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活,聆聽美好,歡迎大家收聽今晚的封面夜讀,我是主播小野。今晚,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大膽承認,沒有什麼可丟人的》。
最近總是遇到很多人的「不承認」,做錯了事,不承認;做好了事,也不承認;產生了不好的結果,不承認;怕被別人圍觀被品評,所以不承認。這個「不承認」甚至發展成為了一門藝術,連眾目睽睽之下的大選結果,也可以不承認……不承認有什麼好處呢?無非就是在既定事實面前耍個賴,可事實都已經擺在眼前了,視而不見又是何苦呢?
我們習慣用「不承認」來欺騙自己,就是一個「鴕鳥心態」。其實,這鍋不該鴕鳥背。鴕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並不是只把頭藏起來,這是誤傳!遇到危險,鴕鳥跑起來速度很猛,強有力的腿踢起來殺傷力也很大。所以說,當壞消息降臨時,咋人還不如鴕鳥了呢?
不願承認
我經常會在超市看到,一些節約的阿姨對東西挑三揀四,讓人感覺是「東西不行」,而不是她們在乎錢想更節約;我也經常會看到執迷於糟糕戀情的人,覺得「對方一定是愛我的」,而忽略自己遭遇到的過分對待;我們身邊還能見到要戒菸、戒賭、戒毒的人,堅持說自己沒有癮,不會被控制,然後讓生活、身體被一點點腐蝕掉。
這些大問題都可以不承認,小事情不承認就更容易了。我爺爺是個老小孩,快90了,下午在家裡弄吃的滴了兩滴油在廚房裡,家裡人一下午踩得滿屋都是油,我晚上回去,奶奶差點摔著,當我們尋找根源時,爺爺開始否認三連:「沒看見油啊?怎麼可能踩出來?肯定不是我灑的油!」那氣鼓鼓的架勢,倒是和我兒子不願意去看病的樣子一模一樣。因為去醫院對他而言,就是打針,是很痛的,但是他又不願意承認,就死都不去醫院,說自己沒咳嗽、沒發燒、不痛……
仿佛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自己的軟弱,就是公開展示自己的缺點,這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承認失敗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否認愚蠢但有用」!在心理學理論中,「否認」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防禦機制」。生活中會遇到許多的挫折或者挑戰,都可能給人帶來苦澀的內心體驗,比如恐懼、羞愧、內疚、悲傷等等。人本能的就想要躲避掉這些苦澀,怎麼辦呢?大腦「靈機一動」,發現只要無視這些現實,哎呀,感覺立馬就好多了!「不承認」讓人免受了許多不必要的痛苦和焦慮,畢竟日常生活中並不是所有衝突都是那麼重要的,大腦稍微騙騙自己,省下許多心力,過得開心點也是明智的。
「不承認」的形式是多樣的,既有觀念上的,又有言語上的,還有行為上的。成語「五十步笑百步」中,明明大家都逃跑了,後退50步的人還反過來嘲笑後退100步的人。50步的人為了不面對逃跑的羞恥,潛意識中直接否認了自己同樣是逃跑的實質(觀念)。
因為不承認失敗,所以就更沒辦法拿出勇氣去面對,日常的小事情,偷個懶也就罷了。但有些大問題,選擇逃避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隨時時間推移而加深矛盾。承認自己軟弱都不行,又怎麼能去坦率地尋求幫助呢?
承認努力
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常不敢承認錯誤,面對可能怒氣衝天的父母,多少小朋友慫慫地選擇了撒謊。不承認沒關係,但是這樣我們就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無法針對性改正,讓未來犯錯的情況變少。
不承認,是因為我們覺得承認是一件丟臉的行為。甚至是承認自己努力,都會覺得丟人。多少小朋友因為家長說要謙虛,不要張揚,不要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就藏著掖著,面對別人的誇讚和表揚,還要說自己沒有努力。
直到我工作後,被老闆誇獎說這個項目做的很好,我連忙小心翼翼的說也沒努力,這是我應該做的。
他很詫異的問我,付出了那就是努力了,為什麼不敢承認自己默默付出的辛苦呢?那一刻我才知道,人是需要被鼓勵和自信起來的。努力是值得迎來鮮花和掌聲的。
願意承認努力,也是給自己、給生活帶來一些希望和盼頭的。說白了,我們承認自己努力並不是說要成為多厲害的人,而是安撫自己焦慮的情緒,告訴自己努力了,一切還有希望。
主播:小野
文章作者:Nici
來源:封面新聞特約作者
監製:王浩野 羅志強
美術設計:姚海濤
封面新聞聽封音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