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呂丹丹):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百姓關注的熱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教育的著墨力度不減,職業教育、學前教育、鄉村教育等問題被重點關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花園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曹永鳴帶來《大力發展基礎教育 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建議。就如何「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這一問題,曹永鳴接受了國際在線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曹永鳴 攝影 呂丹丹
多措並舉 大力發展基礎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曹永鳴表示,這體現了國家對於發展教育的巨大決心和投入支持力度。「對於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極大提振了大家辦好基礎教育、保證公平質量的信心。」
如何辦好「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曹永鳴建議,一是國家宏觀調控合理配置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的教育投入比重,縮小地域差別,完善各級各類教育投入保障機制,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二是保障好民辦教師的合法權益。曹永鳴建議,完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績效工資制度,體現優勞優酬;借鑑「頭雁行動」模式,鼓勵支持教育家辦學,讓有大德大愛大情懷的人民教師、人民教育家脫穎而出,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三是把父母教育與監管納入公共服務範疇,讓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補齊當前深化教育改革的「短板」。曹永鳴表示,教育不只是老師、學校的責任,也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所以,我認為不只是老師要持證上崗,家長也要『持證上崗』。」
曹永鳴還建議,為教育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規範父母及其他監護人的法定義務,對流動、留守、貧困、殘障家庭兒童的父母實行登記管理;針對在各級各類學校頻發的嚴重幹擾學校正常教育秩序的「校鬧」行為,規範處理機制,必要時參照「醫鬧」治理入刑。
跑好教育信息化「最後一公裡」
對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發展「網際網路+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曹永鳴認為,打通「最後一公裡」,是確保「網際網路+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近些年,我們花園小學在嘗試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建設平臺,對鄉村學校進行對口幫扶。我們實實在在地聽到、看到,網際網路帶來的變化。都說網絡在縮小世界的距離,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網絡正在縮小校際教育資源差距。」
曹永鳴表示,推動「網際網路+教育」,跑好教育信息化「最後一公裡」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相關部門要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制度、技術、服務體系,避免「一刀切」式監管;禁止有害的APP進入校園,確保網絡環境綠色安全。
曹永鳴說,辦好「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回應人民對美好教育期盼的現實需要。「我們要辦好有『中國特色,世界眼光』的教育,用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助推龍江振興,最終實現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