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世上最窮的人,是不會玩,沒有嗜好的人,人無癖不可交!

2020-12-14 小滿講歷史123

俗語所以作為傳統文化的一脈,源遠流長,是老百姓要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思考,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叫,人無癖不可交,那這句話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老話說,由藝進道,就是說有意義的興趣愛好呢是可以滋養生命的,正如花兒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那什麼是癖好呢?

我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愛好加深,就是癖好,人的偏好可以分好多種,你比如說齊白石愛畫,李清照愛詩,王羲之愛字,再比如說唐代的茶學家陸羽他有茶癖,每天都要和朋友相約喝茶,即便是冰天雪地,即便是狂風暴雨,也擋不住他去赴朋友的茶會。當一個人沉浸自己的愛好當中,全身心的投入的時候,他就會擺脫生活中的種種煩心事,瑣事啊,那麼他這個人渾身的可能都會散發著光芒,這樣的光芒也會感染身邊更多的人,可以說人的癖好裡裡就會藏著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那為什麼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無癖不可交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癖好的人,這樣的人呢都是不太重感情的人,不重感情也就沒有珍惜,沒有生命的原動力,正常人都會有自己的愛好嘛,也都會有自己的瑕疵,有自己的軟肋,而如果一個人看上去特別完美的話,沒有任何癖好或者說缺點的話,那麼這個人肯定是不真誠,不實在的,要麼就是沒有和你交心,要麼就是刻意的隱藏自己,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人無完人嘛,沒有癖好的人,我覺得都是比較虛偽或者是比較懶散的人。

那這樣的人呢,肯定是不值得我們交往的,總而言之,癖,是無關功名富貴,功名利綠的,只關乎我們自己的內心歡喜。

人有癖好,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一種信念,癖好呢,我覺得也是對高級趣味的一種回歸吧,所以說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愉悅。

老人言,幾千年古人智慧,永遠不會過時。因為人心從來沒有變過,現在人追求的,古人也會追求,現在人喜歡的,古人也喜歡。

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有時間建議你讀一讀《老人言:讓你受益一生的老話》

古人說話,重在智慧,不愛長篇大論。言簡意賅,大道至簡。

讀起來,慢一點,再慢一點,細品文字背後的智慧。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人常說「人無癖不可與交」?老祖宗的話,其實很有道理
    而今天探討的重點,便是古人口中的一句俗語:「人無癖,不可與交」。「人無癖,不可與交」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指的是倘若一個人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就不要和他有深入的交往。這句話出自《陶庵夢憶》卷四,整句話為:「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那麼,為何古人會有這樣的感慨呢?
  • 「人無嗜好,不可深交」:有這四種嗜好的人,別怕,是易相處之人
    「人無嗜好,不可深交」。是說一個沒有嗜好的人,是不能深交的。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些片面,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個有些無傷大雅的嗜好的人,是比較真實的人,也是好相處的人,不會表現出令人不真實的聖人感,令人產生距離感。
  • 人無癖,不可交;人無疵,亦不可交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時人不解,詢問其由。王子猷指竹而答:「何可一日無此君!」北宋書法家米芾則愛石成癖,一次,他初到地方上任,見衙署中有一塊奇石,他竟穿起官服、手持笏板對石而拜,還尊稱石頭為「石丈」;後來他得到一塊天然硯石,竟然痴愛到每晚抱石入寢。
  • 人無癖,不可交
    張岱說:「人無癖,不與可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一個人若是沒有愛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對世界不再好奇,對生活不再熱愛,活得如一潭死水。這樣的人不值得交往,因為他對外物尚且如此無情,更不可能對人深情。
  • 「人無癖,不可交」:有這三種癖好的人,是性情中人,值得交往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01◆卷首語古人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癖好,往往是不可以交往的,因為他沒有深情厚意;一個人如果沒有瑕疵,也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為他沒有真氣。雖然這句話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卻較為真實地展示了一個人活在七情六慾中的煙火氣息。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人無癖,不可交」。而有這三種癖好的人,往往是性情中人,值得我們好好交往啊。
  • 人無癖不可與之交:古代文人交往之中,為何非常重視個人愛好?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明末張岱的名言,揭示了知識份子階層深刻的內心活動,揭示了他們對真性情的追求。古代文人講究意氣相投,何為意氣,大點說就是現在強調的三觀,對人生社會基本的態度,小點來說就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興趣愛好,他們是古人考察人品,經營友誼重要的參照。
  • 人生要有一個良好的癖好,人無癖則無趣
    旁邊的人打圓場說,這是是他個人愛好。汪涵搖搖頭說:這不是愛好,這是個人癖好。汪涵說明朝張岱說過一句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人沒有癖好就沒有趣味了。於是我就去百度了一下張岱這個人,他是晚明文學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崇老莊之道,喜清雅幽靜。
  • 陸遊說:人生百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
    作者 | 究究謝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一個書呆子的自白陸遊說:人生百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大概是因為小時候虧欠得太厲害吧,我長大後竟然成了個不折不扣的書迷。退一萬步說,我不抽菸不喝酒不嫖不賭,就這麼一點嗜好呢。明朝的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說過:「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你總不希望自己嫁的是一個無深情、無真氣的人吧!聽了我這番理直氣壯的高論,她也就不說什麼了。
  • 民間俗語:"人無癖,不可交",古人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
    民間俗語:"人無癖,不可交",古人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到"人無癖,不可交"這句話時,不由得起了滿肚子的疑惑:怎麼,沒點興趣愛好,還不夠格去交朋友了?但古人既然拿它當交友的標準,說明此話並非空穴來風。
  • 人無癖,不可交;擇一玉終老,足矣
    清人漲潮曾在《幽夢影》寫道:「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人無癖,則庸庸然百無聊賴,生命寡然無味。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物我兩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所以,人還是要有癖好,以此為趣,快樂度一生。無癖,則無深趣。一個人若沒有癖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便如一口乾涸的古井,在庸常的時光裡荒蕪,了無生趣。
  • 人總得有一個愛好,沒有癖好的人不值得交往,甚至於不值得相信
    明朝散文家張岱曾在《陶庵夢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無癖,不與可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大概就是:「人如果沒有癖好,就不可以和之結交,因為他不會有什麼真情;人如果沒有瑕疵,就不可以與之結交,因為他活著就像是沒有真氣。
  •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
    對於把兒子送到了宋國一事,他從來沒有告訴別人真相,只是謊稱兒子走丟了,也裝模作樣地到處尋找,但是從來沒有走出村子去找過他的兒子,他只是做些表面文章給別人看的罷。這都是掩蓋了事實真相的人。莊子稱之為「遺類」。」人總是象手電筒一樣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把自己粉飾的冠冕堂皇而憤世嫉俗。其實當你一個手指頭指著別人的時候,還有三個手指頭指著自己。
  • 讀完老舍的名言,讓人感嘆現在沒有任何嗜好的人,幾年內能買車?
    今天無意中讀到了老舍一段語錄,這段語錄是《駱駝祥子》中的,祥子可以說就是一個拉車的車夫,沒有任何愛好,他想攢錢買一輛車,對於很多人而言,在當年那個年代也是很難的一件事。即便在我們這個年代,也是很難買到車的。在當年的那年拉車的車夫,就好比我們這個年代,守在地鐵口讓人坐摩託車一樣。沒有任何嗜好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 人有癖疵,是惹人愛還是討人厭?張岱給出了答案
    張岱在《陶庵夢憶》裡寫人物,直接用人物做篇題的約10篇,比如《陳章侯》《範長白》《王月生》;篇題中人物出現、後面綴有中心詞的約15篇,比如《祁止祥癖》《朱文懿家桂》《柳敬亭說書》;篇題中沒有人物,純粹寫景狀物的卻寥寥幾篇,更多的則是以景以事以物帶出人物。無論哪一種,張岱所刻畫的人物,其形象都十分鮮明。張岱寫人物,直寫人物的突出之處。
  • 嗜好與專長, 哪個重要?
    (您有什麼嗜好?)馮諼的回答是我沒有嗜好。孟嘗君再問:「客何能?」(您有什麼專長?)馮諼說我也沒有專長。  這段對話精彩,孟嘗君把嗜好和專長分開,很有意思。專長為人服務,嗜好自己享受。專長可以掙錢,嗜好自己花錢。專長、人受環境支配,嗜好、環境受人支配。孟嘗君好像認為人應該有嗜好也有專長,他想借一個人的嗜好和專長了解那個人,而且他先問嗜好,後問專長,顯示他對個人的尊重。
  • 人到中年,再讀《增廣賢文》,方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人到中年,再讀《增廣賢文》,方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曾經我一直覺得《增廣賢文》,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國學書籍。最近閒來無事,翻閱來看。不禁感慨,老祖宗的智慧幾乎把我們踩過的坑都說完了。但是我們卻又原封不動踩了一遍。年少時,長輩交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我們總覺得老一代的思想跟不上時代,有些陳舊了。現在想想都覺得自己可笑。
  • 杜月笙有三大愛好,最「差」的愛好竟成他交友的手段,讓人學不來
    人無嗜好不可交。這是一位先賢說過的話。乍一聽讓人摸不著頭腦。於是趕緊百度一下,網上對這句話的理解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後來查到這句話是出自張岱的《陶庵夢憶》。原文是這樣的: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痴亦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氣也。
  • 一日一禪丨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一代宗師好色至此,沒有酒和女人寧願去死也不畫畫!
    人稱三百年沒有他這樣格調的筆墨,故明清之際,摹仿陳洪綬的畫家多達數千人,其作品和技法也遠播朝鮮和日本。玩菊圖在人物畫上的成就,陳洪綬壯年時由「神」入「化」,晚年則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石上橫陳古琴,包以錦繡,老人雙肘支琴遠望,若有所思。置於銅爐之上並非靈芝,卻是桃花。可見在古人眼中,桃花亦是駐顏永命的仙家之選了。用心不在焉代替了殷勤煉製,就更多了幾分荒誕和深情。正如陳洪綬所言「何事生多艱,春閒便看桃。繁華如可愛,那得恨常銷。」
  • 世上再無19世紀出生的人
    世上再無19世紀出生的人     跨越三個世紀 世界最長壽老人117歲去世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最長壽老人、義大利婦女埃瑪·莫拉諾15日去世,享年117歲1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