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高考成績一出,全國兩大「高考工廠」毫無意外地再次創造「奇績」。
河北省的「超級學校」衡水中學,其驚人的高考成績,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要知道,今年的高考因為疫情推遲了一個月。衡水中學跟全省的高中學校一樣,全都經歷了幾個月的網課,高三複課之後到高考也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衡水的實力可真不是「吹」的。
看看網上都怎麼說吧!
你看,河北省,因為一所衡水中學,整個高考成績至少提升了50分。搞得河北省所有高中學校的師生都很累,有網友曾戲言:要是把衡水中學去掉,全省高中師生得省多大勁。
以前上海一位校長鄭傑,打過一個比方:在足球場看一場球賽,坐在第一排的觀眾一激動全都站了起來,第二排的觀眾也只能站起來,否則根本看不到,第三排,第四排,乃至整個球場的以觀眾,都只能站著看。
可球場上的球賽,並不會因為大家都站著,就更精彩,而是該怎麼賽,就怎麼賽。
一場球下來,看球的觀眾都很累。如果第一排的觀眾先坐下來,最終讓全場觀眾都坐下看,大家都輕鬆,球賽照樣精彩。
我們都知道,高考是分省錄取的。每所名牌大學在各省錄取的名額是相對固定的,並不會因為這個省的整體成績高就增加錄取名額。
我們看到,同樣用全國統一試卷的西部地區某些省份,錄取分比河北省能低100多分。
河北師生和家長確實太累了。
除了衡水中學之外,安徽六安市的毛坦廠中學也是全國知名的高考工廠。今年高考,六安毛坦廠中學已經連續7年,高考本科上線超萬人。
與衡水中學不同,網上對毛坦廠中學的負面評價很少。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兩個高考工廠有什麼差別呢?
有,差別還很大。
衡水中學穩穩地抓住了河北高考大軍的頭部群體,是河北省清華、北大生的主要貢獻學校。
由於「馬太效應」,整個衡水系的學校,憑藉同樣的」衡中模式「,吸引了幾乎全省的尖子學生。河北其他市的成績在頭部的學生,大量湧入衡水,並藉助衡水教育,實現「清北夢」。
有人把這種現象叫做掐尖,但老百姓叫做「用腳投票」。
與此相反,毛坦廠中學抓得是安徽高考大軍的中後部群體。來此復讀的學生,絕大多數是高考落榜的寒門學子,許多高考成績也不過三四百分。他們舉家來到大別山裡這所學校,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考上本科院校。
幾年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部中的一集,就表現了在毛坦廠中學復讀的學生家長的陪讀生活,並展示了高考之前,復讀生萬人出」關「回原籍的宏大場面。
連續7年,毛坦廠中學保持了每年本科萬人上線的紀錄。
毛坦廠中學貢獻的是本科上線人數,而衡水中學貢獻的是上清華、北大的人數,以及985、211等重點大學的人數。
對於安徽的考生來說,毛坦廠中學並沒有抬高頭部群體的錄取分數,而是提高了中後部群體的成績,幫助那些寒門學子考上本科。
所以,對於那些高考失利的人來說,這裡就是最好的「高考修理廠」。
毛坦廠中學的作息時間表,與衡水中學類似,也是通過強化對學生的時間管理,最大化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幫助學生通過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來提高學習成績。
成績的背後,是毛坦廠中學師生的艱辛和努力,是進入大山陪讀家長的辛苦付出。
其實,不管衡水中學,還是毛坦廠中學,不管是「高考加工廠」,還是「高考修理廠」,背後都是嚴格的時間管理,科學的訓練程序,努力拼博的老師和學生。
由於市場化運作,以衡水教育之名在全省各地興起了衡水分校,將「衡中模式」擴展到了全省,「衡中模式」成了一個可以複製的學校模式。
而毛坦廠系的中學也因供求關係得到大的發展。每年高考一結束,就有來自全省及全國的上萬名家長,慕名到此求學復讀,修復他們的本科夢。
市場化、商業化的運作,帶來了許多問題,被社會各界所指責。但也給普通家庭的家長、學生提供了更多解決高考問題的機會。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過這樣一段話:
很多不錯的中學門檻很高,但卻是很多有錢或有權人家孩子的集中地,普通家庭的孩子根本進不去。而類似毛坦廠中學、衡水中學這種學校,他們其實所處的地理位置並不好,當地以前經濟並不發達,讀書成了改變他們命運的最好方式。這些學校承載著一個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夢想。
我們可以去更好地規範我們高中教育,但是我們不能去指責這些努力的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
努力的人,更應該受到尊重。
普通家庭最大的夢想,更應該得到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