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凝聚共識追求生態文明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出處窮達三十年,未嘗一日忘吾州。」北宋文豪蘇東坡曾11次來到常州,兩次上表乞求居住並終老於此,如他自己所說:「殆是前緣。」

  蘇東坡當年棄舟登岸入城之地,就是現在的東坡公園——大運河繞園東流,林木蔚秀、水石清奇,頗具江南水鄉山野神韻。

  潑綠疊彩,宜居毗陵。蘇東坡「半壕春水一城花」的詠嘆,迴響千年;「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文明理念,已入人心。

紅梅公園

  近年來,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常州市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提升環境,實施了城鄉環境3年提升計劃、生態綠城建設等重大項目。2014年3月,常州市委、市政府又發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令,努力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好景觀,讓廣大市民天天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語。

  喚起心底對綠色的渴求,打造一個現代化的森林宜居城市,500萬常州人民齊參與、共圓夢。

  一棵樹 一座城

  「每一棵唐槐宋柏上,都閃爍著光彩絢麗的色澤。」常州東部,鄭陸舜山,曾經是延陵人文始祖季子的耕讀地。這裡的百年銀杏,蒼勁挺拔,鬱鬱蔥蔥。每年端午、重陽,當地村民紛紛來此祭拜祖先;兩個月一次的集場,大家也聚在這裡敲鑼打鼓、焚香祈福。

  一棵靜靜矗立、省編號為134號的銀杏,栽種於清朝宣統年間,130年來守護一方、繁衍綠色,見證著常州歷史文脈的綿延,講述著綠色龍城的前世今生。舜山一帶的村民,視它為長壽樹、吉祥樹。文革時期,曾有紅衛兵打這棵樹的主意,村裡人自發維護,在樹下搭了草棚看守,終於保了下來。

  一棵古樹,就是一方故土家園、一部祖輩歷史。溧陽戴埠李家園村的老樹,葉冠碩大、枝繁葉茂,三四個人才能合抱。「我在這樹底下長大,每天看見它心裡就踏實。」已經當上爺爺的村民何大盛說,他的爺爺輩就住在這裡,記事起大樹就是這樣茂盛,抗戰時期遊擊隊還取枝條做長矛、打鬼子。

  據統計,常州現存古樹299株、名木22株,分屬27科37屬47種。對這些「活化石」,常州市分級登記、備卡立檔,採取多種保護措施,對瀕危古樹名木進行搶救復壯,使其重新煥發活力。記者前不久遇到省級特聘花木專家、藝林園花木有限公司老總戴鎖方時,他剛從雪堰鎮漕橋村「會診」回來,這個村有一棵350多歲的古茶花樹狀況堪憂。為固根保本,大家先將水泥地敲出一個2.5平方米的地塊,然後殺菌消毒,更換山土,增施有機肥,去除修補在樹幹上的水泥,並為傷口消毒。古樹保護人夏婉英說,這棵古茶花長在自家老屋後院,年年開花好幾百朵,「希望好好保護起來,讓更多人來看」。

植樹活動

  愛樹護綠,已成為常州的城市基因。從「巷陌皆種柳」,到所有公園綠地免費開放,從「八路八口」綠色通道,到鎮村綠化建設持續推進,全市近10年累計造林60.7萬畝。截至去年底,全市林木覆蓋率已提高到25.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97%,人均公共綠地達13.2平方米。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常州市正全力推進的「創森」工作,就是加強生態建設、修復和保護,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以森林和林木為主體,城鄉一體、穩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到2016年,市域森林覆蓋率力爭達35%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5%,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平方米,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綠化,村莊林木綠化率達30%。

 

林業調查

  灑下心血千萬點,換得新綠萬千重。經過近兩年的潑綠疊彩,部分指標已接近或達到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要求。僅今年以來,全市就成片造林5萬畝、建成森林生態示範村30個,同時,溧陽天目湖國家森林公園、長蕩湖國家溼地公園等加快建設。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賡續前賢、澤被龍城。森林和城市,從未像今天這麼交融。舜山的百年銀杏,若舉目眺望,也會感到欣慰。

  一片綠 一重景

  常州西南,建成不久的溧陽上黃溼地公園,緊扣「人文、自然、生態」,大力開展綠化,突出生物多樣性。這裡森林植被茂密、生態環境優美,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翱翔其中,每逢假日,許多人都來到這裡觀景休閒。「沒有野生鳥類的城市是蕭條的、寂靜的,也是缺乏活力的。」資深攝影師王德安說,野生鳥類是農林生產的保護者,也是生態資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我市森林覆蓋率的增加,他的鏡頭下,除了麻雀、喜鵲、白鴿、翠鳥等常見品種,對環境要求較高的黃鸝、綠頭鴨、藍翡翠、白胸苦惡鳥等也不斷增加。

拍攝野鳥

  而在距上黃不遠的龍潭林場,近萬畝森林鬱鬱蔥蔥,既是城市的一道生態綠色屏障,也集苗木繁育、林下經濟、綠色農業、旅遊休閒及科普等功能為一體。林場負責人王雪峰告訴記者,板慄林下套種的百合今年迎來豐收,每畝產量超過750斤、每畝增收近5000元。

  坐擁10萬畝花木的嘉澤鎮,被稱為全市的後花園。這裡是全省最大的大規格苗木生產科研基地,苦丁茶、秋步塔、橄欖樹等30多個品種,填補了常州林木圖譜的空白。豐後村的一片雪松、水杉林,遮雲蔽日,每到草長鶯飛時,5萬多隻南飛過冬的白鷺、池鷺,就如約飛回這裡築巢繁衍,成為一道獨特景觀。「不少人說我是傻子,但養好樹、引來鳥,是對大自然的保護。」林子的主人閔浩煥說,20多年來他都沒有出售園子裡的樹,還養了67隻狗看護。讓他欣慰的是,近幾年,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支持「鳥天堂」,市裡還把這裡列為科普基地。

愛鳥周宣傳活動

  無論是人間奇景,還是點土成金,都源於自然和森林,都因綠色而增值。嘉澤和西太湖板塊,因生態優勢而成功舉辦第八屆花博會,誕生全國花木價格指數;國家層面、全國唯一的中以科技創新園落戶,成為承接「創新的國度」橋頭堡;溧陽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長壽之鄉,「曹山慢城」逐步打響品牌……

曹山慢城花道

  一片綠,一重景。兩年來,常州市瞄準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城鄉一體,有序推進、注重實效,咬定青山不放鬆,推進森林「進城、上路、入村」,全面實施森林生態屏障建設、城鄉綠色家園建設、生態景觀廊道建設、溼地保護與修復工程、生態公益林保護等「五大工程」。

  綠地、林地、溼地同建,經濟、生態、景觀效益兼顧。一年多來,常州市在滆湖、太湖、長蕩湖周邊,建設了100米寬的生態防護林;在溧陽南山北山、金壇茅山及太湖岸線保護區內,形成了穩定的森林群落;在茅東林場、龍潭林場、瓦屋山林場、小黃山等地,實施撫育改造20萬畝;在高鐵高速及環城高架和城市主要道路兩側,提升綠化水平;總面積1萬畝的新龍生態林,星羅棋布的郊野公園和溼地公園,就連村前宅後,也見縫插綠……

金壇茅山

  大綠傾城,綠意沁心。隨著創森工作的深入推進,和諧自然的水城、綠城逐步回歸。

  一代人 一個夢

  常州西北,瓦屋山林場,楊灣工區大山口護林站。太陽剛剛露頭,66歲的江廣華已開始巡山。每天都得走上15公裡的山路,查看有無火情;在百餘級臺階上爬上爬下,登上瞭望臺觀測森林裡有無異常情況。他的巡防日誌文字樸實:「9月17日,晴,轉了兩圈,沒有發現盜伐樹木」;「9月18日,多雲,有村民在林區道路上吸菸,經勸阻後熄滅,沒有引起火災」……

  這片1700多畝的山林,如同江廣華的孩子。夫妻倆10年前把家搬到了護林站,山裡的電視往往只能收到一兩個頻道,日復一日,基本是通過收音機了解大山外的信息。守林護林大半輩子,老江和這裡的一草一木已經分不開;而他每月的工資,只是550元左右。

  像老江這樣的林業職工,常州有近500人。他們堅守著大山、守護著森林、奉獻著青春。但是,他們並不孤獨。尤其是「創森」工作啟動以來,全社會關注、參與和奉獻,500萬常州人民都成為身體力行的踐行者、推進者。

  武進區夏城路上,有一座6層高的普通辦公樓,當你走進這座大樓,從大廳到屋頂,樹木高低錯落、綠化無所不在,有人形象地稱其為「樹立方」。據介紹,嘗試這種民間立體綠化,就是想在增加城市綠量、減少熱島效應上出一份力,使城市空間多層次得到淨化。「樹立方」目前還實現了雨水100%收集利用,廚餘垃圾分類處理,汙水、廢水零排放。

  常州的「綠色樂章」,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而是讓綠色走進人們心中,提升全市生態建設理念和生態文明素養。近兩年來,從市主要領導到社區幹部群眾,從科技支撐到企業冠名,從社會種綠到個人認養,投入保障「一分不能少」,推進機制「擰成一股繩」……全市人民以實際行動,凝聚著創森共識、追求著生態文明。

  森林,是大地的綠衣;城市,要詩意地棲息。林水相依、長廊吐翠的大美常州,正快步走來。(常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打造森林宜居城市 500萬常州人走在「創森」路上
    近年來,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我市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提升環境,實施了城鄉環境3年提升計劃、生態綠城建設等重大項目。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發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令,努力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好景觀,讓廣大市民天天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語。  喚起心底對綠色的渴求,打造一個現代化的森林宜居城市,500萬常州人民齊參與、共圓夢。
  • 走近綠水青山 凝聚生態共識——「南平建甌生態司法教育基地」概況
    走近綠水青山  凝聚生態共識——「南平建甌生態司法教育基地」概況 2020-06-26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市民暢想「綠色福利」—西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紀實
    新型城鎮化中,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成為重要指南,城市綠色價值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森林城市建設是隨城市發展而不斷提高完善的公益事業,西安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新形勢下,西安市委、市政府適時做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決定,對城市生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國家森林城市是我國最能反映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整體水平的榮譽稱號。
  • 延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啟動志願服務行動
    8日,「林小青」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志願服務行動啟動儀式在延慶區夏都公園東廣場舉行。  該志願服務行動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共建延慶綠色家園」為主題。「林小青」是全區園林綠化系統致力於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供志願服務的青年志願者團體。
  •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打造灣區「城市綠肺」
    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城市發展理念,中山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砥礪奮進40年。2016年,中山市委、市政府站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吹響全面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號角。全域森林小鎮、全域生態公益林、全民綠化行動等10多項重點生態工程同步啟動,中山用實幹和擔當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 「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引領左權林草高質量發展紀實
    近年來,左權縣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生態強縣、綠色崛起」總布局,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和森林質量,朝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總體目標,強責任、定措施、抓落實,使「生態良好、景觀優美、產業突出、功能完善、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生態左權邁上科學發展的軌道。
  • 安義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宣傳手冊
    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快「生態立省、綠色發展」和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步伐,改善城市森林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而提出的創建活動。
  • 門頭溝:踐行「兩山」理論 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十三五期間,門頭溝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為市民營造出了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良好居住環境。前來遊園的市民說:「這個公園裡面綠化面積特別大,特別適合我們附近的居民前來放鬆身心,我區正在進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也希望這個公園可以使我區的綠化水平再上一層臺階。」
  • 生態鶴峰築綠夢——鶴峯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紀實 - 恩施新聞網...
    5年來,鶴峯縣高度重視生態建設,把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作為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的戰略重點,圍繞「森林鶴峰」發展目標,踐行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大力推進城鎮、山體、水系、路網等森林綠化系統建設,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綠色革命。如今的鶴峰,綠樹飛花,城在林中、出門有景成常態,鄉村疊翠、香果成廊鎖鄉情,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厚植鶴峰廣袤大地。
  • 珠三角衝刺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群 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
    與此同時,廣東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灣區。在此背景下,推進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將為世界級城市群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現實意義重大。深圳梧桐山(資料圖) 陳文 攝  衝刺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目標  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5368.7平方公裡,佔廣東省國土面積不到三分之一。
  • 省創森預檢組「把脈問診」湘潭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
    紅網時刻湘潭9月29日訊(記者 楚湟 通訊員 馬星)9月27日至28日,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委託,湖南省林業廳巡視員隆義華帶領省創森預檢組到湘潭,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進行實地考察。在潭期間,還召開了湘潭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匯報暨專家意見反饋會。湘潭市副市長向敏等參加考察和相關活動。
  • 「香城泉都」鹹寧加強生態文明創建實現綠色崛起
    「綠色鹹寧是我家,人人都來愛護她」逐步成為全體市民的共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市民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和不亂潑亂倒、不亂扔垃圾做起,踐行環保理念,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生態文明方式逐步養成。    開展生態綠色創建活動。
  • 昆明啟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近日,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昆明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指導推進昆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努力將昆明打造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示範城市和「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 蘇州文薈苑社區:小社區凝聚創建文明城市大力量
    一直以來,文薈苑社區紅鄉賢志願隊堅持黨建引領,助推文明城市創建,努力當好宣傳員、示範員、監督員,積極投身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行動中。「親愛的居民朋友,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近日,文薈苑社區紅鄉賢志願者組建成立文明城市創建宣傳隊,開啟「小喇叭」工作模式,利用自身較高的政治素養和豐富的社會治理經驗,向小區居民宣傳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內容,引導身邊人群積極加入到創建文明城市的隊伍中來,努力營造全民參與、全民支持的濃厚氛圍。
  • 景德鎮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紀實
    從「後進生」到「優等生」的蝶變 ——景德鎮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紀實景德鎮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城市的天然「氧吧」和生態「綠肺」。 (資料圖)  江西日報訊(記者 朱力 陳化先)2017年7月,景德鎮市政府被原環保部約談。
  • 「韶關」樂昌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推進會
    樂昌市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推進會現場會上,對樂昌市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前期工作作了詳細總結,對下一階段工作作了動員部署。近年來,樂昌市委、市政府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 唐山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攻堅行動
    今年實施十大綠化工程,計劃完成造林綠化52萬畝,其中春季造林佔總任務的70%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湯潤清、王育民)記者從3月1日召開的唐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攻堅推進會議暨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唐山市將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攻堅行動為抓手
  • 溧陽生態文明建設再升級!從國家生態市,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生態環境部日前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上,公布並授牌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溧陽成為全國第二批4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之一,由此實現由國家生態市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的新跨越。
  • 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太原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的...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支持森林城市建設的意見、國家林業局關於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批准程序和《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LY/T2004—2012)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
  • 廣西東興市:以邊海優勢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11月30日,廣西東興市獲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匾牌,這是2020年全國唯一一個既沿邊又沿海的邊境城市獲此殊榮。那麼,東興市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按照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縣)創建要求,最終獲得這份榮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