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洗碗機作為新晉的廚電新寵兒,關於它的評價可以套用一句話:越是有能力的越有爭議,這句話倒過來看同樣說得通。圍繞洗碗機的聲音從來就沒停過,要分陣營的話有以下4種:
第一種:沒用過洗碗機,不信任洗碗機,保持中立態度。
第二種:沒用過洗碗機,且認為手洗更好、沒必要用洗碗機,質疑洗碗機。
第三種:買了洗碗機,用過之後對洗碗機粉轉路甚至是粉轉黑,吐槽洗碗機。
第四種:買了洗碗機,用過之後非常滿意,為洗碗機打call。
先說第一種,沒用過洗碗機的朋友可能對洗碗機存在一定的誤會,不信任是很正常的,對此我的建議是,可以多看一些洗碗機的測評文章,其實洗碗機的清洗效果確實很不錯,特別是洗碗機利用到高溫高壓的原理,最擅長清洗的就是日常我們中餐這種重油重調味的餐具。
第二種中的大多數,很大程度是因為家裡有人想買洗碗機,但是自己覺得沒必要,才導致對洗碗機的成見這麼深。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真的想買但是家裡又有反對的聲音,那還是先買回家試試,大家用過再來評價好不好用,畢竟大部分洗碗機都有7天免費試用。
對於第一二種聲音,大家還能理解是因為沒有使用過所以會有誤解。但同時也有很多人納悶,為什麼同樣是用過洗碗機,還會有第三第四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呢?撇開洗碗機使用方法和輔助清洗用品這些小原因,更多的原因其實是出在洗碗機本身。
一問:那些用上洗碗機後吐槽「假解放,真雞肋」的人,往往在用怎樣的洗碗機?
答:小容量;烘乾不好;無存儲。
1、小容量:放不下鍋碗瓢盆,聚餐放不完還要手洗。
了解到「一套是一人份餐具」後,很多人買洗碗機的時候覺得自己家裡面就四五口人,那買臺6套或者8套洗碗機完全夠用了;包括還有一部分人的想法是套數越小就會越方便安裝。
本來買洗碗機的初衷是為了解放雙手,小容量洗碗機到家後,吃完飯確實不用洗碗,但是要洗鍋,畢竟咱吃飯不是點外賣,是需要用炒鍋來做菜的;還有一些情況:親朋好友來家裡面聚餐,10幾個人的餐具加上鍋碗瓢盆,6套8套放不下,還要分批洗。這就是覺得洗碗機雞肋的人吐槽的第一點:只能洗碗不能洗鍋、聚餐用洗碗機還要分批,實在頂不住的時候還得手洗。
2、烘乾不到位:還要手動打開艙門烘乾,甚至是手動擦乾。
從洗碗機拿出來的碗如果是溼的,那幹家務還得多做一份活兒——把餐具拿出來手動擦乾,如果不想動手擦乾,那就要掐準時間等,在洗碗機洗完之後手動把洗碗機艙門打開,進行所謂的「開門通風,增快烘乾效率」。
先不討論手動開門會有各種細菌和能不能幫助烘乾的問題,就說等洗碗機洗完後手動開門這件事兒,一要算好時間二要蹲點,這不是一頓兩頓而是日常洗一次就要蹲一次開門.......覺得洗碗機雞肋的人往往吐槽最多的也是這第二點:洗碗機烘乾不到位,手動開門蹲點很浪費時間。
3、沒有存儲功能:洗完還得拿出來放到消毒櫃或者櫥櫃。
我們買洗碗機之前對於商家說的「解放雙手」就是真的吃完飯之後的鍋碗瓢盆不用再去想怎麼處理,直接下一頓拿出來用就好了。但往往有些洗碗機就真的只可以「洗碗」,洗完之後就啥也不包,不包烘乾也不包存儲。
即使是烘乾還不錯的,也還有一部分洗碗機沒存儲模式。這就意味著洗碗機洗烘流程結束後,我們還要記得把鍋碗瓢盆全部拿出來再搬到櫥櫃裡面,甚至有些烘乾不好的還要先到消毒櫃裡「中轉」。
花錢買洗碗機自然是為了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偷偷懶」,但如果說買了洗碗機回家,還要因為不能存儲而給它「擦屁股」,另外在它清洗完之後把餐具放到消毒櫃甚至再後一步放到櫥櫃的話,要是我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會吐槽的!
前面給大家分析了洗碗機四大陣營中的前三種聲音,但是也別忘了,洗碗機還有一批擁躉,說的自然是第四種聲音的發聲者。洗碗機最吸引我們的賣點自然是它「解放雙手」這個終極誘惑,同時這個誘惑也是我們後續對洗碗機的要求和標準:不能解放雙手或者說不完全解放雙手的洗碗機對應第三種聲音:吐槽和批判;而能解放雙手的,就是第四種聲音:打call和安利。
我知道,肯定有人想問,那究竟怎樣洗碗機才是真的解放雙手?
答:大容量的;能烘乾徹底的;帶有存儲功能。
其實結合一問來看,就能對比得出答案,所以我也不打算光靠文字去贅述。作為洗碗機第四種聲音的支持者之一,我打算直接來一次不太專業的測評,來給大家看看一臺洗烘存還帶消毒的洗碗機,是如何解放雙手的,又是如何讓我在使用過後真的決定為洗碗機打call的!
洗碗機實測機型:daogrs x6 13套洗烘存一體洗碗機
針對上面說到幾點,從下面這幾個方面來測試:
一、13套洗碗機能不能一次洗乾淨一日三餐的餐具?
二、正常烘乾和額外烘乾的效果如何?
三、無存儲以及存儲不同時長的餐具有什麼不一樣嗎?
一、容量&清洗測試
先說一下為什麼把容量和清洗效果放在一起測試:一是因為小容量洗碗機能放下的東西有限,清洗起來還有一部分需要手洗,洗碗機發揮的清洗作用大打折扣;二是往往餐具在洗碗機裡洗不乾淨,有可能跟在小容量的空間放下了過多餐具、擠在一起沒能衝洗到位有關。所以說,洗碗機的容量和清洗效果,一定程度上是掛鈎的。
為了檢驗它的容量和清洗效果,我把周末一家人在家吃的三頓飯都放在一起來洗。
上碗籃的話,各種不同尺寸形狀碗放下了12個,外加不同大小和形狀的碟子也擺了5個,還把一個康寧鍋的鍋蓋和兩個蠻大的玻璃杯放了進去。
下碗籃用來擺大件兒,放了兩口大碗和一個烤盤架,還有餐具籠上面擺滿了各種刀叉筷勺子以及鍋鏟、漏勺和烘焙工具。
當時忘記拍尺寸,大家可能感受不到這些大件兒的size,後來驗收清洗效果時我補上了:
康寧鍋的直徑是:245mm
陶瓷大碗的直徑是:230mm
烤盤架的長寬是:390mm*300mm
這些差不多是我家裡面最大的幾口鍋了,如果是平時小一點的鍋具,下碗籃一次可以放得下四五個鍋,容量上沒毛病。
不管是上碗籃還是下碗籃,包括刀叉籠裡面,大家可以看到擺放後餐具之間的空位還是比較多的,所以說這還不是13套洗碗機容量的最大限度。但是再次提醒大家:想要把碗洗乾淨烘乾淨,餐具之間就一定要有空隙,不然就會有清洗和烘乾的死角,導致拿出來的餐具可能烘不幹甚至還洗不乾淨。所以我覺得現在這種擺放的量,其實也是剛剛好了。
再來看洗碗機清洗的效果對比:
早餐做的紅薯泥超好吃,但是吃完之後的餐具也是超難洗。像米糊一樣沾在玻璃碗上面,黏糊糊的看著就很難清洗。
洗完之後的玻璃碗,可以看到現在上面已經非常乾淨,不僅沒有黏糊糊的東西在上面,包括光澤也比清洗之前要通透很多。
中午吃的是家鄉做法的掛麵,可能是太久沒做了,所以大家都是暴風捲入,我也沒有拍照留念,只剩下吃完之後的碗碟,上面還有很多醬汁和肉沫。因為需要測試容量,餐具放到晚上洗的時候,上面的醬汁已經風乾凝固在上面,清洗難度還是蠻高的了。
洗碗機洗完之後的餐具上面,看不出當時被醬汁染色的痕跡。包括幾個花紋陶瓷碗碟,洗完之後上面不能不會掉色,而且釉色看起來比之前的還要亮麗。
第一次用豆漿機打豆漿打得太稠了,雖然味道還不錯,但是喝完之後還是的杯子內壁可以看到有很多豆漿渣子,時間久了也是很難洗得乾淨。
洗碗機能把這玻璃杯洗成現在這種效果是超出我預料之外的,不僅內壁已經沒有了豆漿渣子,而且玻璃杯也恢復到原有的光澤感,看起來很通透。
晚上的時候我就學聰明了,先拍好照才讓他們開動。晚上煲了涼瓜排骨湯給大家祛火,醃味後的排骨煲起來還是出了蠻多油,喝完湯之後的碗筷上面也是油乎乎的。
還有用來盛湯的康寧鍋,又大又髒,洗起來還真是挺麻煩的。
對比一下這部分洗完之後的效果:碗和鍋上面都很乾淨,用手去摸不粘手,能感覺到確實是洗乾淨了。
最後,給大家看看某人學著做烘焙,然後因為記錯溫度和時間,把五花肉烤糊的失敗之作。
烤盤上面有烤的時候濺得到處都是的醬汁,而且從烤箱裡面的高溫放到室溫下幾十分鐘,烤醬汁已經很難幹掉,手洗的話很難洗掉。
洗碗機不僅能洗鍋洗碗,像這種蒸烤箱裡做完烘焙和吃的烤盤架,都可以放到洗碗機裡面洗,效果也還不錯。除去烤盤架本身因為烘烤時的發黃和之前手洗留下的刮痕之外,可以看到大部分原先被濺得到處都是的油汙都已經清洗乾淨,而且也沒有明顯的新增刮痕,畢竟洗碗機不是用鋼絲球而且利用高溫高壓,對餐具的傷害還是很小的。
如果有仔細閱讀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這些鍋碗瓢盆在清洗之前多多少少都還是會有一點廚餘殘渣在上面,洗完之後去了哪裡呢?
答案是,一部分被泡軟分解後隨著高壓水流溜走了,還有一部分比較大一點的固態廚餘會被
過濾器攔截下來,清洗起來也是很方便,基本上對著水龍頭衝幾下再放回去,整套動作下來也不過30秒。
小結:
1、13套大容量的洗碗機,應對一家四五口人一日三餐需要清洗的餐具,都可以一次洗完,那麼如果是家裡來親朋好友聚餐,鍋碗瓢盆刀叉筷一次過洗完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2、從清洗效果來看,即使是這麼多不同尺寸的碗碟餐具,包括一些異形碗碟,x6洗碗機的中式碗籃設計還是可以很輕鬆放得下,而且每個碗碟之間都有一定的間隔,從清洗效果來看,不存在清洗死角,每個餐具都可以被充分衝洗。
3、各種清洗難度都在x6洗碗機的能力範圍內,不管是沾滿粘稠紅薯泥的玻璃杯還是烤完食物的蒸烤架,洗完的效果都很不錯。重點是,機洗不會像手洗那麼容易把一些特殊材質的餐具洗出刮痕。
4、把餐具放入洗碗機前,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去預處理,過濾系統可以很好地攔截下大一點的殘渣,防止堵塞水管;同時過濾網清洗起來其實也很方便。
二、烘乾效果測試
X6用到的熱風烘乾,在各種烘乾方式中我個人覺得綜合來說性價比最高的。熱風烘乾跟餘溫冷凝烘乾比,效果要更好;同時能夠做到基本徹底烘乾(熱風烘乾、晶蕾烘乾和自動開門烘乾)的幾種烘乾方式中,熱風烘乾相對來說是最便宜的了。
X6的熱風烘乾除了清洗程序本身自帶的烘乾時長外,還可以設置額外的烘乾。熱風烘乾的效果如何?額外烘乾有沒有必要?通過對比來給大家展示:
1、清洗流程結束後馬上打開洗碗機,測試此時正常模式下的熱風烘乾效果:餐具表面的烘乾效果比較到位,用手和紙巾去擦拭餐具表面,包括湯碗背後的凹槽,也沒有沾溼。
包括筷子架的烘乾也是比較到位的:
洗碗機碗籃的前面沒有明顯的水珠,用紙巾去擦拭,沒有沾溼;
但是碗籃的背部,用紙巾去擦拭,紙巾有一定程度的沾溼,說明洗碗機單靠清洗程序的烘乾,碗籃內部可以會存在烘乾不到位的情況;
洗碗機內腔在正常清洗程序後打開,會看到有水珠的殘餘,用紙巾去擦也會沾溼一塊。
2、額外烘乾一小時後再次檢測烘乾效果:
額外烘乾一小時後,碗碟本身和一些凹槽較多、較深的餐具,能做到徹底烘乾。
烘乾後的玻璃餐具,在光線下看沒有水珠和水的痕跡,很通透有光澤。
洗碗機碗籃的內部再次用紙巾去擦拭,現在沒有被沾溼,說明額外烘乾起到作用。
洗碗機內腔整體來沒有水珠,用紙巾去擦拭內腔壁,紙巾保持乾爽,證明額外烘乾能把洗碗機內腔烘乾到位。
小結:對比兩次烘乾效果可以看到,X6的額外烘乾還是很有必要的。在正常洗烘流程結束後馬上打開艙門進行檢驗,本身就對烘乾要求就蠻高。畢竟一個多小時的清洗模式中其實真正在烘乾的只有10幾分鐘,熱風烘乾利用這10幾分鐘把餐具和碗籃、艙門和內腔做到基本烘乾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想要機身和餐具做到徹底烘乾的,可以選上額外烘乾,讓洗碗機正在地接受熱風烘乾1小時,烘乾效果能得到明顯加強。
三、存儲效果測試
想要真正解放雙手,需要洗碗機做到讓我們只把碗筷放進去,等到要用餐具的時候直接拿出來用就行的這種程度,沒有額外「中轉」到消毒櫃或者說櫥櫃的步驟,那麼能做到這一點的洗碗機就得有存儲功能。
X6洗碗機的存儲分為24小時工作模式和72小時假期模式。用上洗碗機之後,洗碗機使用頻率基本上是頓頓洗,24小時存儲夠夠的了。但為了更全面的測評,存儲測試設置成72小時,我在中途3小時、24小時和72小時檢驗了存儲效果:
一、洗碗機內部餐具的溫度是多少?
存儲3小時:
測試到洗碗機裡面餐具的溫度是35.5℃。
存儲24小時:
測試到洗碗機裡面餐具的溫度是29.0℃
存儲72小時:
測試到洗碗機裡面餐具的溫度是26.4℃。
為什麼在不同存儲時間裡,洗碗機的內部溫度會有變化?
可以從上面的數據看到:
1、存儲3小時左右,餐具溫度明顯比室溫要高。這是因為洗碗機存儲模式的前3小時,是在持續地吹熱風。有了這三個小時的熱風通風後,個人感覺把洗烘存模式一起選上,那其實不用去選擇額外一小時的烘乾,餐具也會烘乾得很徹底。
2、存儲24小時左右,餐具的溫度還是比室溫要高一點。雖然沒有像前3小時持續性吹熱風,但72小時存儲裡面,洗碗機在中後段時間裡,是會間歇性地冷熱風交替,檢測溫度的時候可能正處於冷熱風交替的階段,所以存儲在洗碗機裡,經過一天後,餐具還是有餘溫的。
3、72小時後打開洗碗機,再次測試餐具的溫度,可以看到這時候的溫度已經逐漸接近室溫,但還是要略高一點,證明洗碗機的存儲工作時長確實有72小時。
二、存儲不同時間後,餐具的乾濕程度有變化嗎?洗碗機內有異味嗎?
存儲3小時:
存儲24小時:
存儲72小時:
存儲三個時間段裡,餐具內部包括艙門和噴臂的乾燥程度都能通過考驗。
之前看到有人吐槽,洗碗機當時確實是幹的,但過夜後拿出來用會發現上面有很多水珠?
針對這種情況,大家可以類比櫥櫃,餐具悶在裡面不通風,遇上回南天就很容易回潮。這也再次說明了洗碗機有存儲通風是很重要的事情。
至於存儲時間段裡面,洗碗機是否有異味?
這點無法給大家展示,但是我自己的親身感受是:都沒有。大家想啊,72小時裡面都在持續或間歇性地通風,空氣流通就跟外界一樣,沒異味是對的。有人會問,那為什麼餐具放到櫥櫃裡面放久了就會有?第一:您家的櫥櫃有通風口嗎?第二:您家的櫥櫃材質是不是很容易回潮?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了吧~
總結:前面測試裡面,已經很詳細地給大家分析總結過洗碗機洗、烘和存三種模式是如何做到「解放雙手」的,可以說這三步都是缺一不可的環節。這篇文章並不是說要「按頭安利「洗碗機,而是希望大家在面對各種聲音的時候,看完這篇分析和測評之後,可以更理智地對待」洗碗機「這個冉冉升起的家電好物。
最後,做一次「課代表」,給大家劃出全文的重點:想要買到一臺讓你願意為它打call的洗碗機,洗烘存一體的全自動洗碗機才是真·解放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