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在中國名氣不大著作卻傳到了國外

2020-12-14 指點江山

經濟危機似乎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由於某種規律,每隔十年左右就會或大或小地爆發一次。在發現這個問題後,馬克思所著的《資本論》又一次成為了香饃饃。

提起《資本論》這本輝煌巨著,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

馬克思在書中,預言了一個「被金融和資本充斥的世界」,其中,也包括金融危機:「一切奉行資本主義的國家,都會周期性地患上一種病,妄想著不經過生產過程就能賺到錢。」此外,他還指出:「隨著信用制度達到一定程度,資本人格化不斷膨脹,就會出現虛擬資本。而這,是十分危險的,必然會造成脫離實際生活的邏輯,甚至,是經濟的邏輯,反過來對大生產造成傷害,帶來不好的影響。」

《資本論》深刻地分析和描述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全部過程,這在此前的經濟學著作中是絕無僅有的。就像達爾文的《進化論》發現的自然界進化規律一樣,《資本論》是發現了人類社會進化的規律。書中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詳盡的分析和預測,指引著未來的我們,是整個人類社會的財富。馬克思在這部不朽的名著中,共提及了680多個來自世界各國的傑出人物,其中,只有一位來自中國,他就是王茂蔭。

相對於馬克思,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曾聽過王茂蔭這個名字。那麼,王茂蔭究竟有什麼樣的本事能讓馬克思這個重量級的名人對他有所了解甚至將其寫入書中呢?一起往下看。

王茂蔭(1798—1865年),字椿年,安徽歙縣人,清朝著名的經濟學家、貨幣理論家。考中進士後,步入仕途,擔任過戶部主事、左副都御史等職務。此後二十餘年中,王茂蔭歷經官場沉浮,於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從陝西道監察御史升任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

在此期間,王茂蔭提出了自己的貨幣理論和財政學觀點,還曾主持過財政改革,被後世譽為晚清著名經濟學家、貨幣理論家。此外,在京任職期間,王茂蔭的思想主張廣泛涉獵各領域,素有敢於進諫、為官清廉之名,同時,他還是一位大孝子。1864年,因母親逝世離職返鄉,次年於故鄉病逝。

王茂蔭由吳城扶繼母靈柩返回安徽歙縣,由於戰火紛繁,老家的房子破敗不堪,人丁寥落,親友多半流亡。

至於他是如何為馬克思所知並寫入《資本論》的,恐怕得從他上書的《條議鈔法折》說起。

在政治思想上,他在國家動亂農民起義不斷之時,曾建議帝王「修省」,即:減輕一些百姓的疾苦以及鎮壓起義時要嚴格做到兵民秋毫無犯,從而贏得民心。他認為:百姓才是立國之本,民心去則大勢去。對於致民貧困的「釐捐」局,主張將多設的局統統禁止。

此外,王茂蔭也非常重視人才問題,他認為:用人取人標準應多元化,主張改革科舉考試內容,不管字寫得好不好看,學識過人才是最重要的。王茂蔭畢生都致力於研究我國的經濟發展史,尤其是貨幣的變遷,他對於貨幣的觀點及發行方案最為引人注目,被稱為「我國古代社會貨幣理論取得的最高成就」。

王茂蔭在財政方面,經常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戶部做官多年的經驗,再加上他曾主管過錢法堂事務,使得他對幣制改革一直非常上心,能夠根據不同社會時期的財政狀況,提出切實可行的緩解財政危機的方法。但可惜,他兩次請改幣制的申請,都沒能得到朝廷的重視。

其實,他提出的兌現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反對鑄造大錢的主張,對於維護社會的穩定、遏制通貨的膨脹都頗有成效。

針對當時權臣請鑄「當百」、「當千」等大錢的建議,基於自身對經濟、貨幣規律的深刻理解,他一針見血地表明:「官府雖然能制定錢的價值,卻改變不了物的價值,這樣的貨幣投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百姓也不會拿它當回事。」然而,他的這些觀點,卻遭到了皇帝的訓斥,原因竟是皇帝急於填充國庫。

就這樣,他被冠上了「不關心國事」的帽子,甚至,遭到了調職。正所謂,塵埃掩埋不了寶藏,王茂蔭的貨幣改革方案,在國內雖然並未得到重視,卻被俄國的傳教士巴拉第寫進了其主編的一部多卷本資料彙編,隨後,被翻譯成了德文在柏林出版。之後,博學的馬克思注意到了它,並對其進行了深刻的研究。

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針對「強制流通的國家紙幣」問題時,專門提及了王茂蔭和其「主張將官票寶鈔變為可兌現的鈔票」的觀點,並為此寫下了八十三條的大段注釋。

因此,王茂蔭也成為了《資本論》裡唯一出現的中國人。

王茂蔭的思想主張集中體現在他的貨幣改革方案和貨幣理論上,被學術界評價為「我國封建社會貨幣理論的最高成就」。時人對王茂蔭的評價也很高,稱讚他「直聲清節」,「舉國上下都知賢名」。19世紀末以及20世紀初,士子們必讀的《勸學篇》中也這樣盛讚王茂蔭等人:「正言讜論於廟堂之上,有以至之。」

王茂蔭故居位於安徽歙縣雄村鄉義成村義成街上。故居建於清代中葉,由王茂蔭親自督工建造,他將其命名為「天官第」。但是,「天官第」巨匾卻在「文革」中不翼而飛了。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二·列傳二百九》、《王侍郎奏議》、《東華續錄》】

相關焦點

  • 他是《資本論》唯一提到的中國人
    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中一共提到了680多個人物,其中有一位中國人,他的名字叫做王茂蔭,是清代著名經濟學家。王茂蔭是清朝貨幣理論家、經濟學家,後被吳晗譽為「清代貨幣改革家」,他畢生致力於貨幣史的研究和實踐,其貨幣觀點及鈔幣發行方案最為引人注目,被學術界評價為「我國封建社會貨幣理論的最高成就」,其著作《王侍郎奏議》一部流傳於世,《清史稿》中也有王茂蔭傳。
  • 馬克思《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是誰?
    來源:《羊城晚報》知道王茂蔭的人並不多,但他是馬克思《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
  • 馬克思《資本論》裡提到的唯一中國人
    從19世紀40年代初直到逝世,馬克思為《資本論》的寫作花費了40年時間。迄今,《資本論》德文版第一卷出版已經150周年了。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資本論》是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之一,經受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始終閃耀著真理光芒。作為一部劃時代巨著,《資本論》沒有過時、不會退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當代價值。
  • 他是馬克思《資本論》唯一提到的中國人,觀點卻不被鹹豐皇帝採納
    比如清朝著名的財政學家王茂蔭,他由於對清朝經濟制度提出改革,而被馬克思所重視,將他寫入了《資本論》,他成為了這本書裡面唯一一個被提及的中國人,可見他的地位還是很崇高的。王茂蔭於1832年進入戶部工作,任職戶部主事、戶部右侍郎等等。
  • 《資本論》中唯一出現的這個中國人是誰?
    全文共1663字 | 閱讀需3分鐘知道王茂蔭的人並不多,但他是馬克思《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資本論》於1867年問世,在這本舉世聞名的著作中,全世界有680多人榜上有名,王茂蔭是其中之一。出於對王茂蔭的敬重,我在同學姚君的陪同下,參觀了王茂蔭的舊居。
  • 馬克思《資本論》談到了全世界680多個人物,唯一的中國人你知道是誰嗎?
    知道王茂蔭的人並不多,但他是馬克思《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
  • 王振忠:《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一位中國人
    歙縣縣城的王茂蔭塑像王茂蔭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一位中國人。此人系徽州府歙縣人,1853年出任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他上疏反對鑄造大錢,認為低值銅幣必然會導致物價上漲,但此一建議未被皇帝採納。
  • 《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在中國的早期翻譯與傳播
    星火:近代革命者對《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的摘譯和推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發生聯繫的星星之火初現於19世紀末。孫中山是第一位比較系統地接觸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說的中國人,他在廣州起義失敗後離開中國,從1896年9月到1897年6月底,一直生活在倫敦,能夠近距離地觀察歐洲的社會現象。在這期間,孫中山經常閱讀西方時事和理論讀物,與當地各方面人士交流互鑑,視野得到了極大開闊。
  • 《資本論》:經濟倫理學——著作(下)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資本論》:經濟倫理學——著作,但是,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更注重對資本主義經濟過程及其制度進行倫理批判。馬克思的經濟倫理批判就是有名的異化理論。從《資本論》的分析來看,異化理論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從資本與作為勞動者的人類的關係來看,勞動是一種異化勞動;一是從資本與作為交換者的人類的關係來看,交換過程本身也呈現為一種異化現象。
  • 從《資本論》中汲取思想智慧
    馬克思留給人類的寶貴思想財富《資本論》,對當代社會以及當今中國發展具有哪些指導意義?衛興華撰著的《馬克思與〈資本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對此進行了充分闡釋。 該書一方面追本溯源,按照《資本論》和相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本意解讀其重要理論觀點,從整體上和系統上把握《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立足當代,著眼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述了《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作者有力駁斥了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批判了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教條思維和其他錯誤觀點。
  • 人民日報:從《資本論》中汲取思想智慧
    馬克思留給人類的寶貴思想財富《資本論》,對當代社會以及當今中國發展具有哪些指導意義?衛興華撰著的《馬克思與〈資本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對此進行了充分闡釋。   該書一方面追本溯源,按照《資本論》和相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本意解讀其重要理論觀點,從整體上和系統上把握《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立足當代,著眼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述了《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作者有力駁斥了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批判了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教條思維和其他錯誤觀點。
  • 唯一以人名命名的985,實力不凡科研力量雄厚,但是名氣卻不大
    關注高校教育的朋友們會發現,我國四個字的大學實力都差不到哪去,在四字大學中還有很多是有大的區域名命名的,比如四川大學,重慶大學,湖南大學等等,但是我國還有一所非常特殊的985大學,它的名字是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這所大學便是中山大學。
  • 《資本論》與辯證法的高階問題
    第一個是文本前提,即對馬克思辯證法的研究必須重視馬克思最為成熟的著作《資本論》。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批評黑格爾只為歷史的運動找到了抽象的、邏輯的、思辨的表達,自以為觸動了現實中的對象,而實際上卻在現實面前畏縮不前。這意味著馬克思很早就已經清晰地自覺到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理論缺陷。
  • 《戲劇資本論》:世界上第一部由《資本論》改編的劇本
    》改編成話劇的劇本  ■吳興人  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漢堡正式出版,被譽為馬克思一生中最偉大的理論著作,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部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也引起了戲劇界人士的關注,《資本論》曾被改編成戲劇作品出版。  最近,我讀到一本書——《戲劇資本論》。封面簡潔,以紅色作底色,上寫五個大字:戲劇資本論,下面書寫三行字:馬克斯原著、阪本勝編劇、費明君翻譯。  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將《資本論》改編成話劇的劇本。
  • 《資本論》簡介
    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闡述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根據對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分析,論證了資本主義為共產主義取代的歷史必然性,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牢固的理論基礎。這部著作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實現了革命性的變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 為什麼要重溫《資本論》?
    近日,本報記者對本書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衛興華進行了專訪。   記者:近些年來,國內出版的《資本論》導讀、《資本論》講解等著作已經不少,您也曾編寫過這類讀本。《馬克思與〈資本論〉》與同類著作相比,有何特色?   衛興華:與導讀、講解一類的著作相比,《馬克思與〈資本論〉》有新的理論思考和新的體例安排,有新的著筆點和側重點。
  • 當代資本論緣何成西方最暢銷書
    1867年,卡爾·馬克斯的《資本論》第一卷問世時,其德文原版書花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才達到1000冊的銷量。時隔20年之後,該書才被翻譯成英文,而且直到1907年,新聞報紙才覺得適合提到它。   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匹克迪的著作《21世紀資本論》一夜爆火。
  • 誰在續寫21世紀的《資本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人們看到,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每遇到一次危機,就會引發一場「馬克思主義研究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資本論》等著作再次熱銷。
  • 中國商品的魅力:中國人出國買,外國人來中國也有一樣「必買」品
    文/惜談中國商品的魅力:中國人出國買,外國人來中國也有一樣「必買」品隨著國際商品市場的廣泛交流,中國人能用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我們中國的商品也能走入世界各地人民的家庭。所以在大家的旅遊過程中,走進當地商場購物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而當地知名的商品更是備受遊客們追捧。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遊客出國旅遊時,發現國外免稅店中的國酒茅臺比中國國內的價格還要便宜,都忍不住要不遠萬裡將它帶回國內。而我們中國的許多優質商品,在國外的價格其實並不便宜。
  • 《資本論》中的自然歷史觀及其對政治倫理的批判
    阿爾都塞頗為憂慮地分析了「過分地抬高《1844年手稿》理論地位」⑤的現象,因為這最終表現為蘭茨胡特和邁耶爾等人對《資本論》的倫理化,他們聲稱「在《資本論》裡保持沉默的哲學只是在馬克思青年時期的著作裡才大聲說話」⑥。因此,當代學者必須承認,正是在人道主義和人性論而非唯物史觀的理論坐標中,作為政治哲學的《資本論》才成為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