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竟然跟不上他思維的腳步!——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

2020-12-14 第一名千裡馬

「憑邏輯推理勝出的語言大師」就是理性者的另外一個標籤,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理性者說:我與技藝者和理想主義者都有共同點,因為我是「抽象的實用主義者」

無論是柏拉圖眼中的「理性者」,還是亞里斯多德所謂的「思辨者」,抑或是邁爾斯所稱的NT 型人,儘管其名稱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這一類型的人卻分別與技藝者和理想主義者有著十分重要的相似之處,惟獨與護衛者沒有任何交集。

和理想主義者一樣, 這種性格類型的人會使用抽象的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而另一方面,他們又像技藝者一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 。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使用文字來傳遞信息 。 為了實現目標,我們不得不藉助工具的力量 。 因此,這兩個方面——文字和工具的使用——自然也就成了人格發展當中最根本的基礎要素 。

如圖一

正如田字格所示,抽象的語言使用方法和實用性的工具使用原則所組成的獨特組合,便構成了NT 型人那獨一無二的人格基礎,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把他們稱為「抽象的實用主義者」 。 既然這兩種因素是人格發展的基礎,我們當然有必要對他們進行細緻的分析和了解 。

理性者說:我喜歡談論想像中的概念和推論出來的事物

人們用抽象的文字來描繪那些存在於我們想像當中的事物,而具體的文字則通常被用於說明那些可以觀察到的事物 。理性者談論的對象大都是一些存在於想像當中的事物,而鮮少談論那些能夠被觀察的事物。他們更傾向於探討那些只有通過思想的眼睛才能看到的概念性的事物,至於那些存在於眼前的可以被感知的具體事物,他們往往都不太感興趣 。

當然,我們所有的人都既可以觀察到眼前的一切,也可以發揮想像力,構思那些只存在於腦海中的事物。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從事這兩項工作的能力就旗鼓相當 。早在很小的時候,我們便開始顯現出自己在使用語言時的偏向性——用於觀察,或是用於想像——並且會在接下來的一生中都保持這一語言習慣。和 NF型人一樣NT 型人往往會選擇談論一些存在於想像當中的概念性或推論出來的事物,而儘量避免那些可以被觀察、感知或體驗的事物。

理性者說:我的觀眾比較少,因為很少有人可以跟上我思維的腳步

在談話時,理性者會試圖避免那些與話題無關的,瑣碎或冗餘的內容。他們不願意浪費口舌,因此他們的話語通常言簡意賅 ;雖然他們明白有些多餘的話的確必不可少,但是他們仍然不願意去描繪那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和道理,或是反覆地強調自己的觀點。他們通常會儘可能地壓縮各種解釋和定義,因為他們認為, 既然這在他們看來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對其他人而言也同樣如此。

NT型人覺得,如果他們真的反覆強調那些顯而易見的事實和道理,那麼,他們的聽眾或讀者即使不把這當成是一種對其智商的冒犯,也一定會感到無聊透頂 。談話時,他們通常會以己度人——只要他們這樣認為,別人也必定會這樣想。而他們這種過於簡明扼要的語言風格,則往往使得其他人很難跟上他們思維的腳步 。正是因為如此,理性者的觀眾有時候會變得越來越少,而他們自己卻根本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

理性者說:如果我將邏輯性的演繹推理和跳躍性思維善加運用,就能成為語言大師

理性者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其思想和語言的一致性,其實就在於富於邏輯性的演繹推理。這一思維基礎與理想主義者的歸納總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與技藝者那融洽的思維和語言方式相比,二者的共同點就顯得微乎其微了;而如果將比較的對象換成護衛者那種聯想式的談話方式,那麼,二者之間就根本毫無共同點可言了 。儘管是推理,但是其引證卻仍然需要所謂的「直覺式的跳躍」,而且這很可能還是一種只有NT 型人才會採用的跳躍性思維方式——即使是在需要他們繼續保持現有的思索狀態時,他們也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轉向這一「跳躍」 。

另一方面,聯想式的思維和談話往往需要積累話題,而這也正是 NT 型人不願意做的;偶爾一次的聯想,他們也只是把它當成暫時的放鬆,很快便又會回到之前未完成的話題上 。和諧融洽的思維和談話通常都是以小心措辭為基礎的——謹慎地選擇和搭配詞語,並且注意表達的方式 。雖然某些理性者(如莎士比亞)會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並最終成為語言大師,但是絕大多數的理性者尚不具備這項技巧 。

理性者說:甚至我的話都是用邏輯推理出來的

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思想進行演繹推理(從一般到特殊,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但是我們卻可以觀察到它的直觀表現形式:語言的使用 。限定字詞的用法是一個演繹的過程,同樣地,按照邏輯來安排字詞的順序從而確保語言的一致性,這也是一種推理。此外,選擇不同的詞語來控制想表達的意義,也同樣可以被看成是演繹推理。

因此,在理性者的腦海中,語言的一致性、參照物,以及組織和選擇,都是通過一種類似於邏輯推理的過程來完成的 。

理性者說:我對事物細小差異的吹毛求疵,甚至得罪了理想主義者(NF型人)

對於字詞意義的界定,理性者常常顯得出奇的嚴格 。只有當我們仔細地對文字做出定義時,它們之間那些細小的差異才會顯現出來,而許多 NT型人就經常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區分那些意義相近的字詞 。因此,有時候,其他類型的人會覺得他們「吹毛求疵」或「拘泥於瑣事」 。NF型人甚至會因為 NT型人這種吹毛求疵的態度而覺得受到了冒犯,轉而處心積慮地抹煞他們費盡心機才得出的差別」 。不過,面對他人的嘲弄,理性者似乎一點也不在乎,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差別可以幫助他們支撐自已的論點,甚至還有可能推動其事業的發展。理性者認為,誰掌握了邏輯意義上的範疇,誰就掌握了有效的操作方式 。所以,他們寧願將其他的事物交由他人掌握而專心於邏輯範疇的鑽研。

許多理性者都喜歡閱讀詞典,甚至那些專業性的詞典——如人類學、格言、詞源學、法律、醫學、哲學、心理學以及俚語等領域。有的理性者將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翻閱詞典上,所以他們才能如此清楚地知道每個詞語的精確含義及其詞根和衍生詞,以及它們的字面意義和引申義。而對於這些知識,其他類型的人則往往會選擇一掠而過 。

理性者說:我喜歡玩文字遊戲,比如雙關語和雋語

隨著時間的累積,他們詞彙庫中的儲量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漸漸地,理性者開始喜歡玩文字遊戲,不斷地從各種雙關語和雋語中尋求樂趣 。像愛因斯坦對數學所發表的評論那一類的話語——從客觀事實的角度來說,數學的法則是不確定,然而,如果從確定性的角度來說,它們所指向的對象則並非客觀事實——常常會令理性者感到心情愉悅 。

而如果那些喜歡惡作劇的理性者聽到迪斯雷利回擊格萊斯頓的話,那他們也一定會忍不住開懷大笑。格萊斯頓說:「你如果沒有死在絞刑架上,那就一定會死於梅毒。」聽聞此言,迪斯雷利很快便做出了巧妙的回答:「那就要看我擁抱的是你的品行,還是你的妻子了 。」

或許隨著我們更多了解理性者,我們就能跟得上他們思維的腳步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沒有邏輯概念與推理?
    當然,這決不是說中華文明中就不存在邏輯概念與推理。老子就是中國邏輯思辨的老祖宗。韓非子等法家的著作,就是相當嚴謹的演繹歸納非形式邏輯自然語言論證,尤其是圓熟的歸謬法來駁斥謬論並進行立論,堪與柏拉圖比肩。中國人的這種邏輯思辨,也沒有因為罷黜百家獨尊儒學而完全毀棄。
  • 這套全腦思維訓練教材,邏輯、推理、空間思維能力一套全搞定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就曾經做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將兒童大腦發育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認知能力)、Language(語言發育能力)和Sensory Pathways(感官能力),我們看下面這張圖。
  • 推薦:數獨邏輯推理桌遊
    據了解,北京有80所以上的中小學已經把數獨引進了課堂,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傾向給孩子買數獨類的玩具,主要就是因為,它不僅能鍛鍊孩子邏輯推理能力,還能從小培養「數感」,讓孩子理解什麼是數學規則,培養數學思維。
  • 思維之寶,增強數學思維能力的邏輯推理問題
    認真觀察周圍的人我們也會發現,那些在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具有卓越思維能力的人。因此,一個人要想在激烈的腦力競爭中生存,就要學會更新自己僵化的頭腦、簡單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思維技能訓練有素的人。數學思維給你的是重新看世界的一雙眼睛,看這個世界的另外一種眼光。有的時候它可能跟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直覺理解會比較大的的區別。
  • 「邏輯推理」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邏輯推理」的方法?(一)
    如果無法有效的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繫、因果關係,你的思維就會變得一片混亂,甚至表達都成問題。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聽的人根本抓不住你的重點;突然蹦出一個結論,也沒有證明的過程,讓人聽了發懵…那你該如何建立各種概念、事物之間的連結,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有邏輯呢?接下來,我就來講一下建立事物之間的連接並進行邏輯推理的三種方法...
  • 邏輯推理思維在2020國家公務員面試答題中的應用
    邏輯推理思維在2020國家公務員面試答題中的應用 http://gongwuyuan.eol.cn  來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20-02-05  大 中 小
  • 2020寧夏省考面試技巧:邏輯推理思維在答題中的應用
    我們在面試之中經常會遇到綜合分析類問題,這種問題多以時政內容為主,側重考察考生對社會生活的感知能力,例如「請談一談為什麼政治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保證?」這種問題乍一看來理論性很強,如果是在面試當中突然遇到往往是第一不懂政治建設第二不懂黨的建設,進而就更不知道什麼叫根本保證了。
  • 新四年級數學公開課|邏輯推理
    夏洛克·福爾摩斯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是演繹推理方面的大師,如何能練就這樣的一身本領,邏輯推理就是基礎!
  • 推理並不要求前提真,假命題之間完全可以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
    什麼是推理和論證?推理是從一個或者一些已知的命題得出新命題的思維過程或思維形式。其中已知的命題是前提,得出的新命題是結論。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根據我們在南京大學從事「邏輯與批判性思維」課程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要體現演繹邏輯在批判性思維的基礎作用,闡明「矛盾」與「演繹推理」相互關聯是極為關鍵的。正如卡爾·波普爾在《猜想與反駁》中所指出:「批判總是指出某種矛盾。
  • 心學邏輯:致良知過程就是邏輯判斷的思維過程
    所以小孩子的表現出很強的自我,是在於其自控力很差,而表現出他的自我性。而成年人,自控能力強了,但自我的思維能力的同樣也在增長,二者就成了理性的正反兩面,良知與私慾的共同存在。現今眾多的良知說,將良知歸於人的直覺,神秘化,卻不知只是經驗的過程也是邏輯,沒有理論形式化的思維過程罷了。邏輯學是上述各類知的應用,包括有概念、性質、判斷、推理、分析、演繹等等思維本身是良知的構成,也是致良知應用,從而更顯得其突出的地位。
  • 有效推理原則—數理邏輯
    邏輯是探索、闡述和確立有效推理原則的學科,最早由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創建的。用數學的方法研究關於推理、證明等問題的學科就叫做數理邏輯。也叫做符號邏輯。利用計算的方法來代替人們思維中的邏輯推理過程,這種想法早在十七世紀就有人提出過。布萊尼茨就曾經射向果能不能創造一種「通用的科學語言」,可以把推理過程象數學一樣利用公式來進行計算,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 R語言實現模糊邏輯推理模型
    模糊邏輯推理是以模糊集合論為基礎描述工具,對以一般集合論為基礎描述工具的數理邏輯進行擴展,從而建立了模糊推理理論。
  • 哈佛語言教育學博士:你的孩子不是英語不好,而是思維跟不上
    它也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體現,因為你需要通過相對於口語來說更複雜更書面化的語言, 表達出相對深度的觀點,這就需要你的邏輯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些都是中國學生特別欠缺的。人們一直講中國同學寫作不好,是因為英語不好。
  • 史上最基礎、最強大的邏輯推理遊戲
    我們的語言、數學、邏輯思維全部在左腦。右腦有情感、音樂和空間三部分內容。(題外話:所以我們的「天才建築師」系列可以開發左右腦的,不可多得的有趣玩具。)        而邏輯思維包含概念、推理、判斷三個部分,本文要介紹的玩具是諄諄善誘、著重與推理能力的引導的。
  • 數學邏輯推理題,益智練思維!
    來看看今天的數學邏輯推理題,試試看自己能答對多少道題。馬匹喝水老王要養馬,他有這樣一池水:如果養馬30匹,8天可以把水喝光;如果養馬25匹,12天把水喝光。老王要養馬23匹,那麼幾天後他要為馬找水喝?奇怪的兩姐妹有一個人在一個森林裡迷路了,他想看一下時間,可是又發現自己沒帶表。恰好他看到前面有兩個小女孩在玩耍,於是他決定過去打聽一下。更不幸的是這兩個小女孩有一個毛病,姐姐上午說真話,下午就說假話,而妹妹與姐姐恰好相反。但他還是走近去他問她們:「你們誰是姐姐?」胖的說:「我是。」瘦的也說:「我是。」
  • 思維跟不上時代的進步 比特幣831分析
    ,可時代不會,時代的進步是全人類的腳步,而某個公司的進步是數十人甚至上萬人前進的腳步!這就是開篇幣哥說的你永遠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個人的思維是有惰性的,公司的進步不會停止,一旦公司的進步因為某個人而停滯不前,那麼這個人也就離辭職不遠了!
  • 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邏輯推理全面剖析
    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邏輯推理全面剖析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高分經驗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邏輯推理,國家公務員考試高分經驗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UCAT考試語言推理5個技巧
    下面是茵內特教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篇關於UCAT考試語言推理5個技巧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下面是詳細內容言語推理似乎非常具有挑戰性:沒有太多時間閱讀和吸收信息,因此您必須明智而有效地思考。以下是一些UCAT言語推理技巧,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您獲得良好成績的潛力。1.練習閱讀速度這是最重要的UCAT語言推理技巧之一。嘗試略讀書籍或報紙,看看是否可以將論點總結給朋友。這樣做可以節省您坐在UCAT上的大量時間!
  • 清華大學教授:邏輯教學應該怎麼教?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有什麼關係?
    所以羅素在談論自己思想發展的時候說,自從發現了關係以後,他的思想再也沒有回到從前。他甚至認為,邏輯是哲學的本質,因為真正的哲學問題都可以劃歸為邏輯問題[3]。我們不探討羅素的觀點是不是有道理,也不對量詞理論和三段論做力量對比,僅基於量詞的觀點來看一看傳統邏輯中的問題。差等關係是對當方陣中的一種關係,即從「所有S是P」可以推出「有S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