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藝不是好事?古人講「百藝百窮,無藝成龍」,說的什麼道理?

2020-12-22 芷天說

有手藝不是好事?古人講「百藝百窮,無藝成龍」,說的什麼道理?

俗話說得好,「技多不壓身」,你掌握了多種技藝總歸是好的,因此我們的家長也時常勸我們多去學一些技藝,免得以後無法養活自己。在我們身邊,那些懂得很多、會的東西很多的人往往都十分的受歡迎。

所以說,掌握多種技藝的人不僅以後找工作能方便點,在人緣方面也不會太差。這樣說的話,我們也要多多地學習一些技藝來豐富自己啊。但是呢,我們老祖宗對此似乎有不同的觀點,古人們說「百藝百窮,無藝成龍」,古人們想要通過這句俗語告訴後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說的就是:那些懂得多會得多的人,反而會很貧窮,而那些沒有什麼技能的人卻可以成為人中龍鳳。看到這裡,想必有些人就反對了,憑什麼那些什麼都不會的人能成功而那些什麼都會的人卻會很貧窮?其實,我們要想真正理解這句俗語,就不能只看它的表面,我們老祖宗的的智慧怎麼可能那麼膚淺。

人生百年,這百年的時光說長也不長,但說短它也並不短,對於那些有雄心壯志的人來說,它太過於短暫,而對於那些終日碌碌無為的人來說,它是長久的。

不過,總的來說,人活一世,總會感覺時間的短暫。一個人學會一個技藝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那些匠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所以學會「百藝」所要花費的時間更為久遠。

如果不是聰明絕頂、天賦異常的人,就算是你每天都在不停地學習,也很難學會那麼多的技能,到頭來反而落了一個「樣樣精通,樣樣稀鬆」的下場。有時候我們也發現了,那些會很多的人其實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他們會很富有,他們之中甚至有些還比一般人要貧窮。為什麼他們會得多卻仍然貧窮呢?那是因為他們不精。

其實掌握一門技能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人「會」的多,但是他們所懂得的也只是皮毛,並沒有到精通的地步。而只有在某一門技能上精通才能給自己帶來財富,比如說近幾年很流行的電競行業,只有那些在遊戲上及其精通的人才能成為職業選手,才能給自己帶來財富,而那些會不精的人只能被稱為「網癮少年」。

對於那些無藝的人,他們之所以可以「成龍」,就在於他們雖然並沒有別人所掌握的那些技術,沒有別人那麼豐富的經驗,但是他們能夠井下心裡好好鑽研,不斷地提升自己,在某個方面不斷的沉澱自己,最終取得不菲的成就。

那些無藝的人從某種方面來講就像是一張白紙,前輩們怎麼去教他們,他們也就會怎麼去學,任憑那些前輩們的經驗在這張紙上會化為。而這一點對於那些掌握很多技能的人來說不太容易,因為他們已經「會」了,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沉下心來繼續鑽研,但我們也知道他們所會的只是皮毛,因而最終這些人的成就也不會很高。

那些無藝的人對其他事物的了解不多,也沒有那麼多的好奇心,只會在同一件事上不斷地鑽研,往往這樣的人才能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成為整個行業的「人中之龍」。各位是怎麼看待這句俗語的呢?

相關焦點

  • 老人說「百藝百窮,無藝成龍」是什麼意思?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
    就比如說這句「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雖然聽起來這句話有違常理,但是仔細想想這句話卻是十分得有道理。百藝百窮,無藝成龍老祖宗說的「百藝百窮,無藝成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藝,指的自然是技藝、技能,老祖宗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精通技藝的能工巧匠都是一些窮苦人,所以就總結出了「百藝百窮」的說法。而無藝成龍說的則是在老人家看來,那些富貴的、有地位的人往往卻是沒有一點技藝的人。那些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往往卻擁有比精通技藝的匠人多出數倍的財富。
  •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究竟講的是什麼道理?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每個人都會說,但是能真正理解背後意思,並且從小事做起的又有幾個?現在很多年輕人總是夢想著幹一番大事業,對身邊的小事毫不在乎,整天腦袋幻想著有一天有所成就。將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想法上沒有用,關鍵需要你去實現。
  • 農村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凝聚著無數先人的經驗和心血,這些蘊含深刻道理的文字,通常會民間俗語的形式,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雖然現在社會速度發展很快,但是有一些經典的東西,並沒有被淘汰,而是仍然在民間廣為流傳。那麼在古人經常講的「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常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為何這樣講?有道理嗎?
    古人常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為何這樣講?有道理嗎?文|趣味歷史學說我們國家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度,至今為止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了,流傳下來的文化可以說是博大精深。而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人們對於古代文化的研究也是從未停止過,只可惜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參透我們古人的智慧。流失的民族文化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古文字的研究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對於歷史我們仍然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好在除了這種非常學術的研究外,我們還有很多風俗文化傳承了下來。就像一個個成語典故,又或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俗語。
  • 古人講:「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我們很多國人對此更是趨之若鶩,什麼東西都要講究一個大。就拿房子來說,院子肯定要大,廁所也要大,客廳還是要大。甚至於他們還不滿足於此,還要在院子裡保留一塊大大的空地。因為要栽樹栽花。而說到這栽樹,裡面確實有大學問的。就比如說我們俗語有一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講究?
  • 古人說「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有道理嗎?祖宗忠告
    兩腮無肉大彎腰,其實就是面相清瘦長臉無肉,這種人被認為是一種喜歡貪便宜的小人,由於面相不好看往往被人排斥在外,所以時間一長了內心就會產生一些極端的特點,喜歡跟別人唱反調,喜歡通過一些行為來維護自己傷害別人,這種人並不是性格壞而是被逼成不合群的人。
  • 老祖宗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咱們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看似簡單,但是卻非常有道理的名言。當我們感到困惑或者迷茫的時候不妨拿出來看一看,以便激勵著我們繼續前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 但是這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說「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什麼道理?老祖中的觀人智慧靠譜嗎
    要麼就是父母的基因遺傳,要麼就是家庭生活環境的不同,有些人由於小時候吃不上什麼有營養的東西所以看起來非常的消瘦,自然而然的會給人形成一種鬼精鬼精的感覺,但並不代表這個人會有多麼的壞。其實現在我們影視劇中有很多人也是這種長相,比如說各種各樣的反派大哥,大家基本上都是滿臉橫肉的樣子。甚至是一些黑道上的大哥,即使不需要說話一個眼神就能讓人不寒而慄,所以人們現在也對滿臉橫肉的人沒有什麼好印象。
  • 古人講積德,積陰德,那麼陰德和陽德有什麼區別呢?
    什麼叫做陰德和陽德?從小一直聽老人講:要積陰德,不給自己也可以給子孫。多年後才明白老人所說的話很有道理!那麼什麼是陰德呢?心中有善念,隨時可以積德什麼叫陽德、陰德?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所以佛法、道法和基督教裡面都講懺悔。一懺悔罪業就漸消了。那麼什麼叫懺悔呢? 你誠心的向神說出自己所犯的錯誤,警示自己的行為,再也不做壞事,改正自己欲望的私心,儘可能的做好事,這叫真懺悔。有些人隨意行惡,也去教堂懺悔,或者去廟裡、教堂捐贈,然後回家繼續我行我素的做惡,這樣的人只能等待時辰一到,惡報就到。
  • 老祖宗說「十個光頭九個富」,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不得不佩服古人在生存如此惡劣、科技如此落後的環境中仍能對世間萬物洞悉入微。大到宇宙洪荒,小至蜉蝣蟻穴,甚至連我們的頭髮都包含其中。可以說我們的古典文化幾乎涵蓋了所有與人類進化密切相關的細枝末節,而且都是一針見血鞭辟入裡。而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十個光頭九個富」乍一看讓人笑掉大牙,其實能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話大多都不是空穴來風,至少在古代這絕對是有根有據的,這句也是如此。
  • 農村俗語: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說的啥意思,啥是瑞草呢?
    在農村生活,家家都有院落,院落是人們常年居住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地方,也代表著農村的具體特徵和特有的文化,所以農村生活的人都比較重視自己的院落設計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就是民間百姓根據日常最重要常見最常的院落作為比喻來總結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 俗語「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有理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取捨取捨,有舍才有取。很少情況下會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既想要熊掌又想要魚是很難的。不管我們處在什麼處境下,我們都要學會選擇,在每一個階段都要做該階段該做的事情,不要在不適合的時間做不適合的事情。這些東西我們古代的人看得特別通透。前有孟子所說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後也有古人講:"窮不碰三藝,富不親三人"。
  • 古人常說「三寸長壽,四寸無憂」,說的是什麼尺寸?有沒有道理?
    其中就有很多俗語被大家廣泛應用,很多俗語的內容,如果我們仔細琢磨,還真覺得挺有道理的。古人的經驗之談,真的是通過親身感受得來的,我想我們應該要知道。就比如說「三寸長壽,四寸無憂」這句俗語,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過,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指的是哪方面?「三寸長壽,四寸無憂」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
  • 古人說「萬惡淫為首」?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但是淫邪並非好事,古人甚至把世界上的各種禍端的源頭歸結於淫邪,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淫邪確實有很多的壞處。一、破壞家庭在古代,青樓這樣的娛樂場所很常見,很多人因為貪念風塵,最終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諧。對於女主人來說,都不想讓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
  • 和孩子不講道理,講什麼?
    很多網友的回答都是:講道理!有多少道理都是你長大後才明白的呢?那不講道理,講什麼?01家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地方家是不講道理的地方,那講什麼?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是多少家庭,多少夫婦,又用了多少歲月,多少愛恨,糾葛在一起,梳理出來的一個結論。
  • 人到40,「落魄不思3人,沒錢不碰3藝」,一旦違背,不會有好運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農村流傳著很多通俗又好記的俗語,都是前人們總結出的道理,很大一部分放到現在仍然有學習和參考的意義,其中有句俗語叫做「落魄不思三人,沒錢不碰三藝」,經常被農村的一些老人提起,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落魄不思三人1.貴人自古人分三六九等,好壞都是在社會之中生活,而這裡不思三人之中,第一類就是貴人!
  • 「狼怕一託,狗怕一摸」,古人說的什麼意思,背後有沒有道理?
    很多民俗語我們雖然用得不多,但在特殊的時候,它們的存在就見證了古人用智慧對以前的生活做了的總結。簡單的民俗語,背後其實大有深意,而且至今大家的生活之中也可以見到它們的對我們的影響。「狼怕一託,狗怕一摸」,古人的經驗之談,背後講的則是人性。
  • 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無道理?
    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古人的經驗之談,有無道理?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會經常聽到長輩們說一些農村的常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話,小時候對這些農村的老話不是很了解,只是覺得押韻順口,無比有趣。這句老話是因為在以前蓋房子的時候,經常聽長輩們這麼說,這是裡面有什麼含義?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都處在封建歷史中,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受封建思想的禁錮,在遇到一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就習慣性地認為是鬼神搗亂,畢竟那個時代科技生產落後,人們普遍迷信。
  • 民間俗語:"人無癖,不可交",古人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
    民間俗語:"人無癖,不可交",古人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到"人無癖,不可交"這句話時,不由得起了滿肚子的疑惑:怎麼,沒點興趣愛好,還不夠格去交朋友了?但古人既然拿它當交友的標準,說明此話並非空穴來風。
  • 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古代聖賢們的經典名言名句,可以教會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說起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得不提《增廣賢文》,這一書中搜集了眾多押韻的俗語、諺語,讀了它之後,可以增長我們的所見所聞。賀紹傑國畫虎《步步高升》作品選自:聚藝上品今天要講的俗語,就是來自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一句話乍一聽讓人感覺很奇怪,兇猛的老虎都可以靠近,為什麼相熟的人卻不能太親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