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動不動就說老師體罰學生,引社會各界的公憤等等,那80後們當初是怎麼長大的?
如果說用手打人叫體罰,那麼用書打人,用本子打人,或者用粉筆頭打人叫不叫體罰?如果說罰站一小時叫體罰,那麼站十分鐘甚至更少時間叫不叫體罰?如果讓學生跑十圈叫體罰,那麼跑一圈呢?如果這些都是,我相信幾乎所有老師都該下崗,除非他是個毫無責任心的老師。
近十年,教育專家們不斷提出不要諷刺挖苦學生,不要用言語傷學生的自尊心。對此小編也一直一頭霧水,什麼樣的話能說,什麼樣的話才不傷自尊心呢?每個學生性格不同,對於大多數學生毫無損傷的話語,是否會被個別學生曲解呢?每個老師的教學風格也不同,同樣的話出自不同老師之口是否會有不同結果呢?
小編當時上學時,學校裡有很多優秀的教師,其中也有個別體罰甚至打罵學生的老師,但是學生還是愛他們,時常去看他們,真正把他們當成了良師益友。同學和校友們如今聚會時,還常提起他們的軼事。
記得小時候,隔壁班的班主任是個三十多歲的男老師,教初中,學生們背後都叫他老L。老L常年穿一種別名叫「軍勾」的大皮靴,男生如果犯了錯,挨上一兩腳是家常便飯。有時老L根本不用動手,光動動嘴,學生也服服帖帖。
比如有天中午,老L進教室時看到兩個男生正在拿粉筆頭互相打鬧,地上好多粉筆頭,就說了句:「你倆把粉筆頭都給我撿起來吃乾淨!」說完就走了。等下午上課時進教室一看,倆學生正面壁蹲著啃粉筆頭呢……
這類故事有很多,半真半假,可能多少有點誇大,但從A班流傳到全年級,再從高年級流傳到低年級,成為經久不衰的佳話。A班的學生們講述這樣的故事時,是洋溢著自豪情緒的:老L的威信就這麼高,吐個唾沫都是個釘兒!
不論哪個年代,打人是不對的。其實完全可以做一個問卷調查,凡是被體罰的孩子長大後他的心理變化是什麼樣子的,在他的成長中有著怎樣的影響,它甚至是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我們小時候接觸的那些在程度上並不算是體罰,當然也不排除有更過分的情況,只有在孩子內心和身體造成重大傷害了,才是體罰的本質。
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成年人(如父母或老師)對小孩(子女或學生)身體使用的懲罰,可表現為各式毆打,罰站罰跪等。
通過言語上的攻擊以及肉體上的攻擊,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這是沒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如果孩子在長大後能夠領悟或者體諒父母的做法還好,但並不排除在理解前給孩子心理的影響。
不要小看體罰,很多家長都不注意這個問題。一個原本開朗的孩子因為體罰就會變得內向、不與人交流,有的孩子很難突破這種心理障礙就會形成心理疾病。更有一些孩子會學習父母的這種暴力,在社會上形成壞的影響。所以,希望所有的家長能夠與自己的孩子好好溝通,通過良好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