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地圖一樣,攝影同樣在以紙上媒介再現現實的一部分。但它跟地圖不同的一點是: 儘管拍攝的時候可以通過不同的取景視角,濾色系統和調整無限距離的方法來操作圖像,但是它始終跟拍攝時鏡頭前面出現的事物保持密切的視覺聯繫。根據羅蘭·巴特的定義:《攝影總是自身攜帶它的所指意義,同樣會受到感情或悲劇的觸動,在動人世界的中心》。(原文: It is as the photograph always carries its referent with itself, both affected by the same amorous or funeral immobility, at the very heart of the moving world;)
404是特指一個無名之地的代號,但它是有形的。它顯現於地球的表面,然而卻不標示在地圖上,現實中它的確存在,但是沒有它的形象再現。李揚,1984年出生於404,在那裡生活了19年後離開,多年以後他決定往返家鄉,以攝影的方式記錄下時間流逝給予核城造成的變化。在寒冷的冬天,樓房留下結冰的鐘乳,多年被淘汰的手機廣告牌仍然掛在老商店的門口,看得到時間被凝固停留似的記憶。
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地方,這裡有公園,有幼兒園,有道路,有樓房。這裡的人們上下班,晨練,散步,睡覺,唯一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的是,404在地圖上沒有被再現。地圖是現實的抽象再現,但它保持現實的某一些特徵,譬如方位標示比例,以及一些地形地貌色彩的參考,例如根據水深和森林的密度來定義地圖上藍綠的深淺標識度。404的情況不一樣,地圖不僅把現實抽象迷幻出來,而且它沒有保持相似性,而是減少了現實中的一部分。404地圖上已經被削減了世界的一部分,使得這座城市變成撲朔迷離並不可尋找到,也就是NOT FOUND。
李揚在許多年之後決定以攝影的觀察返回家的時候,他發現曾經生活的地方在地圖上沒有被視覺再現,因為404從地圖上被切割抹去了蹤跡,並且他決定使用相機來修補這個被故意抹去的漏洞。拍攝404 NOT FOUND系列,李揚坦誠直面他的拍攝對象,不斷與他遠去的記憶閃回接續並且對話,碰撞那些自己過去所熟悉的熙攘場景和如今被拋棄的蕭條建築。通過這樣一個觀察視角,攝影師希望與觀者來分享他的觀點:無論是在影像的視覺空間還是在時間上,李揚與他拍攝的主題,有意保持和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再現這個詞(英文Represent)來自於拉丁語Repraesentare,這是Re- 和Praesentare結合的效果,意思是再次出現,以另一種形式再實現:從這一點上來看,核城404,儘管是真實地存在於現實之中,並沒有在地圖上被再現過,然而在404 NOT FOUND攝影系列最終獲得了再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攝影,這一被稱為可複製「世界」的媒介視覺特性,把不可再現的,最終再現了出來。
朱馨芽
Forno di Zoldo (義大利)
2017.07.13
藝術家李揚個人簡介:
1984年出生於404,在404生活19年後離開。
2007年畢業於西南科技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HVAC)專業。
2007-2013年在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CNPE)從事核電站暖通空調系統的設計工作。
2013起至今作為自由攝影師工作居住在北京。
展覽經歷:
2016.06,《乏城計劃 (Spent City)》,中央美術學院2016本科生畢業展,中國,北京2016.09,《殊歸同途(Convergences)》,第16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中國,平遙。
本屆大理國際影會展出內容將繼續保持大理國際影會國際化、大格局、高規格的特點,策劃展出國內、國際攝影展100多個,作品6000餘幅。屆時,將有來自大陸、香港、日本、韓國、挪威、英國、西班牙、德國、法國及南亞、東南亞各國的攝影節主席、機構負責人參與影會活動並帶來作品展。影會期間,我們將圍繞攝影開展評獎競賽、學術論壇、民俗採風等系列活動,將使本屆影會呈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