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歷史遺產管理與扶貧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承擔著追要國家歷史遺產的任務,我們部門是國家領導同意設立的正部級事業單位。」即使到了法庭上,邵某仍然堅持著其追討國家歷史遺產項目即將實施的荒唐說法。
11月4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獲悉,北京海澱法院審結了這起涉及民族資產解凍項目騙局的詐騙案,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邵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
今年71歲的邵某案發前系某裝飾工程總公司退休人員,曾因犯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1個月,處罰金5萬元。
據被害人林某的陳述,在微博上了解到邵某是遼寧省中美資產歷史遺留問題研究會秘書長,他稱要替國家討要歷史遺留資產,並兩次向人民群眾借款從事此事。第一次是2016年,邵某通過微博以討要民族資產借錢,其通過銀行卡轉帳1萬元,邵某通過手機簡訊回復一定會還錢。
2019年初,又看到邵某發微博說討要歷史遺產大業到了關鍵時期,國家需要拿黃金註冊新單位,需要10萬元作為挖掘黃金的經費,一年還3倍。於是其加了邵某微信,並轉帳給他5000元。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邵某非法出版、印刷、銷售《中國歷史遺產大揭秘(紀實)》等書並被以非法經營罪判刑後,仍繼續通過微博、微信等途徑進行宣揚,並於2016年至2019年間,虛構挽回中美歷史遺產、民族資產,註冊部級單位等需要資金為由,在本市海澱區等地,騙取被害人林某、高某通過轉帳、匯款等方式交付的錢款共計3萬元。其中,被害人林某和被害人高某各交付錢款1.5萬元。
法院認為,被告人邵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邵某曾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在刑罰執行完畢後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繫纍犯,應當從重處罰。
最終,法院作出前述判決。宣判後,被告人邵某提出上訴。
承辦法官提醒:如果您或者家人朋友有遇到打著類似民族資產解凍旗號讓人交錢的,一定要提高警惕,並及時向公安機關進行舉報,切莫因為貪圖利益陷入到犯罪分子設計的騙局之中,遭受不應有的損失。
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