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資本論緣何成西方最暢銷書

2020-12-12 上觀

 

1867年,卡爾·馬克斯的《資本論》第一卷問世時,其德文原版書花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才達到1000冊的銷量。時隔20年之後,該書才被翻譯成英文,而且直到1907年,新聞報紙才覺得適合提到它。

 

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匹克迪的著作《21世紀資本論》一夜爆火。這部關於收入和財富分配的著作,原版為法語版,自其英譯本在三月上市以後,立即成為暢銷書。在美國,這本「當代資本論」奪下了亞馬遜網站的銷量冠軍。

 

 

 

這本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對的時間探討了對的主題。如今,財富 不平等突然變成了西方世界的熱門議題,特別是在美國。過去多年來,美國一直認為貧富差距是歐洲的問題,因而一再忽視。然而在被華爾街的貪婪深深刺痛以後,美國人突然開始關注財富及再分配的問題。

 

這本書大受歡迎之處在於,它指出持續增長的財富集中化是資本主義固有現象,同時呼籲向全球富人收稅,以此作為改善現狀的方案。

 

 

《21世紀資本論》頗受左派喜愛,卻讓右派惱火,它使得大眾心裡的悲觀心理更加活躍。但如果匹克迪真的奠定了討論財富不平等話題的基調,那麼全世界只會因其作品變得更窮。因為正如它19世紀的那部同名作品一樣,這部「新資本論」雖然具有卓越的學術價值,但它對行動的指導意義卻存在著相當大的缺陷

 

《21世紀資本論》共577頁,主要有三大貢獻第一,匹克迪這位先鋒,利用稅務統計來測量出財富的不平等。他煞費苦心地用過去三百年,特別是歐洲和美國的收入和財富變遷的數據來證明其理論。

 

通過這個方法,他指出從1914年到20世紀70年代這段時間內的數據,是歷史上的離群值(即在數據中有一個或幾個數值與其他數值相差較大),因為其間收入不平等和財富的積累巨幅下跌。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財富差距和收入差距又開始重新漲回它們在20世紀以前的水平。

 

這些數據裡肯定存在一些混亂,但是他的這項工作,用令人驚奇的結果改變了人們對財富歷史的理解。例如,在這之前,誰會知道法國年繼承遺產的價值佔GDP的比重從上世紀50年代的不到5%,飆升到如今的15%,已經離19世紀的最高值25%不遠。作為一部實證調查作品,這本書無疑相當高明。

 

第二,是提出解釋這些事實的資本主義理論,並且預測了財富分配的去向。他的核心論點是,自由市場體系具有財富集中化逐漸增長的自然趨勢,這是因為地產和投資的回報率始終比經濟增長率高

 

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和高稅收曾抑制了20世紀的財富回報率,而產能提高和人口增長又推高了經濟增長。然而匹克迪指出,如果沒有之前的這些抵消因素的話,資本的高回報更會使財富集中在某些人手中,特別是像現在情況。

 

匹克迪財富集中化的預言並不新奇。然而,這是基於過去的數據作出的推斷,而非來自於資本主義的模型。他推斷,即使財富積累增加,資本回報也不會大幅下跌。這推斷可能被事實印證,但匹克迪的預言僅僅是個假設,而非鐵律。

 

 

這就是問題的起因,因為匹克迪的第三大貢獻就是提出政策建議,他指出財富集中化增長現象不僅不可避免,而且影響重大。他提出應進一步對全球資本徵稅(對於巨富們的年徵稅率從0.1%到10%不等)。他還建議對收入超過50萬美元左右的人徵收80%的處罰稅。

 

這裡的「資本論」偏向左派,而且失去了可信度。匹克迪斷言調和財富集中化應該成為重中之重(而非其他政策,比如刺激增長),卻沒有提供解釋。他幾乎沒有提出其再分配計劃有何得失和代價。

 

大多數經濟學家、常識以及許多法國商業人士指出,對收入和財富增加徵稅阻礙企業家的發展,抑制風險的承擔;匹克迪毫不擔心地忽視了這一點。再者,他的計劃聚焦對富人收稅,顯得奇怪狹隘。他無視拓寬資本持有的方法,比如從小額債券到政府給私人儲蓄帳戶的追加貸款。

 

一些資本稅可以完美地適用於明智的21世紀政策工具箱(特別是遺產稅),但是它們並不是唯一保證經濟繁榮擴大的方法,甚至不是主要方法。

 

匹克迪聚焦抑制富人,有些類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不是學問。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21世紀資本論》成為了暢銷書,但它不能作為實際行動的可靠藍圖。

 

(本文編譯:劉靜雯 本文編輯:洪俊傑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在西方重新受重視 資本論成為暢銷書
    馬克思主義在西方重新受重視 資本論成為暢銷書 2008年10月21日 0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援引英國《泰晤士報》20日報導,這次全球金融危機,資本主義摔得「灰頭土臉」,反倒倡導共產主義的馬克思重新引起世人重視,而他批判資本主義的《資本論
  • 《資本論》的當代價值
    原標題:《資本論》的當代價值   今年是《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有人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過時了,《資本論》過時了。這個說法是武斷的。」事實證明,連西方國家也高度肯定馬克思理論思想的重大貢獻。
  • 會議|《資本論》的政治哲學思想與當代世界的未來
    為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進一步深化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思想背後的政治哲學內涵,12月22至23日,由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舉辦的「《資本論》的政治哲學思想與當代世界的未來」學術研討會圓滿落下帷幕。
  • 探究《資本論》的當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探究《資本論》的當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第四屆當代資本主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2017年06月04日 16: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廣祿 字號 內容摘要:為更好推進當代資本主義研究的開展,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歷史條件下的深化和發展
  • 復旦哲學教授王德峰教授《資本論》視頻課程翻譯!
    ——這段話出自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老師為三智書院的同學們講授的《資本論及其當代意義》系列課程第一講的內容。王德峰老師在這一講中對《資本論》副標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涵義做了解釋,並介紹了馬克思哲學革命中「範式轉換」的背景知識與主要內容。
  • 法國當代文學在中國為什麼難有超級暢銷書?
    但當英、美乃至土耳其、西班牙、德國等國的作家輪流佔據中國暢銷書排行榜時,法國當代作家似乎找不到他們的暢銷代言人。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法國當代文學作品在中國難有超級暢銷書?和法國人不斷製造的時尚潮流相比,法國作家作品的出口,顯然不如令人驚豔的時尚那般在當地引起轟動。法國當代作家作品在中國的出版,通常是反響平平甚至波瀾不驚。
  • 《資本論》,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指南
    和西方經濟學不同的是,《資本論》不僅試圖解釋市場經濟的效率,而且在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基礎上,解釋了市場經濟的內在矛盾和由這些矛盾造成危機的趨勢。《資本論》的思想既有助於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有助於認識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家的經濟作用。《資本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指南,也是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 《資本論》中的自然歷史觀及其對政治倫理的批判
    在當代理論語境下,自然歷史觀一方面指向了對《資本論》進行倫理化解讀的批判,另一方面則指向了對「歷史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不懈探索。  當代西方對《資本論》進行自然法權化的政治哲學「努力」主要表現為三種方式。第一,將《資本論》中關於福利或善的歷史唯物主義論述定義為先天的倫理前提。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確有大量涉及分工與福利的關係⑦、工人的舒適⑧、公共福利⑨等術語,但這些術語的內涵是「與需求和欲望相關的非道德善」⑩。
  • 誰在續寫21世紀的《資本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人們看到,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每遇到一次危機,就會引發一場「馬克思主義研究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資本論》等著作再次熱銷。
  • 為什麼要重溫《資本論》?
    該叢書第一批包括《馬克思與我們》《馬克思與信仰》《馬克思與當代中國》《馬克思與世界》,分別由孫正聿、陳先達、陳學明及顧海良撰寫,已於去年出版。叢書旨在帶領讀者走近馬克思、了解馬克思、熟悉馬克思,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感悟馬克思的思想力量。最近出版的《馬克思與〈資本論〉》是「走近馬克思」小叢書的第二批,已入選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
  • 當代西方的理性主義
    關鍵詞:純粹理性/實踐理性/工具理性/價值理性理性主義在西方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從古希臘到近代一以貫之。即使在基督教佔統治地位的中世紀,唯名論與唯實論的爭論乃至託馬斯·阿奎那的學說,仍透著一種理性主義的精神,不過有些扭曲變形而已。自從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以來,理性主義登上精神界的王座君臨天下,思維著的悟性成為衡量一切的尺度,一切都押上理性的審判臺,接受最嚴厲的審判。
  • 從《資本論》中汲取思想智慧
    馬克思留給人類的寶貴思想財富《資本論》,對當代社會以及當今中國發展具有哪些指導意義?衛興華撰著的《馬克思與〈資本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對此進行了充分闡釋。 該書一方面追本溯源,按照《資本論》和相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本意解讀其重要理論觀點,從整體上和系統上把握《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立足當代,著眼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述了《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作者有力駁斥了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批判了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教條思維和其他錯誤觀點。
  • 人民日報:從《資本論》中汲取思想智慧
    馬克思留給人類的寶貴思想財富《資本論》,對當代社會以及當今中國發展具有哪些指導意義?衛興華撰著的《馬克思與〈資本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對此進行了充分闡釋。   該書一方面追本溯源,按照《資本論》和相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本意解讀其重要理論觀點,從整體上和系統上把握《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立足當代,著眼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述了《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作者有力駁斥了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批判了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教條思維和其他錯誤觀點。
  • 馬克思《資本論》裡提到的唯一中國人
    從19世紀40年代初直到逝世,馬克思為《資本論》的寫作花費了40年時間。迄今,《資本論》德文版第一卷出版已經150周年了。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資本論》是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之一,經受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始終閃耀著真理光芒。作為一部劃時代巨著,《資本論》沒有過時、不會退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當代價值。
  • 《資本論》與辯證法的高階問題
    關鍵詞:主客統一/邏輯/高階問題/社會歷史/辯證法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文明形態變革的哲學理念創新」(18ZDA015)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範式轉換和理念創新」(17JJD720002)的階段性成果
  • 《戲劇資本論》:世界上第一部由《資本論》改編的劇本
    》改編成話劇的劇本  ■吳興人  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漢堡正式出版,被譽為馬克思一生中最偉大的理論著作,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部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也引起了戲劇界人士的關注,《資本論》曾被改編成戲劇作品出版。  最近,我讀到一本書——《戲劇資本論》。封面簡潔,以紅色作底色,上寫五個大字:戲劇資本論,下面書寫三行字:馬克斯原著、阪本勝編劇、費明君翻譯。  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將《資本論》改編成話劇的劇本。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資本論》
    《資本論》是偉大的思想寶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構建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  首先是經濟學範式的繼承。以馬克思的《資本論》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範式,概括地說,包括四個方面內容:第一,基本立場代表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第二,研究對象是在一定生產力水平基礎上的生產關係。
  • 「抽象力」:《資本論》的「認識論」
    原發信息:《哲學研究》第20203期  內容提要:近代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並不是表面的「認識對象」的不同和區分,而是「認識方式」的不同和區分,也即一種從「客體性邏輯」到「主體性邏輯」的「認識邏輯」的根本轉換和「認識主體」的時代凸顯。
  •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緣何常據暢銷書排行榜前列?
    臺灣知名藝人凌峰在序中寫道:「現代人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修養和欲望不成比例,很容易在其中迷失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也許就是挖掘自身那些由於生活節奏過快,精神壓力過大而被忽略的潛質。(圖為華語個人成長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當「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當我們越來越頻繁的談論如何「遇見未知的自己」時,我們討論的本質其實是個人成長。
  • 臺「教育部」國語辭典稱《資本論》是「邪說」
    臺教育部網站竟稱《資本論》是「邪說」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韋博報導,臺當局「教育部」的電子辭典再度出醜,據臺灣《聯合報》4日消息稱,有臺灣網友鍵入馬克思寫的《資本論》,臺灣「教育部」國語辭典出現的詞條,竟然指馬克思提出的《資本論》與勞動價值說、剩餘價值論等為「邪說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