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癖,不可交

2021-03-05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老舍曾和一群七八歲的小孩看變戲法,戲法變完了,大家都驚呼不可思議,但有一兩個聰明的小孩說:「這都是假的!」

這讓老舍心裡堵上一大塊,恨不得立刻走開。

本該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童真年紀,卻顯得見多不怪老氣橫秋的樣子,對周遭的一切不再熱愛,難怪老舍覺得索然無味,抬腳就走。

張岱說:

「人無癖,不與可交,以其無深情也;

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一個人若是沒有愛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對世界不再好奇,對生活不再熱愛,活得如一潭死水。

這樣的人不值得交往,因為他對外物尚且如此無情,更不可能對人深情。

袁宏道說:「世人但有殊癖,終生不易,便是名士」,俗人之所以平庸寡淡,名士之所以高妙風雅,很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癖」。

如果一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愛好,認真專注地把它做好,終其一生,定成大師。

你的愛好裡,藏著你的前途命運。

陸羽有茶癖,愛茶成痴,與朋友相約喝茶,即使冰雪千裡,虎狼當道,也擋不住他去赴朋友的茶會。

如此雅趣,頓覺天地間都蕩漾著淡淡的茶香。

為尋找好茶樹,陸羽獨自行走在荒山野嶺之中,踏破芒鞋也樂在其中;

為尋找煮茶的好水,陸羽遍訪名山大川;

為煮出一壺好茶,陸羽花了五年時間設計出二十四種茶器。

更傾其一生,撰寫《茶經》,將茶帶入千萬尋常百姓家。

陸羽癖茶,一生樂呵呵地為茶忙活,終成一代「茶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地,種別的都不長,唯有種自己真心喜歡的,才會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一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找到真心喜歡的愛好,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孜孜不倦的鑽研,慢慢地你會發現,人生因此而變得熠熠生輝。

人無癖,則無趣。

人若是沒有愛好,內心沒有為之心動的事情,不起一絲漣漪,庸庸碌碌百無聊賴,人生變得枯燥無味。

梁啓超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追隨自己的本心,或是養花種草,或是彈琴寫字,或是品茶垂釣,選擇自己喜歡的愛好,生活才有趣。

王羲之愛鵝,聽說有個道士養了一群大白鵝,羽毛晶瑩似雪,王羲之欣喜不已,花重金去買鵝。

無奈道士根本不在乎錢財,只喜歡王羲之的字,說只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就把鵝送給他。

王羲之一聽立馬拿來紙筆,為道士寫了半天經,籠鵝而歸,高興得不得了。

王羲之愛鵝成痴,還特意在他住的蘭亭闢了一口池塘,專門養鵝,命名為「鵝池」。

王羲之說:「鵝是禽中豪傑,白如雪,潔如玉,一塵不染。」

癖,是對一事一物的痴迷,無關乎功名富貴,只關乎內心的歡喜。

身處政治腐敗,勾心鬥角的官場,王羲之養鵝的愛好,讓他在黑暗複雜的官場裡得以喘息。

做些與升官發財無關的事,內心會得到安寧和喜悅。

閒來無事,飲茶、種花、寫字.做一些無關功利的愛好,生活才會變得有意思。

否則整天無所事事,缺少了性情,失去了靈性,生活就會乏味無趣。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心靈有了寄託,生命會煥發新機。

儘管兩鬢已經斑白,靈魂依然風華正茂。

汪曾祺喜歡做飯,到了晚年更喜歡親自下廚。

做飯,他必須自己去菜市場買菜,他說:

「我不愛逛百貨商場,卻愛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氣息一些。」

菜市場熱熱鬧鬧,滿是人間煙火氣,能治癒疲憊衰老的靈魂,讓人重拾生之樂趣。

買完菜回來,汪曾祺便興致勃勃地在廚房騰挪轉移,將肉餡剁碎,加入蔥花,拌上醬瓜末,塞入油條段中,入油鍋炸至金黃,是汪曾祺自創的菜——塞肉回鍋油條,嚼之酥碎,聲動十裡人。

有愛好的人,一餐一飯都變得有滋有味,一朝一夕都變得詩意盎然。

對世界如此熱愛,對生活如此珍重,這樣的人,靈魂是不會衰老的。

人生須盡歡,詩酒趁年華。

餘生不長,要忠於自己的內心,活出自我,做自己喜歡的事,填滿每一個蒼白無聊的日子。

這樣,生活才會變得有聲有色,這一輩子才不算白活。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人無癖,不可交",古人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
    民間俗語:"人無癖,不可交",古人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到"人無癖,不可交"這句話時,不由得起了滿肚子的疑惑:怎麼,沒點興趣愛好,還不夠格去交朋友了?但古人既然拿它當交友的標準,說明此話並非空穴來風。
  • 「人無癖,不可交」:有這三種癖好的人,是性情中人,值得交往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01◆卷首語古人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人無癖,不可交」。而有這三種癖好的人,往往是性情中人,值得我們好好交往啊。
  • 人無癖,不可交;人無疵,亦不可交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曾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清代文人張潮有一次帶著弟子去山中遊玩,他看到山中景色時,突然對弟子說道:「你看這山裡的景物,都是兩兩相伴的!」
  • 「人無癖,不可交」,什麼樣的朋友值得深交?
    人活在世,離不開人際交往,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什麼人不能交往,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無癖,不可交。」人若是沒有愛好,沒有為之心動的事情,內心不起一絲漣漪,缺乏激情的人生會變得無味。這樣無趣的人,誰又願意與他交往呢?
  • 人無癖,不可交;擇一玉終老,足矣
    清人漲潮曾在《幽夢影》寫道:「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人無癖,則庸庸然百無聊賴,生命寡然無味。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物我兩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詩魔」白居易詠道:「人皆有一癖,我癖在書章」。大玩家王世襄一生癖好無數,大鷹、蟋蟀、明式家具......為了馴服大鷹,他六七夜不睡覺,把鷹熬到聽話為止。
  • 老人言:世上最窮的人,是不會玩,沒有嗜好的人,人無癖不可交!
    俗語所以作為傳統文化的一脈,源遠流長,是老百姓要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思考,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叫,人無癖不可交,那這句話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老話說,由藝進道,就是說有意義的興趣愛好呢是可以滋養生命的,正如花兒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
  • 交友必要有書癖
    交友必要有書癖於恢看書絕對能夠上癮,並且上癮的程度不亞於菸酒。看書看習慣了,一旦沒有書看是很難受的,正像喜歡抽菸的人需要煙料來刺激口腔一樣,喜歡讀書的人也需要新的內容來刺激不安分的大腦。不愛看書總是會說讀書無用,愛看書的人則不會在意有用還是無用。俗人急功近利,只愛看眼前的蠅頭小利,所以他們不愛看書,只喜歡刷手機。只有明智的人才會把眼光放得長遠,所以明智的人讀了書之後就更加明智了;同樣,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創造出更加先進的思想,再反過來促進自身素養的提升。落魄的文人只有與書為伴,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 人無信,不可立;人無品,不可交
    垃圾社交,不如獨處,只有與對的人同行,我們才會在陽光之下,深感人間值得。人無信,不可立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是我們第二個身份證。生活中,有的人會因一些蠅頭小利而失信於人,殊不知,上當受騙的,都是那些信任他的人。錢沒了,可以再賺,誠信若是丟了,便不可再次擁有。失信之人,難行寸步。魯迅說過:「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古人傳下的識人訣竅,說的很現實
    其中就有這樣一句識人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兩腮無肉不可交」,說的是臉上兩個腮幫子上沒有肉的人,最好不要跟他們深交。為啥會這樣說呢?其實還有一句俗語這樣說「兩腮無肉,必定難鬥」,意思差不多。為啥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這是老祖宗的觀人術,一看一個準
    「兩腮無肉不可交」,是老祖宗觀人的一種方法,這樣的面相,其實就是「尖嘴猴腮」,在古代人的眼裡,這樣的面相是非常不好的。「兩腮無肉不可交」的下一句是「滿臉橫肉為兇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是非常實用的,雖然在這些話包含了一些迷信的成分,但是這些古話也是他們在長久的人生中累積的人生經驗,相由心生,就是這樣來的。
  • 人生要有一個良好的癖好,人無癖則無趣
    旁邊的人打圓場說,這是是他個人愛好。汪涵搖搖頭說:這不是愛好,這是個人癖好。汪涵說明朝張岱說過一句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人沒有癖好就沒有趣味了。於是我就去百度了一下張岱這個人,他是晚明文學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崇老莊之道,喜清雅幽靜。
  • 為什麼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話才更熟悉
    但是一般人又喜歡娶面部肉乎的女人進門,她們通常說這樣的女人有福氣,也會給夫家帶來福運。今天說起人們的面部相貌,不是看什麼樣的女人有福氣,而是介紹一句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就不單單指女人了,包括所有人你,是不是先摸了摸自己的臉,看看是否肉乎?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兩腮無肉不可交」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今天,我們要討論就是流傳很廣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以及後面一句的內涵。「兩腮無肉不可交」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一個兩腮沒什麼肉的人,就一定不要和他深交,而所謂「兩腮無肉」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尖嘴猴腮」,這樣的人的確給人一種「尖酸刻溥」的感覺。腮幫上沒肉的人有一點像「狐狸」的面相,男人往往給人一種陰險狡詐的感覺,而女人則給人一種嫵媚的印象,自然人們都不太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往。
  • 古人說「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什麼道理?老祖中的觀人智慧靠譜嗎
    但有些人認為「文勝於質,質勝於行」,一個人的長相和他們的內心其實是不成比例的,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注重其內心。然而,在古代人們以貌取人的現象就極其嚴重了,甚至於人們還總結出來了「兩腮無肉不可交」所謂的至理箴言。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經典是下半句,卻少有人知
    自古以來,人們交友都是交謙謙君子,而並非陰險小人,和怎樣的人交朋友自己就會成為怎樣的人。如果交到一個好的人,那麼自己這輩子會有貴人相助,一帆風順。如果交到了小人,那這一生便不會順遂。不過小人與君子可不是一朝就能分辨出的,如果想摸清底細,那就只有慢慢來往,畢竟人都擅長偽裝。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總結出了哪些人可以交,哪些人不可以交。
  • 民間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視為兇.」
    古人常說「相由心生」,同時也說「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這些都是古人的觀人術,只是角度不同。我們的古人通過觀察人的形貌總結出了很多俗語,比如「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就是通過觀察人的樣貌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福。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雖不能說絕對,但並非沒有道理可言
    我國有很多俗語,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那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雖然不能說絕對,但其實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其實這句話到底應該怎麼理解呢?當中講的兩腮無肉不可交,從字面意思就能夠看出一個人,如果兩腮沒有肉往裡面凹陷面黃肌瘦,這個人的面相給人感覺非常精靈而且機靈古怪,因此和這樣的人交往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的心眼很多。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臉上沒有肉的人,不可以有過多交往。這句話說得就是,臉上沒肉的人,最好不要相處交往。那麼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01 兩腮無肉不可交 「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兩腮上不長肉的人,面相上給人一種城府很深的感覺。是個有心機的人,而且古代描寫奸詐小人時,會在他的面部進行誇張的敘述。
  •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識人智慧
    雖說這些老祖宗留下來判斷人的方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也不能說一定就是正確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話確實在我們生活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就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說的又是我們身邊的哪種人呢?
  • 「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農村俗語在教導我們什麼?
    農村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在教導我們什麼?古人們是很有智慧的,在古時候科學技術自然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所以古人們通過長期觀察天文地理、人文物語來總結出豐富的社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