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到了,這應該是第「36個教師節」了。教師節本來是一個值得慶祝和值得紀念的喜慶日子,但隨著人們想法的改變,再加上這個社會還未形成全民尊重教師這個職業的情勢下,「教師節」就如同每年畢業季的「謝師宴」一樣,讓家長和老師都處在了比較尷尬的境地,老師們也表示並沒有對「教師節」抱有太大的期待。
在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來臨之際,教師這個職業就備受大家關注,而大家的關注點不是如何去表示對老師的關心和慰問,而是迎來教育相關部門的發文、學校領導的警鐘——要嚴格遵守教師職業操守,要對老師們進行教育,對老師宣讀諸多要求的行為規範。因此教師節反而更像是教師們接受教育的一個日子,可想而今,老師們對教師節還有多少期待呢?
曾經當過學生都知道,教師節一般都會舉辦一個典禮,先是領導致辭表達一下對老師們的問候和感激,但這似乎更像是對表彰會的鋪墊,教師節顯然已經淪為了極少數的優秀教師、和領導們歌功頌德的舞臺。而另外大部分沒評優、沒評到職稱的老師無疑淪為了大片的「綠葉」,只為陪襯那幾朵「紅花」。臺上的風光和臺下的失落,形成鮮明的對比,教師節反而成了讓更多老師「失落」的節日。
不僅如此,隨著國家嚴厲打擊「貪汙受賄」等不良歪風,不僅要求教師們不準收禮,就連教師節的一些實質性的慰問獎勵也沒有了,沒有福利的教師節,那和平時還有什麼差別呢?
教師節來臨之際,很多家長都在糾結是否要給老師們送禮物,送禮怕老師違規,老師難受,不送禮又怕孩子吃虧,不得勁。感覺怎麼做都不對,兩難!
家長出於對孩子前途的擔憂從而產生了是否送禮的焦慮和糾結,這值得理解,但其實大可不必。想必大多數家長都會收到「教師節不收禮的倡議書」。家長們也要正視一個問題,孩子的成績與禮物無關,與孩子自身是否想學才息息相關。如果說家長實在想在教師節給老師們有所表示,可以引導孩子自己給老師做一些手工賀卡、或者是感謝信等。
中國教師節的歷史可謂一波三折,早在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1935年5月教育界人士也倡議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但當時政府並沒有認可。
1939年8月27日是我國的第一次法定教師節,但當時社會動蕩、戰局不穩,教師節成為了一紙空談。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的教師節,從此我們熟悉的教師節誕生了,其意義在於:提高教師地位!
教師節存在的意義就是表示國家對教師的重視,雖然現在教師節過得有些不倫不類,但筆者認為教師節更重要的使命是讓社會形成全民尊師重道。雖然教師隊伍不排除藏汙納垢,但作為網絡媒體,更不應該惡意炒作老師的負面新聞,煽起全民對老師的爭議,而是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老師,多一些善意,多一些關心。對於教育相關部門而言,將提高教師隊伍的地位,教師的福利待遇落到實處才更重要的。
最後,祝願老師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