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成區大於北京,平均通勤距離卻小於北京:產業園區較分散

2020-12-13 小喵奇談

2020年7月,一份全國主要的地區平均通勤距離的統計已經出爐,上海市在這裡面引起了注意。

上海市的具體情況是:建成區大、通勤距離卻不長。與北京市相比,上海市建成區大於北京,平均通勤距離卻小於北京。

上海市以較大的建成區,實現較短的通勤距離,這與上海市的產業園區較分散很有關係,其中兩個人口大區浦東、閔行的產業園區分散的作用在其中貢獻更大。

下面表格是關於通勤距離通的統計。

在上面的表格中,平均通勤距離方面,上海市達到了9.1公裡,而北京大達到了11.1公裡,上海市明顯要低於北京市,而且幅度還不小。

如果考慮北京市、上海市的建成區面積,就有比較大的反差了,上海市的建成區比北京市大了15%左右,也就是300平方公裡。

上海市以較大的建成區, 卻能保持通勤距離比較短,這與上海市的產業園區的分散很有關係。上海產業園區的分散,首先是從中環線開始,而且是中環線的四面八方都有產業園區,而且集中在北面、或者南面。

下面是上海市中環線沿線的產業園區,這些產業園區,都是全市居民上班的地方。

上海市的兩個人口大區分別是,浦東新區第一位,閔行區第二位,二者又都是上海市的產業大區,這兩個區產業 的分散,也就是給了很多居民就近上班的機會。

上海市浦東新區的產業園區。

下面是上海市閔行區的產業園區——紫竹。

下面地圖反應了上海市科技創新布局,這種園區分布在全市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明顯。

浦東新區、閔行區只是上海市產業園區分散的第一步,隨著此處園區的發展,還會有更大多點結構產生,這也是保證建成區變大,通勤距離不能線性變大的關鍵。

相關焦點

  • 高德地圖發布Q3報告:北京醫院「排長龍」,北京兒童醫院「堵得慌」
    對於平均換乘次數最小的西寧,82%的公交出行需求不必換乘、99%的需求至多換乘1次就可以到達目的地,平均步行距離也最小;深圳、哈爾濱公交的平均步行距離和換乘距離分別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最小。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監測城市公交出行平均步行距離小於1km,乘客步行普遍較便捷。
  • 北京通勤出行特徵報告出爐 六環內平均通勤時間56分鐘
    本報記者 孫宏陽昨天,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就近期發布的《北京市通勤出行特徵與典型區域分析》報告和《北京市居民公共運輸出行特徵分析》報告進行了解讀。數據顯示,北京工作日日均約610萬人選擇公共運輸出行,六環內平均通勤時間56分鐘,圍繞CBD等工作崗位集中的區域形成了四條通勤走廊。六環內平均通勤距離12.4公裡報告數據顯示,每天早高峰8時為最高峰,有250萬至260萬人同時在上班路上。
  • 高德地圖三季度報告:北京綠色出行意願全國第一
    對於平均換乘次數最小的西寧,82%的公交出行需求不必換乘、99%的需求至多換乘1次就可以到達目的地,平均步行距離也最小;深圳、哈爾濱公交的平均步行距離和換乘距離分別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最小。  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監測城市公交出行平均步行距離小於1km,乘客步行普遍較便捷。
  • 職與住產生的空間分離與通勤成為年輕人日常最關注的話題
    對於北京上海的朋友來說,工作地點如果在市中心,出於房價的考慮,距離大多不近。對於新一線城市來說,伴隨近年這些城市的快速擴張,新城新區的不斷建設,不少人的通勤時間也在變長。而市民的實際通勤還受到土地開發政策、居民收入、交通系統可達性等因素的影響。在《報告》的同一計算標準下,實際平均通勤距離是職住分離度的1.9~3.8倍。冉江宇告訴我們,「城市的職住空間分布越均衡,也有利於縮短整體平均通勤距離。」哪些城市職住分離度低?
  • 綠色出行,提升通勤幸福感——專訪北京交通大學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長...
    對於生活在北京的人來說,堵車是出行中的常事,地鐵、公交等在通勤尖峰時段也常擁擠不堪。通勤距離、時間過長等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平均通勤距離11.1公裡,城區通勤半徑40公裡,5公裡以內通勤比重僅佔38%……這是《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刻畫的北京通勤特徵。
  • 百度地圖通勤報告表明中國主要城市平均通勤36分鐘 你拉高平均了嗎?
    近日,一則「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近5億的閱讀量折射出城市「打工人」對通勤現狀的廣泛共鳴,職住距離遠、通勤耗時長,依然是公眾日常生活出行的痛點。  》的基礎上,研究完善了「出行時間高精度提取技術」,計算出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作為城市通勤監測增加了第7個核心指標,該報告表明:36個中國主要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為36分鐘,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僅為76%,超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
  • 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寧波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2分鐘
    《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從通勤範圍、空間匹配、通勤距離、幸福通勤、公交服務、軌道覆蓋6個方面,呈現了36個中國主要城市的通勤特徵數據畫像。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完善了「出行時間高精度提取技術」,推出《通勤時耗增刊》。計算出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為城市通勤監測增加了第7個核心指標。
  • 北京平均通勤時耗超45分鐘,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
    話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4日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計算了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城市45分鐘通勤可達人口比重、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數據顯示,4個超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離為9.3公裡,而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則達到11.1公裡。《報告》稱,北京通勤時耗47分鐘,是全國唯一單程平均通勤時耗超過45分鐘的城市。《報告》稱,隨著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居民通勤問題正成為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因素。
  • 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用時:北京平均時長47分鐘
    你能忍受多久的通勤時間?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計算了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城市45分鐘通勤可達人口比重、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報告顯示,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佔通勤人口的13%。
  • 百度地圖報告表明中國主要城市平均通勤36分鐘 你拉高平均了嗎?
    近日,一則「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近5億的閱讀量折射出城市「打工人」對通勤現狀的廣泛共鳴,職住距離遠、通勤耗時長,依然是公眾日常生活出行的痛點。箇中國主要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為36分鐘,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僅為76%,超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
  • 2019.04:北京居民職住分離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第二種基於職住用地,是用居住用地與產業用地兩者之比衡量職住分離。第三種基於通勤交通,是用通勤時間或距離來衡量職住分離。魏海濤等(2017)基於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在2013年實施的關於家庭居民交通行為的調查數據,發現北京居民平均通勤時間和距離分別為40.67分鐘和
  • 「早晨擠上地鐵那一刻…」 北京上班族這樣通勤!
    隨著城市化和交通工具的發展,居住地和工作地分離的現象愈加顯著,「職住分離」現象意味著通勤距離和通勤時間增長。城市的早晚高峰使得上班族候車等待時間增加,面臨乘車擁擠和交通的潮汐式擁堵等問題。通勤問題不僅擠佔了生活工作的時間和增加經濟成本,而且影響工作心情,降低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 2020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出爐!比公示少了2家
    8月21日,2020年度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授牌。98家園區分獲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提名)、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東城、西城、朝陽、海澱四個中心城區佔74家,佔比為75.6%,其中位於朝陽區的園區有32家。 這98家園區是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 北京首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將獲官方「蓋章」認證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尹力)近年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高速增長,北京湧現出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簡稱文創園區),隨著文創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文創園區也亟需優化發展。20日,北京啟動首批文創園區認定工作,其中要求園區的主要業態符合「高精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向,園區入駐率達70%以上。官方年內將對獲得認證的園區進行授牌。當日,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兩項文創園區專項政策。
  • 民生智庫 | 98家2020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出爐!
    民生智庫 | 98家2020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出爐!98家園區分獲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提名)、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東城、西城、朝陽、海澱四個中心城區佔74家,佔比為75.6%,其中位於朝陽區的園區有32家。這98家園區是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 各地文創園逐漸升溫:北京文創園區平均復工率達六成
    春暖花開,各地文創園也逐漸「升溫」——北京市文創園區的平均復工率達到六成,朝陽區、海澱區則達到八九成;位於上海普陀的M50文創園返崗員工人數近半;湖南長沙58小鎮文創園的企業採取網絡辦公模式……文創行業通過多種手段恢復生產,探索開拓新渠道。
  • 北京百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名單將出爐
    原標題:百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名單將出爐   本報訊(記者李洋)2020年度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認定評審已近尾聲,今天市委宣傳部向社會公示百家入選園區名單。其中,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0家、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提名)10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80家。
  • 全國平均通勤時長出爐,深圳上班族贏了!
    上班是一種煎熬,長時間的通勤也是。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了《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深圳平均通勤時耗為36分鐘,平均通勤距離8.1千米。而其他超大城市中,廣州的平均通勤距離為8.7千米,平均通勤時耗為38分鐘。上海的平均通勤距離為9.1千米,平均通勤時耗為42分鐘。
  • 北京:文化園區託起高質量產業集群
    在本屆服貿會上,由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主辦的文化產業園區展區首次亮相,展覽以「培育文化產業集群 建設高質量園區」為主題,內容涵蓋文化貿易、文化科技融合、老舊廠房改造和文化消費等領域,展區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集中展示了北京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成就、特色亮點。
  • 沒地鐵,公交差,通勤時間卻最短,太原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了《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報告監測了主要城市的平均通勤距離和平均通勤時間,涉及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並按住建部標準按城區人口規模分為超大城市(城區人口大於1000萬)、特大城市(城區人口500萬-1000萬)、Ⅰ型大城市(城區人口300萬-500萬)、Ⅱ型大城市(城區人口100萬-300萬)進行分檔。在這36座城市中,通勤時間最長者為北京,達到47分鐘,其次為上海,通勤時間42分鐘。此外,重慶市的通勤時間也達到了40分鐘,是唯一一個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