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

2020-12-15 瀟湘晨報

原標題:「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

「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9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提筆寫信的倡議。

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說,此次發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是依託教育融媒體平臺,探索館校合作、融合育人。通過文物活化利用,豐富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升育人效果。活動啟動儀式選在故宮博物院舉辦,因為這裡已經是一座「大學」,課程體系覆蓋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不同學段。

「我已經很久沒有收到過手寫的信了,最近我收到了一封北京中學生給我的信,我很開心,所以用自己非常『難看』的字回信了。」啟動儀式上,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向青少年發出邀請:「未來,故宮歡迎更多學生走進故宮,了解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拿起紙筆記錄心中感悟,讓古老的故宮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給王旭東寫信的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學生。前段時間,該校高一年級學生將課堂「搬」進故宮博物院。參觀之後,學生們拿起紙筆,給600歲的紫禁城寫信。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王曉燕說,這種學習實踐既是引領也是示範,希望通過更多類似的實踐教育活動,引領更多博物館成為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的重要基地,全面開啟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創新教育教學、優化育人方式的改革。

未來,更多本市中小學生將提筆寫信。北京市第五中學、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等26所中小學校已被列為「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試點學校。市教委將定期開啟「雲展覽」,展示學生們的信件。

其實,「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疫情期間,本市7名初中生發起了「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號召同學們以書信形式交流,弘揚傳統文化,感受獨特魅力。9月10日,市教委發出第二期活動通知,倡導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參與書信交流和朗誦活動。截至目前,前兩期活動已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和北京市中小學生的書信4000餘封。(劉冕)

【來源:北京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
    「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剛剛,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呼籲更多中小學生提筆寫信。
  • 給故宮寫封信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寫給書畫器物、花園麗宮,寫給歷史人物、學者藏家;寫給宮廷建築、瑞獸祥雲;我們可以探究問題、分享知識,也可以交流思想、表達感情……」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現場,9位學生代表向北京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石景山這所學校入選「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
    日前,「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石景山實驗學校
  • 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記者調查「孩子不寫信的背後」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
  • 北京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家長反問網絡時代有必要嗎?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未來,更多本市中小學生將提筆寫信。
  • 拿起紙筆 見字如面
    親愛的同學們:為落實市教委關於組織開展「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的通知要求,積極培養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現將「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 「見字如面」,該多多提筆的不止是孩子
    近日,北京市教委呼籲更多中小學生提筆寫信,感受「見字如面」的力量,不少家長紛紛表達支持。書信一度是中國人情感所系的重要載體,但如今已近絕跡於中小學生的生活。一方面,隨著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書信的社交功能大打折扣,「筆友」更成了一個富有歷史感的詞彙。另一方面,應試思維主導下,許多孩子為數不多的書信寫作也是功利化的,對於書信格式的重視遠大於內容。更何況,現在絕大多數成年人也是久不動筆,遑論言傳身教。多重因素交織,中小學生對寫信提不起興致,恐怕是一種必然。
  • 「見字如面」成奢侈:今天,孩子們還在寫信嗎?
    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未來,更多本市中小學生將提筆寫信。京城孩子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 你家娃會寫信嗎?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
  • 記者調查北京市中小學生寫信現狀: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
    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 「見字如面」讓傳統文化教育有了新路徑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你家孩子會寫信嗎?北京中小學生不光寫信少了,寫日記也變得奢侈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張丁|書信|家書|信件_網易教育
    「寫信要先寫什麼?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
  • 京城孩子寫信成為「奢侈品」?記者調查原因有這些,專家給出幾點建議
    據報導,北京市教委日前呼籲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未來,更多本市中小學生將提筆寫信。京城孩子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後有怎樣的現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還有一次,學校搞聯誼活動給邊遠地區的小夥伴寫信,自己當時忙前忙後,幫著孩子修改書信內容,買信封郵票等,不過最終沒有什麼回音。「也不知道信件到底寄出去沒有,孩子沒有體會到遠方有來信那樣的回應,也就沒有了寫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算是一種遺憾吧。」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介紹,如今在北京的語文學科中,書信教學主要在小學四年級有涉及。
  • 用書信傳遞情感,用文字寄語未來 ——中國科技館面向北京市中小學留京青年教師開展「見字如面•對話未來」參觀交流活動
    書信是一種有溫度的傳播媒介書信是一座聯絡情感的橋梁和紐帶書信是你與我、我們與世界之間的一扇窗2021年寒假期間由中國科技館、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共同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未來」主題書信交流活動正式啟動拿起紙筆,我們用文字與未來對話
  • 「見字如面·以聲傳情」 書信作品集中展演在北京二中舉行
    8月9日, 17名中小學生及表演藝術家相聚在北京市第二中學禮堂,朗誦著他們的「一封家書」。來自北京小學的範宸菲和北京市教育學會朗誦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劉徵共同演繹書信《心的對話》,致敬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 「見字如面·以聲傳情」書信作品集中展演在北京二中舉行
    8月9日, 17名中小學生及表演藝術家相聚在北京市第二中學禮堂,朗誦著他們的「一封家書」。來自北京小學的範宸菲和北京市教育學會朗誦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劉徵共同演繹書信《心的對話》,致敬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 今年暑假 西安中小學生要寫封信 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徵集活動28日在...
    書信是最有禮儀感和文化氣息的人際交流形式之一,曾受到過無數人的喜愛,即便是在今天,書信仍然在重要時刻和重要交流中被頻繁使用。陽光報社總編萬波介紹「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大賽徵集活動」的創意思路和寫作要點。他指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讓孩子們以書信對話的方式,向信賴的人講述身邊的西安好故事,將是書信文化和西安正能量的一次美好相遇。」
  • 《見字如面》(第二季):重溫書信帶給我們的肝膽真情
    《見字如面》作為一檔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推廣季播節目,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