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
效應,也稱「從眾心理」,是指個體在受到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影響下,往往會在認識和行為上以多數人或者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並且朝著與之一致的方向變化。
從眾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既包括思想上的從眾,又蘊含了行為上的從眾。實驗表明,只有小部分人能夠保持獨立性,不被從眾。因此,從眾效應是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
生活中,從眾心理使很多人在不知對錯的情況下,堅持與眾人保持一致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在我們身邊隨從可見。比如到醫院看病,當看到醫生讓前面的病人脫去外衣,後面的病人在醫生還沒有提示時,就會主動脫掉外衣。這是很本能的一種從眾心理。
再比如,兩家相同餐飲內容的飯店。一家冷冷清清、門可羅雀,而另一家則熱熱鬧鬧、門庭若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很大程度是顧客的從眾心理所至。如果有幾個權威人士說哪家好吃,很多人就會往哪裡湧,最終就造成了這樣的結局。
其實,兩家飯店是難分伯仲的。再說,用餐是很個人的事情,因為人與人的飲食口味是有差異的。也就是說,別人認為好吃的餐食,不一定就合你的口味。可由於受從眾心理的影響,會認為人多的就必然好,所以不顧個人喜好而往裡擠。
還有在微信上經常看到的,朋友圈轉發的不實信息和謠言。如今的朋友圈裡,常常是謠言和虛假信息滿天飛。原因是很多人看到親友轉發了,自己未打開看看,跟著就轉發。在微信群裡也是這樣,有些人都不知道發送了什麼事,看到很多群友喝彩,自己就不問青紅皂白地跟著拍巴掌鼓掌……
從眾效應雖無對錯之分,但對個體的成長和事業發展,顯然弊大於利。因為它扼殺了個人的獨立意見和判斷力,束縛了人們的思維,使人變得墨守成規,沒有主見。所以,盲目地隨從他人,對個體和社會都有很多的負面影響。
如果你想出類拔萃,想事業有成,想有獨特的見解,那就要摒棄從眾心理,不盲從的人云亦云,而是遇事冷靜,有自己的獨立判斷。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東子 著名心理學者、暢銷書作家、浙江電臺「東子心理熱線」主持人
編輯:毛夢囡
終審:尹宏群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