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評判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有多少錢。
很多人通過刻苦的學習,考入了名牌大學,畢業之後卻發現自己的工資遠遠不如那些初中就選擇出門打工的人。
而對於那些上了那麼多年學的那些人,似乎沒有了高收入就是一群失敗的人。
有爭議的風雲人物
著名經濟學家董潘,26歲的時候就被破格提拔成為了副教授,成為了這個專業領域最年輕的副教授。董潘也曾發表過很多關於經濟上的觀點和建議,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也影響到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在房地產領域,董潘也是公認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曾被評為"年度中國爭議人物"、"中國房地產年度人物"、"中國房地產年度思想貢獻人物"、"中國地產網絡紅人"等。董潘的個人業績以及學術觀點也曾被美國《世界日報》《華爾街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廣泛地傳播。
不得不承認這位董潘老師確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才,同樣也是非常有爭議的一位風雲人物。他曾發表的很多觀點都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建議和批評。
40歲賺不到4千萬別來見我
作家大冰曾說:"幸福的人一定不是因為他有多少錢",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他跟成功又有什麼關係。有人說成功就是每天都可以生活得很充實,也有人說可以自由的生活就是成功。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北師大教授董潘說:"我的學生,40歲要是賺不到4千萬,就是失敗者,不要回來見我"。
很多網友表示質疑,董潘教授這樣的說法是十分不合理的,難道我們上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賺更多的錢嗎?
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方式不同,所處的環境也不同,追求的方式更是不一樣。可如果說賺錢才是人生的目標,賺不到多少錢就是失敗者的話。那麼賺錢的意義又是什麼?
如果說董潘的學生25歲研究生畢業的話,那麼15年他就得賺4000萬。這個數字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是很難實現的,難道董潘教授的學生是有什麼獨門秘訣嗎?
還真有,董潘教授認為,我的學生畢業之後大部分都要從事金融和房地產方面的工作,金融這個行業想要賺錢靠的還是真本事,我相信我的學生都有真本事,他們在這個行業一年賺個一兩千萬都是很正常的。確實金融和房產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是想每個學生都能達到這個目標還是很困難的吧。
董藩在教學上面主張,培養學生的財富意識是我工作內容之一,當然前提是合法的。只有自己的收入提高了,才可以創造更多的GDP,可以給這個社會貢獻更大的財富,對於高學歷者來說,貧窮意味著恥辱與失敗。
如果你有了很高的學歷,還沒能賺到錢,那麼這些擁有高學歷人群的這些人,就是失敗者。
這番言論一出頓時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一時間可謂眾說紛紜,說什麼的都有,但是歸根到底很多人是不贊同這位大教授的觀點的。
有網友認為,董潘教授還過於片面,如果一個人一心只想著賺錢,而不去考慮為什麼賺錢,那麼這就是教育的失敗。
還有網友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的話,董潘教授的觀點是正確的,只有每個人的收入提高了,才可以增加對社會的價值,從而提高GDP.
每個人對董潘教授的觀點也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賺錢真的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嗎?
白巖松曾說:"衡量一個人不應該用外在的眼光去衡量,更應該關注的是一個人是否真正地開心"。如果說貧窮就意味著恥辱和失敗的話,那麼如今中國高學歷的人群大部分都是失敗者嗎?
買不起是因為你窮
董潘還曾說:"沒有房地產就保不住中國的經濟",只有房地產才能救中國經濟。限制購房違背了經濟規律,勢必會遭到市場的報復。限制購房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經濟規律,但是經濟規律也要符合社會規律。
還說中國的房價還是太低了,如果你覺得你買不起,那麼只能說明你窮,不要說別的。這些話一出,直接將這位大教授推到了風口浪尖。
有網友說:"這位大教授真不愧是經濟學家,說話做事都離不開經濟,永遠只能考慮到經濟效益,考慮不到社會效益。真正的好老師一定是從多方面去考慮問題的,而不應該只單單考慮一個專業領域,現如今收入跟房價完全不成正比,中國大多數的人他們的收入是買不起房子的,如果按照董潘教授所說的這樣,那麼現在中國大部分還是窮人啊"。
還有如果不限制購房,那麼房地產市場也將會成為有錢人的市場,如果不限制購房房地產的價格一定會比現在更高,如果不限制購房,那麼房地產市場也必然只是有錢人才能買得起的東西,如果房地產市場都被一些有錢人買走了,那麼這一定會打破一種不平衡的局面。
可現如今的社會,隨著物價的不斷增高,在保證基本溫飽的情況下,有些人奮鬥一輩子也賺不來一套房子的錢。
房地產作為剛需,成為了結婚的必需品,現如今想買一個房子也成為了人們當下的願望。
張衛健老師也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把買房買車看作是畢生的夢想的話,那麼這個人又有什麼出息呢,這個國家又還有什麼希望呢,等到老了之後你可以跟你的孫子說,我奮鬥了一輩子我還清了房貸嗎"?
但是不得不承認,房地產市場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壓力。甚至因為高額的房貸,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