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鳴代表:調控投入縮小差距,辦好更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2020-12-11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呂丹丹):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百姓關注的熱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教育的著墨力度不減,職業教育、學前教育、鄉村教育等問題被重點關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花園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曹永鳴帶來《大力發展基礎教育 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建議。就如何「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這一問題,曹永鳴接受了國際在線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曹永鳴 攝影 呂丹丹

多措並舉 大力發展基礎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曹永鳴表示,這體現了國家對於發展教育的巨大決心和投入支持力度。「對於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極大提振了大家辦好基礎教育、保證公平質量的信心。」

如何辦好「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曹永鳴建議,一是國家宏觀調控合理配置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的教育投入比重,縮小地域差別,完善各級各類教育投入保障機制,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二是保障好民辦教師的合法權益。曹永鳴建議,完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績效工資制度,體現優勞優酬;借鑑「頭雁行動」模式,鼓勵支持教育家辦學,讓有大德大愛大情懷的人民教師、人民教育家脫穎而出,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三是把父母教育與監管納入公共服務範疇,讓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補齊當前深化教育改革的「短板」。曹永鳴表示,教育不只是老師、學校的責任,也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所以,我認為不只是老師要持證上崗,家長也要『持證上崗』。」

曹永鳴還建議,為教育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規範父母及其他監護人的法定義務,對流動、留守、貧困、殘障家庭兒童的父母實行登記管理;針對在各級各類學校頻發的嚴重幹擾學校正常教育秩序的「校鬧」行為,規範處理機制,必要時參照「醫鬧」治理入刑。

跑好教育信息化「最後一公裡」

對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發展「網際網路+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曹永鳴認為,打通「最後一公裡」,是確保「網際網路+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近些年,我們花園小學在嘗試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建設平臺,對鄉村學校進行對口幫扶。我們實實在在地聽到、看到,網際網路帶來的變化。都說網絡在縮小世界的距離,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網絡正在縮小校際教育資源差距。」

曹永鳴表示,推動「網際網路+教育」,跑好教育信息化「最後一公裡」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相關部門要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制度、技術、服務體系,避免「一刀切」式監管;禁止有害的APP進入校園,確保網絡環境綠色安全。

曹永鳴說,辦好「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回應人民對美好教育期盼的現實需要。「我們要辦好有『中國特色,世界眼光』的教育,用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助推龍江振興,最終實現教育強國。」

相關焦點

  • 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教育怎樣讓人民更滿意?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柳茹委員:加強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加大對各類型普惠性幼兒園的支持力度。劉焱委員:辦好讓家長放心安心的學前教育,需要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素質、地位和待遇。呂建代表:大學不應辦成大而全或小而全,應力戒浮躁,重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 吳振華 | 縮小農村居民教育性別差距:更關注文化資本還是經濟和社會資本?
    蔡棟梁(2016)研究認為,農村居民教育獲得機會的性別差異程度要高於城市居民;衛麗紅(2016)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性別間教育差距逐步縮小,但農村性別間教育差距仍比城市嚴重。那麼要實現更高水平的教育性別公平,重點是縮小農村地區教育性別差距。因此,研究農村居民性別教育差距的縮小對實現教育公平以至於實現社會公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 深刻領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2016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胡錦濤文選》報告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的發展」是在提出五大發展理念背景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觀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呢? 關於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 教育質量與公平:對PISA2018結果的思考
    提高教育質量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任務。教育的本質價值在於 「育人」,以學生的發展質量來判定教育質量業已成為當前諸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價的共識。
  • 「學習」每日金句|習近平論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加強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特別是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貧困地區辦學經費,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 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集團化辦學大力推進 永康市教育局致力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首次實行公開搖號招生,有效緩解了社會教育焦慮,優化了教育生態,保障了教育公平。市教育局鞏固深化永康市「陽光招生」品牌成果,遵循「城鄉分段、公民同招、網上報名、分段錄取、全程公示」的原則,公平公開公正地落實好招生工作。在搖號錄取工作時,除了由市公證處公證人員全程監督電腦搖號過程外,市教育局還主動邀請民辦學校代表、公辦學校代表、學生家長代表、紀委監委人員、「兩代表一委員」代表、新聞媒體等現場監督,深化落實「陽光工程」。「非常公開,非常公正,非常公平。」
  • 朱永新:用「閱讀公平」推進教育公平
    我們知道,社會公平的基礎是教育公平,當社會能夠為所有的受教育者提供相對公平的教育資源時,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學生才有可能真正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來,黨和政府在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硬體的差距已經逐步填平。脫貧攻堅的成果,也讓千家萬戶的教育硬體,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這一切,無疑為社會公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毋庸置疑,我國的東部與西部、城市與鄉村、重點校與薄弱校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 幫孩子縮小差距,給孩子更廣闊的視野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中一大部分來源於家庭,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80%的視野來源於家庭,另外一些則是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可見父母的眼光,決定了孩子的視野和差距。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更注重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不惜一切甚至「砸鍋賣鐵」讓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讓孩子去一所不錯的學校,不管在哪裡,都會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
  •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市堅持立德樹人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紀實
    來自梧州的李女士是市第十五中學初三學生小陳的母親,日前談及我市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她感觸頗深。「校園很大很漂亮,實驗室設施齊全,音體美器材完備,在這樣的學校裡學習很幸福!」這是在柳州讀書的學生發自內心的心聲。
  • 曹普華:營造尊師重教氛圍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曹普華強調,要大力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副市長李華和出席。座談會上,新邵縣思源實驗學校劉紅丁、邵陽市第二中學彭穎紅、綏寧縣寨市苗族侗族鄉學校李新娥,邵陽市第一中學陳代林、邵東市第一中學申玢彥、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中心小學陽德蘭、洞口縣山門鎮中心小學尹崢嶸、邵陽市第一中學劉建議等國、省、市模範教師、優秀教師代表、學校負責人分別交流發言。
  • 博羅城鄉教育差距逐步縮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關係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近三年來,博羅在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建設方面共投入33983.27萬元。其中,投入25578.4萬元,用於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新增學位近14000個,新增床位近8700個。同時,完成了10個教學點的升級改造,新增教學點1個。
  • 中國地方教育經費投入差距有多大?
    「這塊屏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作為一個區域經濟號,西部城事無意去探尋,也不便對技術之於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作出價值評判。沒有人能夠否認,直播課堂「這塊屏幕」的應運而生,以及這次所引發的爭議,歸根結底,還是源自「屏幕」內外不同地區之間的教育水平差距。
  • 「原創」各級教育投入、勞動力轉移與 城鄉收入差距
    教育投入再分配帶來的勞動力轉移既減少了城鄉收入差距也有利於緩解就業結構轉型滯後的矛盾,是實現兼具公平的包容性增長目標的重要保障。增加教育投入不但可以直接促進城鄉人力資本積累、提高邊際勞動產出和收入水平,還可以通過降低勞動力轉移成本從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間接緩解城鄉收入差距。研究顯示,「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減少農民」。農業就業人數比重每下降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顯著縮小1.03%。
  • 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原標題: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矛盾的疊加挑戰重重——教育規模擴大後,質量和水平的呼聲愈發急切;教育投入增多後,公平和效益的權衡考驗智慧;接受高等教育人數不斷增長,教育結構調整刻不容緩。
  • 曹普華向全市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營造尊師重教氛圍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雲邵陽客戶端9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袁楓 通訊員 申武 申錢錢)9月10日上午,邵陽市委、市政府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座談會,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曹普華說,要大力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 科技,讓教育更公平更有質量
    作為「教育+網際網路」企業,學而思網校希望用科技的力量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大山」。在2020年服貿會上,學而思展出的「AI老師漢語學習系統」融合表情識別、語音識別與測試、OCR圖像識別等先進AI技術,不僅能實時對學生的發音進行智能評測和糾正,還能提供拼音、詞彙、語法等方面的教學,讓每個孩子都有專屬的AI漢語老師。
  • 代表委員談教育公平:從有教無類到因材施教
    教育公平是人們對教育的體感溫度,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而實現教育公平,首先必須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尤其是義務教育資源。 李學勇省長所作的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深入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突出了教育改革的民生導向,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讓公眾看到了實現教育公平的希望。
  • 嘰裡呱啦要用普惠優質的英語啟蒙讓孩子有更光明的未來
    如何創造教育公平的環境,這一直是教育領域的熱點,從2013年開始,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提及。2016年提出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2017年提出辦好公平優質教育;2018年提出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 玉溪日報評論員:辦好玉溪人民滿意的教育
    從20世紀90年代起,玉溪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兩基」(即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攻堅高潮,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已實現了「有書讀」的歷史成就,開啟了「讀好書」的嶄新階段。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近年來我市教育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放在全國、全省大局中看,對標對表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無論是進步的速度,還是發展的質量,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就包含著對「滿意教育」的期盼。
  • 促進教育公平成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重大意義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教育規劃綱要的頒布,再一次奏響了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最強音。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是今後10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教育教學資源均衡配置,要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要落實好相關政策,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健全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的教育和監護網絡,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