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考如何考歷史?

2021-03-02 人文歷史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人文歷史」或搜索:renwenlishi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

導語:臺灣地區大學指定科目考試(類似於大陸高考)落幕。在臺灣的文科考卷中,更有價值的應是歷史和政治(公民與社會)科目所體現的差異,反映出對待歷史和現實社會的態度。

文/韓福東

國文考卷:作文題目是「圓一個夢」

12年前,臺灣廢除統一的聯考制,拓寬中學升大學渠道,實行所謂多元入學方案。但類似大陸高考的指考筆試仍是最重要的晉升方式。

目前臺灣中學升大學的指考共計考九門,分別是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分數學甲和數學乙)、國文、英文、歷史、地理及公民與社會。

國文對應大陸高考的語文,今年考卷中,一道佔了18分的閱讀理解題,僅僅是要求學生用250字到300字,歸納出一篇科學短文中,作者想要表達兩個觀點的具體內容。從大陸考生的角度看,這篇提煉作者觀點的考題,可謂簡單至極。整體而言,臺灣的國文考試,難度遠無法和大陸的高考相比。

27分的作文題目是「圓一個夢」:「夢,可以是憧憬、心願,也可以是抱負、理想,只要好好努力,夢境往往也會成真。如能推己及人,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幫別人圓夢。根據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以『圓一個夢』為題,寫一篇文章,論說、記敘、抒情皆可,字數不限。」

但在臺灣的文科考卷中,更有價值的應是歷史和政治(公民與社會)科目所體現的差異,因為對待歷史和現實社會的態度,最能反映出一個體制的價值標準。

歷史考卷:要不要做意識形態價值判斷?

一則文告呼籲:「現在帝國主義與國民黨聯合起來,向我們進攻,我們唯一的出路不止是繼續罷工、罷課,並且還要擴大。我們得組織力量,武裝自己,把帝國主義的海陸空軍驅逐出中國,才有生路」。這則文告最可能是:

A、1910年代,辛亥革命時期武昌清軍的呼籲。

B、1930年代,國民政府剿共時期中共的說法。

C、1950年代,中共建國以後共黨的建國藍圖。

D、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傳單。

正確答案是B。這是今年臺灣指考歷史卷的一道考題。從題目構成看,命題組並沒有對這個主張做意識形態價值判斷,也沒有要求考生這樣做,考核的是對歷史事實的判斷,這道選題也代表了臺灣指考歷史選題的一個方向。

再舉一個例子:

一場「革命」的前夕,全國每年出版45000種書。革命發生的第二年,只出版了3000種書。市場上的各類出版品的總數,一下子減少了近95%。這場革命是:

A、1776年美國獨立革命。B、1789年法國大革命。C、1911年辛亥革命。D、1966年文化大革命。

答案是D。

在今年臺灣指考的歷史卷中,臺灣史所佔比例不高,僅有8題。也有涉大陸和共產主義制度的,比例更低。既有關於文化大革命的內容,也有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夜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思想表現,還包括蘇聯經濟成長走勢。如下題:

「政府的經濟政策往往影響到國家經濟的走勢。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國共產政權的經濟政策迭生變化:1918年起,列寧實施激進的共產主義,到1921年改行『新經濟政策』。1928年後,史達林則推動一系列的『五年計劃』。從上述政策的結果評估,1917年到1928年,蘇聯的經濟成長走勢示意圖最可能是:

正確答案是D。

大家可能會說,這兩個選題涉及到文革出版自由下降和蘇聯激進共產主義政策導致經濟成長下滑,有命題者潛在想要表達的理念。

這樣的說法未嘗沒有道理。如果說背後有理念的支撐,那也是所謂「普世價值」。這一點,在接下來有關公民與社會科的考卷中,會體現得更為明顯。

之所以在這裡以共產史為例,是因為它與大陸讀者有貼近性。就臺灣而言,在國民黨「以黨領政」時期,關於大陸的宣傳無疑充滿敵意,到了民主化時代,民進黨對大陸也缺乏善意。命題者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帶有臺灣視角實屬難免,如同大陸的歷史考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唯物史觀痕跡。

對臺灣考生而言,他們更關注的是臺灣史,而這常常和日本殖民聯繫在一起。如果按照上面的邏輯,有關日本殖民的考題,是否要和島內存在的親日氛圍相吻合?事實不然,如下題: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確保糖廠取得穩定而便宜的原料,特別制定某項政策。唯蔗農認為這項政策妨礙市場競爭機制,造成他們的利益受損,因而群起反對,這項政策是:

A、擴大甘蔗的種植面積。B、制定原料採集區域。C、以現金收購原料甘蔗。D、引進外國優良蔗苗。

答案是B。試題背後潛藏的價值取向,事實上和蘇聯1920年代經濟走勢考題一樣,是在批評幹預市場機制的(日本殖民)政府行為。也就是無論對蘇聯、日本或中國大陸,命題組潛在堅持的價值邏輯是一致的。

兩岸歷史教科書的風格迥異,必然導致歷史考卷的差異。但如果命題組有意避免,也可讓考卷回歸相對純粹的歷史事實的考核。

2014年北京高考歷史卷,試題中包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廢除的人民公社體制題目:「『單幹邀伴變互助,小組聯起變大組,大組變做合作社,領導要靠黨支部。』這首歌謠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運動。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農業社會主義改造。D、中共八大經濟方針。」

但在江蘇省歷史考卷中,我們卻可以看到這樣的題目: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報》報導:當選的代表李長鳳老大娘笑著說話了:「舊社會婦女在街上說話都不行,哪有婦女的選舉權。……今後大家有什麼意見告訴我,我一定給大家帶上去。」該新聞報導說明當時:A、人民民主原則得到落實。B、人民代表大會制建立。C、政治協商制度覆蓋面廣。D、民主政治建設法制化。

這道題如果讓我選,答案會是B。因為1953年基層政權已經逐級召開人民代表大會了,但官方教材的標準說法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確立起來的。所以B選項錯。一定要在全國代表代表大會召開後,才可說人民代表大會大會制建立。此前地方上的都不算。

正確答案被確定為A。這意味著該題並非一道對歷史事實考察的題目,人民民主原則是否得到落實,有很多考察指標,遠非李代表的一番話就能成為充分條件。命題組只不過是以填鴨的方式,讓考生遵循一套攸關社會主義的價值準則而已。

兩岸考卷更大的差異反映在政治(公民與社會)科目上。

公民與社會考卷,共39道單選題,佔78分,11道多選題,佔22分。全部是選擇題。

如題: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快速,但在政治上堅持社會主義。晚近批評者認為,「官二代」的群體,因「以權謀私」而得位居高收入頂端,呈現貧富差距惡化的現象,從社會流動與階層化的角度來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這是臺灣「公民與社會」科考卷的一道題目,正確答案是「若要成為流動而開放的社會,必須降低家庭出身對於一個人的地位取得成就的影響力」。

臺灣媒體的總結,今年公民與社會考題強調人權意識,如言論自由、隱私權等人權保障,檢測的概念並不難,但考生要有耐心看完題目。

在大陸的考題中,更多強調的是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以2014年江蘇省政治考卷為例,有這樣一道選擇題: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係。下列選項中,對二者關係認識正確的是:1、二者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2、二者都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3、國家法律依靠黨的政策實施。4、黨的政策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基礎。

A、1、2;B、1、4;C、2、3;D、3、4。

這個題目帶有鮮明的辯證唯物主義特徵。臺灣考生的邏輯思考能力,一般無法抵達正確答案的彼岸。

在臺灣,牽涉到黨與國家的辯證,考題這樣出: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習近平強調打擊貪腐,認為如果不嚴厲進行反貪腐最終必會亡黨亡國。下列何種做法最符合中共體制運作的特色:

A、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動立法要求官(或黨)員公布財產。

B、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主動積極偵辦所有涉貪的官(或黨)員。

C、由中國共產黨黨中央主導對貪汙官員的調查。

D、由國務院全權指揮軍警單位嚴辦貪官汙吏。

這道臺灣2014年公民與社會卷的考題,正確答案是C。

雖然強調言論自由,但對臺灣島內的民主政治,公民與社會卷也有反省之處。譬如下面這道題:

民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則之一,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經常會強調對民意的回應性,下列有關不同民意表達方式的敘述何者為錯誤?

A、民眾投票選出政治代表與官員是法律保障的民意表達方式。

B、隨機接受叩應(call-in)的廣播節目能反映民意的整體分布。

C、民眾通常可透過投書各種媒體的方式來自由表達個人意見。

D、網路民調的樣本代表性較差,很難用來反映民意的整體分布。

答案是B。臺灣有名嘴文化,政論者在電臺和電視臺上針對政治與社會議題進行評論,聽眾或觀眾可以打電話叩應,發表自己見解。一般而言,多是政治立場較激進的人更願意以這種方式發表觀點。命題者認為,它不是民意整體分布的縮影。

結語:在臺灣,歷史卷不要求考生做意識形態價值判斷,相反,公民與社會卷帶有命題組鮮明的價值取向,偏重樹立所謂正確價值觀。

—————————————————

【提示】

發送ls001至ls045中任何一個,可收到人文歷史收集的往期最頻點擊,例如ls008、ls015、ls020、ls033……(ls即是漢字歷史的首字母,一次發一個,不要貪心哦)

發送「多情才子」收到四篇文章:《沈從文精神出軌,林徽因勸斬斷婚外情》《茅盾鮮為人知的婚外情》《林洙:晚年梁思成「千百次親你」的女子》《痴情又風流的金嶽霖》。

發送「文人隨筆」收到四篇文章:《民國影星周旋答記者問》《賈樟柯:我的邊城我的國》《梁曉聲:不堪回首大學歲月》《梁曉聲:送茶》。

分別發送「習近平」「毛澤東」「鄧小平」「宋美齡」「蔣介石」「周恩來」「劉少奇」收到

【人物】專題系列文章。

—————————————————

人文歷史為您集納了最新鮮、最有價值、最細節、最具人情味的歷史趣聞。

商務合作:留言或添加QQ304664957

相關焦點

  • 看臺灣如何「高考」
    今年可謂是高考歷史上的特殊年份,一方面,今年是高考恢復40周年,另一方面,今年也被稱為「新高考元年」,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考生將迎來首次「新高考」。,是關於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文科有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地理等5門學科;理科有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學科。通常文科的學生只考文科,理科學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全部都考。指定科目考試較著重於課內所學,除了作文與選擇外,還有計算題、證明題、填空等題型,也就是得將高中課程讀個滾瓜爛熟才能考到高分。
  • 臺灣高考出了不少大陸題 考到「清朝與臺灣」
    本報記者/吳燦語文考《戰國策》,歷史考中國封建制度,地理考大陸GDP的組成7月3日,為期3天的臺灣「高考」結束,8萬多名考生如釋重負,走出考場。和大陸相似,島內上下對於每年一次的大學入學考試非常重視,不但家長頂著酷暑陪考,還有戰機跑道為此停飛。今年語文考試的作文題「惑」一出來,同樣引起各界評說。但臺灣的考場比大陸嚴苛許多,在35℃的高溫下,不但一律不許開空調,考生連水都不能喝。
  • 臺灣「高考」怎麼考?
    幾日前的高考對大陸高三學生來說意義重大,臺灣學生在升學中又面臨怎樣的「艱難險阻」?實際上,在「教改」21年後,臺灣學生的升學制度正引發前所未有的討論和爭議。今年4月的民調顯示,有六成臺灣民眾支持改回已廢除十幾年的「聯考」,理由是「聯考」更公平簡單。當然,也有23%的人力挺目前的「多元入學」。
  • 我國港澳臺地區也有高考嗎?怎麼考?難度如何?
    2017年6月10日訊,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也有高考嗎?怎麼考?著重考查學生哪些能力?難度如何?主修科目包括:中文、英文、通識和數學;選修科目可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中國歷史等科目中選擇兩門。考試成績還有一部分來自學生的「平時成績」,該成績佔比15%-30%。「文憑試」成績評核從1到5作為每科的評核分數,其中前10%成績優異的考生可獲5**級,成績次佳的30%可獲5*級。入讀香港傳統八所大學的實際錄取分數線在22分左右。考試的難度如何呢?
  • 臺灣香港的"高考作文"考了這些題目
    中國臺灣、香港和日韓「高考作文」竟然考這個——)   又是一年高考到!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銳參考除了要給莘莘學子加油鼓勁以外,還和很多人一樣,最關注今年高考作文題。  臺灣:小確幸——「漂流木的獨白」  與香港的部分作文考題相似,臺灣地區的「高考」作文題中也有很多「雞湯」。  比如,讓人無比嚮往的「詩和遠方」: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遠方的憧憬,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遠方在召喚?也許是個神秘的國度,也許是一種嚮往的生命型態,也或許是一個人生的目標。
  • 臺灣「高考」怎麼考?「多元入學」早變味
    2013年7月1日,臺灣「高考」開考,在臺北市一處考點,老師在為考生加油。新華  幾日前的高考對大陸高三學生來說意義重大,臺灣學生在升學中又面臨怎樣的「艱難險阻」?實際上,在「教改」21年後,臺灣學生的升學制度正引發前所未有的討論和爭議。今年4月的民調顯示,有六成臺灣民眾支持改回已廢除十幾年的「聯考」,理由是「聯考」更公平簡單。當然,也有23%的人力挺目前的「多元入學」。
  • 看懂臺灣的「高考」:一年兩次機會
    現在,臺灣高中生有「學測」和「指考」兩次考大學的機會,因此壓力減輕了不少。  曾經的「聯考」:長相酷似大陸高考  2001年以前,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和大陸的高考異曲同工,由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統一負責各大學招生,考前臨時召集部分大學教授統一出題,於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統一考試;接著統一閱卷、分發成績,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填報志願,各個大學則根據考生志願錄取。
  • 日韓和中國臺灣、香港高考作文考什麼?
    臺灣:小確幸——「漂流木的獨白」  與香港的部分作文考題相似,臺灣地區的「高考」作文題中也有很多「雞湯」。  比如,讓人無比嚮往的「詩和遠方」: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遠方的憧憬,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遠方在召喚?也許是個神秘的國度,也許是一種嚮往的生命型態,也或許是一個人生的目標。
  • 臺灣高考今天考「國文」 作文題目」對鏡」
    臺灣高考今天考「國文」 作文題目」對鏡」 2002年7月2日17: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香港7月2日消息:臺北訊,臺灣本年度的高考,今天進行指定科目的「國文」考試。
  • 臺灣「高考」傳統文化當道 透視指考背後的事兒
    《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是昨日舉行的臺灣「指考」(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類似大陸高考)語文科作文題目。只能用一個字來彰顯價值取向和人生觀念,讓許多考生搜腸刮肚盡索自己的古文「存底」,或是大嘆沒能記清近年來評出的年度漢字。除了考題日漸新穎之外,臺灣指考中傳統文化的身影也屢見不鮮,已成一道別樣的風景。
  • 在大陸,高考考生有這樣一個名字叫大聖!(在臺灣,高考制度是這樣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大多臺灣考生有兩次高考的機會,即「學測」和「指考」。你還知道麼?在臺灣,基本上是你考了,就有大學讀的節奏,更誇張的說法是,最低的數學、物理、化學3科加起來只要39分就有大學可念!我們先來說說臺灣大學的錄取制度!
  • 在臺灣,他們這樣考大學(圖)
    臺灣補習班的廣告衫。  頂標生、學測……今年4月以前,這些臺灣高考術語對大陸讀者恐怕還是全然陌生的。  4月14日,來自國臺辦的一則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從2010年起,123所大陸高校將免試接收在臺灣學測中成績達「頂標級」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北大、清華、人大等均在123所高校之列。  臺灣的「頂標級」代表何種水準?在臺灣,學生如何考大學?高校如何錄取?正在備戰高考的大陸家長和學生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 想不到中國臺灣、香港和日韓高考作文竟然考這個
    臺灣:小確幸——「漂流木的獨白」  與香港的部分作文考題相似,臺灣地區的「高考」作文題中也有很多「雞湯」。  比如,讓人無比嚮往的「詩和遠方」: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遠方的憧憬,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遠方在召喚?也許是個神秘的國度,也許是一種嚮往的生命型態,也或許是一個人生的目標。
  • 閉著眼也能上學 臺灣高考不緊張
    再過兩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來臨了,考生和家長進入了最緊張的階段。與此同時,海峽對岸的臺灣考生是如何準備他們的「高考」呢?他們也與大陸考生一樣的緊張和期待嗎?是不是也是全家齊上陣、社會總動員、一切為考生讓路呢?  「學測」是考生的第一次選擇  嚴格意義上說,臺灣已經廢除與大陸類似的高考制度。
  • 這五年臺灣高考作文考什麼?更多關注傳統價值與經典古文
    昨天上午,大陸多省區市高考作文題揭曉。對於臺灣地區而言,高考作文題也是一個熱門話題。由於臺灣高考分兩個階段,即春節前進行的學科能力測試學測(簡稱「學測」)和7月初進行的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因此也有兩個高考作文題。
  • 為何在臺灣考大學容易?
    這兩天大陸學子正在經歷史上最嚴的高考,「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情形再現。而海峽對岸臺灣,已告別大學「聯考」制度14年。臺灣在多元化錄取率與少子化雙重作用下,大學錄取率節節攀升。近五年平均大學錄取率超過75%。一試定終身的僵化消失了,但是考試制度過於複雜,錄取公正性等新問題又成困擾。
  • 中國臺灣、香港和日韓"高考作文"竟然考這個
    臺灣:小確幸——「漂流木的獨白」與香港的部分作文考題相似,臺灣地區的「高考」作文題中也有很多「雞湯」。比如,讓人無比嚮往的「詩和遠方」:·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遠方的憧憬,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遠方在召喚?也許是個神秘的國度,也許是一種嚮往的生命型態,也或許是一個人生的目標。請以「遠方」為題,寫一篇文章。
  • 臺灣學生考大陸高校降門檻 當地高考一科達標可申請
    臺灣學生考大陸高校降門檻 當地高考一科達標可申請 2019年01月31日 14:03   來源:新京報
  • 臺灣人為何考大學容易?
    深圳商報駐臺記者 胡佩霞 這兩天大陸學子正在經歷史上最嚴的高考,「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情形再現。而海峽對岸臺灣,已告別大學「聯考」制度14年。臺灣在多元化錄取率與少子化雙重作用下,大學錄取率節節攀升。近五年平均大學錄取率超過75%。一試定終身的僵化消失了,但是考試制度過於複雜,錄取公正性等新問題又成困擾。
  • 看臺灣「高考」的前世今生:勢不可擋的「西進登陸」趨勢
    在中國的臺灣地區,因為歷史原因,也形成了頗有特色的「高考」形式。考試內容則分為理工、文學、醫農和法商四組,其中語文、英語和數學為必考科目,理工組加考物理、化學,文學組及法商組加考歷史和地理,醫農組則加考生物、化學。與大陸一樣,這三天也是每個考生家庭最重要的三天。如今,「聯考」已成為不少臺灣人青春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