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由於疫情,開學被一推再推,擔任初三英語教學任務的我和其他同仁於2月17就開始了網課直播教學。每天對著電腦講的激情四射、吐沫橫飛,卻難以得知網絡那邊電腦後面的學生是否在聽;每次捧著手機批改作業,√號❌號操作尚且不能得心應手,幫學生圈畫來批註錯誤更是力不從心……。
反正就是一百個不方便,一千個不習慣。
但必須堅持且更耗時費勁地認真對待,直至4月22日,我們這批參與支教的老師登機出發前往新疆才結束這段飽受煎熬的「網絡主播」的歷史。
講真,我對線上直播教學,已經由最初的新鮮,變成後期的無奈和恐懼了!
沒想到,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由於前不久新疆疫情的反撲,由於上海輸入病例的反覆,返滬度假的援疆教師們的出發日期又一次被推遲。儘管隨時待命中我們也會經常探討教學事宜,也會關心新疆受援學校的教學工作,但就是沒想到,我們竟也要和當地老師一樣,開展網絡直播教學!
說實話,有過一次直播教學的經歷,我此生不願再有第二次。
線下教學,我和學生們面對面,可以根據他們的表情和眼神判斷他們的聽課狀態,並及時提醒他們;可線上直播,面對的只是電腦,我有種把握不住的無助感。這種無助感讓我總懷疑學生也懷疑自己,讓我焦慮和挫敗!
線下教學,我可以針對學生的作業情況統一強調或個別輔導,並舉一反三加強操練;可直播教學,難以實施有針對地個別輔導,可能會導致一些孩子邁不過某知識誤區。並且,那些作業敷衍馬虎的,錯誤百出的、甚至根本不交的同學,也沒辦法有效督促他們,只能任其下滑,不免令我著急惋惜!
鑑於以上種種原因,我換上了「網課恐懼症」,可咋整呢?
這兩天一邊在準備著教案、課件和練習等教學資料,一邊在對自己作心理調適,不停地告訴自己:
不管是上海這邊的學生,還是新疆那邊被支教的學生,他們都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都需要身為老師的我們用心對待,耐心教育,悉心引導,不負從教之初心、不負教師之職責!
不管是線下當面教學,還是線上直播授課,老師的督促和指導固然重要,但最終是否學得其所、能否學有所成,其決定性因素還在孩子自己。尤其是網絡授課,更能體現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自律者出色,惰怠者出局,誰也改變不了這樣的定律,我一個小小教書匠又何必太過杞人憂天!Take it easy~
不管是網絡直播授課,還是通過電子設備批改作業,都必須必平時更動腦筋更花心思去對待,這是目前形勢所需,更是為人師表的職責所在。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不怕麻煩,不惜代價,摸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是一位老師永遠的追求。
盡力而為,順其自然;
全力以赴,心態平淡。
對付「網課恐懼症」,就這麼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