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觀!千名學生操場寫家書 女生愧疚:「寫信的格式都忘了」

2020-12-12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消息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12月25日,成都五月花高級技工學校的操場上,近千名學生席地而坐寫起家書。隨後,輔導員買來了信封、郵票,並幫學生寄出家書。

上午9時,該校學前教育系的同學們搬著小板凳,來到操場上。系主任向輝說:「同學們,今天的課程內容是寫一封家書,寫下自己對爸媽的感恩與思念,也可以畫出與父母相處的一瞬間。」同學們將信箋鋪在小板凳上,坐在地上寫起家書。

好久沒寫信格式都忘了

「親愛的爸爸媽媽:當樹葉落下的時候,當白雪皚皚的時候,這意味著,冬天已悄然來了,我,又快放假了,又要回來煩你們了……」念起親手給父母寫的家書,17歲的劉靜還有些害羞。劉靜說,爸媽在農村,多年不寫信,「平時有空就視頻,說實話,我都記不清寫信的格式了。」

劉靜坦言,平時視頻的時候,自己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寫信更能表達感情,「以後,我會定期給爸媽寫信,在信中撒撒嬌。」

15級5班魏興的信是寫給爸爸的,足足寫滿了3頁A4紙,把信折好後裝進信封,魏興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她稱信是自己一筆一畫寫的,要寄給遠在浙江的爸爸。「第一次寫信還是小學三年級,讓叔叔幫我寄到浙江的。一晃都好多年沒寫過信了,平時都是和爸媽打電話。」魏興在信裡寫到:「女兒寫不出華麗的語言,女兒希望爸媽在外注意身體,長大後,我一定會好好孝順你們……」

「那一天,我拖著行李啟程去學校,你們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遠遠望著,望著,看我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我知道,今後的路我將離開你們,一個人走,我一定會努力成為你們的驕傲。」這是15級3班李心蕊的家書。她在信中託爸爸轉告奶奶:多去跳廣場舞,「奶奶可是我們社區一枝花啊!」

#SplitPageHere#

淚奔!小女生畫小時候 希望「陪父母變老」

15級6班的張曉妮給爸爸畫了一幅畫,畫裡小時候的自己和變老的爸爸。畫裡記錄著:「我們小時候,父母教我們吃飯、教我們走路、父母教我們梳頭洗臉、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所以,當父母老的時候,我要牽著你們的手慢慢變老。」

張曉妮告訴記者,家書的形式應該不局限在文字,這幅畫爸爸媽媽看到了,「不敢說淚奔,至少他們會明白我對他們的愛。」作為學前教育系的學生,將來會去幼兒園教書,「我會把父母的愛用到學生身上,呵護他們慢慢長大。」

張曉妮的同班同學林巧玉的家書只有5個字:「爸爸,我愛你!」她在旁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背影,「這是小時候爸爸牽著我的手,一直是我最美的童年記憶。現在長大了,和爸爸散步的時候還是希望他牽著我的手,就像小時候那樣。」

《燭光裡的媽媽》音樂響起 「我聽到了一些抽泣聲」

「操場上寫信,周圍都是同學,大家都在聊天,」15級羅夢涵介紹,當現場響起《燭光裡的媽媽》:您的黑髮泛起了霜花,噢媽媽,燭光裡的媽媽,您的臉頰印著這多牽掛。「操場上一下安靜下來,同學們低著頭開始寫信,後來,我聽到了一些抽泣聲,有同學寫著寫著忍不住的哭了。」

羅夢涵感概說:「文字最能勾起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音樂最能擊中人們心中柔軟的地方。」

「在寫著這封家書的時候,不由得想起了許多以前的事情。」15級6班張鐸同學稱沒寫過家書,一開始還覺得有點不適應,後來自然而然地把心裡想的都寫了出來,「情到深處,淚水也止不住地往下流,跟我們常用的微信、電話、簡訊等方式跟父母交流不同,書信能將那些暗湧在心裡的『羞於見人』的清感,通過文字自然地從筆尖流出。」

不少同學認為,家書是一種更加浪漫的交流方式,「希望父母收到我們的信能夠開心。」

感恩是永恆的教育 「我們打算每年舉辦一次」

木心有首詩歌《從前慢》,書信是一種慢節奏生活方式。「寫信、等待、收信」的過程本身也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看到來信,真是「見字如面。」執行校長付恩才坦言,現在通訊比以前便利了,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深入交流卻反而少了,「這就是學校舉行寫家書活動的原因。」

付恩才透露,「一封家書寄恩情」今年第一次舉辦,旨在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情感溝通,讓孩子們體驗書信情懷,感受書信的質樸與浪漫。用傳統家書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文化的本質。

「感恩是我們校訓之一,學校每年10月—12月都會開展一系列的感恩季活動,我們要讓學生在這裡不僅學到一技之長,還要學會感恩、學會愛。寫家書這個活動雖是第一次開展,但是效果非常好,同學們都大膽地表達了對父母愛。明年我們將在全校開展,把感恩教育堅持下去。」付恩才還稱,在今年的感恩季活動中,該校還開展了「走進了金堂特殊教育學校」、「向環衛工致敬」、感恩季徵文、感恩季話劇比賽、感恩季畫展等一系列活動。(楊德/文 圖片由學校提供)

#SplitPageHere#

#SplitPageHere#

#SplitPageHere#

相關焦點

  • 安慶師範大學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
    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但是,這並不是第一次給父母寫信,以前學校也經常號召學生給爸媽寫信,那時候信都是親手交到爸媽手上,「而此次寄出的家書不知道要輾轉多久才能到父母手中,現在離開了家才真正深有感觸。」當子和哥哥都在外地上學,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他覺得很是愧疚:「我在家跟父母可以說是無話不談,現在不能經常面對面聊天,希望家書能夠寄託一點我對他們的牽掛」。
  •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張丁|書信|家書|信件_網易教育
    段明月驚訝於孩子寫信時的格式問題,還有更多家長卻認為寫信已越來越沒有必要。「寫信?給誰寫?打電話不行嗎?」這是很多家長聽到記者詢問孩子近年來是否寫過信時的第一反應。「打電話都沒時間,發微信都只回『嗯』『好』,或者乾脆回一個表情包,怎麼還可能去寫信。」
  • 信封格式錯誤無法投遞!寧大新生50多封家書被退
    寧波在線訊(記者邵巧宏通訊員郝曉帆褚晶君孫煜坤厲靜)  前不久,一位寧波父親寫給考上北大兒子的一封家書,刷爆了朋友圈。今年中秋節前,寧波大學的2907名大一新生,也忙著寫上了家書。  2907名學生,2907封滿載濃情的家書,中秋節前陸續從寧波寄出了。  算算時間,大多數家書應該能到家長手裡了。
  • 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小姚同志,我在大學裡一切都好,學長、學姐們都很熱情,舍友們也很合拍,總之一切都好,你們在家裡不要太想我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姚美倩在信紙最後畫了個大大的笑臉,結束了這封給父母的信。這是寧波大學陽明學院近日組織一次寫家書活動,來自68個班級的2907名大一新生,各個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
  • 寧波大學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格式錯誤被退
    寫信,在手機、電腦風靡的當下,你還幹過這事嗎?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
  • 一大學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女孩寫「最美思念詩」家書爸爸收到既感動又愧疚
    女孩寫這封信的是杭州桐廬的一位小學女生,收信人是她外出打工的爸爸。1月25日,錢江晚報整版報導了桐廬彩虹公益組織的親情家書活動,這是其中一封被網友封為「最美思念詩」的家書。這首送給遠方爸爸的現代詩一經報導立馬引起了眾多關注,網友評價高度一致——寫得太好了!幾經輾轉,記者昨天終於聯繫上了寫信的小女孩。她叫吳心怡,家住桐廬分水九龍山,剛滿14歲。
  • 2907名大學新生寫家書 50多封信被退回
    寫信,在手機、電腦風靡的當下,你還幹過這事嗎?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 成都一學校輔導員在新生家書裡悄悄放入軍訓照
    「這些是我班上剛參加完軍訓的56名新生寫給家長的信,裡面記錄了他們開學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軍訓感悟等。學生寫好後,交到我這裡統一郵寄。」田致榮透露,在每封信裡,他還悄悄放入一張學生的軍訓照。   不少00後寫信的格式都忘了 被退回重寫   在手機、電腦風靡的今天,不少00後學生還是第一次寫信。
  • 全國青少年家書寫作暨家書徵集活動在京啟動大小學生分享家書記憶
    中國青年網記者黃昂瑾 攝「我覺得家書就是自己在外面,給家裡寫一封信,告訴家人自己在外很好,還有自己在外的情況,也表達對家人的思念」,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來自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第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陳潤琪告訴記者。
  • 教育觀察:「小楷寫家書」是「一箭三雕」之舉
    」之舉王營 在陝西鹹陽師範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內,數十名大學生手執毛筆用小楷書寫家書。自2016年以來,該院256名學生每逢母親節、父親節便用小楷書寫家書一封,如今學院要求學生每月寫一封。該院院長張永亮教授說,「小楷家書」一是出於專業考慮,讓書寫尤其是小楷書寫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二是讓學生懂得感恩,家書的稱謂、格式、行文必須按照古時習慣,不能隨意應付。筆者認為,該學院這一做法,對學生而言,是「一箭三雕」之舉。首先,達到了練字的目的。
  • 你家孩子會寫信嗎?北京中小學生不光寫信少了,寫日記也變得奢侈
    段明月驚訝於孩子寫信時的格式問題,還有更多家長卻認為寫信已越來越沒有必要。「寫信?給誰寫?打電話不行嗎?」這是很多家長聽到記者詢問孩子近年來是否寫過信時的第一反應。「打電話都沒時間,發微信都只回『嗯』『好』,或者乾脆回一個表情包,怎麼還可能去寫信。」
  • 記者調查北京市中小學生寫信現狀:現在的孩子都不會寫信
    段明月驚訝於孩子寫信時的格式問題,還有更多家長卻認為寫信已越來越沒有必要。「寫信?給誰寫?打電話不行嗎?」這是很多家長聽到記者詢問孩子近年來是否寫過信時的第一反應。  「打電話都沒時間,發微信都只回『嗯』『好』,或者乾脆回一個表情包,怎麼還可能去寫信。」
  • 中國家書的源流體例和格式
    家書作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在體例和格式上都有具體要求,在行文上因接受書信者的身份地位、長幼尊卑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講究,在遣詞用句上也有具體規定,許多講究和規定一直延續到現在(臺灣省、香港及海外華僑之中多見,而祖國內地已不多見)。
  • 大學生寫家書出洋相讓人遺憾,我們該如何感恩?
    導語:近日,寧波大學陽明學院組織了一次寫家書活動,2907名大一新生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然而濃情的家書寄出去不到一個星期,學校已經陸續收到50多封退信。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小姚同志,我在大學裡一切都好,學長、學姐們都很熱情,舍友們也很合拍,總之一切都好,你們在家裡不要太想我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秦國士兵的「家書」都寫了啥,2000年後,還能讓讀者紛紛「落淚」
    大家都知道古代沒有電話和簡訊的時候,想和遠方的人聯繫就得靠寫信,這樣的通訊方式也持續了數千年。即使是在網際網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仍然有人喜歡用寫信的方式傳達情感,因為更有意義和莊重感。相信不少朋友在學生時代都寫過信,那種感覺是非常美好的。
  • 愛你在心口難開 德州90名大學生寫家書感恩父母
    原標題:德州90名大學生寫家書訴感恩
  • 海寧紫微初中600學生寫家書感恩父母
    孩子從小到大,父母一直會操心,孩子也一直在父母的視線裡。3月30日,紫微初級中學七、八年級600多名學生分別用筆寫下一封家書,把平常想對父母說卻沒有說出口的話,都寫在了紙上。副校長濮鳳林介紹,這是「紫初家書」書寫活動,已經是第三年開展了,今年的主題是感恩。這次還特別邀請了家長過來一起參加活動,學生當場寫完後可以當著父母的面朗讀這封家書,父母也可以將想說的話寫在家書上。
  • 家書抵萬金的時代過去,孩子會寫信嗎?抓住這2點有助於語文學習
    前幾天,我家孩子的初中語文老師(新初一)布置了一項作業,要求孩子在暑假給語文老師寫一封書信。 現在還要寫書信?孩子說,我都忘了書信長什麼樣了。 不少像我家孩子這樣的,提起書信不知為何物的恐怕不在少數。 作為學習內容,同時也是交流方式,寫書信我們該注意什麼?
  • 你家娃會寫信嗎?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段明月驚訝於孩子寫信時的格式問題,還有更多家長卻認為寫信已越來越沒有必要。「寫信?給誰寫?打電話不行嗎?」這是很多家長聽到記者詢問孩子近年來是否寫過信時的第一反應。「打電話都沒時間,發微信都只回『嗯』『好』,或者乾脆回一個表情包,怎麼還可能去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