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北京市中小學生寫信現狀: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

2020-12-09 新華網客戶端

插圖 宋溪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

  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現狀

  「要不是有要求 都想不起寫信」

  「沒想到啊,我們曾經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求了。」看著兒子寫信時抓瞎,段明月心頭滿是感慨。她說,如果不是學校的作文課要求寫信,老師留了這份作業,自己都想不起來要讓孩子寫信,孩子也不會知道寫信是怎麼一回事。

  想起當年自己讀書時,手機和網絡都還不發達,段明月與家裡的溝通主要就是寫信,「最激動開心的就是兩個瞬間。一是當信件丟往郵筒裡的時候,還有一個是當有人通知我有來信的時候。那種經歷,現在想起來都印象深刻。」

  段明月驚訝於孩子寫信時的格式問題,還有更多家長卻認為寫信已越來越沒有必要。「寫信?給誰寫?打電話不行嗎?」這是很多家長聽到記者詢問孩子近年來是否寫過信時的第一反應。

  「打電話都沒時間,發微信都只回『嗯』『好』,或者乾脆回一個表情包,怎麼還可能去寫信。」孩子正在讀初三的秀秀媽說,孩子早就投身準備中考,無心其他事情,寫信這種事兒更不值得花時間,「不過,如果需要給校長寫封自薦信,這個安排倒是可以有。」

  齊齊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練習毛筆字,如今已經能寫出很不錯的行書,但他也從不寫信,「有必要嗎?」齊齊說,父母要求他每個月要給遠在老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打電話,每次電話的通話時間也就兩三分鐘,「我爸他們也就是問奶奶吃飯了沒,多買點吃的,不舒服趕緊去醫院……就這幾句話,真沒營養。」

  「不說孩子動手寫信了,您現在想要出門買個信封都挺難。」有家長表示,如今不僅孩子寫信少,連信封的功能和角色都發生了變化。「現在要在超市買個信封,有時得問好幾家店,還不一定有。」該家長說,信封本來是裝信件的,但很多時候也成了裝發票、票據的一個工具。「要裝一封手寫的信,確實太少見了。」

  記者在中學門口、培訓機構隨機對上百名家長進行了調查,得到的答覆是,沒有一個中小學生曾經主動給家人寫過信,也沒有一個家長要求孩子必須給家人寫信。「我們不是總批評那種『面對面坐著,還得用微信交流』的方式嗎?都在一個家裡住著,幹嘛還要寫信?」有的家長表示不理解,甚至有家長覺得這種形式「很搞笑」。

  探因

  「不光寫信少了 寫日記也很奢侈」

  為什麼如今中小學生寫信積極性不高,普遍沒有這個習慣?記者調查發現,電子設備影響、平常作業多、相關活動流於形式、家長沒有意識引導等,都是背後的原因。

  「現在網絡的衝擊太大了,孩子放學作業比較多,家長也忙,根本沒意識去培養孩子寫信。」家長潘燕萍說,孩子已經讀小學六年級,如今放學一回到家,就得撲到桌子前忙著寫作業,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很多時候家長還得全程陪同,「根本沒時間想別的。」

  「他作業比較多,寫信只有在我們閒聊時才會偶爾談起,但一直沒有實際行動。」潘燕萍說,孩子忙完作業後的「放鬆」途徑,也往往只是玩會兒手機、PAD等電子設備,「就讓他玩個十來分鐘,趕緊洗漱上床睡覺。」

  不過,也有家長希望通過行動引導孩子寫信,但結果並不樂觀。「寫信和寫日記,都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我記錄、交流和表達,沒有電子設備前,很多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不過,我的引導經歷卻以失敗告終。」家長莫如靜的孩子已經讀初二了,儘管自己也曾努力引導孩子寫信,但兩次寫信的經歷,最終都「不了了之」,孩子也沒有堅持將信寫下去。

  「有一次是讀小學時,學校專門有一堂課是教寫信,不過最後卻成了機械地應付考試。」莫如靜回憶,當時學校期末考試的作文內容,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給親人寫一封信。「最後,寫信就變成一道需要老師打分的期末考試題目,從頭到尾也沒有正兒八經寄出去。」還有一次,學校搞聯誼活動給邊遠地區的小夥伴寫信,自己當時忙前忙後,幫著孩子修改書信內容,買信封郵票等,不過最終沒有什麼回音。「也不知道信件到底寄出去沒有,孩子沒有體會到遠方有來信那樣的回應,也就沒有了寫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算是一種遺憾吧。」

  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介紹,如今在北京市的語文學科中,書信教學主要在小學四年級有涉及。「有這樣的課程,會教孩子學習寫信的格式和基本知識等。」該語文老師透露,據自己的觀察,學生寫信比較多的時間節點,主要是在畢業季或者每年教師節前後,「學生會通過寫信的形式,來表達對老師的尊重」。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如今不僅孩子提筆寫信的經歷少了,甚至連寫日記都變得很奢侈。「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寫書信、寫日記我都覺得有必要,因為隨著孩子長大,書信和日記會成為他們的一種自我記錄和表達的途徑。尤其是青春期時,如果有一個筆友或者好的寫日記習慣,相信會對他的成長也有幫助。」莫如靜說。

  聲音

  「家長先給孩子寫 然後要求回信」

  「最近二十多年來,家書交流的方式基本上退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說,近幾年孩子主動寫家書的不多。對伴隨著手機和網際網路長大的中小學生來說,甚至對成人來說,通常找不到書信往來的必要和激情。他認為,北京市教委倡導「提筆寫信」特別好,抓住了傳承家書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實主要是青少年,中小學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群體。」

  張丁分析,如今雖然各種通訊手段發達,但家書有它獨到的價值。「雙方在交流時通常含蓄、委婉,有些感情、有些話可能並不能落實到語言上,但是可以通過文字表達。」

  至於寫信的好處,張丁認為也有很多。提高孩子的漢字書寫能力自不必多說,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寫信,也是放鬆身心,整理自己言行和思想的機會。」此外,堅持寫信,也能養成誠信、友愛、真誠、善良的人格。「家書的核心理念就是真誠和愛,有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有晚輩對長輩的孝敬,也有平輩之間相互關心幫助的關愛等。」張丁呼籲,家長可以更主動一些,先給孩子們寫信,然後要求孩子回信,這樣孩子們也比較容易接受。

  而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如今隨著人們見面的門檻降低,微信、電話等溝通方式的增加,寫信的功能性確實在下降。同時,寫信少也有孩子學業負擔太重的原因,「考試提高分數的要求太高,擠掉了孩子寫信的時間。」他認為,學校在教學上不能只教書本,而要鼓勵學生更多地在自己體驗的基礎上表達,給學生更多社會交往的機會,產生交往和表達感情的實際需求。有需求的基礎,才會有表達的主動性。 (記者 李松林 周明傑)

相關焦點

  •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記者調查「孩子不寫信的背後」
    未來,更多本市中小學生將提筆寫信。京城孩子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調查上百位家長,沒一個要求孩子寫信「沒想到啊,我們曾經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求了。」
  • 你家孩子會寫信嗎?北京中小學生不光寫信少了,寫日記也變得奢侈
    看著兒子寫信時抓瞎,段明月心頭滿是感慨。她說,如果不是學校的作文課要求寫信,老師留了這份作業,自己都想不起來要讓孩子寫信,孩子也不會知道寫信是怎麼一回事。想起當年自己讀書時,手機和網絡都還不發達,段明月與家裡的溝通主要就是寫信,「最激動開心的就是兩個瞬間。一是當信件丟往郵筒裡的時候,還有一個是當有人通知我有來信的時候。那種經歷,現在想起來都印象深刻。」
  •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張丁|書信|家書|信件_網易教育
    她說,如果不是學校的作文課要求寫信,老師留了這份作業,自己都想不起來要讓孩子寫信,孩子也不會知道寫信是怎麼一回事。想起當年自己讀書時,手機和網絡都還不發達,段明月與家裡的溝通主要就是寫信,「最激動開心的就是兩個瞬間。一是當信件丟往郵筒裡的時候,還有一個是當有人通知我有來信的時候。那種經歷,現在想起來都印象深刻。」
  • 京城孩子寫信成為「奢侈品」?記者調查原因有這些,專家給出幾點建議
    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未來,更多本市中小學生將提筆寫信。京城孩子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她說,如果不是學校有作文課要求寫信,老師留了這份作業,自己都想不起來要讓孩子寫信,孩子也不會知道寫信是怎麼一回事。想起當年自己讀書時,手機和網絡都還不發達,段明月與家裡的溝通主要就是寫信,「最激動開心的就是兩個瞬間。一是當信件丟往郵筒裡的時候,還有一個是當有人通知我有來信的時候。那種經歷,現在想起來都印象深刻。」
  • 北京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家長反問網絡時代有必要嗎?
    她說,如果不是學校有作文課要求寫信,老師留了這份作業,自己都想不起來要讓孩子寫信,孩子也不會知道寫信是怎麼一回事。想起當年自己讀書時,手機和網絡都還不發達,段明月與家裡的溝通主要就是寫信,「最激動開心的就是兩個瞬間。一是當信件丟往郵筒裡的時候,還有一個是當有人通知我有來信的時候。那種經歷,現在想起來都印象深刻。」
  • 你家娃會寫信嗎?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她說,如果不是學校的作文課要求寫信,老師留了這份作業,自己都想不起來要讓孩子寫信,孩子也不會知道寫信是怎麼一回事。想起當年自己讀書時,手機和網絡都還不發達,段明月與家裡的溝通主要就是寫信,「最激動開心的就是兩個瞬間。一是當信件丟往郵筒裡的時候,還有一個是當有人通知我有來信的時候。那種經歷,現在想起來都印象深刻。」
  • 「見字如面」成奢侈:今天,孩子們還在寫信嗎?
    調查:上百位家長,沒一個要求孩子寫信「沒想到啊,我們曾經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求了。」看著兒子寫信時的踟躕下筆,段明月心頭滿是感慨。她說,如果不是學校有作文課要求寫信,老師留了這份作業,自己都想不起來要讓孩子寫信,孩子也不會知道寫信是怎麼一回事。
  •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
    剛剛,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呼籲更多中小學生提筆寫信。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說,此次發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是依託教育融媒體平臺,探索館校合作、融合育人。
  • ...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
    原標題:「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9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提筆寫信的倡議。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說,此次發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是依託教育融媒體平臺,探索館校合作、融合育人。通過文物活化利用,豐富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升育人效果。
  • 你最後一次寫信是什麼時候? 現在拿起紙和筆,你會寫給誰?
    昨天是世界郵政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郵政了解到,南京9月共寄出288萬封平信,平均每天9.6萬封,其中多數是商業信函,而不少普通人的信件,出現書寫不規範的情況。你還會寫信嗎,上次寫信是什麼時候?現代快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 戰友, 你最近給父母寫信了嗎?
    原標題:戰友, 你最近給父母寫信了嗎?  2月中旬,記者在雲南省軍區某邊防團採訪時發現,他們開展「寫家信、讀家信、品家信、評家信」活動後,曾被官兵遺忘的家信成了大家的「熱寵」。每到雙休日,官兵總會拿出信紙,無論長短,給家人寫上一封信,讓濃濃的親情溫暖家人。邊關重新興起寫信熱,記者就此深入該團班排展開調查。
  • ...決定暫留英國不回來 父母含淚寫信鼓勵 「在異國他鄉保護好自己」
    劉豐愷的決定讓父母既感動又心疼,抹著眼淚提筆寫了一封信,放在口罩裡寄給無比牽掛的孩子。「希望給他鼓勵和力量,也希望他一個人在異國他鄉保護好自己」。曾是最敬業的晨報小記者2014年夏天,在南外仙林就讀四年級的劉豐愷,作為晨報優秀小記者代表,參加了南京晨報小記者赴希臘採訪團。旅程中,這個10歲小夥子的淵博知識和寫作之神速,被帶隊記者稱為「比大記者還要敬業的人」。
  • 如何給市長寫信才能做到「必有迴響」?
    生活中,老百姓給市長寫信的理由千千萬,呼聲也一個比一個高。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寫信才能獲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市長親自回應呢?跟隨小編的梳理,讓我們看看他們都是如何給市長寫信的。看來給市長寫信還是有點作用的,最起碼公開表態了,也讓我們這些準備反映問題的小朋友更有信心了。除了霧霾問題,生活中遇到不公或有難處的大有人在。從近年來媒體的報導來看,市長的反應普遍都是挺好噠!市民給市長寫信,只要問題屬實、具有普遍性或是比較嚴峻,都得到了市長或相關部門的回覆。舉兩個慄(例)子:
  • 16歲南京留英學生決定暫留英國不回來 父母含淚寫信鼓勵 「在異國...
    劉豐愷的決定讓父母既感動又心疼,抹著眼淚提筆寫了一封信,放在口罩裡寄給無比牽掛的孩子。「希望給他鼓勵和力量,也希望他一個人在異國他鄉保護好自己」。曾是最敬業的晨報小記者2014年夏天,在南外仙林就讀四年級的劉豐愷,作為晨報優秀小記者代表,參加了南京晨報小記者赴希臘採訪團。
  • 重走傳統書信禮儀之路 中文系女生驚呼不會寫信
    記者有幸旁聽了這堂長達兩個小時的課程,彭教授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的資料和實例為學生們講解了應該怎樣寫信這樣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一名中文系女生聽了課後,感嘆自己原來一直不會寫信。■書信歷史古代就有書信禮儀專著  彭教授先是給大家講解了中國古代書信禮儀的悠久歷史、文化和一些鮮為人知的典故。
  • 《茗心錄》寫信技巧方式詳解 怎麼寫信
    導 讀 茗心錄手遊中怎麼寫信? 在茗心錄手遊中有寫信的玩法,但是很多小夥伴都不知寫信技巧。
  • 寫信的格式及部分寫作方法
    跟人家說情況,談看法,抒發感情,請別人代辦事情等,都可以作為寫信的內容。 另外,別人給你寫信,你要寫回信,答覆或說明人家在來信中提到的問題或事情。 再說,同學們寫信,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那就是用書信的形式寫文章。小學課本裡就有這樣的要求。
  • 怎麼寫信(附寫信常用語言)
    寫信,這個年輕人聽上去很陌生的語言。在手機、電腦如此發達的今天,還寫什麼信?有用嗎?是的,在通訊工具如此快速發展的今天,你能夠親手給父母寫一封信,你的父母一定會很開心,是不是?小編,現在就告訴大家怎麼寫信。寫信——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字眼。開頭語。
  • 大學傳授傳統書信禮儀 中文系女生感嘆不會寫信
    我們現在寫書信需要什麼樣的格式和禮儀?三月十八日晚,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老師給選修他的中華傳統禮儀課的一百五十餘名清華大學的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書信禮儀課程。記者有幸旁聽了這堂長達兩個小時的課程,彭教授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的資料和實例為學生們講解了應該怎樣寫信這樣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一名中文系女生聽了課後,感嘆自己原來一直不會寫信。
  • 又到準備寫信給聖誕老人了:)
    現在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各國聖誕老人的回信吧!在一位媽媽(特特米拉在德國)的文章裡找到一些關於德國聖誕老人的資料,上圖都是聖誕郵局喔!因為收信郵局多,所以如果每個郵局都寄一封,那肯定會收到一兩封回信吧!寫信給法國的聖誕老人,除了可以郵寄,還可以網上寄信喔。還真能收到回信呢!但一定要在開放的時間登入網站,錯過時間就寄不了了。網站除了可以寫信,還有很多有趣的小教程,如烘培、剪紙、填色等,但都是法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