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這幾天,在社交平臺刷屏並引發爭議的《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文(可點擊閱讀原文),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讀到了。
「這塊屏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作為一個區域經濟號,西部城事無意去探尋,也不便對技術之於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作出價值評判。
沒有人能夠否認,直播課堂「這塊屏幕」的應運而生,以及這次所引發的爭議,歸根結底,還是源自「屏幕」內外不同地區之間的教育水平差距。
影響一個地區教育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是一個稍顯粗暴,且也是一個最直觀、最重要的標準。
如果僅從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看,「屏幕」內外的不同地區,它們的教育水平差距,可能比多數人想像的還要大。
01
「窮縣辦富教育」
先還是看一下這次報導中所提到的雲南祿勸縣的情況。
若從區位看,祿勸縣在雲南其實還並不算最邊遠的地區。它是省會昆明下轄的一個彝族苗族自治縣,距離昆明只有幾十公裡。
但它的發展水平的確與昆明城區有較大差距。直到2016年底,才退出國家級貧困縣。
根據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祿勸縣的GDP為91.2億元。而媒體報導,該縣2017年的教育經費投入為9.6億,超過財政收入3.5億元,佔GDP的比重為10.5%。
可以作為對比的是,2017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為4.14%。也就是說,祿勸縣是國家平均水平的2倍多。從這一角度看,祿勸的確是算是比較重視教育了。
當地曾經的一篇教育宣傳文章指出:
祿勸縣還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家庭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在加快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提高教師待遇,開展「網際網路+教研」的雙師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走出了一條「窮縣辦富教育」的探索之路。
所以,說「這塊屏幕」改變了不少學生的命運,當地的財政投入應該功不可沒。不是說屏幕沒有作用,而是說,單單有屏幕,是遠遠行不通的。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何同樣一塊屏幕,在有的地方可以改變命運,有的地方卻收效甚微。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個數字是,2017年末,祿勸全縣戶籍人口487287人,全縣常住人口41.42萬人。這意味著當地人口的淨流出率達15%。
如果教育不能跟上,人口流失可能更甚。這或代表了當前不少欠發達地區的一種普遍困境。
02
生均教育經費:北京是河南7.5倍
要發展教育,沒有真金白銀的投入是萬萬不可能。
衡量一個地方的教育經費投入力度,有財政性教育經費、教育事業費、生均公用經費等指標,為減小統計和分析強度,西部君這裡僅看各地2017年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以下簡稱生均經費)。
來源:教育部官網
這次媒體報導的主要是高中階段的「屏幕」,西部君的分析也僅看高中階段的情況。
如表所示,2017年各地生均經費按照投入強度,可以分為大致5個檔位。
最高的是北京,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生均經費超過6萬元的省級行政區。
第二檔就只有30000+了,分別是上海38966,天津34528,西藏32086。
直轄市上海和天津的投入力度大好理解。西藏應該主要是國家補貼高,加之生源少,抬高了平均數值。
第三檔,是處於20000+水平的江蘇、浙江。
第四檔,10000+段位的省份最多。
但需要區分的是,除了前三檔的6個地區,以及內蒙古、福建、湖北、廣東、海南、青海、新疆,其餘省份都未達到13768.92元的全國平均水平線。
也就是說,在統計的31個省級行政區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只有13個,不到總數的一半。
最低檔的是河南、廣西,也是全國唯二的兩個生均經費投入至今未上萬的省份。
尤其是河南,僅有8149元,全國最低。而最高的北京是其7.5倍。
增速方面,吉林、新疆兩地出現了負增長。
增速最高的依然是北京。這裡面可能不排除是因為「控人」政策生效後,高中學生人數有所減少。
西部地區,除新疆、廣西、內蒙古三地外,增速都在10%以上。
但實際生均投入達到全國平均線的,西部地區中,僅有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
另外,東北三地增速都在5%以下,吉林還是負增長。近年東北人口流失,或與此也不無關係。
03
越窮越不重視教育?
一般來說,教育經費投入力度,與一個地方發展水平呈正相關。畢竟,它需要經濟實力支撐。
但是,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態度,同樣至關重要。
數據表明,各地生均教育經費的投入差距,比人均收入的差距更大。
來源:網絡
據上表數據,2017年各地人均GDP,最高的天津是最低的甘肅的4.2倍;論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西藏的3.9倍。都小於人均教育經費的最大差距。
這在客觀上說明一個殘酷的事實:越是經濟落後的地區,可能越不重視教育,而越不重視教育,越可能繼續加劇經濟上的落後。由此帶來的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
越是經濟發達地區,不僅自身可以培養更多人才,還能夠吸引其他地區的人才。也就說,僅僅看一個地方的高考錄取率,並不能準確反映一個地方的人力資源落後狀況。
因為經濟發展水平不行,相當一部分培養出的人才,最終可能也留不住。
其實,在經濟發展角度,人力資源和教育投資,是一個地方提高發展競爭力不可忽視的因素。
素來推崇教育投資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2016在廈門的一次演講中就指出:「長期有效的扶貧政策注重的應該是投資教育,而並非單純的收入再分配。在扶貧過程中,應注重的是對於貧困家庭兒童的投資。」
今年初,赫克曼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年會上,再次提醒:「中國要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這將成為改善人力資本很重要的部分。」
這對於當前不少地方正在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應該是一個重要啟示。尤其是西部的一些欠發達地區,更應該從中認識到發展教育的重要性。
「屏幕」到底能夠改變多少人的命運,有待更多的實踐論證。但有一點應該可以確認,像祿勸縣這樣的「窮縣辦富教育」模式,應該也可以更多點。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帳號西部城事
注: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