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的禦寒神器是什麼?劉伯承最「奢華」, 鋪金絲毛毯度嚴冬

2020-12-19 糖糖來說史

每每談到紅軍,在心中都會產生一股由衷的欽佩,以當時那惡劣的環境下,他們卻能咬牙堅持下來。裝備上不如別人,軍用物資更是稀少,但他們卻能在這樣的條件下,依舊挺直腰杆,為了心中的信念勇往直前,不懼艱苦。

想一想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安逸幸福的生活,都是他們咬緊牙關,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一步步打拼出來的。在革命初期,也是最為艱辛的時刻,物資緊缺,想要在冬天禦寒也是不易,那他們是用什麼來抵禦嚴寒呢?

對於我們來說,很簡單,空調、電熱毯、熱水壺等等都是取暖工具,但對於當時的他們,這些是想都不用想的。當時的紅軍想要全員都有一床被褥、棉衣,是十分有難度的,白天還好,通過大量的運動也能維持。

但是到了夜晚,想要抵禦嚴寒就必須要有禦寒之物。若是換成其他軍隊,可能直接就向群眾討要禦寒之物,但對於紅軍來說,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他們,是如何都幹不出來的。

當時劉伯承挺進大別山時,已是到了嚴冬,隨身帶的禦寒之物僅僅只有一床被褥,想要靠這來驅寒,也是很難的。那時候剛好經歷了一場打土豪運動,也繳獲了一條毛毯,劉伯承身邊的工作人員就想給他鋪上。

卻沒想到劉伯承直接拒絕道:「這些都是土豪從老百姓手中奪來的,是屬於群眾的,我們不能用。」劉伯承堅持只要鋪上毛毯,便不去睡覺,無奈的工作人員只能將其拿走。

劉伯承卻對他笑著說:「不就一條毛毯嘛,也沒啥好稀罕的,別忘了我們有金絲毛毯啊,那可比毛毯好用多了。」聽到這句話,那位工作人員也被逗樂了,於是便將這金絲毛毯拿了出來,給劉伯承鋪了上去。

提到這個「金絲毛毯」,也與劉伯承剛剛進入大別山時有關,由於當時的局勢十分緊張,與敵軍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而敵軍所到之處,便將群眾家裡的東西一掃而光,劉伯承下令不許叨擾群眾。

所需物資均要從群眾手中用銀元購買,不論是糧食還是稻草,亦或者其他,絕不做那空手套白狼之事。對於稻草,大家也都知道,行軍打仗這是必備之物,這是戰馬的糧食呢。

有一次飼養員在餵馬的過程中,由於稻草抱得太多,掉落了一些在地上,劉伯承看到之後,笑著說:「同志,這稻草可是好東西啊,牛馬要吃它,人要鋪它,燒火需要它,還能夠養田,切不可浪費啊。」

其實從劉伯承這句話中,我們也能大概看出,糖糖之前所說的「金絲毛毯」是何物了,它便是稻草。也是當時紅軍在惡劣天氣下禦寒保暖的必備神器,若是如今的我們,定然是吃不得這樣的苦,只因我們沒有他們那鋼一般的意識,鐵一般的信念。(感謝大家欣賞,後期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好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點讚、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紅軍長徵經過神秘部落,劉伯承給「女王」下跪,還送槍送錢?
    1935年5月,紅軍渡過了金沙江,成功甩開了數十萬國民黨軍的窮追猛打,長徵進入一個新階段。然而接下來的路程才是最艱難的開始,巍峨屹立難以翻越的大雪山,荒無人煙的沼澤地,都是對人體的極限挑戰。除了惡劣的環境,人也是可怕的。
  • 毛毯貼身鋪的害處 毛毯常見種類
    毛毯是我們在秋天的時候,會使用到的,所以是屬於貼身產品,我們必須要對於毛毯的使用和一些危害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生活中,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使用,而且現在市面上的毛毯種類比較多,我們來了解一下毛毯貼身鋪的害處?毛毯常見種類?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 東北零下40度的早市,商販特製巨型花鞋,成最亮眼的「禦寒神器」
    若是問你中國最冷的地方,你會想到哪兒?小編的第一反應就是黑龍江的黑河,這座位於中國東北邊陲、黑龍江北部的城市,長度處於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中,真是佩服黑河人的耐力。另外,東北零下40度的早市,商販特製巨型花鞋,成最亮眼的「禦寒神器」。
  • 禦寒神器熱銷 取暖不再靠「抖」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12月中旬以來,湛江持續寒冷,市面上的禦寒產品備受歡迎
  •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縫棉衣過嚴冬
    「十月大別秋風急,劉鄧健兒著單衣;千萬將士自己縫,織成棉衣渡嚴冬……此事古今從未聞,千古奇蹟出我軍;一切困難皆可度,全在萬眾是一心。」這是一首《棉衣歌》的歌詞,現陳列於安徽六安市金安區張家店戰役紀念館第一展廳。2013年11月21日,本報「追尋小平足跡」特派採訪組來到張家店戰役紀念館。
  • 劉伯承的學習和教授
    早在1926年,劉伯承便在國民黨四川省左派大會上發表了第一篇自己的軍事論著。1928年,他留學蘇聯,先後就讀於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蘇聯紅軍高級步校時他已經36歲了。到了這個年紀再學外文是相當困難的。但他從字母和發音開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竟然攻克了外語關,並獲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績優秀的佳績。畢業時他已經能夠準確地翻譯俄國的軍事理論著作。
  • 踏著紅軍的足跡 我們在路上
    了解到彝族群眾重義氣、有歃血為盟的習俗後,負責接洽的蕭華告訴小葉丹派出的代表沙馬爾各和小葉丹四叔,劉伯承願意與小葉丹結為兄弟。小葉丹聽了很高興,在彝海邊與劉伯承進行會談,時間不長,兩人就舉行結盟儀式。  「當時彝海附近沒人居住,沒有找到酒,就用行軍的舊茶缸子裝上彝海水。爺爺和劉伯承喝下滴了大公雞雞血的『血酒』,發出誓言結盟。」
  • 零下三四十度兵哥哥們怎麼在室外站崗,原來有這些禦寒神器
    那麼在這麼寒冷的冬天在室外站崗的兵哥哥們是怎麼禦寒的呢?今天老兵就來給大家講一下嚴寒地帶,兵哥哥們的禦寒神器。神器一:充電保暖鞋。據老兵了解,在嚴寒地帶當兵的站崗的時候穿的鞋子不是普通的軍靴,因為如果真的穿普通的軍靴的話,很可能兩個小時還不到,你的腿已經凍僵了,所以在部隊有一種叫充電保暖鞋的神器。據說可以在零下四十度以上的環境中正常工作。
  • 劉伯承與彭德懷不為人知的是非恩怨
    無可否認,縱觀劉伯承與彭德懷長達幾十年的革命徵程與職業軍人生涯,今天再來探究,他們間其實存在著鮮為人知的誤會,這種是非曲直並非出於彼此間的私心雜念或者個人利益,最主要是緣於軍事理念上的歧見。這種歧見在戰爭年代各據一方的情況下,互不搭界,也無大的衝突。
  • 東北零下40度的早市,民眾特製巨型花鞋,成最亮眼的「禦寒神器」
    現在這個季節,廣闊的大東北的最高的時候,冷雪的時候,寒冷的氣溫在零下幾十度的時候,美麗的東北特色,展示著,雪是白的雪東北的土地上,一層雪白的街道上,仿佛是大地的穿盔甲的,在這片土地上的才華的東北人民們啊,穿防寒服,自己也「盔甲」,那個時候,禦寒的神器被稱為「大花鞋」。
  • 務求精準的「元帥翻譯家」——劉伯承的翻譯生涯
    1932年他奉命前往中央蘇區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主持軍事教育和軍事翻譯工作,後又調任紅軍總參謀長。1932年8月,劉伯承和左權等翻譯了蘇聯紅軍的《軍語解釋》,這是我軍第一部譯自外國軍隊的軍語專著。1932年11月,針對部分紅軍指戰員在山地作戰中不講戰術的現象,劉伯承在前線翻譯出《蘇聯山地戰鬥》一文,供中央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作戰時參考。
  • 南京解放後,一乞丐求見劉伯承,被劉帥當場關押起來!
    1949年6月的一天,一名乞丐模樣的男子來到南京軍管會司令部,聲稱求見劉伯承有要事,劉伯承感到很好奇,於是便出來接見了此人,然而這一見不要緊,劉伯承氣得直拍桌子,當場下令將他逮捕關押起來。長徵中,徐夢秋經歷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變化。在過雪山時,徐夢秋被凍壞了雙腿。後來到了延安,由馬海德大夫主刀,鋸掉了他的雙腿。這在參加長徵的領導同志中,特別是文職領導同志中,還是唯一的一位。因此,毛澤東、周恩來等都對他格外照顧,後來還安排他去蘇聯療傷。1936年11月,由丁玲、徐夢秋、成仿吾等34人在保安發起成立了「中國文藝協會」。這是紅軍到達陝北後成立的第一個文藝團體。
  • 一條珍貴的毛毯(圖)
    它不僅見證了紅軍長徵等重要歷史事件,更凝結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友情。  這條毛毯最早是由寧都起義領導人之一的董振堂使用。1931年12月14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董振堂與趙博生等人率領國民黨第26路軍1.7萬人,發起了著名的寧都起義,起義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5軍團。
  • 抗戰中八路軍129師最能打,軍神劉伯承麾下10位猛將有多牛!
    抗戰中最勇猛的八路軍部隊:129師猛將如雲,軍神劉伯承指揮有方!推薦語: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替這些英雄烈士們領略了,這個美好的國度,我們也替他們一一感受到了。中國的近代史發展可以說是那麼的多災多難,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開始了中國現代史的發展。
  • 劉伯承為何在10年內4次擔任總參謀長?1949年,又為何拒絕出任?
    然而在此之前,中央原本是打算讓劉伯承出任人民解放軍的總參謀長,不過在劉伯承的婉拒下,最終由徐向前擔任總參謀長,劉伯承則是投身到軍事教育事業當中去。劉伯承的解釋是說,自己曾經先後4次擔任過軍隊的總參謀長,這次就不要當了,還是去辦學校,搞教育,當教書先生的好。
  • 劉伯承元帥的眼睛是怎麼失明的?
    1916年三月中旬,為支持雲南護國軍在川南戰鬥,二十四歲的劉伯承率領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攻克了豐都城,截斷長江交通,陰止袁軍對四川的水陸增援。在激烈的戰鬥中,一顆子彈由他的腦頂打入,從右眼窩飛出。一位德國醫生為他動手術時,劉伯承為了保護腦子,堅決拒絕使用麻醉藥。醫生用顫抖的手摘除了右眼球,又把周圍的壞肉一刀刀挖去,劉伯承緊扶著柱子,渾身冷汗,他咬緊牙關,沒吭一聲。
  • 重慶動物園開啟禦寒模式 讓動物溫暖過冬
    1月7日,記者從重慶動物園了解到,該園開啟禦寒模式,為猩猩、白犀、樹懶等近百種怕寒的動物們,準備了空調、暖風機、加溫燈、地暖、加熱棒等多種防寒保暖設施,以提升它們抵禦嚴寒的能力。記者在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館看到,該館配置了暖風機、暖氣片、加溫燈、地暖等過冬「神器「,給蟒蛇、蜥蜴、龜類及鱷魚等取暖;海龜、水巨蜥等的水池配備了恆溫加熱棒,讓水溫時刻保持溫暖。
  • 劉伯承涪陵護國之役陳列室年內開放
    本報訊 (記者羅薛梅)1916年,劉伯承血戰豐都受傷後,在涪陵養傷的他怎樣逃脫追捕,最後回到重慶治療?設在涪陵新妙鎮的劉伯承涪陵護國之役陳列室記錄了劉伯承在新妙的一段歷史。目前,陳列室已經建好,年內就可免費向市民開放。
  • 劉伯承:10年內4次擔任總參謀長,為何在1949年,拒絕再次出任?
    劉伯承元帥,新中國的老革命家。在幾十年的革命當中,劉伯承從南昌起義,到解放戰爭,再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現代化建設,劉伯承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革命期間,劉伯承元帥曾在10年內4次擔任總參謀長。按理說,他對參謀長的職務很是熟悉,那麼為何在1949年的時候,劉帥拒絕再次擔任參謀長,有什麼原因呢?劉帥的革命人生劉伯承,5歲的時候在私塾讀書,12歲開始接受新式教育。在他15歲的時候,父親病故。這樣,劉帥只能輟學回家。在家鄉務農的時間裡,劉帥感受到了農民的艱辛,立志拯救百姓於水火當中。
  • 志願軍出兵朝鮮,能夠指揮大軍作戰的有6人,為何沒考慮劉伯承?
    當時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主要有6人,即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陳賡;但最後卻讓彭德懷擔任志願軍司令,率部開赴朝鮮戰場,這是為何呢?而朝鮮冬季天寒地凍,溫度最低時可以達到零下三四十度,以徐向前尚未康復的身體,難以適應朝鮮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