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民辦學校掐尖招生,現在一些地區民辦學校也要求搖號招生,很多家長剛聽到這個政策的時候,都覺得興奮不已。不少人都覺得這樣能促進教育公平,給成績一般的孩子一個進名校的機會。
之所以家長如此興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父母認為自己家孩子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沒有教好,又或者是學校氛圍不好。
父母堅信孩子只要能有機會上一所師資優,又管教嚴格的民辦學校,一定會改頭換面。
但是隨著秋季開學被陸續提上課程,一些民辦學校進行摸底考試之後,這些撿漏進入名校的,孩子的家長卻笑不出來了。
舉個例子,上海一所有名的民辦學校,搖號招生後最近也進行了摸底考試。不過最終結果卻不盡人意,因為要搖號招生,所以民辦學校也面臨著生源不可控的尷尬。
就拿這次摸底考試的成績而言,有學生數學單科能考滿分,有學生只考了22分。
考22分的學生雖然成績不好,但是運氣好,也有幸進入了名校就讀。這次成績出來後,這些差生家長也覺得壓力非常大。
作為父母,肯定是對自家孩子的成績有所了解,一些父母也確實做好了成績差距大的準備,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想到自家孩子和別人的差距會如此大。
最重要的是,一些父母害怕自家孩子跟不上學校的進度,畢竟民辦學校進度快,學習強度大,一向散養的孩子不知道能不能接受這種高強度的學習任務。
但是高昂的學費已經交了,如今學校也已經開學,家長算是真正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境界。這件事的發生也確實值得父母反思。
擠破腦袋送孩子去這些名校真的有用嗎?對於孩子而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大於孩子的個人努力?其實不見得。
好的學習環境和師資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人願不願意去努力,有沒有努力進取的心,如果孩子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給孩子再好的資源也純屬浪費。
而且即使差生搖號進入民辦學校,家長也不要想著一勞永逸,把所有的事都甩給民辦學校的老師,雖然現在實行的是9年義務教育,公辦學校不能勸退孩子。但是民辦學校卻可以勸退孩子。
所以如果孩子的成績真的到了無法挽回,或者影響到整體水平的地步,民辦學校會根據情況做出勸退的舉動,這不是沒有可能。
而那些被勸退的孩子,最終還是會回到對口的公辦學校繼續自己的9年義務教育。所以在孩子選擇學校這個問題上,父母不能夠一直把眼光放在學校名氣上,也要考慮是不是適合自家孩子。
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各有優勢,民辦學校學費比較貴,即使是二線城市,一些私立學校學費甚至都能達到1萬+,而公辦學校的費用卻比較低了。
9年義務教育,孩子上學幾乎不會花費太多的費用。所以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公辦學校仍然是大多數家庭的選擇。
相比較而言,民辦學校師資方面更有優勢,民辦高校之所以學費高,也有部分原因是受師資的影響。民辦高校想要擁有好的師資,不得不高薪水聘請人才。
如果民辦學校的師資待遇和公辦學校一樣,自然也很難吸引人才,優勢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果父母重視師資,想要孩子接受更嚴格的教育,讓孩子上民辦學校確實是更好的選擇。
民辦學校適合不夠自律的孩子,公辦學校適合自律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現在隨著公辦學校教師待遇的提高,公辦學校的師資相較於以往已經好了很多。
不過和民辦學校相比,仍然有不少的差距,民辦高校在師資方面仍然有優勢,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
生源方面的優勢已經在逐步縮小,如今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都不允許掐尖招生,統一使用搖號入學,或者指標到校,這一系列的政策對於公辦學校是有利的。
不僅能削弱民辦學校的生源優勢,使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且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也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三年後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你身邊有這樣進入民辦學校後跟不上的孩子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