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入朝作戰
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期間
百餘萬志願軍官兵保家衛國
直面生死
與家人唯一的聯繫就是通信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它是連接官兵與家鄉和親人的紐帶
給予他們無窮的精神力量
70年後
捧讀這些沾滿硝煙與血淚的戰地家書
我們仍能感受到
其中洋溢出的家與國、愛與思念、
堅強與無畏、樂觀與浪漫……
「這次來信沒有別的事,就是分別太久沒有見面,但是我想你的情分沒有分別,我在外經常掛念你的身體如何,照應家事怎樣。希望好好愛護自己身體,家事更加注意些。」
「溫度低至零下三四十度,墨水結冰,鋼筆要在火上烘烤好久才能寫。」
「軍輸很困難,常常吃不上飯,即使吃也是抓把雪和著面下肚,胃老是痛……」
「我在外面不需要記掛,見信如見面,以後將你的心意寫信說明,以免我在外掛念……」
滑動查看更多家書
↓↓
這些信都是志願軍戰士
在異鄉寫給親人的
前線苦寒
能寄回一封家書
便是莫大的慰藉
戰火紛飛,紙短情長
有的志願軍戰士寫完這些家書
就犧牲了
家書連同其他遺物被一起運回故鄉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
當年的水壺毛巾、信箋筆記
早已斑駁褪色
但是戰士的胸前的勳章
依然閃耀
1951年10月
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
向參加抗美援朝人員
頒發抗美援朝紀念章
總數有250多萬枚
1953年10月
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
赴朝慰問時
向每名志願軍戰士
頒贈了 「和平萬歲」 紀念章
整個章面被設計成
一隻展翅飛翔的和平鴿
而這隻和平鴿的原作
出自著名繪畫大師畢卡索之手
戰爭期間
共有19萬餘名志願軍戰士犧牲
上海籍的戰士大約有1800餘人
不管是長眠異鄉
還是榮歸故裡
這些志願軍戰士
都可嘆可泣,可歌可敬
倖存的志願軍老戰士們
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
還會激動不已、熱淚盈眶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
紀念自己的戰友
滬籍志願軍老戰士朱俊賢
先後九次入朝
實地調查、翻閱資料
親自製作當年戰役的沙盤、
繪製戰爭地圖
他還從平壤友誼塔旁帶回一壇泥土
象徵帶著戰友的英靈重回故鄉
如今
戰爭的硝煙已遠去
這些戰地家書字跡或已斑駁
但卻仍飽含精神的力量
向這些最可愛的人致敬!
相關連結
認捐404架飛機,組織6批志願醫務隊……上海這些抗美援朝故事你知道嗎?| 在歷史的現場
朝鮮戰場上,我們靠什麼打敗敵人?這位倖存的滬籍老兵給出答案 | 在歷史的現場
70年前的今天,跨過鴨綠江!6天後才被美軍發現的秘密是…… | 在歷史的現場
來源:紅色之聲(ID:hszs1921)
視頻:孫潮
編輯:董俊成、安通
審稿:袁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