國人可以搜集美軍的戰爭家書,我們也能搜集中國人的家書。」
  • 小學生聆聽抗日英雄「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
    聆聽紅色家風故事「在抗戰勝利71周年之際,我們重點組織了這堂紅色家風課,給孩子們講述抗日英雄紅色家書的背後故事,引導他們感悟體驗革命先烈們的家國情懷。」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說。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的抗戰史學者胡卓然給孩子們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抗日救國團「誓以鐵血救國之決心,自願犧牲一切,與暴日奮鬥到底」,而閔樂山、周執中都是奔赴抗日前線的中國共產黨人。1933年熱河失陷後,閔樂山和周執中撤回內地,按組織要求前往南京積極宣傳抗日主張,並且計劃學習軍事知識以重返東北抗戰。1934年兩人因遭叛徒出賣被國民黨當局逮捕,3年後,他們先後在獄中被折磨致死。
  • 世界郵展首次設立家書類展品,「中國石油師」家書反映石油工業70年...
    從家書寫作時間來看,包括清代家書、民國家書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時期的家書;從家書的傳遞地域來看,涉及內地各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以及東南亞、歐美等華僑聚居區;從家書作者的身份來看,有晉商、華僑、軍人、學者、作家、教師、學生、科技工作者、設計師、集郵家、工人、知青等;從家書涉及的行業看,有石油、航天、電力、海運、教育、殘疾人等;從家書表達的情感來看,有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家書
  • 漢中一消防員4年春節未回家 手寫家書看哭網友
    (摘選自漢中消防濱江路中隊三級指揮員白曉書信)因工作繁忙春節無法回家過年,消防員手寫家書向父母表達歉意。近日,一封漢中消防員手寫家書在網上流傳,「看哭」眾多網友。春節不能團圓寫家書向父母表歉意近日,一封手寫家書在網上流傳,看哭眾多網友。
  • 老奶奶27字家書感動網友 家書抵萬金仍需傳承(圖)
    圖為寧波大學新生所書家書 戚家超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唐云云)昨天,你有沒有被一位67歲老奶奶寫給孫女的家書所打動呢?男子因父子矛盾離家15年 父親寫家書化解恩怨 圖片來源:重慶晨報  家書可以調和矛盾  感動人的家書不只有王詩佳奶奶的這一封。
  • 朗讀者麥家最美家書《致信兒子》全文 收好這封家書
    《朗讀者》現場,麥家更是幾次哽咽,聆聽者董卿也淚光閃爍,臺下的「90後」、「00後」直接哭了.....這封被網友稱為「最美家書」的信,頓時刷爆了朋友圈,希望能看到麥家的信。如果你還沒有收看這檔節目,那麼請收好這封家書吧,或許對你有啟迪。
  • 國學大會家書傳承家風家教,500封家書獲百萬點擊
    10-22 18:56:1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一封家書,不僅寄託著濃厚的家庭情感,還承載著家風傳承,而家風家教又在歲月的積澱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
  • 現存最早家書黑夫木牘寫了什麼?為何現在讀來還讓人淚溼衣襟?
    如今,隨著通訊設備的普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寫家書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但是家書文化永遠不會消失。今天,就來講講中國現存最早的家書究竟寫了什麼?為何現在讀來還讓很多人淚溼衣襟?震驚世人的是,有兩封木牘戰地家書現身於墓中。寫信者是兩名秦國的士兵,分別叫「黑夫」、「驚」,他們的信是寫給自己哥哥的(名字叫「衷」)。據推測,兩封家書寫於戰國末期,距今有2200餘年。
  • 《傅雷家書》:一封封家書的背後,是一位女性極致的愛情觀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傅雷家書》如雷貫耳,這本與《曾國藩家書》齊名的「抵萬金」,不僅成為很多家庭教育的必備參考書,而且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的銷量與影響。於是有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寫給孩子的家書:愛在最深切的關頭》。
  • 秦國士兵的一封家書,2000年過去了,現在讀起來還是感動的想哭
    秦國士兵的一封家書,2000年過去了,現在讀起來還是感動的想哭文/李偉說故事現在我們有了網際網路,所以我們的交流更方便了,因為沒事就能開個視頻看到對方了,而且現在的互聯時代已經取締了原先那個靠書信聯繫的年代了
  • 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這是寧波大學陽明學院近日組織一次寫家書活動,來自68個班級的2907名大一新生,各個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在想像中,這封信必然會讓孩子們的父母感動又欣慰;沒想到的是,不少同學寫著寫著,就已經紅了眼圈。他們說,離開父母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 四川一高校整理翻譯數千封侵華日軍家書日記 還原歷史真相
    中新社成都7月7日電 (賀劭清 王舒)記者7日從西華大學獲悉,為還原歷史真相,該校自2015年起開始整理、翻譯建川博物館珍藏的侵華日軍家書和日記。截至目前,這項工作已經進行了五分之四,完成了3000多封家書和2500多篇日記的歸納整理工作。
  • 看了10遍《傅雷家書》,我總結出18條教育的鐵律
    作者:洞見Echo《傅雷家書》堪稱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家書之一,其中百封家書,記錄了傅雷傅聰的父子情誼,也道破了教育的真相。金庸曾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 《傅雷家書》背後的真實故事
    昨天世界聞名的 華裔鋼琴演奏家傅聰去世了,從而在華夏大地又颳起了一陣《傅雷家書》旋風。說起這本書,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小有影響,但是它真正在中國大陸大熱還是在2017年入選教育部編寫的全國初中語文課本以後了。現在連一些街頭販夫走卒之類的都會互相打聽哪個書店有賣《傅雷家書》,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