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一隻被行為誘導而從眾「螞蟻」?

2020-10-10 精品素材收藏家


利用客戶的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幾乎人人都有。從眾是一種發生在群體範圍內的個體行為。如果沒有群體的影響,個體的從眾行為也就沒有了土壤。有意思的是,個體在從眾的過程中始終是處於自願的狀態之中,沒有他人的逼迫也沒有旁人的威脅,所有行為都是自覺的行為。

在從眾行為中,有些是由於群體行為給當事人帶來了極大的感染力而造成的,例如,掉渣現象。但是,還有一些是在壓力的體驗中形成的。最有趣的例子當屬童話《皇帝的新裝》了。從大臣到皇帝,都是國家的管理者和統治者,這樣的精英為什麼會被兩個騙子所左右?

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壓力促成了從眾心理的產生。如果人人都在稱讚新衣的美麗,沒有看到新裝的那些人內心就會體驗到一種恐慌和壓力而忘卻了對事實真相的調查。可見壓力在這裡成為從眾的始作俑者。但是,在同樣的一個群體中,並不是所有的個體都會發生從眾的行為。當那個小孩子驚呼「皇帝沒有穿衣服」時,群體的從眾被一下子擊垮了可見,個體自身的特質也是從眾行為是否會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自信程度的高低、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對事物的熟悉程度等都會直接影響從眾行為的發生。

生活中,很多人有這樣一種心理動向:看到有人聚集在一起,就想過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比如,一個青少年,看到滿大街都穿著韓版的衣服,於是自己也回去買一件。一位職業女性,看見同辦公室的人都燙了捲髮,自己也想去燙一個,儘管自己的頭髮又多又硬。

一個上小學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都有奧特曼玩具,也想買,儘管自己的玩具多的都沒地方擱。

這種心理動向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從眾行為」。也被叫做「趨眾心理」,是一種為適應團體或群體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和信念的心理。「從眾心理」可以表現為在臨時的特定情境中對佔優勢的行為方式的採納,也可以表現為長期性的對佔優勢的觀念與行為方式的接受。

最善於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來為自己謀利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商家。

20世紀七十年代末,日本某公司生產出一種能邊走邊聽的播放機—「隨身聽」。為了打通銷路,此公司決定採取一種更新穎更有效的營銷方式。

當時在日本的學校內興起了學英語的熱潮,學校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有一臺錄放機。當此公司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派出十幾名年輕的員工,攜帶他們的新產品「隨身聽」在學校的大門口來回走動,並故意放大音量,作陶醉狀。

進進出出的學生們看到時,便紛紛打聽是從哪裡處買的。幾天後,此公司的「隨身聽」便遍及了日本的各大中、小學校。案例中的這個公司的廣告宣傳真可謂是一本萬利,他們沒有向大眾推薦他們的產品,而是鎖定了一部分中小學生群體,利用他們的「從眾心理」,讓他們紛紛跟隨流,加入了搶購的活動中。

在溝通領域,從眾心理表現為:對傳遞的觀點沒有明確的意見和看法,是否定還是定都是按大家的意見辦。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個是對信息源的可靠性的考慮。當一個人沒有自己的意見時就會有一種從眾心理如果信息來源於眾人,那肯定是比較可靠的。所以,隨大流,按大家的意見辦,乃是一個普遍現象。

另一個是怕受孤立。當一個人有自己的意見時就會有這樣的一種心理:我的意見是否與大家的意見一致?如果不一致,我還要堅持自己的意見,我就會因自己的意見與大家的意見相對立而受到孤立。這時,有自己意見的人除個別性格特別倔強的人)就會放棄自己的意見,對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現出沉默,而對大家的意見表示順從、附和。

常言道:眾口鑠金。人們附和一件事時,並不去理會事情的對與錯,往往會以「大家」都是這樣的意見,盲目地加以附和。

因此,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既然大家都同意了,我也就不說什麼了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情願與眾為敵。恰當地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可以更輕鬆地說服頑固的一方。銷售中利用好這一心理,能夠爭取到大量的客戶。

操縱秘訣

「從眾心理」,幾乎人人都有,且無處不在它不僅體現在行動上,甚至一個人的信念、觀點,也受其影響。商家如果能夠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就會給自己帶去無限的利潤。

相關焦點

  • 社會心理學:從眾效應,你是否還在走尋常路?
    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會關注最近熱度比較高的電視劇,電影或書籍,又或是熱點事件呢?看到許多人圍觀在一起,是否也想上去湊個熱鬧,一探究竟?網購時也傾向於購買好評較多的產品。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情況,當在過馬路,紅燈亮,路上沒有來往的車輛,看到別人都陸續穿過馬路時,自己也跟隨著大家邁出腳步?我想我上面提出的行為,是每個人不可避免都會出現的行為。大家是否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學效應呢?如果你不了解的話,那現在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這些行為背後隱藏的都是一個心理學效應:從眾效應。
  • 社會心理學之從眾心理:我們為什麼會從眾?
    當有記者問這些奔跑的人,你為什麼奔跑?他們的回答聽起來十分滑稽:因為看見別人在跑。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社會心理:從眾心理。簡單來說,從眾是人受到群體壓力而跟從群體選擇的一種社會心理。當然這是一種效率較高的方式,相比於隨便選擇一家餐館,從眾地選擇一家餐館可能是更加高效的。並不是只有普通人才會從眾,傑出的政治家、滿腹經綸的決策者都有從眾的心理。
  • 學會一招營銷心理學之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又稱羊群效應。當一頭羊走動起來時,後面一群羊也會不假思索地跟隨著前面的領頭羊,不管前面是否有危險。而生活中,我們往往就如同羊群中一隻羊,不知不覺地被商家設計好的營銷套路引導進入了羊圈。從眾就是人們會不自覺模仿他人的決策及行為,因為這是人的天性。
  • 心理 | 看看你是否丟失了自己——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也稱「從眾心理」,是指個體在受到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影響下,往往會在認識和行為上以多數人或者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並且朝著與之一致的方向變化。從眾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既包括思想上的從眾,又蘊含了行為上的從眾。實驗表明,只有小部分人能夠保持獨立性,不被從眾。因此,從眾效應是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
  • 從眾心理——你是從己還是從眾?
    從眾心理顧名思義,就是在群體的壓力下,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願地與全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隨大流」。日常生活中的從眾:出席朋友婚禮時出禮金,「你出多少,那我也一樣把」。搶購行為,比如搶鹽、搶板蘭根、搶口罩。班上同學們都欺負她,所以我也欺負她。
  • 家裡有螞蟻怎麼辦?只需這5招教你輕鬆防治螞蟻……
    每天給你推薦好看的內容】想必有很多小夥伴的家裡或多或少都有出現過螞蟻,要知道螞蟻不但會影響你的居家衛生,有時候還會破壞你的家具,更不用說對人身的叮咬了。如果小夥伴們正在為驅除家裡的螞蟻感到頭疼和煩惱的話,不妨來試一試下面小編教給你的幾種防治措施。
  • 一隻螞蟻賣一萬 211大學學霸在淘寶上賣螞蟻
    她提到的正是李恆的那家淘寶店,「各種螞蟻都有,賣得貴的在我看來就是天價了,幾千塊錢一隻,簡直沒有天理啊,什麼時候連螞蟻都買不起了。」「養螞蟻,或者說養異寵,是個特別奢侈的愛好,如果你是玩爬的,比如蜥蜴,蛇,陸龜,幾百萬的都有,尤其是陸龜,幾萬十幾萬都有。」螞蟻生意李恆曾經推算過,全國有好幾萬人在玩螞蟻,但是正兒八經做螞蟻生意的卻很少,大部分都是在貼吧或者興趣群裡一對一地賣,在正規電商平臺上的賣家並不多,實體店就更是鳳毛麟角。這也讓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 從心理學實驗到網際網路產品設計02:利用從眾效應,引導用戶行為
    產品生命周期中,產品經理需設計產品功能,基於A/B測試的科學實驗方法,收集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用戶心理,持續優化產品,進而達到改變用戶行為,解決用戶痛點的目標。本文介紹社會心理學的從眾效應,描述實驗設計並分析結果,展示從眾效應在產品設計中如何應用。
  • 心理學筆記九: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影響和從眾服從依從的心理
    2 影響從眾的5個因素:(1)規範性影響normative influence:由於畏懼被批評或拒絕等消極的社會後果而選擇服從社會規範,與是否讓他人喜歡有關。(2)信息性影響informational influence:在不明確的情況下,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來為自己的行為提供指導,作為一種行為參照,與行為是否正確有關,如在西餐廳觀看他人刀叉的使用或者在逛街時選擇到人多的商店購物。
  • 【陳宇凡原創】一隻螞蟻
    天台小學六(8)班 陳宇凡       看到題目後,你是不是想一隻螞蟻有啥好寫的,但我是真的羨慕螞蟻,因為螞蟻天生就是來旅行的。螞蟻是怎麼旅行的呢?重點就在於「食物」。      每當螞蟻分頭找食物時,就相當於一次長途旅行,螞蟻的壽命不過5年,有時一年都不到就KO了,因為一次長途旅行可能會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要麼被踩死,要麼被壓死,要麼被摔死……但在半死時也有可能被同伴救走。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在知覺、判斷、行為等方面與大眾趨於一致的心理現象。「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通俗地解釋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一般而言,大多數人的意見比個人的更具有科學性,少數服從多數,也有可取之處。但是,若不加思考便盲目地服從多數,隨大流,則是消極的「盲目從眾」,這是不可取的。美國人詹姆斯?
  • 從眾心理究竟多可怕?一味的隨大流,可能會讓你一事無成
    從眾心理究竟多可怕?一味的隨大流,可能會讓你一事無成原創優鑫培教育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這些都是人們的從眾心理導致的。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群羊面前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然後把木棍撤走,後面的羊走到這兒,依然會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
  • 淺析從眾效應對教育的啟示
    原創作者|吳賓(山東威海三中物理教師,校長傳媒專欄作者)從眾效應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通俗的講就是「人云亦云」或者「隨大流」。這是從眾效應有利的一面。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可忽視從眾效應的存在,而是要利用從眾效應來主動幹預學生的行為、心理、思維,讓從眾效應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例如,當班主任遇到學生遲到、曠課、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等錯誤行為時,應該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懲罰,以防更多的學生「隨大流」。
  • 雙語閱讀:一隻螞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閱讀:一隻螞蟻 2012-03-14 17:54 來源:網絡 作者:
  • 家裡經常有螞蟻出沒?角落裡撒一把,螞蟻來一隻滅一隻,漲知識了
    實用係數:★★★★★處理對象:螞蟻螞蟻是群居性生物,一旦發現一隻螞蟻,往往周圍會發現一大批,尤其是家裡掉落了食物之後,總是能看到螞蟻的蹤跡,很是麻煩,但是也沒有很好的方法驅趕和殺滅螞蟻,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如何驅趕和殺滅家裡的螞蟻。
  • 《螞蟻的故事》|透過螞蟻社會看蟻類生物的3種利他行為
    在《螞蟻的故事》這本書中,作者詳盡介紹了螞蟻獨特的社會形態、生存方式、嚴密的社會組織和科學的社會分工等。通過書中一個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螞蟻故事,我們發現螞蟻的社會極富利他精神。在我看來,《螞蟻的故事》這本書實質是在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基礎上解釋螞蟻的「利他行為」。
  • 從眾的你,是不是就屬於唯唯諾諾的人呢?
    這樣描述下來,好像與唯唯諾諾的形象一致,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說,選擇從眾的第三類人就是唯唯諾諾的人呢?並不是。很明顯,唯唯諾諾是一個完全負面否定的標籤,但是在心理學中,「從眾」這個詞本身是不含消極的價值判斷的,你不能說從眾一點都不好,也不能說從眾就是好的。
  • 我們為什麼會從眾?-從眾的因素和原因
    實驗證明從眾比率會隨著團體人數的增加而增加,當人數增加到5人以上時,從眾行為的增加就不再明顯。群體「抱團」的方式也會對從眾率產生影響,多個小群體的一致意見會使得某個觀點更加可信。一致性我的觀點,我的信念,當第二個人接受它時便獲得了無窮的力量和成功。
  • 社會心理學——從眾心理讀後感
    在高中政治課本中,有一本書叫做經濟生活,其中介紹了幾種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求實心理等等。每一種心理都有其好處與壞處,從眾心理為某一產品帶來的大量訂單可以促進某一行業或產品的壯大,但盲目從眾一定是不可取的;求異心理可以為社會帶來新的潮流趨勢,甚至可以產生新的技術,但過分前衛可能會被社會接受不了;求實心理讓大家理性消費,但過分求實,可能或造成消費欲望不強。但是對於現在來說,佔據主流的一種消費心理就是從眾心理,從眾,是指改變自己的信念或行為,以符合其他人行為的傾向。
  • 四年級作文:假如我是一隻螞蟻
    螞蟻是一種很小的動物,每天在地上爬來爬去的找食物,每天住在土地裡。假如我是一隻螞蟻,我也想和同伴一起在地裡挖一個深深的小洞,住在一個沒有人知道的世界裡。假如我是一隻螞蟻,我想和夥伴們一起出去找食物,看看他們都吃的是什麼,然後再和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把食物運回自己的房子裡。人們如果看到我們在搬家,就說明要下雨了。我還要試試書裡說的一隻螞蟻能夠舉起來50隻螞蟻到底是不是真的。假如我是一隻螞蟻,我想試試當人類就要踩到我們時,我們會不會敏捷的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