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創新啟示錄 I 美國政府醫療保險布局之路

2021-01-10 健康界

我國商業健康險近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覆蓋人次、保險深度都在持續增加中。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收入水平提高、投保意願增強等,商業健康險市場還將持續做大。保險創新,是保險市場做大的重要原因——如保險科技賦能、保險產品創新、投保渠道拓寬、醫療服務網絡構建、核保理賠優化等,在這些賽道上,也出現了非常多的創新想法、創新產品。

2020年伊始,MEWS將從幾個典型國家的健康險下手,與大家一起剖析、探討健康險的創新之路。我們將用5篇推文的篇幅,系統性梳理美國政府向公民提供的公共醫療保險,隨後繼續與大家一起研讀其商業醫療保險制度,試圖討論美國是如何通過不同的項目來構建完整的健康保障體系,又在哪些方面給予了創新的極大自由度,以期為國內健康險的創新提供思考。

美國的公共醫療保險制度主要包括老年和殘障健康保險(Medicare)、醫療援助(Medicaid)、兒童健康保險(CHIP)以及為其他特殊人群提供的保險。

美國實行的是私立型商業保險模式。在私立型商業保險模式之下,醫療服務以個人消費為主,政府對特別人群(老年、殘疾、低收入等)提供費用補助,或採用特殊醫療保險方式。國家僅負擔醫療保險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轉移給患者或企業。在這種模式之下,不但政府的經濟負擔減輕,而且使商業醫療保險的市場最大限度地發展,各保險公司在寬鬆的體制之下,按照市場的要求合理地進行保險品種的開發。美國的商業保險將是我們未來討論的重點,本文將把重心放在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險制度。

(一)老年和殘障健康保險(Medicare)

「老年和殘障健康保險」(Medicare)是美國最早的一項醫療保險制度,其服務對象是65歲以上的老人或者符合一定條件的65歲以下的殘疾人或晚期腎病患者。Medicare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醫療保險」,也是美國僅次於社會保障項目(Social Security)的第二大政府財政支出項目。

Medicare包括四部分,分別為住院保險(Part A)、補充性醫療保險(Part B)、醫保優勢計劃(Part C)以及2006年1月實施的處方藥計劃(Part D)。

住院保險(Part A):具有強制性,為病人住院費用、專業護理費用、家庭保健服務費用以及晚期病人收容所護理費用等項目提供保障,為受益人支付大部分的住院費用,但病人需要自付一部分費用,住院保險也包括病人出院後的專業護理康復治療的費用;它允許參與者每年享受90天的住院治療和100天的技術護理,但部分情況下需要按照規定自付一定的費用。

補充性醫療保險(Part B):由職工選擇投保,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都參加了該保險,能為受益人支付80%在醫生診所治療的費用。如果職工及其配偶正在工作且有僱主提供的團體健康保險,可以不用參加該保險。該保險保障的項目主要是住院保險沒有覆蓋到的項目。這類醫療費報銷的規定經常變化,全國性的報銷規定由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規定。

醫保優勢計劃(Part C):該計劃是經過政府特許的保險公司為聯邦醫保受益人設計的一些額外醫療服務保險。參加該計劃,除了交納補充性醫療保險費外需要向私人機構每月按人支付一定費用,並且每次看病時也要交納一定費用。私人保險機構可以給予投保者額外的福利補助,即前兩部分(Part A和Part B,下同)不包括的項目,如處方藥、牙科保健、視力保健或健身俱樂部會員資格等。

處方藥計劃(Part D):政府補貼的藥物福利計劃,參加此計劃的受益人支付額外的保險費,可以低價購買處方藥。該計劃完全由參保者自行決定是否加入,該計劃的類型較多,參加該計劃的繳費標準變化也較大。與前三部分不同,該計劃不是Medicare的一部分,由私營健康保險機構實際執行和運營管理,但CMS中心對發生的費用在限定標準內予以報銷。

Medicare的住院保險(A類)部分是強制性的,所需資金通過政府徵收的工薪稅(Medicare tax)來籌集。在美國,所有的僱主和僱員需要分別繳納工資收入的1.45%,用於支付住院醫療保險,以支持該醫療照顧保險的資金需求。

2010年,醫療保險(Medicare)為4800萬美國人提供了健康保險,其中65歲及以上的老人約有4000萬,其餘800萬為殘疾人。醫療保險(Medicare)的參加人數和每個人的單位成本如下圖所示: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推進和嬰兒潮時期的大批人口進入醫療保險(Medicare)的覆蓋範圍,醫療保險(Medicare)的支出壓力也將越來越大。

(二)醫療補助(Medicaid)

低收入的老年人如果無力承擔Medicare的自付費用,美國政府允許其同時申請醫療補助 (Medicaid)。Medicaid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合作發起的項目,聯邦政府承擔Medicaid的部分支出,州政府負責剩餘部分並負責項目的運營管理;參保資格是收入、資產、健康狀況等的綜合評估,被定義為「增加極其貧困人員對診療服務的使用以及減少個人自付支出的負擔」。年齡在65歲及以上、19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孕婦、身患殘疾的人士、照顧兒童的父母或成人(在某些州)、符合條件的移民等都有資格申請Medicaid。各州Medicaid的保障內容都會有所不同,設立時間也有所不同,導致了各州Medicaid參保率的不同。「各州對收入消減、家庭構成(如,單親父母、配偶一方失業)以及是否為貧困人口提供了醫療保障等,認定的標準也都是不同的」。

該項目相比Medicare覆蓋面更廣,截至2008年,醫療補助的參保者大約有近4900萬低收入者,美國有近60%的養老院居民和約37%新生兒獲得了該項目的補貼,其中聯邦政府支付了大約57%的醫療費用。此外,美國還有不少人是同時符合醫療保險(Medicare)和醫療補助的「雙重資格者」(Medicare and Medicaid dual eligibles)。醫療補助的實際已支出情況和預計支出需求如下圖所示。

由於2008年經濟危機的衝擊,2009年參加該項目的人數大幅增加,有九個州的增幅超過15%,導致近些年來醫療補助的費用不斷高漲。與醫療保險(Medicare)面臨同樣情況的是,隨著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醫療價格的上漲,預計未來醫療補助將保持持續的高增長態勢,給美國的財政預算帶來沉重的壓力,因此這也迫使各州政府開始大規模地削減其支付費用,聯邦政府也一直在考慮如何改革醫療補貼制度,以減少成本過快增長。

(三)兒童健康保險項目(CHIP)

兒童健康保險項目(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簡稱CHIP),之前一直被稱為State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簡稱SCHIP)。該項目由《1997年平衡預算法》確定,以聯邦政府提供項目配套資金的形式,向美國各州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提供健康保險。這類家庭的收入沒有低到可以享受醫療補助,但是又沒有高到可以買得起商業保險。美國聯邦政府通過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支付約70%的費用,各州政府出資約30%。對象是那些家庭收入在聯邦貧困線兩倍以下、沒有參加其他私人保險的兒童。

據統計,2010年美國大概有4900萬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險,他們也並不屬於以上三個特殊群體或者其他特殊群體,更無力購買任何商業保險。歐巴馬上臺後推動的醫改法案或可解決這個困境,但如今隨著歐巴馬的繼任川普上臺後已推翻此法案,此類人群何去何從,我們尚未知曉。

可以看出,美國政府為公民提供的醫療保險,無法覆蓋全民,只是為特殊人群提供了基本保障,這無疑間接為美國商業健康保險的快速發展和競爭提供了空間。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給出的統計數字表明:2016年美國3.24億人口,有1億2千6百萬人口享受不同的政府醫保項目;3千萬人口左右沒有任何醫保,其餘約1億7千萬美國民眾(包括歐巴馬醫改受惠者)則是不同商業醫保公司的受保者。那麼各類商業公司是如何在這場創新競爭當中玩出花來,將是MEWS未來幾周探討的重點,歡迎有興趣的保險人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健康險新玩法:多元化增值服務為客戶帶來全面的保險體驗!
    在此背景下,健康保險也在所有保險類別中呈逐年增長態勢。「步數換保額」眼下,健康險的傳統模式正隨著健康管理概念的「嵌入」而發生改變。首先,許多注重健康的客戶正在尋找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更好地管理他們的生活方式;同時,客戶希望尋求到一個便捷的一站式平臺來滿足他們所有的健康需求。
  • 平安健康APP摘得「保險行業傑出科技創新獎」
    、i康保等移動網際網路產品創新、最快15分鐘極速理賠等多方面優秀表現,摘得唯一的「保險行業傑出科技創新獎」桂冠。  平安健康險移動業務事業部總經理馮晗出席了本次大會,並發表了主題為「健康險在科技驅動下的轉型與創新」的精彩演講,深入淺出地剖析平安健康APP在平安集團科技+金融雙驅動戰略之下,其在大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方向,分享了平安健康APP在促進健康保險發展過程中的科技創新探索與所取得的成績。
  • 「平安健康險」創新力量助力健康中國
    來源:時刻頭條惠民保產品的快速落地引發了行業內的熱烈關注,為了推動市場更好地理解城市普惠醫療險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和可能路徑,Latitude Health在本月16日組織了一場線上研討會——從惠民保看社商合作的發展趨勢,邀請這一細分市場內的頭部健康險公司、網際網路公司、保險科技公司和藥品服務等第三方機構等共同交流,包括平安健康險、東吳人壽、騰訊醫療和思派,共同探討城市普惠醫療險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
  • 保險極客6年聚焦「高頻醫療健康險」與京東健康合作共建大健康產業...
    與此同時,保險極客創始人&CEO任彬,聯想控股金融服務投資部執行董事周岷,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董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周卿,京東健康消費醫療部總經理王宇方及保險極客高管團隊在現場進行了深入探討。
  • 保險極客6年聚焦「高頻醫療健康險」,科技賦能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在數位化時代背景下,保險企業利用數位化手段,選取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轉型重點,建立數位化支撐新體系,實現對客戶的數位化洞察,進而實現服務效能的提升。依託技術創新,精準匹配個性化、定製化、差異化產品與服務正成為保險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在保險市場趨於成熟的階段,更需要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發掘其潛在需求。藉助數位化手段,為企業提供保險及醫療健康需求下的全場景服務,已經成為行業主流發展趨勢。
  • 健康險藍海如何競爭?大童保險進軍海外醫療服務市場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與全世界發達國家共享優質醫療資源正變得觸手可及。《健康中國2030》戰略強調,要全方位積極推進人口健康領域的國際合作,以雙邊合作機制為基礎,創新合作模式,實施中國全球衛生戰略。
  • 專訪思派健康總經理鍾能聰: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一城一險」有利於...
    這種定製化、保本微利的創新型健康險到底為何能成行?近日,思派健康總經理鍾能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以健康管理平臺視角揭秘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的探索與實踐。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通過一定免賠額(比如2萬元)的設計,以更低的保費覆蓋大病風險,目前主要對接醫保、並覆蓋特效藥報銷。但在健康險產品的探索嘗試中,最核心的還是健康管理,比如美國聯合健康也是以醫療健康管理為主,保險作為支付手段。在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要解決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特效藥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特效藥服務受益的人群數量也十分有限。
  • 科技賦能 寧波健康險市場迎來創新加速期
    今年以來,在疫情的推動下,健康險市場保持著將近20%的增速。從產品結構來看,以百萬醫療險為主的短期醫療險快速增長,以重疾險為主的長期險則放慢增速。寧波保險機構抓住市場機遇,不斷通過產品和渠道創新,打造各類市民買得起、用得上的健康險產品。
  • 健康險產品定位與未來發展分析
    最近,招商信諾推出E諾百萬住院醫療保險(以下簡稱「E諾百萬」),此次招商信諾進入百萬醫療市場,是基於現有高端細分市場之外保險業務擴展的積極探索,也是招商信諾在大健康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又一次創新嘗試。那麼,招商信諾在百萬醫療市場上有何優勢?
  • 專訪平安健康險馮晗:科技賦能,平安健康網際網路改革率先破局
    當健康信用分處於良好水平,用戶就能享受一系列健康權益,包括在購買保險時享受最高30%的費率優惠。在馮晗看來,平安i康保·百萬醫療(慢病版),可謂百萬醫療創新的集大成者。「保險、健康、醫療」金三角,科技打造健康保險生態圈實際上,傳統健康險想要在經營模式突破,必須要在原來單獨的保險產品模塊運營的基礎上,探索以保險為核心,以健康和醫療為兩翼的新型健康保障生態,面向網際網路年輕客群構建新的網際網路健康保險商業模式。
  • 保險巨頭進軍醫療產業呈四大模式商業健康險業務表現強勁
    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商業健康險業務表現強勁,目前正在與健康風險管理、預防醫療融為一體。近日,泰康保險集團宣布戰略投資拜博,進軍口腔醫療市場,成為保險業進軍醫療的又一典型案例。目前,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泰康保險集團、新華保險等保險巨頭紛紛通過多種模式進軍醫療產業,通過與醫療融合擴大業務範圍,實現增值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模式1 入股醫藥企業保險公司加碼醫療並非一朝一夕,只是當今更為盛行,投資入股醫藥企業動作頻頻。
  • 健康險遭遇「成長的煩惱」太保安聯健康去年虧5600萬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總裁宋福興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包括健康保險在內的健康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健康服務業GDP佔比僅為5%左右,遠低於美國的17%和其他經合組織國家10%左右的水平。
  • 水滴的新故事:構建保險+醫療閉環
    這裡說的聯合健康,是美國最大的商業健康險公司,其特點是構建了「健康險+醫療服務」的商業閉環。它有多厲害呢? 如果說邊緣環節的創新讓水滴有了精準獲取用戶的武器,那麼,邊緣市場的布局則讓這種武器找到了適合的戰場。 一方面,三線及以下城市社會保障水平相比一二線城市普遍較低,他們有更大的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對保險價格普遍過高的現實,商業保險在這類「下沉市場」的滲透率並不高。
  • 保險巨頭們的醫療冒險:陳東升與馬明哲「背道而馳」
    政府希望通過醫改改變這樣的現狀,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和力推分級診療等舉措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先後實施。 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在醫療領域掀起了多輪辦醫熱潮,市場上出現了大量民營醫院、網際網路醫療機構、連鎖診所等。然而私立醫療機構大多數無法得到基礎醫保的覆蓋,於是都憧憬像美國醫療市場一樣,得到商業保險公司的支付。
  • 健康險小高潮:水滴保險商城的進階之路
    大病籌款,網絡互助,商業保險,一頭建立了多層次網際網路保險保障體系的「巨鯨」正在翻騰、圍獵、瘋長。  2018末至2019年初,網絡互助帶起了的跨年節奏小高潮,亦掀起了關於健康險的新熱潮。相互寶、水滴互助兩大網絡互助平臺用戶規模已經超過了8000萬,加上滴滴、蘇寧、360、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網絡互助業務,網際網路保險的爆點出現在了網絡互助領域。
  • 深扒騰訊的醫療保險布局: 「網際網路+」可以「連接一切」嗎?
    然而,醫療健康行業是準入門檻最高、改造難度最大的行業。面對這樣的挑戰,騰訊是如何布局醫療健康行業的?「連接一切」的設想在醫療健康領域又該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得到實現?騰訊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十分全面而繁雜,包括了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醫療資訊、人工智慧、大數據、藥品研發、醫生社區、醫美整形、實體醫院以及保險等多個醫療健康的細分領域。
  • 平安健康險又一聚力新品—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
    相關消息顯示,作為領跑的第一梯隊平安健康險推出了一款可終身保障的千萬級防癌產品——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現已正式開售。這款防癌產品是平安健康險持續深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場景,進一步助力提升民眾醫療保障水平的重要成果。
  • 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落地!以後老百姓買商業健康險將有...
    此前,由於缺乏費率調整政策的明確支持,為應對未來的醫療通脹和醫療技術進步導致的醫療費用高企,保險公司在設計開發醫療保險時,只能開發一年期或期限非常有限(如六年內)的醫療保險產品,「續保難」成為消費者對健康險的一大疑慮。
  • 海通證券:美國路演啟示錄——中美醫藥投資的同與不同
    要聞 海通證券:美國路演啟示錄——中美醫藥投資的同與不同2019年6月30日 23:20:19海通證券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海通醫訊」,作者餘文心、賀文斌,原文標題《【海通醫藥】美國路演啟示錄——中美醫藥投資的同與不同》。
  • 「配齊」少兒保障短板,平安健康APP布局0-17歲保險市場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期,平安健康險推出國內首個專注0-17歲少兒全面保障的健康險產品——「平安i康保·少兒配齊」,打造一張保單一站式「配齊」少兒醫療、疾病、意外保障的全新健康險商業模式。作為平安健康APP旗下「i系列」產品的又一力作,「i康保·少兒配齊」針對少兒階段高發風險提供專屬這一年齡層的個性化健康保障,進一步完善平安健康險移動端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閉環,受到市場和業界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