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蟲:馬甲營銷的本質是從眾心理!

2020-12-17 騰訊網

1、直銷會議應該這麼做!

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正式接觸直銷,當時是被一個所謂的「兼職」招聘騙過去的!

招聘的地方穿過一個商場,從後門進入一個居民樓,進去之後才發現,原來是某直銷公司的「家庭聚會」!

當時現場只有十幾個人,老師在臺上講的是什麼,我當時就沒有聽進去,因為我有強烈的牴觸感和壓迫感,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十幾個人當中,至少有七八個人強烈的迎合臺上老師的發言,很明顯,這是他們的「老人」!而這十幾個人當中,只有包括我在內的四五個人是「新人」!

老師講課之後,立馬就會出現兩個「老人」圍攻一個「新人」的情況,這種「從眾」的影響力,給人很大的推動力,讓你感覺,今天你不留點錢,自己心裡都過不去!

結果,最後,因為我是學生,沒有太多錢為由,只是掏了60多塊錢,加入了他們的會員,還拿了一些資料,之後就再也沒聯繫過!而當時和我一樣的另外幾個「新人」還在房間裡面溝通呢!

今天,我們本身不是講直銷行業的做法是不是妥當的,我們要分享的是,這種「馬甲營銷」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2、馬甲營銷的本質是從眾心理

其實,這種常見對於大家來說應該是無處不在的!

比如,我第一次去簋街吃小龍蝦的時候,當時還沒有舌尖上的中國,記得那天是下午4點,因為那個時候不用排隊,即使這樣,我在簋街上選擇進哪家店的時候,評判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誰家客人多!

但是誤打誤撞進了胡大的門店,沒想到還真的進對了!

而現在你再去簋街上去吃胡大,可能幾個分店都需要排隊才能吃上!記得有一次帶朋友去簋街,下午六點到的,結果硬生生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伍!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從眾的原理,因為大多數做出的決定肯定不會錯!

所以,很多剛開張的餐廳,小吃店,樓盤,為了營銷這種排隊的場景,甚至會僱人來當「託兒」,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產生從眾的效應,從而能夠成交那些真正的客戶!

3、網際網路上的從眾效應

其實,今天在網際網路上,從眾的假象就更容易製作了!

比如,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你會如何去選擇呢?

當然,有朋友的地方,當時請朋友給一點建議,但是沒有熟人怎麼辦呢?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會去看一下大眾點評的推薦!

當年第一次去麗江古城的時候,在古城裡面吃了很多街邊的小吃,味道不敢恭維,因為除了鹹之外,沒有什麼也可以值得回味的滋味!

於是我就靈機一動,想到了大眾點評,於是開始搜索附近評分高的美食,結果找到一家評分和評價雙優的門店,我們按照地圖找了過去,這是一家特別難找的門店,門店旁邊是一個類似於下水道或者汙水處理的設備!

門店非常小,裡面就四張桌子,到了飯點一個人都沒有,店裡只有老闆和老闆娘,菜單是手寫的,不超過十道菜,我們按照推薦點了兩道菜,結果米飯還是夾生的!

我不知道他家的評價是怎麼做上去的,但是我確實知道,在網際網路做生意,這個評價有的時候會起到的決定性的效果!

在電商平臺尤為重要!

做電商的有句話:刷單可能會「死」,但是不刷單一定會「死」!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的銷量越大,客戶就會越降低自己的判斷力和思考力,來直接購買!你的評價越好,給你帶來的銷量就會越理想!

這就是網際網路上的從眾效應!

其實,如果你要是留心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奸商」都會利用大家的從眾效應,做馬甲營銷!

比如,一個微信群裡面,只有40個人,裡面有七八個人主動找群主諮詢,而這七八個人絕大多數都是他們自己人!

比如,前段時間電視曝光的一個微信群,裡面成交10萬塊的保健品,結果成交之後才發現,裡面100多個人,只有幾個人是客戶,其他人全是「託兒」!

再比如,我曾經在一個火車站廣場候車閒聊的時候,看到火車站有廣場有一個小型電影院,這個老闆為了吸引人,找來自己的幾個員工,輪流的假裝客戶去買票!我在那等了一個小時,至少看到其中一個員工,假裝客戶進出了8次!

其實,從眾心理沒有錯,營銷利用從眾心理也沒有錯,但是,我希望良心的商家,一定是在利用營銷方法的同時,背後給客戶提供的是物有所值的服務!

我們之前分享過,營銷做的好可以賺快錢,產品做的好才能賺久錢!

如果你想讓讓自己的事業長久穩定,那麼在學好營銷方法的同時,打造好自己的產品,才是硬道理!

相關焦點

  • 學會一招營銷心理學之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就這樣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不管你在網上購物,還是到門店買東西,無時無刻不受從眾心理的影響。這篇文章,就是教你怎樣避免陷入從眾心理,而且還利用它來助力我們的營銷。首先我們先了解為什麼從眾心理會對我們發揮著巨大的能量?
  • 實體商戶如何利用好從眾心理來促成銷售
    從眾的本質是模仿多數人的行為或決策模仿。這是人的天性,是自發的、潛意識的,因為模仿是最省力的,所需耗費的努力最小,因此從眾幾乎無處不在,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就餐選擇,追求時尚,大到企業的投資決策,甚至政治領域的公民選舉,從眾現象不勝枚舉。喜茶所營造出的從眾現象,相信也是絕大多數的實體商戶所想要擁有看到的。「大家都在買,我也買」,客戶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心理。
  • 石澤傑:營銷的本質,是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當我們把人的欲望考慮到基本需求裡面時,痛點就找到了,再結合當下的技術背景、市場環境來分析產品和營銷策略。營銷傳奇杜國楹就對「妒忌」、「驕傲」有著深入的理解,背背佳、好記星、8848手機、小罐茶都是由他一手打造。
  • 從眾心理——你是從己還是從眾?
    從眾心理顧名思義,就是在群體的壓力下,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願地與全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隨大流」。日常生活中的從眾:出席朋友婚禮時出禮金,「你出多少,那我也一樣把」。搶購行為,比如搶鹽、搶板蘭根、搶口罩。班上同學們都欺負她,所以我也欺負她。
  • 「從眾心理」的妙用
    結果發現:平均有33%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當然,還有24%的人始終堅持了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阿希的實驗讓人們都感到吃驚,誰誤導了那些參與實驗的大學生?阿希,還是參與實驗的人?圖片還是線段?心理學上認為都不是,而是人們習慣性的從眾心理。
  • 社會心理學之從眾心理:我們為什麼會從眾?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社會心理:從眾心理。簡單來說,從眾是人受到群體壓力而跟從群體選擇的一種社會心理。我們思維裡有這種潛意識「別人是這麼做的,我也這麼做,就不會錯,或者不會收到傷害」,從眾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種安全感。
  • 社會心理學——從眾心理讀後感
    在高中政治課本中,有一本書叫做經濟生活,其中介紹了幾種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求實心理等等。每一種心理都有其好處與壞處,從眾心理為某一產品帶來的大量訂單可以促進某一行業或產品的壯大,但盲目從眾一定是不可取的;求異心理可以為社會帶來新的潮流趨勢,甚至可以產生新的技術,但過分前衛可能會被社會接受不了;求實心理讓大家理性消費,但過分求實,可能或造成消費欲望不強。但是對於現在來說,佔據主流的一種消費心理就是從眾心理,從眾,是指改變自己的信念或行為,以符合其他人行為的傾向。
  • 課蟲:營銷無非就是把好東西展示給更多人看
    恰巧今天看了德雲社的開箱演出,突然有一點想法,所以想從營銷的角度,來聊一聊德雲社的小角兒們都是怎麼火起來的。如果你仔細觀察過郭德剛老師的這些徒弟們,尤其是在嶽雲鵬以後的這些火起來的徒弟們,你就明顯的能夠發現一個營銷當中非常核心的關鍵:那就是把好東西展現給更多人看。
  • 什麼是中國人的從眾心理?
    什麼是中國人的從眾心理?文/金換簡單來說,從眾心理就是指當大部分人做相同的事情時,剩下的一部分人就會沒有自己的思想進而跟隨前面的人做一樣的事情。之前,我們的國人被指做事情喜歡從眾,無論是闖紅燈過馬路還是在網絡上發表言論,都會跟著之前的人來決定自己的行為,而沒有自己正確的想法,這樣的從眾心理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究竟什麼是中國人的從眾心理呢?在現在這個手機十分方便又強大的時代,很多人可以靠手機了解整個世界今天都在發生些什麼事情。在提倡所有人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後,少不了的就是網友們的點評。
  • 從眾心理:影響從眾心理的5個因素,掌握後再也不被操縱了!
    從眾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在很多場景下我們的決策都會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我們經常會看到某家餐廳外面,等候用餐的人排著長長的隊伍,讓來來往往的路人會駐足停留,這家店生意真好,「我也想試一下」,於是也跟著排隊去,等候兩小時,終於吃上這家「網紅」餐廳的招牌菜,結果卻大失所望。過兩天這家網紅店被爆出排隊的人都是老闆親自僱的。
  • 消費中的心理技巧:從眾心理
    物品短缺往往會誘發非理性消費,但即使是並不短缺的東西,若輿論或他人的影響,也會導致哄搶,人們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在行為金融學中,從眾心理也稱「羊群效應」是比較典型的現象。從眾行為讓投資者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必然成為無意識投資行為者,這其中蘊藏著極大的風險。
  • 常見顧客心理分析:從眾心理
    常見顧客心理分析——從眾心理顧客在購物過程中都會呈現出一些心理變化,如果客服人員仔細觀察,就可以從顧客的表達中對其心理作出分析。本節筆者將對常見的7種顧客心理分別進行解讀,以期能夠給客服人員的溝通提供一定的借鑑。
  • 陽光行動|走近「從眾心理」~
    今天,安安就跟大家聊一聊心理學上的「從眾心理」!從眾心理(conformity behavior)從眾心理,那麼人們到底為什麼會產生從眾心理呢?從眾心理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沒有好壞之分,但由於從眾心理導致的各種行為則需要我們去判斷是否合宜了
  • 《邏7識智》28: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是指大眾沒有個人主見,追隨順從多數人的意見。 2、劃分式提問——從眾心理分為哪幾類?A、輕微的從眾心理、嚴重的從眾心理 B、正確的從眾心理、錯誤的從眾心理 C、好的從眾心理、壞的從眾心理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人云亦云,盲目跟風(1) 儘管暈輪效應是一種容易將人導入認知誤區的心理效應,如果運用得當,我們也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將它變作一塊通往成功之路的墊腳石。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在知覺、判斷、行為等方面與大眾趨於一致的心理現象。「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通俗地解釋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一般而言,大多數人的意見比個人的更具有科學性,少數服從多數,也有可取之處。但是,若不加思考便盲目地服從多數,隨大流,則是消極的「盲目從眾」,這是不可取的。美國人詹姆斯?
  • 從眾心理產生的原因淺析
    小傘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從眾心理原因的思考,因為知識面的局限可能會有許多遺漏和錯誤。從眾是由人自身所擁有的特徵和所處環境氛圍共同造成的!我覺得之所以選擇從眾是因為缺乏思考或者無法思考,而主動從眾和被迫從眾。
  • 顧客的從眾心理:顧客喜歡跟風
    顧客就是個人根據廣告效應和多數人的判斷產生的跟風行為,就是從眾心理,我舉個例:比如成都的一個奶茶店老闆你利用從眾心理和廣告效應,老闆每天叫100個人到他店子外面排隊買奶茶,路過的人群看到什麼店子生意那麼好肯定會多觀察,吸引顧客會嘗試,吸引客流
  •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有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說好聽點是國人的「優良」傳統,難聽點就是愛湊熱鬧,隨大流從眾心理即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沒有被從眾,所以從眾心理是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從眾因素;1、群體因素
  • 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提升校園營銷效果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在校園市場中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在做校園營銷的時候早已不能只是靠自己的主觀推論,而是要把握大部分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在購物過程中的「心理弱勢」,讓大學生消費群體對產品本身產生欲望,才可以把握校園營銷的主導權。
  • 心理 | 看看你是否丟失了自己——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也稱「從眾心理」,是指個體在受到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影響下,往往會在認識和行為上以多數人或者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並且朝著與之一致的方向變化。從眾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既包括思想上的從眾,又蘊含了行為上的從眾。實驗表明,只有小部分人能夠保持獨立性,不被從眾。因此,從眾效應是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