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感慨一二線大城市上班晚
一二線城市羨慕三四線上下班通勤路程時間短。」
對生活在大城市的上班族來說,通勤是不少人心裡的痛。
儘管深圳有著密集和完善的交通網絡,地鐵裡程數位居全國第四,出行的便利程度在全國數一數二。
但在每天通勤路上所花費的時間以及身體帶來的直接感受,還是讓人覺得格外疲憊。
近日,一則#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 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相關報告顯示,13%的深圳上班族,正在忍受極端通勤。
01
在深圳,你上班需要花多長時間?
上班是一種煎熬,長時間的通勤也是。
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了《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深圳平均通勤時耗為36分鐘,平均通勤距離8.1千米。
而其他超大城市中,廣州的平均通勤距離為8.7千米,平均通勤時耗為38分鐘。
上海的平均通勤距離為9.1千米,平均通勤時耗為42分鐘。
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為11.1千米,平均通勤時耗為47分鐘。
全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長
報告將超過60分鐘的通勤時長定義為極端通勤。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在北上廣深這個四個超大城市中,深圳的極端通勤人數佔比排名第四。
僅13%的深圳上班族正在承受超過60分鐘的上班時長,遠低於北京的26%和上海的19%。
我國36個城市大於60分鐘通勤比重
在上海和北京通勤,動輒2-3小時。如果你住在松江,公司卻在浦東,在路上就要花掉3個小時。
深圳作為超大城市與同類型城市相比表現還算出色。8.1公裡的平均時長,算下來也就近半小時的地鐵路程,似乎沒有什麼。
但其實在這份「被平均」的數據背後,很大一部分深圳人每天需要花費2-3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在上下班通勤路上。
02
每天通勤三個小時,站到腳軟
每天趕往公司上班,不是被996、997打倒,而是先遭到通勤的暴擊。
對於不少年輕的上班族而言,早已不得不因為工作犧牲自己的身體。
「為了上班,每天要站3個小時」
@NANA
來回通勤時長3小時
從龍崗到寶安去上班,每天都像是一場戰爭。
每天早上七點就要坐摩託車去地鐵站。地鐵上人多也沒有地方坐,來回一共要站三小時。
有一次來大姨媽,又沒有座位坐,很想趕緊到家,特別難受,很餓很累,出地鐵的時候腿都軟了。因為通勤時間太長,有次加班到12點,回到家已是凌晨2點,大半夜會很害怕。
坐地鐵的時候總是精神疲憊,可是房租還沒到期不能搬,工作也很不錯。但是下班之後基本沒有自己的生活,吃個晚飯、洗漱完一天就十點了。
這麼長的通勤時間真的不知道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現在已經跳槽搬到了上梅林,上班只要15分鐘,真的太幸福了~
在公司附近上班已經成了一種奢望
@不想上班
來回通勤時長2小時
明明坐地鐵只有7個站就到公司,結果轉了兩趟地鐵,要花一個小時。
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想到要一個小時才能到公司我就想辭職了。天天都想搬家,要不是窮,早就搬到公司樓下住了。
從來沒有拿到過全勤獎。下班之前想著晚上要買菜做飯,等從地鐵下來就只想躺在床上,有時候連外賣都懶得拿。
但對於我來說,因為一份工作就換房,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太高了,而且也很難負擔。
在深圳,有一種通勤叫一上車就睡
@Sam
來回通勤時長3小時
上班直線距離36.1公裡,住在6號線的終點站松崗,地鐵上就要花55分鐘。
很多人問我,住的離公司近一點,從容地開始新一天的工作難道它不香嗎?
真香,可是松崗的房租更香。住的遠一點的話,早一點起床就好了,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累,公交和地鐵都有位置坐的,上車之後可以繼續補覺。
在三號線被擠成沙丁魚罐頭裡的沙丁魚
@Bridge
來回通勤時長2小時
地鐵三號線一出故障,公司一半的人都要遲到。每次在微博熱搜看到深圳地鐵,我就知道今天肯定要遲到。
我一個在廣州讀大學,經歷過半年號稱「魔鬼三號線」的珠江新城-體育西站磨鍊的人,在深圳地鐵3號線面前還是自愧不如。
每天早上等三號線,平均1分鐘1趟,愣是等了10分鐘都沒擠上去,能擠上去的時候永遠都是見縫插針。去年我的工作就在住的地方旁邊,每天步行上班,幸福感確實很高,中午還可以回家遛狗。
但是我的工作在南山那邊機會比較多,最後還是加入了三號線大軍。比起渾渾噩噩當條鹹魚,偶爾在地鐵裡噹噹沙丁魚罐頭的沙丁魚也挺好的。
03
深圳:76%通勤時長在45分鐘內
對於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來說,跨區上班已經成了一個常態。隨之而來的超長通勤時長,是每天都逃不掉的痛苦。
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通勤時間超過1小時的年輕人:
患上抑鬱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33%;
產生與工作相關壓力的風險高出12%;
每晚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可能性高出46%。
為了解決極端通勤帶來的影響,現在全球把通勤時間控制在45分鐘內當成標準。
讓人驕傲的是,和13%的極端通勤人數比起來,76%的深圳人通勤時間在45分鐘內,在超大城市中比重最高。
選擇在大城市打拼,必然要承受人口過量聚集所帶來的的煩惱,幸好隨著深圳交通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地區進入地鐵時代。
今年新增了6條地鐵線路,讓觀瀾、光明、保稅區這些原來需要2個小時的路程也被45分鐘的地鐵所替代。
決定通勤時長的,除了個人在工作、房租和經濟能力之間的選擇,更重要的還是城市的交通效率。
深圳交通,可以說是一直在蓄力爆發,大大縮短了深圳人的通勤時間。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他喜歡深圳的理由就是,在深圳去哪都不會動輒一兩個小時。
在通勤這件事情上,有人選擇住的近一點,也許幸福感高一些,有人選擇遠一點,房租壓力小一些,每個人選擇不同,關鍵是你怎麼在深圳這座城市活出自己,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