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而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又沒有統一的培訓和學習,所以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各有自己的風格,而不同的方式,往往又是促成下一代發展方向的關鍵原因之一。體罰,其實現在已經變得很少了,但是在一二十年前,在我們父輩關於教育的概念更加懵懂的時期,體罰可以說是最常規的教育方式,遇到犯錯誤的情況那就先打一頓,如果不改過,那就再打一頓。
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更懂得去用合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找到事情的原因,採用合適的手段,往往能比體罰更快更徹底的解決問題,糾正犯下的錯誤。雖是如此,但是體罰依然是很多人都在使用的一種管教方式,因為其成本低,適用範圍廣,而且有時候看起來更加的有效。
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認為,體罰是有必要實施的一種管教措施,因為有很多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慣,而且對於語言的勸導已經有了免疫力。
在被教育時會有反抗行為甚至是出言不遜,這個時候不打能行嗎?筆者對此也是頗為贊同,不過體罰得有度,不能時常把體罰放在嘴邊,經常體罰的家庭和很少體罰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著巨大的不同。
01經常體罰的家庭
有的人們在平時的相處中,發覺體罰是最能讓他們表現得聽話的管理方式,於是逐漸的將體罰作為主要的處理事情方法,也是唯一的處理事情方法,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這也是家長不負責任、不願意為其花費過多心思的一種表現。
首先體罰對於孩子的身體成長是不利的,不慎將孩子打出後遺症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再者,習慣性的體罰,會讓孩子的性格發展變得難以掌控,有可能變得膽小、懦弱,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敢反抗,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更加自卑。
還有一種常見的發展方向是,孩子變得更加叛逆,會故意做錯的事來惹你生氣,如果繼續使用體罰的方式教育,只會引起更激烈的反抗,像是逃學、離家出走等。
在精神上,長時間承受體罰的孩子,會對未來充滿憂患,變得惶恐不安,精神浮躁;而且會在潛意識裡給他埋下「暴力就是解決方案」的種子,在日後遇到解決不掉的問題時,可能會採取過激方式。
02很少體罰的家庭
很少對孩子進行體罰,是筆者自己比較贊同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同於完全不進行體罰,現在夫妻要孩子普遍較少,更有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出生開始就對孩子過度照顧,對孩子的寵愛可謂是做到極致,平時不捨得打不捨得罵,把孩子慣的囂張跋扈,而且自己還隱隱有在後面做著保護傘的意思。
這種慢慢的就變成了網友們口中常說的熊孩子,不僅不懂禮數,還經常給別人帶來困擾,其實教育孩子沒那麼難,但是在原則性問題上不能讓步,不要怕孩子哭鬧、不高興,他可能記不住自己的哭鬧,但是你對原則性問題的讓步,絕對會讓他記住在這件事情上的可行性,如果你自己不給他教訓,那只會讓社會給他更加慘痛的教訓。
說這麼多,其實體罰的分寸還得做父母的自己把握,在語言能夠處理的事件上不要使用體罰,但是也千萬別在原則性問題上進行讓步。
不過已經長時間遭受體罰的孩子該怎麼去補償,而已經養成的熊孩子又該怎麼去整治呢?不妨留下自己的建議。(作者:wqk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