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考」怎麼考?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幾日前的高考對大陸高三學生來說意義重大,臺灣學生在升學中又面臨怎樣的「艱難險阻」?實際上,在「教改」21年後,臺灣學生的升學制度正引發前所未有的討論和爭議。今年4月的民調顯示,有六成臺灣民眾支持改回已廢除十幾年的「聯考」,理由是「聯考」更公平簡單。當然,也有23%的人力挺目前的「多元入學」。

    現狀

   考試與甄選並行

   「多元入學」替代「聯考」

    實際上,希望回到「聯考時代」的民眾並不認為「復古」是好事,只是因為現狀存在不可接受的缺陷。而支持「多元入學」者,同樣能揪出這個升學制度的一大堆毛病,一位即將面臨升學的臺北學生家長就感嘆,「多元入學」初衷很驚豔,可當每個學生具體操作起來,才深感還有太大的「改造」空間。

    2001年以前,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和大陸的高考一樣,由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統一負責各大學招生,考前臨時召集部分大學教授統一出題,於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統一考試;接著統一閱卷、分發成績,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填報志願,各個大學則根據考生志願錄取。考試內容則分為理工、文學、醫農和法商四組,其中語文、英語和數學為必考科目,理工組加考物理、化學,文學組及法商組加考歷史和地理,醫農組則加考生物、化學。與大陸一樣,這三天也是每個考生家庭最重要的三天。家有考生,一切退後。只是如今,「聯考」已成為不少臺灣人的青春記憶了。

     2002年,臺灣現行的大學入學制度開始實行,主要分考試和甄選兩種入學管道。具體說來就是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和指定科目考試兩種,考生可二選一或兩者都選,兩種考試命題都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負責,招生則由各大學組成的各種委員會負責,各校甚至各院系都可以依據各自特色制訂招生條件。

   入學方式分為甄選入學制和考試分發入學制兩種,其中甄選入學制又分學生個人申請和學校推薦兩種。這種招考方式統稱為「多元入學」,旨在為學校和學生雙方提供更豐富的雙向選擇。

    但2006年,臺灣清華大學研究歷年新生資料後發現,學生來源多集中於幾所「明星高中」(相當於大陸的「重點中學」);一些偏遠山鄉中學由於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學生在甄選和考試分發中均處於弱勢,不利於教育資源均衡。

    於是,在臺灣清華大學發起下,2007年臺灣教育部門開始推動以「平衡城鄉差距、鼓勵高中生就近入學」為目的的「繁星計劃」,此計劃成為「甄選入學」和「考試分發」之外的另一大學招生管道。

   爭論

   教育業者斥「多元入學」

   換湯不換藥

    學校學生雙向自主選擇?學生還能自行申請入學?「多元入學」在「近千萬人擠獨木橋」的大陸考生看來,想必會「羨慕嫉妒恨」吧?而臺灣「高考」的真實情況呢?

    今年4月的民調顯示,七成臺灣民眾認為「聯考」最公平,六成人支持恢復「聯考」,兩成三支持「多元入學」,只有一成六認為「多元入學」比較公平。

    就連臺灣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也呼籲「不要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臺灣補教名師呂捷更抨擊所謂教改後的新升學制度換湯不換藥:「換個名稱而已,還不是要考?」在呂捷看來,現今臺灣的升學制度的確更多元,但制度也更複雜,導致學生的壓力沒有減少。

   當然,對「聯考」持反對意見的也大有人在。臺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就認為,臺灣升學制度改革到現在,不可能所有人都認可,但至少相比從前的方式好:以前只考察學生訓練過的問題,出社會後碰到沒訓練過的問題學生就不會,現在至少有嘗試提前避免未來出現如此囧境。與葉丙成一起創辦「翻轉教育網站」的童子賢則認為,「聯考」只是「形式」公平,不代表社會需要這些會考試的人。

    有切身體會的學生及家長也各持已見。不少家長認為,回到「聯考時代」最好,簡單、公平還省錢。也有部分家長願意給「多元入學」多些時間:「以前的方式過於單一,能給孩子更多方面的發揮空間,充分展現各方面的優缺點,對孩子本身應該是有好處的。」

   困惑

   「多元入學」已成「多錢入學」?

    不論是力挺「多元入學」,還是支持「重回聯考」,2002年起實行的臺灣新升學制度所造成的影響都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壓力從近年臺灣補習班的暴增就能明顯感受到。

    臺灣教育部門的數據顯示,2003年臺灣補習班總數是7600家,到2013年已增加到19000家,增長1.5倍。其中升學補習班更是從2003年的3500家增加至2013年的11000家,足足增長了兩倍之多。

    用臺北補教業者吳彥成的話說,正是「多元入學」的各區域各校甚至各系自定特色招生條件,讓學生和家長們緊繃的那根弦更緊了:「只要這些不同的考試命題、招生條件方向稍有個風吹草動,就會人心惶惶,學生就要找補習班逐個補救。這時補習班就變成海浪裡的那根浮木了。」

   而「多元入學」要下的功夫又何止這些?

    且不說平日裡的學習補習費用,僅就考試本身,從報名到準備資料再到申請入學,期間還有交通費、住宿費,往往一趟考試下來,上萬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2000元)都只是基本開銷。對家長而言,負擔不小。臺灣人甚至已將「多元入學」戲稱為「多錢入學」。

   這般下「血本」究竟為何?說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多面能力,而如此「急功近利」,其實不過是「升學觀念」從未改變。各種尋求最適合的升學途徑、各種補習,最終也只是希望孩子「完美升學」。

   不論在臺灣,還是在大陸,「升學至上」依舊是絕大多數學生、家長,甚至社會對人才認定的頑固觀念。如何升學?如何教改?恐怕才是關鍵。

   臺灣校園三大怪

    寶島生活秀

   高三教室大半已成空

   同樣身為寶島高三生,卻身處兩個世界。上月底媒體走訪高中校園,高三教室裡有一半座位空著,因為全臺已有六成五的高三生經「繁星計劃」推薦或申請入學,成為「準大學生」,剩下三成五學生,則仍在力拼七月指定科目考試。

   「鐘點老師」很艱苦

   在臺灣,師資體系中有一個特殊人群——「代理老師」。他們與學校沒有長久固定關係,當正式老師請假休假或缺人時,「代理老師」就被學校找來填空,正式老師假滿回校時,「代理老師」就要捲鋪蓋走人。而實際上,他們人數眾多。全臺小學初中「代理老師」人數就佔全部教師的10%,在某些偏鄉學校的比例甚至高達50%至60%。而很多正式老師不願做的行政工作,也通通落在「代理老師」身上。

   待遇更糟的是「鐘點老師」:學校遇到缺課而正式老師不願補課時,便宜又好用的「鐘點老師」就成了「20K打工族」(指月薪兩萬新臺幣、折合人民幣4000元的打工族,多為剛入社會的大學生)。小學一節課260新臺幣(折合人民幣50元),初中一節課360新臺幣(折合人民幣70元)。

   臺灣學區房也火爆

   與大陸不同,臺灣「學區房」主要火爆於初中升高中。為進入「明星高中」,從買房子到遷戶籍,臺灣家長也是層層關卡從長計議。駐臺記者 程瑛

來源:晶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臺灣「高考」怎麼考?「多元入學」早變味
    2013年7月1日,臺灣「高考」開考,在臺北市一處考點,老師在為考生加油。新華  幾日前的高考對大陸高三學生來說意義重大,臺灣學生在升學中又面臨怎樣的「艱難險阻」?實際上,在「教改」21年後,臺灣學生的升學制度正引發前所未有的討論和爭議。今年4月的民調顯示,有六成臺灣民眾支持改回已廢除十幾年的「聯考」,理由是「聯考」更公平簡單。當然,也有23%的人力挺目前的「多元入學」。
  • 臺灣高考出了不少大陸題 考到「清朝與臺灣」
    7月3日,為期3天的臺灣「高考」結束,8萬多名考生如釋重負,走出考場。和大陸相似,島內上下對於每年一次的大學入學考試非常重視,不但家長頂著酷暑陪考,還有戰機跑道為此停飛。今年語文考試的作文題「惑」一出來,同樣引起各界評說。但臺灣的考場比大陸嚴苛許多,在35℃的高溫下,不但一律不許開空調,考生連水都不能喝。
  • 臺灣高考如何考歷史?
    在臺灣的文科考卷中,更有價值的應是歷史和政治(公民與社會)科目所體現的差異,反映出對待歷史和現實社會的態度。文/韓福東國文考卷:作文題目是「圓一個夢」12年前,臺灣廢除統一的聯考制,拓寬中學升大學渠道,實行所謂多元入學方案。但類似大陸高考的指考筆試仍是最重要的晉升方式。
  • 高考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
    高考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 教育部網站1月7日消息,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體系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的考試本源性問題,從而給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
  • 高考日語考生怎麼考
    高考日語考生怎麼考介紹高考日語考生怎麼考。
  • 南京高考日語怎麼考
    一、南京高考日語怎麼考簡單介紹南京高考日語怎麼考,日語是最火的外語,通常情況下培訓機構的課堂期限有全日制等,針對不同能力的考生,課程內容市場價格在
  • 臺灣高考今天考「國文」 作文題目」對鏡」
    臺灣高考今天考「國文」 作文題目」對鏡」 2002年7月2日17: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香港7月2日消息:臺北訊,臺灣本年度的高考,今天進行指定科目的「國文」考試。
  • 我國港澳臺地區也有高考嗎?怎麼考?難度如何?
    2017年6月10日訊,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也有高考嗎?怎麼考?著重考查學生哪些能力?難度如何?香港:要考一個月香港的「高考」即「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簡稱「文憑試」。臺灣:「多元入學」2002年以後,臺灣地區採用「多元入學」的方案。為減輕學生壓力,大學招生主要依託「學測」和「指考」,配以「繁星計劃」、「推薦甄選入學」、「特別身份學生優待入學」等其他手段幫助學生順利入學。
  • 安徽高考日語要怎麼考
    安徽高考日語要怎麼考簡介安徽高考日語要怎麼考。
  • 蘇州高考考日語怎麼學習
    一、蘇州高考考日語怎麼學習簡介蘇州高考考日語怎麼學習,日本語是比較受歡迎的小語種,一般來說學習班的上課用時有全日制等,對應不一樣級別的學員,專業的價格在
  • 看臺灣如何「高考」
    今年可謂是高考歷史上的特殊年份,一方面,今年是高考恢復40周年,另一方面,今年也被稱為「新高考元年」,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考生將迎來首次「新高考」。,是關於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不過,「閉著眼也能考上大學」,好大學又太容易考,所以臺灣考生的心理負擔並不很重。臺灣社會的經濟不景氣已經持續多年,因此不少學生對於通過考試來改變命運的想法開始有所改變。隨著階層固化、貧富差距擴大,一些出身貧困、來自邊遠地區小孩,即便考上臺大這種一流大學,未來也只能當一個普通的臺北上班族,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所以孩子們對於上大學的興趣也有所降低。
  • 臺灣「高考」傳統文化當道 透視指考背後的事兒
    《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是昨日舉行的臺灣「指考」(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類似大陸高考)語文科作文題目。只能用一個字來彰顯價值取向和人生觀念,讓許多考生搜腸刮肚盡索自己的古文「存底」,或是大嘆沒能記清近年來評出的年度漢字。除了考題日漸新穎之外,臺灣指考中傳統文化的身影也屢見不鮮,已成一道別樣的風景。
  •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 回答「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
    歷時3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牽頭組織華南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5所高校的150餘位專家,研製完成高考評價體系。7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已於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它是高考評價體系研製成果的凝練和結晶。
  • 臺灣學生考大陸高校降門檻 當地高考一科達標可申請
    臺灣學生考大陸高校降門檻 當地高考一科達標可申請 2019年01月31日 14:03   來源:新京報
  • 為何考 考什麼 怎麼考——專家解讀《中國高考評價體系》
    為何考 考什麼 怎麼考  ——專家解讀《中國高考評價體系》  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了「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也給出了
  • 專家解讀《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何考 考什麼 怎麼考
    為何考 考什麼 怎麼考  ——專家解讀《中國高考評價體系》  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了「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也給出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
  • 山東高考改革:怎麼選課、怎麼考、成績怎麼算?
    原標題:山東高考改革方案落地!怎麼選課、怎麼考、成績怎麼算,都在這齊魯網3月27日訊 2014年,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上海、浙江作為第一批改革試點省市率先進行改革。
  • 臺灣香港的"高考作文"考了這些題目
    中國臺灣、香港和日韓「高考作文」竟然考這個——)   又是一年高考到!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銳參考除了要給莘莘學子加油鼓勁以外,還和很多人一樣,最關注今年高考作文題。「高考」的作文題目中可見一斑。  臺灣:小確幸——「漂流木的獨白」  與香港的部分作文考題相似,臺灣地區的「高考」作文題中也有很多「雞湯」。  比如,讓人無比嚮往的「詩和遠方」: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遠方的憧憬,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遠方在召喚?也許是個神秘的國度,也許是一種嚮往的生命型態,也或許是一個人生的目標。
  • 這五年臺灣高考作文考什麼?更多關注傳統價值與經典古文
    昨天上午,大陸多省區市高考作文題揭曉。對於臺灣地區而言,高考作文題也是一個熱門話題。由於臺灣高考分兩個階段,即春節前進行的學科能力測試學測(簡稱「學測」)和7月初進行的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因此也有兩個高考作文題。
  • 看懂臺灣的「高考」:一年兩次機會
    「指考」越來越近了。現在,臺灣高中生有「學測」和「指考」兩次考大學的機會,因此壓力減輕了不少。  曾經的「聯考」:長相酷似大陸高考  2001年以前,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和大陸的高考異曲同工,由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統一負責各大學招生,考前臨時召集部分大學教授統一出題,於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統一考試;接著統一閱卷、分發成績,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填報志願,各個大學則根據考生志願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