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前沿】劉聰/李豔梅合作揭示翻譯後修飾調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
【科技前沿】劉聰/李豔梅合作揭示翻譯後修飾調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α-syn的液-固相轉化與聚集的分子… 2020-08-0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狀?1分鐘帕金森病自查了解一下
帕金森病最早由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報導,為了紀念他,歐洲帕金森聯合會(EPDA)在1997年將他的生日 4 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而今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月11日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帕金森病日。
-
Life on the Ocean Wave
Love on the ocean wave: couples lurching across the deck before tumbling into each other’s arms; dancing in slithering satin dresses or black tie as the band plays in the ballroom; those elegant, carefree
-
WMO: Ocean Conference puts spotlight on life below land
Warming oceans, depleting sea life and plastic pollution are on the agenda for the UN Ocean Conference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故又把帕金森綜合症稱為「繼發性帕金森病」。 病因 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 年齡老化 PD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食用類黃酮可助男性抵禦帕金森氏病
這一最新的研究是在人體中所做的第一個顯示類黃酮可防止神經元發生諸如帕金森氏病等腦病的研究。 大約有13萬名男性和女性參與了這項研究。有超過800人在為期20年的隨訪中罹患了帕金森氏病。在對其食物以及對他們在年齡和生活方式上的適應做出詳細的分析之後,結果顯示那些食用類黃酮最多的男性參與者比那些食用類黃酮最少的人發生該疾病的可能性減少了40%。
-
中醫藥研究治療帕金森病獲突破
自1817年帕金森病(PD)的首次命名距今將近兩個世紀,多少醫學家曾為此病的研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現代醫學目前的治療水平也只是緩解症狀,始終沒有找到根治的藥物和方法,因此該病成為目前世界醫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作為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祖國醫學對這個「西洋病」有沒有高招呢?
-
納米結構助力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他們發現,將這些神經細胞移植到患有帕金森病的大鼠體內,隨著新細胞取代移植部位周圍受損的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逐漸改善了大鼠的症狀。這項新發明為幹細胞治療提供了有希望的見解,並為帕金森病的新治療帶來了希望。
-
武大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揭牌成立
武大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揭牌成立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5:07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8日電 (馬芙蓉 楊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17日揭牌成立,該中心集結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精神衛生中心、麻醉科、PET中心、影像科、康復科等7大學科醫療資源,將實現對帕金森病的系統診療與全程管理。
-
老年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目前,全球有超過600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其中一半就在中國。痴呆和抑鬱也經常與帕金森病一起出現。由於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今後受影響的人數將會繼續增加。男性患帕金森病的機率比女性要高。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或藥物可以阻止這一過程。
-
科學網—美國科學促進會與Bio-protocol合作
本報訊 8月13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宣布與生命科學實驗方案共享平臺Bio-protocol展開為期4年的合作,以期促進生命科學研究的透明化和可重複性
-
帕金森偏愛中老年人,帕金森病12條相關因素,你定要看看,早了解,早...
為什麼說帕金森病偏愛中老年人,這是因為任何單一的因素均不能圓滿的解釋帕金森病的病因。中年以後,對環境毒素易感的個體,在接觸到毒素後,因其解毒功能出現障礙,出現亞臨床的黑質損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這些損傷不斷加重,多巴胺能神經元漸進性不斷死亡變性,最終失代償出現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
-
蠶豆怎麼吃治帕金森病
民間有蠶豆莢煮水可治療帕金森的叫法,是不是有科學原理?這個問題也是治療帕金森一些大夫最常問及的問題,毫無疑問的確有一些門診病人許多反映喝過蠶豆水能一部分改善症狀,但喝蠶豆水也很有可能發生別的副作用,乃至給病人一個喝蠶豆水不服藥的假象。
-
帕金森病常用藥物,你都了解嗎?
帕金森的藥物治療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起到關鍵作用。由於很多患者起初並不了解帕金森病本身,所以對是否用藥、用什麼藥、何時用藥也都不了解,甚至有一些病友錯誤的認為:藥物一旦吃上就依賴了,而且越吃越多,以後就沒辦法再控制疾病了,因此故意不用藥。
-
謝林:帕金森病的營養防治
謝林:帕金森病的營養防治 2020-12-21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TAND:多篇帕金森病研究進展彙編(IF=5)
本研究納入了一種新的標準化治療算法,用於確定單臂或雙臂致殘性震顫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注射模式和BoNT-A劑量,可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況定製治療方案。 方法: 這項開放性研究共包括47名帕金森病參與者(25名「De-novo」和22名「L-dopa」),他們接受了4次連續的BoNT-A治療,並在治療6周後隨訪了42周。
-
腸道感染會引發帕金森病嗎—新聞—科學網
帕金森病以手腳震顫、動作遲緩等症狀著稱,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但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從1990年到2016年,全世界帕金森病患者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從250萬人增加到610萬人。一個相對保守的預測是,全球患者人數將在未來30年翻一番,到2050年達到1200多萬人。 阿爾法—突觸核蛋白的錯誤摺疊並在大腦中堆積被認為是帕金森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Bio-protocol與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建立戰略合作
36氪獨家獲悉,近日Bio-protocol與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建立了戰略合作,雙方會共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透明化進程,提升科學研究成果的可重複性水平。
-
Nature:腸道感染竟能引發帕金森病產生?
1990年至2016年,世界上帕金森病患者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從250萬增加到610萬。一個相對保守的預測是未來30年內,患者人數將增加一倍,大約到2050年時,全球將有1200多萬名患者。大約10%的帕金森病病例是由於編碼PINK1和Parkin等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造成的,這些蛋白與線粒體(細胞中產生能量的細胞器)有關。具有這些突變的患者在更早的年齡患上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