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教師在村口登記
2020年春節之後,原本到了學校開學的時候,一場突然而至的疫情,讓學生返校時間成了未知數。
有人說,教育如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長途行軍,老師總是提前一步在校園裡等待學生。在鄭州市二七區,侯寨和馬寨轄區內的學校大多地處偏遠農村,疫情之下卻有120多名年輕老師2月10日就回到寂靜的校園,他們用自己的堅守,靜待著學生返校。今天,記者走進二七區袁河小學,走近已經堅守了三十多天的老師,感受這些「90」後老師的酸甜苦辣。□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李書恆 通訊員 李婭芳 劉昆宇/文圖
火車站裡的「逆行者」
袁河小學地處鄭州西南郊,學生不到130名,老師有十幾名,侯文娟老師便是其中之一。
2月10日,原本是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正在濟源老家準備網課的侯文娟接到李娟校長通知,要求她儘快返鄭。為了做好2月17日之後複課的準備,外地返鄭人員必須先隔離後復工,各個學校都計算起了「提前量」。
「剛接到通知的確有些蒙,從全省疫情最輕的濟源回到鄭州,不但我心裡害怕,家人也擔憂。」侯文娟說,接到電話的那晚,她一夜沒睡好。可第二天一早,她還是買了當晚從新鄉輾轉鄭州的火車票。作為學校的中層她責無旁貸:「如果複課,我必須做好準備。」
因公共運輸停運,拖著行李走了近1個小時,她才從家走到火車站。到達新鄉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多了,最終,經過5個多小時的奔波,這位90後的女孩兒抵達鄭州。
李娟校長安排在鄭州的老師前去接車,打通了她返校的最後「一公裡」。當他們到達的時候,學校的保安已經在卡點等候,筋疲力盡的侯文娟低頭看了下手機,已是凌晨一點半。侯文娟簡單安頓後,又通過微信告知其他教師返鄭途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她的帶動下,外地教師或乘車,或自駕,陸續返回鄭州。
隔離區裡的「消殺者」
和侯文娟一起在學校隔離的教師一共五人。1995年出生的王鑫鵬和侯文娟是同鄉,剛參加工作不足兩年的他怎麼看都像一個大男孩兒。「這次疫情之前只聽說過隔離這個詞,從沒有想過自己會被隔離,更沒想過會在學校,還是和同事一起。」
王鑫鵬說,學校人少,但是活卻不少,任務有時候也無法分得清清楚楚,誰年輕,誰有時間,就多幹一點,沒啥吃虧。
為了確保返校教師身體健康,避免校園內出現疫情,學校制定了嚴格的隔離和消殺制度。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學校安排專人買菜做飯,隔離教師均在屋中就餐。可飯後洗刷、每日洗漱、如廁等還是要到公共區域,這就需要有人定期打掃和消殺。
看到這一情況後,王鑫鵬悄悄地承擔起了這份工作。每次吃完飯,他都最後一個去洗碗,順便對廚房進行清掃。每天晚上,他又最後一個去洗漱,然後對洗浴間和衛生間進行消殺。直到所有人都隔離結束,他依然在堅持。「既然我先上手了,其他人就不用再插手,這樣對大家都好。」王鑫鵬簡單的話裡透露著樸實。
直播間裡的「習武者」
1991年出生的侯潤林已經算是學校的老教師了。今年寒假,他剛升級為爸爸。
接到返校通知時,他正在給孩子洗尿布。「說實話,心裡挺不舍的。這一走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說這話的時候,距離兒子百天,還有不到一周。但他還是收拾好了行李,給車加滿了油,2月11日中午,他返回學校,並主動住進了那間最小的隔離室。
「隔離的日子的確枯燥,雖然每周也要直播,但和體育課更講求器材和場地。」在值班教師的幫助下,侯潤林把體育室裡的器材搬到了隔離室,又找了不少適合居家鍛鍊的視頻,可他總覺得還缺點什麼。「既然是網上授課,就要有新意,這樣才能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想到這裡,侯潤林心中有了主意。
隔離期剛解除,他便開始了自己的計劃:每天早晨和下午跑步,吃飯也「謙虛」了不少。一周之後,侯老師瘦了不少,大家疑惑的時候,他的一次直播給出了答案。
「同學們,武術起源於中國,中華武術的精髓又在河南,今天,就讓我們上一節武術課。」侯老師的開場白剛結束,寂靜的直播間迅速被點燃,大家這才明白,原來侯老師一直在為習武做準備。為了帶來更好的觀看效果,侯潤林又把直播間搬到了戶外:在教學樓後面的小樹林裡,中華武術的種子,正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慢鏡頭裡的「調色者」
2月的最後一天,推遲開學的消息再一次傳來。對於回到袁河已經20天的5位年輕人,生活的鏡頭也慢了下來。
1993年出生的陳曦和1994年出生的張茹來自南陽和商丘。像所有90後的女孩兒一樣,她們喜愛美食,喜歡攝影,喜歡網購,喜歡一切美好而新鮮的事物。「班主任平常挺忙,假期回到父母身邊又有依賴,很多事自己都沒機會去嘗試。」如今節奏終於慢了下來,陳曦口中的嘗試,很快變成了現實。
調涼皮、蒸蛋糕、炸油條……直播之餘,她像朋友圈裡的許多人一樣,用雙手揉碎了這段蹉跎的時光,也犒勞著同伴們的味蕾。「我也搞不清自己的手藝到底怎樣,但是看著他們享受的樣子,也快停不下來了。」陳曦笑了起來。
而身為美術老師的張茹,更喜歡通過畫筆和鏡頭,記錄下每天發生的一切。她讓孩子們畫燈籠、畫雷鋒、畫綠樹……從元宵節畫到植樹節,自己則拍花草、拍跑道、拍星空,拍下生活中每一個美好的瞬間。「畫筆和鏡頭能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讓日子變得生動豐富,能減少人們心中的恐懼與壓抑。我希望孩子們回到學校,為他們辦一個疫情期間的畫展,讓他們知道,自己其實如此優秀。」
在張茹的身後,村裡送來的樹苗鋪了滿滿一地。幾個人正在花壇旁忙著挖坑、栽苗、填土、澆水……樹梢上幾隻喜鵲從窩裡探出頭對著他們嘰嘰喳喳,又一個耕耘的季節,就在眼前。
他們是最美的「堅守者」
侯寨中心學校校長劉海軍這樣評價這些校園的堅守者:他們的家不在鄭州,為了能夠在正式開學時到崗,假期沒結束,他們就早早地離開了家,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克服交通不便的重重困難,通過層層檢測關卡,提前到校接受隔離。
劉海軍說,在學校隔離的老師有70多位,他們忍受著寂寞和不便,他們雖不是白衣戰士,但也是別樣的「戰疫人」。據統計,加上馬寨中心校轄區,整個二七區共有120多位外地返鄭老師,一直堅守在寂靜的校園裡。②
買菜是唯一的外出時光
【來源:東方今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