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該怎樣體罰學生

2020-12-11 騰訊網

[摘要]體罰的執行者也就是老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名義,而應該以受託人的名義,來行使體罰的權力。這叫師出有名,道義上站得住腳,得道多助,不怕學生不服或者跟你PK。

作者:李方(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資深評論人。)

教育孩子沒一點硬的也不行。我認識幾個媽媽,連孩子玩手機都收不回來。前不久我把女兒手機砸了,這次月考年級排名提高了三十多名,太太說我砸得好。我發了個朋友圈,好多媽媽跟帖說她們也要砸,不知道後來砸了沒有。我建議砸。我的觀察,孩子學習成績絕對和玩手機關係巨大,再學霸的孩子只要控制不住手機也變成學渣。

可能我真的有網紅潛力,我知道我的極端觀點很容易引起公憤。上周我也當過一次網紅,當時我建議把電動自行車全禁掉,網上幾萬帖罵我,於是有人說我墮落成網紅了。今天我說教育孩子不能總來軟的,也要來硬的,論政治不正確,可能比主張全面禁止電動自行車還政治不正確。

不過我也是受人啟發。今天,微信公號冰川思想庫甘冒天下大不韙,發了任大剛的文章《中小學應當擁有體罰學生的權力》。我很同意,打算繼續寫點。

我不打算全面論證為什麼可以體罰學生。簡而言之,對於那些不好管教的學生(別跟我說所有孩子都是天使),適當的體罰可能比唧唧歪歪磨破嘴皮子管用點。但是我反對隨意的、無度的體罰,那很容易出事。即便不是學生出事,也可能老師出事——萬一老師打不過熊孩子呢?特別到了高中,無原則無規則無差別的PK,老師勝算還真不大。

為此我抽空研究下古今中外的體罰,我有兩項發現,也就是說體罰,如果有必要的話,必須符合兩個條件,才是文明體罰,不是野蠻體罰。很遺憾,文明體罰在解放後破四舊的時候就被取締了,因為那是封建餘孽。剩下的就是野蠻體罰,隨意性很大,完全不講規則,自然是人神共憤全社會共討之。所以在這裡我要澄清,主張體罰之所以被視為政治不正確,而且是嚴重的政治不正確,就是因為它的野蠻、隨意、無規則。舉例而言,罰站也是一種體罰,程度比較輕的體罰,但是什麼情況下應該罰站、罰在哪裡站、站多久,基本是每個老師的自由裁量權,黑板前站五分鐘回去坐下也行,教室門口站半天不讓進來也行,完全看老師當時的狀態和心情。這種體罰很容易引起學生和家長的反感。

那麼我通過研究有哪兩點發現呢?或者說,什麼樣的體罰或許是可行的呢?

沈從文回憶自己當年在學校被打屁股時說:「逃學失敗被家中學校任何一方發現時,兩方面總得各挨頓打。在學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邊受笞。處罰過後還要對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懺悔。」

這就是體罰的第一點要義:體罰的執行者也就是老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名義,而應該以受託人的名義,來行使體罰的權力。這叫師出有名,道義上站得住腳,得道多助,不怕學生不服或者跟你PK。舊時的先生,都是以孔夫子和學生家長的名義來體罰學生的,從大說從小說他都有的說。這給我們的啟發是,教師不宜以自己的名義來體罰學生,而應該以受託人的身份、從受託人的立場來看待體罰這件事。家長這邊相對好說,畢竟嚴管也是愛。但孔夫子牌位今天是沒有了,等於體罰失去了神學基礎,咋辦?我一下子還沒想出來,或者可以教室裡掛教育部長像,體罰時對著教育部長。或者掛「培養社會主義有為青年」的標語,體罰必須在標語下邊執行。我的意思,發明一種具有普世意義的精神符號,作為孔夫子的替代物。

體罰的第二點要義,我還是抄一段書:「(兩百年前)英國伊頓公學的鞭笞制度極其嚴厲,它有固定的儀式(有時當著眾多的學生),有固定的刑具(藤條和鞭笞臺),有固定的地點(一般在校長室),有固定的執行人(一般是校長親自招呼,有兩位教室輔助)。」文章名不太好聽我就不講了,想知道你可以用全文搜索試試。

兩百年前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體罰無疑太嚴苛了,不足為訓。但是它有一點很明確,體罰本質上是一種儀式,必須有強烈的儀式感。這種儀式感包括固定的刑具、地點、執行人,因此它是可預期的。你犯了什麼錯誤就會受到什麼樣的體罰,是可以預期的。所謂儀式感,就是把行為納入體制,它有兩點好處:第一,把人對人的關係變成人對制度的關係,避免了面對面的情感、狀態、反應的不確定性;第二,把人對人的管教與責罰,變成制度對人的約束和規範,這對老師和學生都有好處,多少可以避免嚴重的情感挫折與羞辱心理。

據說1841年伊頓公學400周年校慶時,維多利亞女王到場致辭獲得的掌聲不多,而以體罰聞名的吉特校長講話時,全體校友長時間起立鼓掌。

恐怕我們不能說19世紀大英帝國的精英們都是傻逼和賤骨頭,他們對體罰狂魔吉特校長的熱烈歡迎肯定有他們的道理。我不覺得由於時代不同就需要全盤否定某些東西,還拿體罰這件事來說,今天肯定需要更輕一點更象徵性一點,但伊頓公學給我們的啟發依然在那裡:體罰首先是一種儀式感,並終止於儀式感。學生被體罰,全程是一種儀式。

最後總結一下,我主張適當的體罰,同時它必須符合兩個要件:強調教師的代行人身份;體罰必須具有強烈的儀式感,同時儘量降低體罰的烈度。

體罰並不是為了讓學生感到生理疼痛,更不應該是身體傷害,它主要是這樣一種手段,讓犯錯的學生知道風俗和家長對他們的期待是什麼,知道犯錯必須付出代價,而這種代價是由規則和制度支持執行的,它是一種儀式,而並不是教師的個人好惡或心血來潮。

本文轉自作者個人微信公眾號「書的刀法」(lifang19680320),已獲得作者授權。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體罰學生,應該由學校第三方部門統一裁定執行
    近年來,也有學校推行「戒尺進校園」,讓校風班風有很大改善。確實,有極少數屢教不改的熊孩子,有必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懲戒。談到教師懲戒權,就繞不開體罰。現在對於體罰問題,老師和學生都有種談虎色變的感覺。所以,我建議體罰學生,應該由學校特設的部門(也可由現在的政教處)統一裁定執行,而不是由教師執行。
  • 湖南某中學體罰學生致死:懲戒教育怎樣合理?
    每次事件發生後,輿論都會質疑教師的懲罰方式不當,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要求嚴懲教師,加強師德教育;而教師群體卻感慨,今後再也不要管教學生了,誰知道批評、懲罰之後會引出什麼麻煩?但是,如果學校老師都不再管違紀違規的學生,學校教學秩序何以得到保障,而校園的欺凌問題、問題少年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 老師應不應該體罰學生
    老師應不應該體罰學生,我認為現在應該好好地談談這個事了。現在,有很多老師不敢體罰學生,甚至連批評得重一點都不敢了,生怕觸怒學生,觸犯了家長,輕則受批評,重則被開除,甚至被法院判罰,這真的很好嗎?記得我有個朋友跟我講過這樣一件事。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他趁著父親不在家,偷偷地去他父親的口袋裡拿了一支煙。正當他興高採烈地抽著煙的時候,他的父親進來了。
  • 誰說教師不能體罰學生?我來告訴你怎樣合情合理體罰學生!
    第二類解釋指的是施以鞭韃或體罰使之服帖。由此看來,體罰屬於懲罰的一種。所以,對學生採取體罰來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也是無可厚非的。那麼教師該怎樣採取體罰來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呢?一.體罰得講究對象和方式,並且要有合理性。
  • 國際學校體罰學生醜聞頻出,體罰學生居然是「國際慣例」?
    中國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體罰畫面類似體罰學生事件層出不窮,可能有讀者會發現是不是體罰在公立學校比較常見?實則不然,國際學校體罰學生醜聞也屢見不鮮。2020年4月,綿陽東辰國際學校初中部副校長吳某被實名舉報體罰毆打羞辱學生,遭到停職調查。
  • 體罰有用嗎?老師能不能體罰學生?
    關於教師能不能體罰學生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體罰到底有沒有用?體罰的度在哪裡?這些問題也沒有統一答案,但國內頻繁出現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讓我們先換個角度看看,國外對於體罰又是怎樣的態度呢?1、體罰的爭論學校的體罰歷史悠久,作為數百年來懲戒兒童的方法,這一點毫無疑問。1888年的一幅圖畫中,就有個老師在用木枝訓誡學生。對於許多人來說,學校體罰是一個充滿情感和爭議的話題。爭論主要圍繞是否使用武力作為維持學生紀律。
  • 體罰學生被頻繁報導,應該如何界定體罰的正確與否?
    最近很多地方被報導出有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引起社會的巨大關注。對於老師體罰學生的這個問題,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反對者認為:孩子心性還不成熟,老師可以通過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錯,只是一味地毆打,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在教育過程中,要儘量做到以理服人。讓孩子明白道理比做錯了事情受懲罰更重要。
  • 11歲女孩多處紫青淤傷,竟發現是學校體罰,老師有權體罰學生?
    11歲孩子,名叫婷婷,原本應該在無憂無慮的年紀中,體驗在學校和小夥伴們快樂學習,度過一個美妙的童年,今天本是星期二,按道理來說應該是要在學校裡上課的,但是11歲的婷婷死活不願意再回學校裡上課,由於顧媽媽和愛人長期的在外打工掙錢,為了孩子上學時方便一些,就送到了離家裡不遠的東方實驗學校,這樣方便孩子上學,能按時的回到家中。
  • 對學生罰站罰跑算不算體罰
    9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明確,對學生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雖然草案剛剛提交初審,但備受關注的教師懲戒權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放在以前,罰站、罰跑是很容易被質疑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有的教師就因此被追究違反師德規範的責任。那麼,現在立法允許教師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那怎麼界定其與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界限呢?
  • 老師體罰學生,學校受牽累,管學生要忍、不然受傷的不止是學生
    近日網上又有網友曝料,老師體罰學生事件。江西南豐一位家長投訴老師體罰學生,起因是學生寫出單詞,被英語老師罰做二百個深蹲後,身體出現異常,被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出事學校校長回應,老師體罰學生不對,但出發點是好,學校會賠付醫療費,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回應說
  • 英國通過體罰學生法律 教育工作者:懲罰應條文化
    英國通過體罰學生法律中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禁止侮辱、毆打教師,禁止體罰學生。但在本月1日,英國通過一項新法律,規定老師有權通過身體接觸管束不守規矩的學生。對此,記者採訪了廣州本地的教育工作者,他們表示,簡單的體罰不好,應把懲罰條文化。
  • 老師為什麼要體罰學生,體罰學生對成績有幫助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老師為什麼體罰學生老師可能會說「都是為了學生好」,包括某些學校領導都說「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所以說老師有時候體罰是為了樹立威信。老師的心理扭曲、也可以說變態老師看那個不順眼就打,剛開學才幾天就有一個女老師打學生視頻曝光。學生一味的忍受,老師越打越來勁,什麼事情都是先打了再說。全班的人大部分都被打過。還有一則報導,12歲的孩子在學校死亡,身上有對處淤青,疑似被老師毆打所致。
  • 北青報:對學生罰站罰跑算不算體罰
    教師如何管教學生,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9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明確,對學生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雖然草案剛剛提交初審,但備受關注的教師懲戒權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
  • 廣州老師體罰學生事件:家長的愁與悟,如何平衡孩子與學校的關係
    這幾天,廣州成為全國網友熱議的焦點,不是因為什麼好事,而是一起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我們來看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5月30號,廣州一位家長在網上稱女兒在學校遭老師體罰吐血,並實名舉報該老師。隨即,這個信息引發了當地警方的高度關注。
  • 罰站學生算不算體罰學生?這樣的問題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
    9月23日,中國教育服務網發布《老師讓學生罰站到底算不算體罰體罰學生?》。看到題目,有點疑惑。到底是「老師讓學生罰站」還是「學生被老師罰站」?原來,該文說的是「老師在教育過程中罰站學生」的現象。有網友認為,如果老師需要體罰才能教育學生,那那他們最好辭職。也有網友說,罰站是可以的,但是打學生的事情就不應該有。還有網友認為,體罰本身不是問題,沒有人會反對適度的體罰。關鍵問題是,老師對學生的處罰權不明確,為什麼處罰,怎麼處罰,都是難題。有的網友覺得,現在的教育環境中,還會有老師敢體罰學生嗎?老師惹不起,總還是可以躲得起吧?
  • 什麼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教師為什麼會體罰學生呢?
    這應該是「體罰」的最初含義,也是「體罰」的最本質含義。「變相體罰」則應該理解為間接體罰,就是不直接讓受教育者身體疼痛,通過一定的形式、經過一定的過程後,才會感受到身體痛苦的行為方式。典型的就是「罰抄作業」,尤其是那種動輒就讓學生罰抄大量作業20遍、甚至50遍的簡單粗暴方式,不僅浪費大量時間、做大量無效勞動於學習進步毫無用處,而且讓學生身體和精神飽受嚴重折磨與摧殘,這種「變相體罰」對學生的身心傷害更加嚴重!
  • 宿州嚴處博雅實驗學校體罰學生:學校年檢不合格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家長舉報因月考不達標,學生被老師棍打,宿州市博雅實驗學校發布道歉信……4月1日、4月2日,本報連續報導了宿州市博雅實驗學校教師體罰學生事件。13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宿州市教體局、埇橋區教體局對博雅實驗學校體罰學生做出嚴肅處理。目前,宿州埇橋區教體局已給予宿州市博雅實驗學校2019年度辦學年檢不合格等次,警告處分。此外宿州市教體局要求全市各縣區、市直各學校要吸取宿州市博雅實驗學校教師體罰學生事件的深刻教訓,引以為戒、警鐘長鳴。
  • 體罰學生事故頻出,老師是否可以輕度體罰學生?這些方面是重點
    在學校裡,老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負責學生的一些日常管理,比如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監督學生遵守學校紀律。對於老師來說,管理學生也是一項難度比較高的工作,由於學生大多都處於一個尚未懂事的年齡段,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是很理想,常常需要老師督促。
  • 教育懲戒不能和體罰混淆!教師為何要違規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所以,作為教育部門和教師個人都必須深入研究,找出教師體罰學生的本質性原因,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違規違法問題。經過的長期觀察和深入的調查,筆者以為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不能夠絕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原因之一:「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難以割捨我國傳統文化中,曾經把最應該尊重的人排過一個順序,那就是「天地君親師」。
  • 溫嶺虐童事件引發社會對師德的關注 怎樣算體罰?
    對教師,檢查其是否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或歧視學生;是否進行有償家教或補課;是否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等。這3類檢查內容,主要通過4種途徑展開檢查。首先由學校進行自查,接著由縣級教育局對學校進行全面檢查,再接著設市區對轄縣(市、區)檢查相關情況,在組織必要的抽查基礎上,進行分析匯總;最後省教育廳經分析、核實、匯總後,向全省通報師德師風檢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