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說兩句吧!囉嗦,是最無效的教育┃家長必讀

2021-02-19 紅領巾集結號

 一 

囉嗦,是最無效的教育。

前幾天在一家餛飩店,和一對母子坐在了一起。

孩子大概10歲左右,身材微胖,神色倦怠。母親倒是眉毛挑得老高,一副打滿雞血的模樣。

起先還挺安靜,但從孩子的筷子進入餛飩碗裡開始,這位母親就像小馬達開動一樣:

「兒子,昨天老師說了,你上課不太積極發言,你今天記得要改正啊,不懂的就舉手問,懂的更要舉手回答。」

兒子說:知道了。

母親又說:「你數學小測驗因為粗心丟了幾分,你今天測試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檢查啊。不檢查兩遍,不要交卷子。」

兒子:知道了。

母親還說:「你的鉛筆還有幾支沒有削,記得到了教室裡趕緊削好,否則就影響書寫了。」

兒子:知道了。

「你一直都說你知道了,你到底聽見我說話沒有啊?」

兒子:你今天已經說第九遍了,你說我聽到沒有!

我被孩子高分貝的音量震到了。

著名作家劉震雲提到自己的親子教育時,直言不諱非常反感嘮叨式教育,他說一切的囉嗦重複都是父母在發洩焦慮以及轉嫁責任的表現,反反覆覆地叮囑,不是在促進孩子的進步和獨立,而是在消磨他們的生命活力

再回到這個母親,孩子都不小了,她還各種囑託和囉嗦,讓這孩子連口安生飯都吃不好,輕則會影響消化,重則會破壞孩子身心健康。

其實,哪個孩子不是第一天入學就知道要舉手發言,要檢查作業,筆鈍了要把它削尖了再寫?

 二 

不幹涉別人,是對自己的尊重。

多年前我先生剛開車的時候,我是緊張多過興奮的,因為他那時候剛拿到駕照,是真正的新手。

上海的路況大家都知道,幾乎都是十字交叉路,四面來車,流量又大。

所以我每次坐他車都捏一把汗,他一提速我就鬼叫:「不能快啊,馬上就要撞車啦。」他一變道,我更發慌:「這樣穿插很危險啊。」遇到別人斜插進來,我馬上說:「你讓他嘛,讓一讓安全一點。」

剛開始幾次,他自己也因為精神高度集中而無暇回應我。

但是有一次,我在他變道後又嚷著說危險的時候,他憋不住朝我喊了一聲:「下車,你來開。」

這五個字頓時把我給噎住了,因為我不會開車啊。「要不自己來,要不閉上嘴」多簡單粗暴的道理啊,我為嘛就不懂呢?

後來,當我放下防備和緊張,才發現是自己過度緊張和不信任他,而自從我閉嘴,他每次都開得挺穩的。

我原來以為他開快車,亂變道是對我的生命不負責,卻荒唐地忽略了,他方向盤手裡還拴著他自己的一條命呢。

此後,他還送了我一句話:不幹涉別人,是對自己的尊重。

我拿來奉為金句,每當想對別人指手畫腳的時候,都拿這句來約束自己。

 三 

好心情,比食物更重要。

以前看過一部電影:一個很窮的男人收養了一條流浪狗,他每天夥食很差,住的房子還經常漏雨,但是他性格卻十分開朗,而且有個美好的愛好,就是吹笛子。

他每天去工地幹完苦活,將工友們吃完的剩菜剩飯打包回來給狗吃。

接下來的場景是這樣的:他吹笛子消遣解乏,狗呢,聽著音樂美滋滋地吃那些剩飯。

有一天,一個鄰居來了,說這狗給我吧,你看看你自己都養不活,怎麼養狗啊。

他說:「不要,我除了剩飯,還有其他東西可以養活它。」

狗似懂非懂地看著他,日日吃著粗食,聽著笛聲。沒想到一個月過去了,狗的毛變得油光水滑,身體也增了膘。

鄰居看見了,感到萬分神奇:「小夥子,你這房子風水很好嗎?就你這條件,居然能將這狗養得這麼健康!」

男孩說:「因為我有法寶啊。一個是快樂,一個是笛聲。」

這回,趴在地上的狗突然撒歡似地跳了起來,朝鄰居看了一眼,又朝主人乖順地點了點頭,像是在應和主人:我喜歡這快樂,我喜歡這笛聲!

狗尚且如此,何況人呢?

心理學有個金句:要想做得好,先要情緒好。

記得去年下半年,有朋友看我喜歡寫文章,就好心推薦我給一個癌症篩查機構寫文案,我知道朋友是好意,想讓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掙點碎銀子。

但是我一下筆就遇到了阻力,雖然我有臨床工作經驗,過去在醫院裡也沒少接觸絕症患者,但是要我拿筆和這個疾病廝磨,我就是做不到。

這個文案才四頁紙,但花了我整整五天時間,寫完了,卻像靈魂都被榨乾了一樣。

交稿後對方既沒有給我任何回應,也沒有給我任何報酬。

我竟然對自己說:「這樣挺好,對得起我當初下筆時的那份不愉快,更讓我心安理得地不要再接類似的文章。」

有人說,打擾別人睡眠,等於謀財害命。

我想說,剝奪他人快樂,等同於犯罪。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的同時,不幹擾和侵犯別人的情緒,這應該是文明社會人人要遵守的守則。

總之,如果想讓自己的話「值錢」、有效,就別整天在孩子面前嘮叨;想要給自己減負,不操勞那麼多事情,首先得給他人足夠的信任和尊重;想要生活得幸福,有時並不是拼命賺錢就能夠做到,還要在工作和心情之間,找到平衡點。您說是嗎?

來源:周周的茶話會

凡註明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他處,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囉嗦,是最無效的教育
    起先還挺安靜,但從孩子的筷子進入餛飩碗裡開始,這位母親就像小馬達開動一樣的,嘴裡跑起火車來:「兒子,昨天老師說了,你上課不太積極發言,你今天記得要改正啊,不懂的就舉手問,懂的更要舉手回答。」兒子說:知道了。
  • 陳丹青:好的教育就是少囉嗦,說的真心好!
    我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說我的孩子應該怎麼學畫,怎麼能夠畫得像你這樣。問題不在這個地方,問題是你了解不了解你的孩子?你在不在冷眼觀察他,他喜歡什麼事情,討厭什麼事情,這裡面的教育就開始了——如果可以叫做教育的話。家長最要緊的是冷眼看,然後帶著孩子走向他感興趣的地方,而不要強行帶他去他討厭的地方或者沒感覺的地方。
  • 會說話等於會教育,常在孩子面前說這兩句話,孩子更優秀
    導語:有些家長不願意在孩子面前說話,因為家長總感覺自己說話沒有什麼用,不僅囉嗦,而且會惹孩子厭煩,所以這些家長總是保持沉默。其實家長考慮的有些片面,雖然有些話真的挺囉嗦的,但有些話是真的為孩子好,能夠給孩子提供好的方向。特別是在孩子的成長期,如果家長能一直在孩子面前說話,就等於用好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 《蒙面唱將》史上最難猜歌手,揭面後主持人:你少說兩句吧
    《蒙面唱將》史上最難猜歌手,揭面後主持人:你少說兩句吧《蒙面唱將》是一檔歌手蒙面唱歌,評委和觀眾猜測是誰的音樂類節目,這個節目經常會請到一些非常大牌的歌手,也有一些剛剛成名不久的歌手,考驗的就是他們的聲音有沒有辨識度,最後《蒙面唱將》的舞臺上出現了一位歌手,演唱完畢之後品味以及觀眾都沒有猜出是誰
  • 想讓孩子聽你話,「囉嗦」不是好方法,先尊重孩子你是否做到了
    然而這種碎碎念反而越來越不起作用,他媽媽越是這麼說,這個飯啊越是餵不到嘴裡去。越是苦口婆心,這孩子怎麼就像沒事兒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喜歡嘮叨,重要的事情不止說三遍,可能更是一天三五次,一月二十多天,面對這樣的囉嗦轟炸,孩子越來越聽不進去家長的話,形成說什麼都無動於衷的局面。
  • 為什麼有的孩子「說兩句就哭」?原因在家長身上,早點改
    文|秘籍君上星期鄰居吐槽家裡孩子太「玻璃心」,輔導他寫作業,只不過說了他兩句,他就哭起來了。鄰居還說,孩子太矯情了,一件小事情就哭起來,將來長大了可怎麼辦......生活中這樣「說兩句就哭」的孩子不在少數。具體表現為,孩子聽不得批評他的話,否則他就感覺被傷害,心情變差,莫名的情緒崩潰大哭。所以,家長心裡也比較著急,擔心孩子無法面對否定,將來無法處理逆境和挫折。不過,孩子「說兩句就哭」,也不是天生的,最主要的還是家長的責任。
  • 知道是「囉嗦」,為啥還要說
    來到賽場,機關負責人又一次「開麥」:「我再跟大家囉嗦兩句,這個安全問題啊……」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多高的興致這會兒也被一遍遍講話磨損大半。好在活動進入正題後,激烈的比賽很快喚回了戰士們的熱情,直到比賽結束,大家仍然興味十足,打算解散後再討論復盤。卻不料,隊伍集合,又是一串講話——參賽隊員精神風貌、個人表現、觀賽秩序、作風形象等如何如何。
  • 反覆和孩子說就是不聽?心理學家:父母要用有效溝通代替無效的說
    一件事情明明已經跟孩子說了很多遍了,可孩子還是照樣沒有聽進去,家長一邊說,孩子一邊忘,孩子嫌家長囉嗦,家長嫌孩子不聽話。親子溝通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很多家長的&34;問題,親子溝通受阻,輕則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日常摩擦,重則影響親子感情、破壞親子關係。
  • 反覆和孩子說就是不聽?心理學家:父母要用有效溝通代替無效的說
    一件事情明明已經跟孩子說了很多遍了,可孩子還是照樣沒有聽進去,家長一邊說,孩子一邊忘,孩子嫌家長囉嗦,家長嫌孩子不聽話。親子溝通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很多家長的"老、大、難"問題,親子溝通受阻,輕則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日常摩擦,重則影響親子感情、破壞親子關係。
  • 家長必讀的10本書排行榜!《讓孩子做主》上榜,強烈推薦家長看
    導語:家長作為孩子的「老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極大的,不過做家長也不是一件生來就會的事情,所以日常讀讀書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整理了家長必讀的10本書,一起來看看吧!一、《家長的革命》在家長必讀的10本書中這本《家長的革命》是知名教育家崔宇的代表作,整本書中精選了不少的案例,用比較輕鬆幽默的詞語到處了家庭教育中的困境,值得深深體會一番。
  • 11歲女孩18萬打賞主播:家長是背後的推手┃山伯教育
    很多家長視網遊為「洪水猛獸」,刻意不讓孩子接觸,這只會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對待網遊就應該像對待看電視,打籃球一樣不壓制,正常看待。孩子才能不偏執,不叛逆。家長沒有很好的引導正確看待網遊,沒有很好的陪伴孩子正確玩網遊。沒有很好的幫助孩子走出網絡,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 ...成為教育熱詞,家長的焦慮成為常態,如何避免「無效的低層次重複...
    課代表說最一項圍繞子女教育焦慮展開的調查,有700位家長參與後的調查報告顯示,82%的家長會焦慮。家長,總是為孩子的學業和未來擔憂。一項700位家長參與該話題的調查報告顯示,18.14%的家長表示「不會焦慮」,30.89%的家長表示「會焦慮」,50.97%的家長說「有時會焦慮」。可見,焦慮的家長人數佔比達到82%,對孩子教育問題感到焦慮的家長還真不少。 對孩子學業的焦慮佔比最高:
  • 2021年,老師最想對家長說的6句話!(家長必讀)
    2021年到來了,今天,這裡有6句話,老師想說給家長聽。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沒有家長的支持,也難以成功,因此說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教育者。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同樣也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老師和家長是同一出發點上的隊友,每句話、一顆心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學業有成。父母的養育滋養了孩子的心靈,老師的教育發展了孩子的學識,有著共同的責任與使命:讓孩子成才。家長和老師這對隊友,需要信任與配合,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肩並肩,一起走。老師通常是站在中立和客觀的角度在看待學生,而家長偶爾會帶有親情的因素。
  • 孟郊最囉嗦的一首詩,連用9個相同的字,寫出凡世間最真的愛
    就是這樣一個唐代最執著的詩人,對待愛情也另有一般執念,他的愛情不是纏綿悱惻,也不需風花雪月,要的就是一份洗盡鉛華的真摯。一般來說,作詩避諱繁複囉嗦,更是儘量不用同一個字表達同樣的意思,但孟郊這首詩共10句,就有9個「結」字,可謂相當囉嗦了。
  • 讓男人持續上癮的絕招:懂得「囉嗦」
    提起女人這個角色,也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母親,因為母親是第一個最關心自己的女人。而嘮叨、囉嗦也是母親最真實的樣子,這種樣子其實也是一個人對家的最直觀的感受。所以想讓男人能夠對你越來越上心,不僅要做到普通女人可以做到的那些事情。
  • 校園裡的資本騙局:家長和學生該買誰推薦必讀的課外書?
    如果你是中小學生的家長,你一定知道「快樂讀書吧」是什麼。它是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配套的,推薦必讀的一系列課外閱讀圖書——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共出版了推薦必讀的36本圖書。「快樂讀書吧」,不過不是36本,而是更多,例如花城出版社就出版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的,一共70本推薦必讀圖書。
  • 四種無效的教育方法
    啟加團隊的老師們給大家總結出四種我們家長常用卻無用的教育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總要求孩子。不管任何事情都是先要求孩子,比如,孩子上學前告誡他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回了家少看電視趕緊寫作業!孩子因為爸媽工作的原因就要轉學了,媽媽告訴孩子不要把轉學的信息告訴其他人,傳到老師耳朵裡就不好好教你知識了。
  • 家長想鼓勵孩子,有這兩句話,讓媽媽事半功倍
    導讀:家長想鼓勵孩子,有這兩句話,讓媽媽事半功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想鼓勵孩子,有這兩句話,讓媽媽事半功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最無效的管教方法,就是體罰孩子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很多家長卻選擇用體罰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錯誤的管教方式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家長要學會管理孩子,用正確方式去對待孩子的成長。
  • 開學「收心」最全指南,家長、學生的策略都有了!┃家長必讀
    如何積極應對,更好地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教師、家長和學生都需要學習。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詳細列出了一份「收心」指南,一起來看看吧!開學在即,孩子可能出現了如下症狀: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故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和被窩難捨難分,和電腦藕斷絲連,和電視依依不捨,和手機形影不離。這時候,家長和老師們都該注意了,他們可能患上了「開學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