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家書、求職信…… 如今的你還寫信嗎?

2020-12-14 新華教育

  在微信、QQ成為溝通主流方式的今天,信,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雞年伊始,一檔以讀信為主要內容的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成了網紅,被譽為「綜藝界的一股清流」。這檔節目吸引大家的不僅僅是信件背後感人的歷史和故事,更喚起不少人難以割捨的書信情懷。書信是信息的溝通,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更是實用的技能。情書、家書、求職信……你都寫過嗎?

圖片來源:網絡

  寫一封信,給心中重要的人也給自己

  你有多久沒寫信了?寫下這句話時,我也這樣問自己。

  一檔以讀信為主要內容的綜藝節目——《見字如面》,在雞年伊始成了網紅,被譽為「綜藝界的一股清流」。這檔節目吸引大家的不僅僅是信件背後感人的歷史和故事,更喚起了不少人難以割捨的情懷。

  曾幾何時,沒有手機,電話也不普及,有十萬火急的事才會發電報打電話,分隔兩地,平時溝通全靠書信。紙、筆、信封、郵票,都是精心挑選和準備的,這份儀式感也讓交流更有了莊重的意味;而寫信、寄信、等回信、看信,一來一去,就是十天半月,懷著或期許或忐忑或雀躍的心情等待,那份隨信而至的情感也隨著時間慢慢發酵和沉澱。

  木心先生有一首很有名的詩《從前慢》,裡面有一句: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慢,可以細細品味;慢,可以傾心相待。隨著時代的變遷,日子越過越快,我們也錯過了許多生活中美好、細緻、誠摯、深厚的感情體驗。微信、簡訊、電郵的溝通效率是很高,它提高了溝通的速度,信件雖慢,卻增加了溝通與交流的深度、廣度與厚度。書信不僅僅是分隔兩地的人溝通信息的渠道,更是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絕佳方式。

  記得上大學時,我每周都會收到好多封全國各地同學的來信,別提多高興了。每次都會立刻回復,迫不及待地跟朋友們分享讀過的書,有趣的老師,也會交流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惑。而回信,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寫給朋友們,也是寫給自己,是對一段時期自己學習和生活狀態的整理與反思。而現在,朋友們聯繫多在網上,哪怕見面,也時不時要看看手機。當年那種思想上的深入交流與碰撞,就更讓人懷念了。

  正如《見字如面》中頗受推崇的畫家黃永玉寫給戲劇大師曹禺的信,「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心不在戲裡。」批評得如此不留情面,是朋友之間的真關懷,曹禺甚至把信裝裱起來反覆閱讀,並回長信表示感謝。這種情感,又哪裡是表情包或短短幾個字的微信能夠表達的呢?

  你有多久沒寫信了?有空找出一張信紙,拿起擱置已久的筆,寫給你心中重要的人,讓他們在字裡行間中感受久違的溫暖與愛意,也是寫給自己,提醒自己記得不時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和同行的人。(譚敏)

相關焦點

  • 情書、家書、求職信…… 如今的你還寫信嗎?(2)
    如果一定要說還有什麼信是必須寫的,那恐怕就是畢業時的求職信了。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求職信也從手寫變成了列印,甚至直接發一封電子郵件足矣。記得我畢業的時候,同宿舍一個哥們在求職信上煞費苦心。據說參考了古今中外無數的案例,還專門去了一家「神奇照相館」拍照附在信上(這家照相館拍出來的證件照特別漂亮,是「求職必殺」)。
  • 信裡信外,誰寫了最短的信?最多的情書?說一說我知道的信的故事
    這封信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初次見到是在初中的政治書上,在這期讀者上看到已經是第七次了,可見這封信的曝光頻率有多高。既然是給五千年後人們看的信,那這封信應該是保密的,我們不應該看,但這封信還上了中國的政治書,而且還上了報紙、雜誌,讓全世界人都知道了。
  • 「你會寫信嗎?」短短一句話引發熱評!杭州的第一封信從這裡寄出...
    近日,人民網微博發布了一條《你還會寫信嗎?》,用九張圖文並茂的圖片給網友科普了如何正確使用從稱謂、提稱到署名的寫信格式。此條微博很快被諸多主流媒體關注和轉載,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原來寫好一封信有這麼多講究」、「如今的社會很少人會寫信了,但是信件一直都是人類情感最佳的載體」、「信息化時代,寫信更像是一種情懷」……事實上,從去年到今年,諸如《信·中國》、《見字如面》這類有關書信的節目火爆也成為現象級事件
  • 寫信的人,是喧囂時代最後的貴族
    信裡有情——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信裡有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若無鴻雁飛,生離即死別;平生意氣今何在,把得家書淚似珠。一紙書信,一代又一代,承載著厚重的思念和綿密的情感。但這根情感線在今天已然斷代。先是簡訊逼退了書信,再後來,只有騙子和運營商會給你發簡訊,現在,只剩小廣告會@你。
  • 情書寫信藝術策略促進婚戀情感麻辣燙
    快餐式情感遺忘了經典真愛現代化生活都是信息格式化了,在如今飛速發展的溝通方式改革下,傳統的交流渠道正在不斷消減。懷舊純真的情感也被許多人遺忘了,這也是今天我們說的,如果你在挽回的道路上,有什麼好辦法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呢?一封『情感挽回信』說不定可以幫到你。
  • 那些情書,那些信,曾經愛過的人,你還好嗎?
    一封情書就會打開往昔的時光,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記憶,就會在眼前鋪展開來,看到那些情書,那些信,總是忍不住會問,曾經愛過的人,你還好嗎?往事經年,我們在紅塵中浮沉,在世俗中遺忘,曾經的你我也許早已變得面目全非,但是我們曾經的感情,卻會被那些美好的文字勾起,我們依然想到的是彼此年輕時的模樣。
  •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張丁|書信|家書|信件_網易教育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
  • 開學「神秘禮」|微信時代,你還會寫信嗎?
    這是那個眯著小眼睛,其貌不揚的王小波給意中人李銀河情書的抬頭。相戀初期,幾乎隔不了幾天,就能收到這樣的甜蜜問候。那時年輕姑娘李銀河還沒說出「我就是一個實踐的生命哲學家」這麼理性的話。她和戀愛中的萬千女子一樣,正沉浸在王小波一封又一封的蜜罐情書裡。
  • 戰友, 你最近給父母寫信了嗎?
    原標題:戰友, 你最近給父母寫信了嗎?  2月中旬,記者在雲南省軍區某邊防團採訪時發現,他們開展「寫家信、讀家信、品家信、評家信」活動後,曾被官兵遺忘的家信成了大家的「熱寵」。每到雙休日,官兵總會拿出信紙,無論長短,給家人寫上一封信,讓濃濃的親情溫暖家人。邊關重新興起寫信熱,記者就此深入該團班排展開調查。
  • 微信時代您還寫信嗎?
    回想初到連隊時,沒有手機,更沒有信號,聯繫家人只能靠寫信和座機電話。現如今,每周都能與家人視頻通話,有時真有點兒不敢相信。   我們連地處帕米爾高原,海拔4000多米,每天日照不足4小時。2007年,我剛入伍時主要靠寫信與家人聯繫。駐地地處偏遠、常年積雪,交通不便,初到連隊極不適應的我因為思念父母就寫了封家書。   「劉珂,你家裡寄來的信!」
  • 你家孩子會寫信嗎?北京中小學生不光寫信少了,寫日記也變得奢侈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 終極鬥羅:藍軒宇寫信給娜娜老師,凍千秋誤以為是給自己的情書?
    終極鬥羅:藍軒宇寫信給娜娜老師,凍千秋誤以為是給自己的情書?哈嘍,大家周末好呀。終極鬥羅的漫畫更新了,不知道大家都看了嗎?在漫畫中,小編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藍軒宇寫信給娜娜老師,凍千秋卻誤以為是寫給自己的情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藍軒宇一個人成功通過了鬥羅世界的考驗,但是令他鬱悶地是,自己的魂力竟然減少了,而且出了鬥羅世界後,也沒有恢復的跡象。
  • 2907名大學新生寫家書 50多封信被退回
    寫信,在手機、電腦風靡的當下,你還幹過這事嗎?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 你家娃會寫信嗎?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
  • 千名學生操場寫家書 女生愧疚:「寫信的格式都忘了」
    四川在線消息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12月25日,成都五月花高級技工學校的操場上,近千名學生席地而坐寫起家書。隨後,輔導員買來了信封、郵票,並幫學生寄出家書。上午9時,該校學前教育系的同學們搬著小板凳,來到操場上。
  • 那些寫信等信的日子,你還記得嗎?
    我說你那個號剛弄好,裡面沒有姥姥的微信,沒辦法通話呢。孩子不太明白,我說姥姥不知道怎麼添加好友,等哪天咱們見了姥姥,幫她把這個號添加上就可以和姥姥視頻了,兒子問以前是不是沒有電話,人和人通話都是寫信,更不能在電話上看到。我說是的。
  • 【一封家書】見信如晤,展信舒顏!
    【一封家書】見信如晤,展信舒顏!消防員與家人互通書信互訴團圓思念之情思念跨千裡家書抵萬金一封小小的家書紙短情長寫的是情訴的是念祈的是安(為你讀信)
  • 大學4年父子寫144封信 父親:寫家書可學會孝順
    不寄信回家就不寄生活費   鄒謹給家裡寫信,其實最初是有些「被迫」的成分,因為他需要用家書換生活費。   1989年8月,17歲的鄒謹收到了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系的錄取通知書。這個還未成年、又從未離過家的年輕小夥馬上就要到上海那個大城市生活,自然歡欣不已。
  • 全市5000信筒 郵寄信件中家書不到十分之一
    又到了年根兒底下,多年前這個時候,遠方的親人捎來一封家書,幾乎成了家家戶戶的期盼,郵遞員在這個時候也成了「最可愛的人」。時過境遷,在通信手段日益發達的今天,寫信的日子早已離我們遠去。再過兩天,手機會空前繁忙,拜年的信息、群裡的紅包,都會接踵而至。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有多久沒從書信上讀過節日問候了?記憶裡讓人倍感親切的「郵政綠」信筒,是否早已讓你視而不見了?
  • 記者調查北京市中小學生寫信現狀: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
    插圖 宋溪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  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