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人無癖,不可交",古人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

2020-12-11 騰訊網

民間俗語:"人無癖,不可交",古人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到"人無癖,不可交"這句話時,不由得起了滿肚子的疑惑:怎麼,沒點興趣愛好,還不夠格去交朋友了?但古人既然拿它當交友的標準,說明此話並非空穴來風。

那麼,時過境遷,古人的交友標準擱在今天還有效嗎?該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呢?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有著獨特的癖好。而在社交之中出現的"毫無癖好"的人,要麼是做事滴水不漏,不肯給別人看到自己的真面目;要麼是生活渾噩,活得如一潭死水的人。而這兩種人,都不值得我們花費心思去交好。

對這兩種人進行一個深層次的分析,就能夠明白其中的緣由了。

一、不肯給別人看真面目的人,不可交

如果有一個人表現出沒有癖好的樣子,將自己的喜樂收斂起來,包裝出一個四平八穩沒有個性又無可指責的表象出來,那他究竟會出於哪種心理呢?

一是懦弱,害怕自己的喜好會使自己顯得格格不入,害怕自己的喜好會招惹出不和諧的聲音,各種瞻前顧後最終選擇不將自己的愛好告知於人。這種人缺少了血性,做事容易唯唯諾諾,又不夠誠懇,以自我為最重,甚至還會有些玻璃心。因而與之交往起來會相當的費勁,缺少朋友之間該有的爽快,因而說"不可交"。

第二種可能,則是此人心機頗深,在為人處事的時候帶著極深的城府。他從來不給別人透他的老底,從而便於讓他根據實際需要實時的偽裝自己,左右逢源。這種人以利益為最重心,因而在人際交往之中更多的是虛情假意。與之交往,一腔真情極易被錯付,因此需要謹慎。

二、生活渾噩的人,不可交

生活,需要過得有溫度,有熱情,永遠有著向前的奔頭,把日子過得輕快爽朗。

而無論面對何物何事都提不起興趣,將自己的日子過得渾噩的人,早已喪失了對生活的熱切。在這種人的眼裡,一切都是那麼的枯燥,將自己過得如潭死水,庸碌無為。寡淡的生活,隨之而來的是大批的負面情緒:壓抑、憤怒、怨恨……難得安生。

對生活萬物尚且如此冷漠,對人更是難以將真心託付。這種人的生活沒有向前的衝勁,很少有發自內心的愉悅,很難與其他人產生共情,卻容易給他人輸出大量的負能量。與這種無趣的人交往,不僅不能分享自己的苦與樂,還容易被帶入負能量圈之中,平白無故給自己的生活添加了幾筆陰暗的色調,堪稱自討苦吃。因此,與之"不可交"。

三、性情中人,最值得交往

每個人的社交精力都是有限度的。而那些大大方方將自己的興趣分享出來的人,通常是性情中人,值得我們去花費精力去欣賞與結識。能夠用愛好將自己的生活經營得有聲有色,並且落落大方地與周邊人分享的人,自身仿佛帶著一個磁場,讓周邊的人也跟著樂呵起來。

譬如,平常喜歡養花弄草的人,在與自然的不斷交互之中,總是會呈現出輕鬆舒適的生活狀態。這類人在栽培之中對生命會有萌生出更深層次的熱愛,而內心卻更加的安逸和閒適,精神更加充沛且易於滿足。

他們會在開春時節會樂意邀好友一同欣賞鮮花蓬勃的魅力,秋收時節與好友分享瓜果,與之交往更能感受到季節更替各有魅力,萬物皆生生不息,也更能感受到精神的富足。

擇友向來是重要的人生命題。"人無癖,不可交"古人之語至今依舊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最終的選擇權終究還是在自己的手上。

與之交,則為渡人;不與之交,則為自渡。但是,在沒有本領之時,還是得先老老實實將自己的生活先捯飭好啊!

相關焦點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古人傳下的識人訣竅,說的很現實
    這些學問,有的先人為了方便記憶和傳承,用簡短、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進行概括,傳承至今。其中就有這樣一句識人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兩腮無肉不可交」,說的是臉上兩個腮幫子上沒有肉的人,最好不要跟他們深交。為啥會這樣說呢?其實還有一句俗語這樣說「兩腮無肉,必定難鬥」,意思差不多。為啥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什麼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識人有術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麻面青須不可交」,什麼意思?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是說麻面青須的人不能交往,很多人認為麻面與青須是一種人,其實不然,麻面與青須是兩種截然相反的面相。麻面是滿臉麻子且凹凸不平的人,古人認為這種面相的人往往天庭尖窄,做事顧前不顧後,隨心所欲。
  • 老人言:世上最窮的人,是不會玩,沒有嗜好的人,人無癖不可交!
    俗語所以作為傳統文化的一脈,源遠流長,是老百姓要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思考,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叫,人無癖不可交,那這句話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老話說,由藝進道,就是說有意義的興趣愛好呢是可以滋養生命的,正如花兒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
  • 古人說「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什麼道理?老祖中的觀人智慧靠譜嗎
    但有些人認為「文勝於質,質勝於行」,一個人的長相和他們的內心其實是不成比例的,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注重其內心。然而,在古代人們以貌取人的現象就極其嚴重了,甚至於人們還總結出來了「兩腮無肉不可交」所謂的至理箴言。
  • 古人說「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有道理嗎?祖宗忠告
    年輕的時候相貌好壞其實並不代表內心一定好壞,原因在於年輕的時候心智還沒有完全定型。那麼相由心生有沒有道理呢?在筆者看來,多少有點道理。從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的面相去看,兇神惡煞的會讓人反感,性格基本上都好不到哪裡去;一些慈眉善目的會讓人覺得親切,性格相對都比較好一些。人有一種第一特殊感覺,從看一個人的面貌的一瞬間,就會感覺出這個人是否好接觸。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雖不能說絕對,但並非沒有道理可言
    我國有很多俗語,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那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雖然不能說絕對,但其實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其實這句話到底應該怎麼理解呢?當中講的兩腮無肉不可交,從字面意思就能夠看出一個人,如果兩腮沒有肉往裡面凹陷面黃肌瘦,這個人的面相給人感覺非常精靈而且機靈古怪,因此和這樣的人交往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的心眼很多。
  • 農村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國傳統社會裡,很多人都認為人的長相跟性格以及命運有一定的關聯。雖然現在這種說法並不被認同,但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內,由於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水平和自身視野以及知識文化的欠缺,導致很多無法通過科學解釋的事情都歸咎於命運。所以,農村老人留下了很多民間俗語,來指導和告誡子孫後代如何與人交往,哪些人能交往,哪些人不能結交。
  • 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有道理嗎?古人忠告!
    誠然,人不可能一生平坦,但讓人驚訝的是有的人一生少有險阻,而有的人卻樹欲靜而風不止,一生都難得安寧。古人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人雖然不能完全避免災禍,但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發生的概率,這就是古人的識人智慧。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或者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或者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終究無外乎知人善任。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無數的社會交往,觀面識人的經驗,也就是我們的俗語,仔細研究,很多俗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人們內心的喜怒哀樂一般都會表現在臉上,所以通過人的面相,動作以及表情等就能夠分析出這個人的想法。
  • 「人無癖,不可交」:有這三種癖好的人,是性情中人,值得交往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癖好,往往是不可以交往的,因為他沒有深情厚意;一個人如果沒有瑕疵,也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為他沒有真氣。雖然這句話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卻較為真實地展示了一個人活在七情六慾中的煙火氣息。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人無癖,不可交」。而有這三種癖好的人,往往是性情中人,值得我們好好交往啊。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有道理嗎,有什麼含義?
    摘要:古人的識人術:「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科技沒有這麼發達,當時別說電腦、手機這些高科技產品了,就連電都還沒有。當然這樣的事情一年也就一兩次,沒有電視機,沒有電影,那一般到了晚上就會圍著在大人身邊,追著他們講一些老故事。還別說,老一輩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雖然他們多數人都是大字不識一個,但是講故事是好手,每一個故事不僅精彩,而且還很生動,經常會穿插一些老俗語、農諺。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就是古人傳下來的一條識人方面的老話,這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為何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還有半句更經典,古人識人準則
    俗語是古人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隨著時代的更替,有的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的要求,而有的俗語依舊能夠給人以啟迪。這些俗語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作為後人,我們應該知曉。比如古人有種觀念叫做"相由心生",他們從一個人的相貌中就能看出這個人的人品。
  • 民間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視為兇.」
    古人常說「相由心生」,同時也說「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這些都是古人的觀人術,只是角度不同。我們的古人通過觀察人的形貌總結出了很多俗語,比如「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就是通過觀察人的樣貌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福。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
  • 「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有道理嗎
    古代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有關於識人之道的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那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樣的識人之術可靠嗎?其實,這裡的「麻面」顧名思義就是指人的臉上長滿了麻子,讓人看著很不素淨,古人認為這種面相的人往往額頭尖窄,肝火旺盛,易怒動氣,喜歡意氣用事,做事情只顧自己而不考慮他人感受,與之交往難免會受到傷害。對於這樣的說法,小編都在懷疑古人是否對臉上長滿麻子的人存在某種偏見呢?
  • 為何古人常說「龜背蛇腰不可交」?老祖宗的話,其實很有道理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經驗雜談,並且將這些經驗雜談總結為一句句的俗語。當然,對於這些俗語,人們不可不信,但是也不可盡信,需要結合現實條件來進行思考,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而在古人為我們留下的話語中,就包括了「龜背蛇腰不可交」。那麼,這句話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鷹鼻鷂眼不可交,矬子殺人不用刀」,啥意思?有科學道理嗎
    這些俗語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其中涉及到預測天氣、做人道理等等,每一句俗語都凝聚著老祖宗的智慧,等著我們做後代的去探索和學習,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俗語就是「鷹鼻鷂眼不可交,矬子殺人不用刀」,這句俗語是意思呢?有科學道理嗎?咱們一起來了解下。
  •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流傳民間面相俗語,還值得信嗎?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流傳民間面相俗語,還值得信嗎?前言 古人們經常會根據一個人的面目長相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俗語經常說,面由心生。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心境與人品都是可以從臉上看出破綻。因此,人們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時候,首先就會看這個人的面孔是不是和善。很多人都會質疑古人的俗語是否有依據可循,雖然沒有科學證明,但是古人的俗語都是他們通過生活中真實體驗總結出來的。畢竟在與一個人交往的時候,不能一見面張口詢問這個人的喜好與人品,但是卻可以觀察一個人的面目結構。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到底啥意思?
    在古時候社交也是一門令人頭疼的事情,經過許多輩人的總結,也流傳下來許多關於教導人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俗語。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
  • 「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農村俗語在教導我們什麼?
    農村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在教導我們什麼?古人們是很有智慧的,在古時候科學技術自然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所以古人們通過長期觀察天文地理、人文物語來總結出豐富的社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