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很多家長卻選擇用體罰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錯誤的管教方式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家長要學會管理孩子,用正確方式去對待孩子的成長。
昨天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侄女突然說:「媽媽,我不想吃這個菜,不好吃。」
孩子媽大聲對孩子說:「不行,你快吃,給你五分鐘,全部吃掉!」
過了很久,侄女依然沒有吃完這些飯菜,這個時候孩子媽就把孩子從餐桌上「拎」下來,讓孩子面壁思過兩個小時。
孩子就對著牆硬生生站了快一個小時,還是我在一旁勸說下才讓孩子休息。事後孩子把飯吃完,可沒過多久就吐出來了。
這種「體罰」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教育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體罰才是最無效的一種。
當遇到教育問題時,我們可以用溝通的方式去和孩子一同解決,很多家長不願意花時間教育孩子,用更多的精力去引導他們,而是選擇了這種暴力的極端方式,對於家長們來說是直接且快速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一種無效的管理方式。
武力壓迫威脅讓孩子不得不屈服於家長,孩子確實能夠聽家長的話,但是這並不是心服口服地聽從,而是被迫無奈的選擇,所以治標不治本。
其實就是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偷懶,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沒有抓住重點,忽視孩子,給予孩子最錯誤的管理方式,這種體罰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1、使孩子更叛逆
體罰這種極端的教育方式,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就是在「壓迫」。孩子一開始能夠忍住,但是時間一長就會選擇爆發,最後變得更加叛逆,面對父母時也會用極端的方式回應。
「物極必反」,體罰會讓孩子內心堆積的情緒集中在一個時間爆發開來,最後變得更加叛逆。
2、缺乏安全感
父母本應該是用陪伴,這種溫柔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體罰不僅會導致孩子內心受不到父母的愛,內心就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從而缺乏自信,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3、影響孩子的性格
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性格的形成和環境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家長們如果使用暴力的教育方式,就會導致孩子們變得更暴躁。
當孩子犯錯了,體罰並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用很多方式解決,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才對孩子有利。
1、溝通法則
孩子犯錯其實都有原因的,很多家長不願意聽孩子的理由,直接用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其實我們可以用更溫柔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溝通法則。
就是先通過傾聽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最後再疏導孩子,這樣才讓孩子先對父母產生認同感,感受到被尊重,這個時候父母提出的建議孩子才願意去接受。
2、贊同替代批評
當孩子犯錯了,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犯錯,這個時候去批評孩子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第二種情況就是他們確實意識到自己犯錯了,但是害怕家長懲罰自己所以才不願意承認,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正面引導讓孩子勇於認錯。
孩子今天看電視很長時間,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贊同孩子:「寶寶,電視是不是很好看,我也覺得很好看,但是現在已經很晚了,你看電視也花了很長時間,我們下次再看吧。」用這種贊同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更願意接受改變。
3、傳遞概念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都忽略了理念教育。簡單來說就是給孩子傳遞「犯錯」的概念。
其實體罰就是在傳遞錯誤的信息,這種極端的方式在告訴孩子自己做錯了。但是體罰的效果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因此家長要選擇用更溫柔的方式告訴孩子,那就是傳遞一個正確的概念。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方法有很多種,家長們千萬不要選擇體罰這一種。對於孩子來說,體罰就是成長道路上最大的傷害,父母要學會避免體罰,而是用其他有效的方式助力孩子成長。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