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冷門絕學」!南大探尋前科學時代的失落古書

2020-12-25 荔枝網新聞

  提到「冷門絕學」,你會想到什麼?今天(12月24日),記者從南大了解到,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官網發布《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示》,共有66個項目上榜,南京兩所高校老師入選「個人項目立項名單」。 

  「『數術』是中國古代的『自然科學』,但因為古人認知的局限,這種知識又與今人看作『迷信』的佔卜、巫術等內容交織在一起,是一門複雜的學問。早期科學與巫術混沌不分的時代,一般被稱為『前科學時代』。由於前科學時代的數術文獻大多散佚丟失,要想了解先秦秦漢時數術體系的面貌,必須依靠出土簡帛文獻。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這些出土的簡帛數術文獻,復原狀態,解析文義。」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程少軒的課題「簡帛數術文獻圖文轉換及相關問題研究」,是本次入選公示的「冷門絕學」項目之一。

  簡帛數術文獻研究是「古文字學」的分支。「古文字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中國古代以先秦文字為主的文字資料,如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簡牘帛書文字、璽印陶文貨幣文字等。簡帛數術文獻要研究的是出土簡牘帛書中的天文、曆法、算術、五行、龜卜等內容。不同於傳世典籍,出土簡帛數術文獻由於成書時代早,缺乏可資比對的文獻資料,編纂知識背景殘缺不全,不太容易解讀。加之出土簡帛往往殘損嚴重,且古文字釋讀困難,簡帛數術文獻的整理難度很大。目前國內從事古文字學研究的學者尚有數百人,從事簡帛研究的約佔1/3,專門從事簡帛數術研究的則不足20人。

  「此次申報這一課題,是想展示一種研究方法——利用圖文轉換思維解析出土數術文獻。」程少軒介紹,「簡帛時代的書籍流傳主要依靠手抄。手抄不同於印刷,在傳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文本的改變。就像傳話遊戲,第一個人說的話,傳到第十個人就不知道開始說的是啥了。數術文獻的特點是圖表眾多,這些圖表在傳抄過程中最容易發生變化。假設原來的文本是個類似Excel文件的表格,轉抄的時候表格欄線丟失,就像是粘貼到了Txt文本中,後面再複製的時候空格也刪去了,二維的表格降維成一維的文本,現在就讀不懂了。我的研究,相當於把這些被降維的Txt文本,復原成升維的Excel文本,甚至更複雜的二維圖像,藉此更好地讀懂簡帛數術文獻。」 

  「數術文獻與其它文獻相比,有一些自身的特點,而從這些特點入手,可以找到一些整理數術文獻的方法。如何儘可能多地開闢研究新方法,是很值得探索的。」程少軒最後補充說。

  本科就讀於南京大學文科強化班的程少軒大一時就對古文字學產生濃厚興趣,在魏宜輝和周言兩位老師的指引下,走上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的道路。後來他又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先後師從陳劍教授和裘錫圭教授攻讀研究生,並取得博士學位。

  程少軒非常熱愛自己的研究。他說,簡帛數術文獻研究,有點像語文題和數學題的結合體。先做語文題,把字認出來,把基本文句讀懂;再做數學題,把簡帛古書中記載的古代知識「證明」出來。「無論是古文字學研究,還是數術文獻研究,都是有客觀的評價標準的。古文字,認對了文本就讀通了,認錯了就讀不懂。數術文獻,理解對了邏輯上能自洽,理解錯了邏輯上就會有不合理之處。這是一門求真的學科,是一門探索客觀事實的學科。」

  古文字學是人文學科的基礎學科之一。古文字學的研究成果,能夠被廣泛運用於哲學、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學等領域。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古文字資料被發現,但是目前從事古文字資料整理與研究的人員嚴重不足。今年,教育部推出「強基計劃」,在南京大學等14所高等院校設立古文字學本科專業。近日,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共同推出了「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也是支持古文字學研究的舉措之一。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堯 編輯/蔣婕)

相關焦點

  • 研究「冷門絕學」,南京兩高校老師入選
    12月18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官網發布《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示》,共有66個項目上榜,南京兩所高校老師入選「個人項目立項名單」。  簡帛數術文獻圖文轉換,探尋前科學時代的失落古書  「『數術』是中國古代的『自然科學』, 由於前科學時代的數術文獻大多散佚丟失,要想了解先秦秦漢時數術體系的面貌,必須依靠出土簡帛文獻。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這些出土的簡帛數術文獻,復原狀態,解析文義。」
  • 清華簡研究:讓冷門不冷,絕學不絕
    「冷門」何以不冷?「絕學」如何不絕?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破譯文明密碼的不輟腳步,也為今天的冷門「絕學」研究提供了一條可資借鑑的發展之路。在這一動態調整過程中,那些原本就生源少、畢業生就業面窄或市場敏感性不強的學科,如甲骨文研究、古典文獻學等冷門學科和西夏文等學科,越來越萎縮。如何讓冷門「絕學」有人做、有傳承?十年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一直注重從源頭上抓招生、在研究中育人才。
  • 這些年社科社出版過的冷門絕學(一)
    2020年8月26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發布了「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申報工作公告」。本研究專項旨在重點支持對國家發展、文明傳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或填補空白,但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匱乏、研究斷檔、亟需搶救的冷門絕學,並對邊疆史、邊海防史等學科領域予以傾斜,側重人文基礎研究,鼓勵學者根據學術興趣和學術積累運用新理論新方法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研究。
  • 傳承絕學 | 西南大學舉辦 「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青年論壇」
    」、冷門學科。總之,要通過努力,使基礎學科健全紮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副校長崔延強出席開幕式並代表學校講話,他簡要介紹了西南大學的歷史與特色專業,肯定了學校在出土文獻與文物研究方面的成績,強調了出土文獻與文物工作研究的傳承作用,並誠摯希望與會專家繼續支持學校歷史學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以促進學校的內涵式發展。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院長黃賢全代表學院致歡迎辭,社科處處長鄭家福宣讀了「商周青銅器與金文研究所」成立批文,崔延強副校長為研究所授牌。
  • 2021年全國大學前10:「華五」南大墊底,武大落榜,第8成為冷門
    現在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很多企業都想要更適合自己的人才,而學生都想要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學院將自己培養成才,而從最近10年的大學排名格局中來看,全國前10強已經初步定形,每年的排名僅存在些微的差距。
  • 「冷門」學科有「大用」
    『絕學』、冷門學科。」在人文社科領域,類似於古生物學的「冷門」學科也有很多。近日,記者採訪了考古學和語言學兩個「冷門」學科的相關學者,請他們講述自己的「冷暖」研究。「冷門」學科非無用之學「任何學科都是人類探索知識的體現,本不應該有所謂『冷』『熱』之分,這種區分是人們從功利角度人為設定的。那些能夠直接推動技術進步、提升生產效率、積累財富的學科,成了所謂的「熱門」學科,反之則被稱為「冷門」學科。
  • 人們對「冷門」學科的熱情能否被喚醒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郭妍利告訴記者:「考古學專業性強,職業選擇的確相對較窄,主要是去博物館、考古所、大學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或科學研究工作,也可以到展覽公司、拍賣行、文物商店或海關,從事展覽設計、文物保護、古玩鑑定以及拍賣等工作。當然,學習考古學專業的本科生大多會考研或出國深造,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學生會選擇考古學的某個領域並以此作為終身的奮鬥方向。」
  • 又一冷門絕學來了!劃時代巨著《甲骨文字典》將新修出版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獲悉,經過一年建設,冷門絕學碩果纍纍。其中,新修《甲骨文字典》項目自11月19日開始公示,期滿後正式立項。預計耗時5年,對識讀、分期斷代等方面新成果進行補充,並將於2026年完成並出版。
  • 「冷門」專業日漸升溫,人們的熱情能否被喚醒?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郭妍利告訴記者:「考古學專業性強,職業選擇的確相對較窄,主要是去博物館、考古所、大學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或科學研究工作,也可以到展覽公司、拍賣行、文物商店或海關,從事展覽設計、文物保護、古玩鑑定以及拍賣等工作。當然,學習考古學專業的本科生大多會考研或出國深造,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學生會選擇考古學的某個領域並以此作為終身的奮鬥方向。」
  • 研究冷門「絕學」,實力圈粉 這位「青年文藝家」就在復旦
    那個說著《奢華時辰書》,因喜歡相關研究而透著認真專注,在講座中侃侃而談的人,在後來成為了促使她愈發勤於學業的老師兼學姐。這個人,就是包慧怡。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中世紀感官史,8-15世紀手抄本中文本與圖像的互動,歐洲古文書學……包慧怡所關切的領域,是歐陽姝琪和許多人心目中的神秘世界。
  • 光明日報:「錢途」不應成質疑冷門專業的標準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郭妍利告訴記者:「考古學專業性強,職業選擇的確相對較窄,主要是去博物館、考古所、大學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或科學研究工作,也可以到展覽公司、拍賣行、文物商店或海關,從事展覽設計、文物保護、古玩鑑定以及拍賣等工作。當然,學習考古學專業的本科生大多會考研或出國深造,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學生會選擇考古學的某個領域並以此作為終身的奮鬥方向。」
  • 師大夜讀 | 人們對「冷門」學科的熱情能否被喚醒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郭妍利告訴記者:「考古學專業性強,職業選擇的確相對較窄,主要是去博物館、考古所、大學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或科學研究工作,也可以到展覽公司、拍賣行、文物商店或海關,從事展覽設計、文物保護、古玩鑑定以及拍賣等工作。當然,學習考古學專業的本科生大多會考研或出國深造,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學生會選擇考古學的某個領域並以此作為終身的奮鬥方向。」
  • 失落的空間,探尋神秘古老的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水族館
    與其他水族館不同的是:這個水族館被稱為「失落的空間」,它將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傳說,在這個並不大的水族館中得到了還原,如迷宮般的過道可以欣賞水生動物、水下景觀,還能走向通往亞特蘭蒂斯的廢墟。水族館不大,就兩層,這樣的規模大小剛好適合小朋友們。剛進門面對的就是一個長達16.5米,高達7.2米的巨大水族箱,通過它可飽覽海底亞特蘭蒂斯遺蹟和各類海洋中的生物。
  • 關注「冷門」:守望農史學
    相比不久前備受矚目的考古專業,農史學尤其是「冷門」中的「冷門」。而從事這個學科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師們,更是幾十年、數代人默默耕耘,鮮有被媒體關注的機會。但也正是他們,讓我們有機會對我國傳統農業歷史的偉大得窺一斑。 正值新一輪開學季,高校校園裡又呈現出生氣勃勃的景象。
  • 怎樣讀中國古書?
    言歸正傳,現在我們可以談談讀中國古書的旨趣了。 為了要生活得好一點而讀書,就普通意義上講,應該讀現代的書,本國的或外國的。現代科學的進步,非特使物質文明成為三百年前的人所夢想不到的,亦使倫理和政治的觀念和三百年前的大不相同。生活在現代這個世界裡,應當有現代世界上關於各種事物最純正最合理的知識,方能生活得合理。
  • 關注「冷門」:守望農史學
    相比不久前備受矚目的考古專業,農史學尤其是「冷門」中的「冷門」。而從事這個學科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師們,更是幾十年、數代人默默耕耘,鮮有被媒體關注的機會。在該校的發展歲月裡,活躍著一個農史研究專家群體,他們是開創中國農史學科的一支中堅力量,歷經了數代人、幾十載的積澱,使得我國農史研究有了今天的面貌。但令人遺憾的是,設立農史學科的大學迄今只剩下四所。年輕一代農史學人的心中,五味雜陳。 可不知農、不事農,但不可輕農 「這個時代,你可以不知農、不事農,但不可以輕農。」
  • 「大道中華」韓秉欣:大道絕學中的「神龍見首不見尾」
    『國學』,迄今為止,眾說紛紜、爭訟不息、莫衷一是……無數專家學者關注、研究、推崇、實踐、傳播,卻不明其義;無數國學院所的招生早已轟轟烈烈開展了起來,卻不明所宗;無數民間組織紛紛舉起並聚集於國學這杆大旗,卻不明所以。真箇是舉國若狂談『國學』,上下懵懂皆好議。
  • 這個五一,我們被小朋友們製作的手工古書驚豔到了!
    深感此生不悔入華夏《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更是使文物「活」了過來變得格外平易近人於是乎野獸國在五月份裡再一次聯手東莞博物館舉辦「探尋古代東莞——古書裝幀設計師」系列活動讓各位大小朋友共同探尋古代東莞感受碑文的靈魂與裝幀的藝術親手製作一本充滿歷史味道的古書古代東莞展更能使東莞人好好了解到東莞聽完講解員姐姐講解古代東莞之後
  • 南大「科學之光」通識課火爆開講
    「科學之光」通識課的開課時間定在了晚上6:30,記者提前到達教室時發現,興奮的學生早已將教室裡坐了個「滿坑滿谷」,熱切期待院士們的到來。  正式開課前,中科院院士、南大校長呂建還為邢定鈺院士、祝世寧院士和陳鵬飛教授頒發了南京大學首批 " 科學之光 " 首席教授聘書。
  • 《暗店街》——失落的自我與終生探尋
    然而在童年時代,莫迪亞諾的父親因從事走私常不在家,母親則出遠門巡演,他與兄弟呂迪相依為命,然而不幸的是,呂迪年僅十歲患病去世。呂迪的去世宣布了莫迪亞諾童年時代的結束,在他從1967到1982年間的作品前,都會寫有「獻給呂迪」,以此緬懷過去的好時光。​此外,莫迪亞諾出生後,為避免「猶太后裔」帶來的消極影響,家人為他舉行了洗禮,使他成為一名天主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