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國家都鼓勵體罰孩子了?」

2020-12-15 騰訊網

來源 | 暖暖媽愛分享(ID:nnmafx)

上周末,我陪暖暖去上足球課。在球場外等她下課時,和旁邊幾位同樣在等孩子的媽媽們聊了一會兒。閒聊中,我們說起了前段時間教育部公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的事。

一位媽媽義憤填膺地說:本來看到那些老師虐待孩子的新聞,我們做家長的就夠揪心的了,現在可好了,竟然還專門出政策讓學校搞什麼「教育懲戒」,這不就是明著鼓勵老師體罰孩子嗎?!

其他幾位媽媽群情激奮,表示認同。而弱小可憐又無助的我,只能站在一旁不敢插話。

《徵求意見稿》裡的教育懲戒,都有哪些規則?

「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這一建議,是在今年兩會上由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等人大代表提出的。根據澎湃新聞對周洪宇教授的採訪,他介紹說,教育部在制定《徵求意見稿》前,也曾多次邀請研究團隊參與研討,還借鑑了國際上的普遍做法。

《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如果學生出現了違反學生守則、校規校紀、社會公序良俗、法律法規,或者有其他妨礙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有害身心健康等行為,老師可以給予批評教育並可以視情況予以適當懲戒。

根據學生具體行為的嚴重程度,懲戒措施被分為「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三類。對於罰站、停課等涉及到具體時限的,也給出了量化標準。同時也規定,老師在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有哪些行為是絕對禁止的。

@人民日報的這套圖,特別清晰地解釋了《徵求意見稿》的內容:

上下滑動看全圖

支持教育懲戒,就是鼓勵老師打孩子嗎?

#你支持教育懲戒嗎#這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時,有近8萬人參與了@央視新聞的調查:

與「教育懲戒」相關的話題,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我找了幾條點讚數比較高的熱評給大家看看:

支持的網友認為,應該給予老師管教孩子的權利;反對的網友則質疑,老師是否能否合理使用這個權利,把握好懲戒的「度」。

@是黎月零呀:老師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使用這種懲罰,當所有的說教都不聽時,只能使用適當的懲戒

@電影正太:支持,無規矩不成方圓,把戒尺還給教師!

@JaJaSli:我孩子老師會打手心,我也支持,一點都不管快上天了,不能說不能管老師怎麼教,到時又要說老師不管事,現在老師比你更怕把孩子怎樣了

@上帝忘記開窗了:適當的懲罰能增加孩子抗擊打能力!這叫受挫教育!不然現在的孩子心裡承受能力太差,家裡捧著,老師也不敢管,其實對孩子不是好事!

@芥子芥子菜:這點我覺得我有資格評論,我父母都是老師。我問他們相關問題他們都說現在的孩子都很精貴,碰不得罵不得,也不敢罵不敢碰,除非得到家長授意,家長主動和他們說可以適當教訓孩子,他們才會管孩子。

@閱讀手記:適當的懲戒可以接受也應該有,只是不要有人身攻擊、辱罵等惡劣行為,真的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識汝不識君:一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問題置之不理,把一切教育重心都交付給學校和老師,老師每天要教書,又要育人,學生不犯錯還好,只要一犯錯,老師就緊張,全憑一張嘴苦口婆心地說服,罰寫作業吧,說變相體罰,罰站吧,說會留陰影,有損學生尊嚴。

@Ms熊芸:老師應該把犯錯的孩子往正確的方向教育指導,不影響身體健康可以打,尊重孩子,不要人格侮辱,嘲笑,不給孩子留下一輩子不好的心理陰影,是底線!

@獨守oo空城:你怎麼知道什麼情況才算適當?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的標準,這種事不是選擇題,答案不是唯一的,一萬個老師有一萬種標準

@M-etaphor:所以就用體罰?那我要老師幹什麼?我不會自己打?

@敷爾佳吖-:懲罰要有標尺,該罰要罰,也不能為罰而罰

@vicky時光:不好說,家長手中這把戒尺責任很重,要交給有德的為師者才安心。缺乏互信才是問題,互信之下便不是問題。

手上有戒尺,心中是否有愛?

其實新聞剛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討論過一次。當時團隊小夥伴也站成了兩派,一派和那幾位媽媽一樣,認為「教育懲戒」就是變相認可、甚至鼓勵體罰,我和其他幾位同事則是覺得這個政策的出臺未必全是壞事。

教育部發布這個《徵求意見稿》,絕不是鼓勵老師以暴力和不理性的方式懲教學生,我本人自然也是堅決反對老師以「教育」為名,體罰、甚至虐待孩子的。

不過,有句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學校和老師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也變得越來越束手束腳,原本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成方圓」,可是在那麼多家長的警惕眼神之下,慢慢就形成了老師「不敢管,不願管」的尷尬局面。

團隊討論這個問題時,有一個同事跟我們分享了一個案例。她女兒今年上一年級,班主任是去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平時說話很溫柔,孩子們都很喜歡她。班上有一個很霸道的小男生,有一次他上課說話,老師去制止他,這個孩子大概也是從小被家人寵壞的那種,竟然直接把課本丟到老師身上,還大聲地說:「我讓我爸爸打你!」

在我們看來,這種情況下,老師完全可以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教育。然而,聽到這個孩子說的話,就能大致聯想到他背後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雖然叫了家長去學校談話,但對於這樣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學校和老師其實也無能為力,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我也和幾位在中小學當老師的朋友談起過教育懲戒。有趣的是,雖然他們之間互不相識,卻不約而同地表示,就算這個《教育懲戒規則》能夠實施,老師們也並沒有就此認為自己得到某種「特殊權力」,對於這項即將被賦予的「懲戒權」,其實他們並沒有報以很大的期待。

在美國,幾乎每一位精神科醫生的案頭都會有一本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這是一本在歐美國家中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書中非常詳細地分類、定義和描述了16類200餘種心理障礙疾病。當然,那些從業多年、臨床經驗豐富的資深醫師並不會拘泥於書中所言,教條地進行診斷,但是對新手來說,這本書中詳盡、客觀、細緻的指導,對於他們的診斷和治療有著巨大的幫助。

同樣,對有經驗的成熟教師而言,無論有沒有明文規定,他們都很了解如何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把握住所謂的「度」。而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沒有那麼豐富的「戰鬥經驗」,所以建立明確的規則,可能對他們的工作來說,會更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不可否認,社會新聞裡那種虐待孩子、敗壞師德的教師是個別存在的,不過對於絕大多數老師來說,制定教育懲戒的規則非但不是 「尚方寶劍」,反而成了懸在他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我覺得,為教育懲戒立規的意義,並不是默許老師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明確告訴學生和家長,在學生確實有違規行為時,老師有實施懲戒的權利,就像《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一樣,是在學校和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建立一種通用的法則。

從前看港劇的時候,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說的每句話都將成為呈堂證供。」或許有了《教育懲戒規則》之後,老師們就可以說:「我有權匡正學生,而且我做的每個懲戒都有規可依。」

我很想知道,對於教育懲戒的問題,你們是怎麼看待的呢?如果願意的話,請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觀點吧!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end』

相關焦點

  • 請不要體罰孩子
    教師節過後,四川有位家長在網絡上發帖稱,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體罰後身亡,這是一例典型的悲劇事件,10歲的孩子正是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茁壯成長的好年紀,卻因種種原因昏倒在了學習知識的殿堂上!無疑再一次將「體罰」這個詞推上了風口浪尖!
  • 國家規定老師不能體罰學生,但還有家長說,老師,你要多罰我孩子
    國家早就明文規定,禁止老師體罰學生。家長們都拍手稱快,但還是有一部分家長央求老師,你要多罰我孩子。被認定為體罰行為的,輕者行政處分,重者解聘或終身不得重教,甚至刑事拘留。有些特別調皮的學生,就是要罰,才能遵守紀律。以前,很多被重罰的學生,都能乖乖聽話,很少再煩到家長了。但現在,老師們很謹慎了,雖然教育部門已頒發可適當罰學生。確實不得已,要罰,如行走在空中鋼絲繩上,一不小心,就會被摔下。罰一下,要是想不開,做出傻事來,老師們自認承擔不起。
  • 王財貴教授對於「體罰」的見解 | 愛之體罰
    據說國家要修改法律,對於未成年人,如果過分,還是要受到法制的嚴懲。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教育西化得很嚴重。一聽說西方人反對體罰,整個中國的機制,幾乎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在印象裡,中國的傳統,對於孩子的管教,似乎比較嚴格,是允許體罰旳,那是不是應當?因為您是教育家,所以想問您一下對這問題的看法。
  • 用紙箱折成的棍子打孩子 體罰幼兒何時休
    報載,漢口一家幼兒園多名孩子身上出現不明原因的淤青,家長根據孩子口述找到老師「管教」他們的工具(用包裝紙箱折成的棍子)。昨天,武漢晚報記者獲悉,教育主管部門已經認定該園教師有毆打小孩的行為,目前已責令幼兒園整改。(見5月21日的《武漢晚報》)   用紙箱折成的棍子打孩子,實則是體罰幼兒,無論有什麼理由都不該。
  • 如果「罰跑十圈」都算體罰,那老師該怎麼管理那些不聽話的孩子?
    如果罰跑十圈都算嚴重的體罰,那麼:罰寫作業也是體罰;罰值日也算體罰;罰孩子站也是體罰;批評的語氣重也是體罰。那如果一個孩子犯錯,老師該怎麼管理教育呢?第一:老師批評還不能嚴厲,要非常的溫柔。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犯錯,老師什麼也做。因為怕掌握不好分寸。不表揚也不批評,權當一切從未發生過。但這樣的後果是,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更加過分。時間長了,老師就徹底管不住孩子了,連孩子們都管不住,還談什麼學習?
  • 適當的體罰可以修正孩子的行為,過激的體罰就是虐待兒童
    適當的體罰可以修正孩子的行為,過激的體罰就是虐待兒童。 孩子約3-4歲左右的樣子,小小的身軀,被已經成年的,面目有些扭曲,還帶點猙獰的媽媽又是掐,又是擰的,又是巴掌扇的,就跟影視劇裡面後媽虐待繼子的劇情一個樣,孩子痛的哇哇大哭,不知道該往哪裡躲,見我在身邊,就一把躲在了我的身後,一雙水汪汪的小眼睛裡,充滿了恐懼和無助,孩子眼巴巴的望著我說了一句我這輩子都可能忘不掉的話:「叔叔救我,叔叔你快救救我
  • #幼師掌摑幼童被辭退#,怎麼做才能有效避免體罰孩子的發生?
    家裡一兩個孩子很多時候都把家長氣得焦頭爛額,何況老師在學校要面對一大群嘰嘰喳喳的幼兒,如果再加上個別搗蛋能力非常強的寶寶,那就更考驗耐性了,因此有時候生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無論怎樣,體罰孩子永遠都不能成為教育孩子的手段。那如何才能與頻繁搗蛋的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 孩子犯錯就體罰?家長最無效的管教方法,就是體罰孩子
    這種「體罰」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教育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體罰才是最無效的一種。>1、溝通法則孩子犯錯其實都有原因的,很多家長不願意聽孩子的理由,直接用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用這種贊同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更願意接受改變。3、傳遞概念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都忽略了理念教育。簡單來說就是給孩子傳遞「犯錯」的概念。其實體罰就是在傳遞錯誤的信息,這種極端的方式在告訴孩子自己做錯了。
  • 國家三令五申禁止「體罰學生」,在現實中卻為何屢禁不止?
    一體育老師上課時,帶領學生慢跑預熱,但一個學生在隊伍中卻吊兒郎當不認真跑,老師當時對他提出批評,而這個學生仍然置若罔聞、依然如故,於是,老師讓其他學生繼續跑步,把該學生叫出隊伍,嚴厲要求學生做50個深蹲,以示懲罰,這個學生在課堂完成後,回家告知家長雙腿疼難忍,家長勃然大怒,立即到學校找到老師,要求帶領孩子去醫院檢查
  • 那個說老師體罰孩子致孩子吐血的家長……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家長在網上發帖說老師體罰自家得了哮喘病的孩子,導致自家孩子吐血,不得不入院治療……原貼如下:這條長微博,翻譯過來便是:廣州方園實驗小學一年級五班副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劉某疑似體罰6歲孩子至吐血送至搶救。
  • 體罰孩子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摩雷·史特勞斯醫生領導的研究小組調查了807位母親,發現約44%的母親都打過孩子,體罰孩子的頻率為每周平均兩次。「打孩子」這種行為,其實在每個家庭裡都不足為奇。但是這種行為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 15歲女孩被老師體罰致尿血病危,老師稱都是為她好,校方:出發點是對的
    而且尤尤出現問題完全是因為自身體質差,對班裡的其他同學也有這樣的懲罰,做200深蹲還能幫她鍛鍊身體,都是為了她好。對此油油的父親表示不能理解,尤尤從小體質就很好,初中曾多次參加運動會,健健康康的孩子怎麼到老師嘴裡就成體質差了呢?200個深蹲別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連一個成年人都不一定吃的消,這樣的懲罰力度老師真的認真掂量過嗎?
  • 四川一學生身亡前被體罰,若教育本身都不能保護孩子,何談未來?
    誠然,由於每個學生家庭環境的差異,學生在校的學習態度或能力參差不齊,如果家庭教育的寵溺外加學校教育的放任,那麼孩子只會在畸形的教育氛圍下沉淪。但,這並不能成為老師體罰學生的藉口。體罰既不是教育的方式,更不是教育的目的。以教育之名體罰的人,只不過是顯示個人主義的威風,釋放內心對教育的認知遮蔽而已。打罵、體罰學生,可能會在短期內起到管教孩子的一部分作用,但是它卻對孩子有很大的打擊,可能是學習障礙、心理陰影、認知扭曲、思想極端等隱性危害。諸如河南學生20後痛打偶遇的老師,20年都難以釋懷仇恨,可見極端教育傷人至深。
  • 教師體罰學生致吐血事件大反轉!體罰和懲戒到底該如何...
    水木,一位尖銳與沉靜並存的自媒體人▲特約評論員水木觀點關於在合理範圍內的跑步是否算體罰?我的觀點是:現在小孩犯了錯在家長看來說不得,罵不得,連跑個步都不行了嗎?老師讓學生跑步是為了學生好,如果這也算體罰,那還有哪位老師來管。學生頑劣不堪,老師說不得動不得,學生不聽還怪老師。如果罰跑十圈都算體罰。那老師們還怎麼管理那麼多不聽話的孩子呢?如果罰跑十圈都算嚴重的體罰,那麼:罰寫作業也是體罰;罰值日也算體罰;罰孩子站也是體罰;批評的語氣重也是體罰。那如果一個孩子犯錯,老師該怎麼管理教育呢?
  • 四川10歲小女孩遭體罰身亡,校方當晚送往火葬場,連家長都不讓見,警方已介入
    都說老師是每個人成功路上的燃燈者,更是領路人一個老師的教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甚至有時候連家長都替代不了,可總有些老師特別喜歡體罰學生,甚至把在家庭中的委屈帶到工作中來體罰學生,最後釀成悲劇。後來在老師的體罰過程中,這位小女孩的身體狀況明顯,發生了變化,就連說話的時候都沒有了。力氣頭都抬不起來,當時同學們把這位小女孩攙到座位上之後,他的狀態也是有些萎靡不振了。
  • 研究:禁止體罰兒童國家 青少年鬥毆事件概率低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弗蘭克·埃爾加博士(Dr Frank Elgar)是研究報告的合著者,他說:「有證據證明,那些童年被體罰過的孩子在學術和心理健康上存在某些問題。」他還表示,「我們關注的焦點是政策層面的。」
  • 「體罰」學生為什麼屢禁不止,老師比學生還難管?
    導致學生離世的事件接2連3。我們的人民教師怎麼了?體罰是提高學習的唯一手段嗎?如果不是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事件發生。小孩子偶爾犯一兩次錯誤作業沒寫完,說不定是另有原因,體罰並奪走他的生命公平嗎?一位教授說得好,不是人人都要上「北大清華」。我們社會需要不同崗位的人,孩子作業都完成又怎麼樣?都能考100分嗎?都考100又怎麼樣?大學照樣容不下這麼多學生。都是孩子的錯了嗎?沒有完成作業,中小學生幼小的身軀弱小的心靈。在面對老師作業檢查的時候,孩子心已經慌了,「不知道老師會用什麼手段懲罰他?
  • 國際學校體罰學生醜聞頻出,體罰學生居然是「國際慣例」?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歷史上,西方英語國家的家長默認在他們缺席的情況下教師承擔著同樣教導和處罰孩子的權利(潛臺詞:家長也會體罰孩子)。甚至越是精英貴族的學校,體罰文化越是泛濫。在長達近100年的爭執之下,1783年波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禁止學校體罰的國家。1982年歐洲人權法庭規定必須經過家長同意,學校才能體罰學生。學校也不能因為家長不同意孩子接受體罰而開除學生。
  • 為什麼對兒童進行體罰是危險的
    美國兒科醫生談論體罰的嚴重危害美國專家說,體罰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沮喪和攻擊性行為,還會降低智力。他們敦促父母對孩子進行不同的教育,兒科醫生則向父母提供有關體罰後果的信息,並建議其他育兒方式。他說:「父母可以撫養自己的孩子而不會感到羞恥和屈辱。」 「結果,兒童更容易感到安全和積極,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行為。」根據《制止對兒童的所有體罰全球倡議》,體罰不僅是毆打,還包括咬人,抓撓,拉扯頭髮,用沸水燙傷,用肥皂洗孩子的嘴或強迫他吞下辣味的香料,迫使孩子長時間處於不舒服的位置。
  • 經常體罰的家庭和很少體罰的家庭,孩子長大後差距大,不可不防
    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而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又沒有統一的培訓和學習,所以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各有自己的風格,而不同的方式,往往又是促成下一代發展方向的關鍵原因之一。雖是如此,但是體罰依然是很多人都在使用的一種管教方式,因為其成本低,適用範圍廣,而且有時候看起來更加的有效。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認為,體罰是有必要實施的一種管教措施,因為有很多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慣,而且對於語言的勸導已經有了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