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落地

2020-12-13 中國網

記者12日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國家能源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近日籤署了國家能源集團東臺海上風電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合同》和《認購協議》,雙方將合資建設並運營裝機容量達502兆瓦的東臺海上風電項目。這也標誌著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正式落地。

據介紹,該項目包括於2019年12月全部併網發電的東臺四期項目,裝機容量302兆瓦,以及目前在建、預計於2021年初投運的東臺五期項目,裝機容量200兆瓦。國家能源集團將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建設東臺五期項目,並共同管理兩項目的運行和維護。

東臺海上風電項目位於江蘇省東臺市,總投資約79億元,是國家能源集團成立後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也是現階段國內綜合施工難度最高的海上風電場項目。

全部投入運營後,預計東臺四期和五期項目年發電量13.9億千瓦時,可滿足近200萬居民的年用電需求,相當於節省標煤44.1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3.75萬噸、二氧化硫1704噸。 (記者 丁怡婷)

 

相關焦點

  • 外企頭條: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落地
    據12日消息,法國電力集團已與國家能源集團籤署協議,雙方將合資建設並運營我國首個中外合資的海上風電項目——東臺海上風電項目。東臺海上風電項目位於江蘇省東臺市。該項目裝機容量達502兆瓦,包括裝機容量302兆瓦、於2019年12月全部併網發電的東臺四期項目,以及裝機容量200兆瓦、預計2021年初投運的東臺五期項目。
  • 中國大唐首個自主開發海上風電項目完成吊裝
    10月31日,隨著大唐國信濱海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最後一颱風機吊裝完成,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首個自主開發建設的海上風電項目主體施工全部完成。該項目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共安裝96颱風力發電機組。據悉,濱海風電項目是中國大唐探索海上風電發展的重要嘗試,將於2019年底實現全部風機併網發電,2020年將為社會提供超過8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據介紹,相比傳統火力發電,大唐濱海海上風電項目投產後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為66萬噸、4746噸和1899噸。
  • 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項目首颱風機併網發電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月5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近日,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成功併網發電,實現了華電集團海上風電併網發電從「0」到「1」的重大突破,為項目按期全容量併網奠定了堅實基礎。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項目位於龍高半島東北側的海壇海峽中北部,項目所處位置為世界三大風口之一,離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約4海裡,風大浪高、水深流急,海底地質條件複雜,技術挑戰和施工風險均遠超其他海上風電項目。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項目風機吊裝作業。
  • 帶你讀懂我國第一個海上風電競爭配置方案!
    作為我國首個競爭性配置海上風電項目,奉賢項目對其他省份的海上風電競爭配置工作有一定的借鑑和參考意義,尤其是配置方案和具體評分標準,將對後續競爭配置項目產生示範性影響。同時,對於該項目的競爭配置和評分結果預測,也一度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 國內首個單體大容量海上風電項目在陽江南鵬島全容量投產運行
    16日12時28分,隨著最後一臺機組的併網,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
  • 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很好,很難!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今年搶項目明年搶風機雖然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駛入快車道,但過程卻是一波三折,曾經一度陷入停滯。海上風電真正快速發展始於2014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印發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的通知》之後,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海上風電製造、建設、運維技術水平均不斷提高,呈現發電成本逐年下降、裝機規模不斷上升的趨勢。從近期開標的多個海上風電項目來看,中標者申報電價均在0.75元上下。
  • 【聚焦海上風電】​華能建成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
    這是華能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也是迄今為止亞洲已建成的裝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  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海域,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共有70颱風機,包括4兆瓦、4.2兆瓦和5兆瓦三種風機選型,其中5兆瓦海上風機為國內首次批量應用。該項目創造性採用「大孤島」模式,配套建設兩座110千伏海上升壓站,保證風電機組特殊工況下的偏航、防腐和通訊功能。
  • 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倩)16日12時28分,隨著最後一臺機組的併網,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
  • 2019年歐洲海上風電項目併網數據!
    除此之外,來自4個不同國家的4個共計1.4 GW的海上風電項目進入最終投資決策(FID)階段並將於未來幾年開始建設,配套新增投資達60億歐元。以下是歐洲各國2019年海上風電的發展情況。2019年,英國海上風電新增併網裝機容量為1,764 MW, 佔歐洲新增海上風電併網裝機容量的48.5%。Beatrice 2 項目40臺機組完成併網,實現完全商業化運行。
  • 中國首個單體大容量在運海上風電項目投產 可節約標煤超30萬噸
    中新網廣東新聞電 (鄭小紅 朱族英)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16日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
  • 中交三航局發力深遠海域的海上風電安裝和運維裝備,佔國內海上風電...
    中交三航局工程管理部執行總經理沈火群告訴記者,10多年來,三航局領先的海上施工能力有效支撐了海上風電板塊業務的全面開拓,至今已累計完成16個海上風電場建設,目前有23個海上風電場項目在建,佔有國內海上風電市場60%左右的份額,成為海上風電裝備領域主要裝備供應商。
  • 中國華能:灌雲、大豐海上風電項目相繼併網發電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劉麗靚)據中國華能集團5月12日消息,近日,國內首個旋轉流潮汐海域風電、連雲港地區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華能灌雲海上風電項目、國內離岸最遠的海上風電場——華能大豐二期10萬千瓦海上風電相繼併網發電。
  • 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成為國內首個完工的入嵌巖三樁導管基礎
    在6月24日上午6:30這個時間,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首個嵌巖風機基礎—WT14機位的主體鋼管樁灌漿完成,主體灌漿的完成代表著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首個嵌巖風機基礎完成,成為國內首個完工的入嵌巖三樁導管基礎
  • 海上風電嵌巖施工「老大難」被攻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國內首個大樁徑四樁非嵌巖導管架基礎在中國能建廣東院勘察設計的三峽沙扒海上風電場項目順利安裝。脫胎換骨成為新型大直徑非嵌巖四樁導管架機位。這是三桶吸力桶導管架基礎在國內海上風電項目的首次應用。
  • 大西洋海岸風電公司競購新澤西海上項目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離岸工程網站12月10日消息 大西洋海岸海上風電公司(Atlantic Shores Offshore Wind)是法國電力公司(EDF)可再生能源北美公司和殼牌新能源美國公司的合資公司(50-50),該公司已向新澤西州公共事業委員會提交了向該州提供高達2300兆瓦可再生風能的提案。
  • 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座220kV海上升壓站和1座陸上集控中心,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是國內首個單體大容量在運海上風電項目,也是廣東省首個「雙十」(距離海岸線超過10公裡,水深超過10米)海上風電項目。 2018年10月15日,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海上主體工程開工,該項目所處海域屬於淤積地形,海底淤泥懸浮層就有數十米深,工程建設難度非常大。
  • 2020-2026年中國風電設備市場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水規總院發布的海上風電投資成本情況,截至**江蘇、浙江區域近海海上風電單位千瓦投資約 1.4~1.6 萬元,廣東、福建區域約 1.6~2 萬元。已投運海上風電項目中,風電機組及塔筒、風機基礎 及施工安裝(含風機吊裝) 、海纜及敷設是海上風電的造價成本的主要三大塊,基本佔到海上風電總 投資的 80%以上。
  • 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質量檢驗中心將在陽江投入使用
    這不僅是國內唯一一個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同時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機葉片檢測基地。記者 徐之焙:這裡是高新區的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我現在就在葉片檢測車間,站在這裡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車間真的非常大、非常寬闊。據我們了解,這個車間長180米,寬135米,可以滿足150米的葉片進行全尺寸試驗。
  • 海上風電配儲經濟性待考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仍需
    有報告稱,在全球多數市場中,風電配儲項目的經濟性都表現不佳,只有少數市場中存在可行的「風電+儲能」商業模式。丁玉龍也指出,目前,各國海上風電項目都往往採用高壓交流輸電併入電網,但海底電纜投資維護成本相對較高,海上風電也可能因不具備儲能功能而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記者了解到,跨國能源企業沃旭(Orsted)開發的英國海上風電場Burbo Bank曾在2017年前後嘗試部署儲能設施,這一項目也被視作全球首個海上風電配儲項目。
  • 岱山:中廣核岱山4#海上風電項目進入衝刺階段
    浙江在線-岱山新聞網  中廣核岱山4#海上風電項目是今年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之一,也是我縣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海上風機安裝,每一個窗口期都彌足珍貴。趕著窗口期,項目部「白+黑」施工,跑出了建設「加速度」,現在平均3到4天就可完成1颱風機的安裝,整個項目預計今年11月底併網發電。  近日,在第35颱風機的施工現場,高15米、直徑6米,重達100多噸的塔筒,在起重船吊機的吊裝下,穩穩地落在了承臺上的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