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這是老祖宗的觀人術,一看一個準

2020-12-24 華夏文物

「兩腮無肉不可交」,是老祖宗觀人的一種方法,這樣的面相,其實就是「尖嘴猴腮」,在古代人的眼裡,這樣的面相是非常不好的。「兩腮無肉不可交」的下一句是「滿臉橫肉為兇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是非常實用的,雖然在這些話包含了一些迷信的成分,但是這些古話也是他們在長久的人生中累積的人生經驗,相由心生,就是這樣來的。

在古代人看來,猴子是一種狡猾的動物,猴子的兩個腮幫子是凸出來的,就像鳥的喙一樣,尖嘴猴腮就是形容這類長相的人,這類長相的人也應對著「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因為在古代人看來,長成這樣子的人,都是十分狡猾的。其實他們的懷疑也不是不無道理,因為很多狡猾的人就是長成這樣子的。很多人都說,想要了解一個人,不能從他的外表去判斷,要從他的內心去判斷,這也不是不無道理,因為現在的人都太會偽裝自己了,哪有不狡猾的人呢?

古代人是很注重「福氣」這樣的事情的,例如耳垂大的人,就會有人說這個人有佛相,是福氣的體現,那尖嘴猴腮的人就剛好相反了,在古代人的眼裡,這樣的人就是缺少福氣的,看起來就不討喜。從某些角度來看,這些話語也不是不無道理,因為一個人若是活得坦蕩自如,他的面相就會比較寬闊,看起來很有「福氣」,若是一個人整日發愁,他的五官就會比較「緊縮」,整日愁眉不展,這個人就會看起來非常的難以接近,甚至可以說「面露兇相」。

總結出這兩句話的老人,是從兩個方面去總結的:瘦和胖。一個是瘦的人如果兩腮無肉,就不可交,因為這樣子的人,是尖酸刻薄的長相,他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斤斤計較,在古代,吃不好的人才會瘦到兩腮無肉,生活上的拮据,難免會讓這個人變得小氣不已。一個是胖的人,「滿臉橫肉是兇相」,滿臉橫肉是什麼樣子的呢?就是胖胖的臉上布滿了一道道的「痕跡」,這樣的人,會讓人感到害怕。

這是因為經常露出兇相的人,才會使得自己「滿臉橫肉」,若是這個人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他即使有著胖胖的臉,也不會布滿褶皺的痕跡,只有經常兇別人的,表情猙獰的人,才會「滿臉橫肉」。這樣的人脾氣都比較暴躁,不容易接觸,在現實裡,確實是經常兇別人的人,才會滿臉橫肉。好脾氣的人,都是笑呵呵的,這樣的人,只有在眼部周圍有著許多的皺紋,壞脾氣的人,經常露出猙獰的表情,才會滿臉都是「兇相」。

對待陌生人,不能總是以貌取人,但是以貌取人也不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一個人的相貌、氣質都與這個人的脾氣和性格息息相關,有時候從外表就很容易能夠看出一個人是否是可靠的人、可交往的人了。

相關焦點

  • 古人說「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什麼道理?老祖中的觀人智慧靠譜嗎
    但有些人認為「文勝於質,質勝於行」,一個人的長相和他們的內心其實是不成比例的,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注重其內心。然而,在古代人們以貌取人的現象就極其嚴重了,甚至於人們還總結出來了「兩腮無肉不可交」所謂的至理箴言。
  • 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受教了
    而在古人的這些傳統智慧中,老祖宗的觀人術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智囊全集》中就有一些觀人方法,被稱作"半個聖人"的曾國藩早年研究《智囊全集》,並結合書中內容加以應用,最終寫了一本觀人看人的《冰鑑》。其實歷史上絕大多數能成大事的人,都有自己的識人之法。
  • 「兩腮無肉不可交」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今天,我們要討論就是流傳很廣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以及後面一句的內涵。「兩腮無肉不可交」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一個兩腮沒什麼肉的人,就一定不要和他深交,而所謂「兩腮無肉」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尖嘴猴腮」,這樣的人的確給人一種「尖酸刻溥」的感覺。腮幫上沒肉的人有一點像「狐狸」的面相,男人往往給人一種陰險狡詐的感覺,而女人則給人一種嫵媚的印象,自然人們都不太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往。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術
    這是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在幾千年的社會文化發展中所衍生而來的說法。一個人,他的心裡在想什麼,有時候,是會反應在臉上的。所以,很多人慣用「面相」來觀人,在這個過程中,便有這麼一個說法,在老一輩人當中,經常可以聽到——「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俗語,不過,在這後邊兒,還有一句更是經典,不過,這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而在馮夢龍所寫的《智囊全集》中,就教給了大家一些觀人的方法。晚晴名臣曾國藩年輕時就對《智囊全集》非常的痴迷,後來,他還結合書中的內容,寫出了一本《冰鑑》。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凡是那些成大事的人,都具備一定的識人能力。在古代,有一句俗語非常流行,叫做「兩腮無肉不可交」。
  •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流傳民間面相俗語,還值得信嗎?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流傳民間面相俗語,還值得信嗎?前言 古人們經常會根據一個人的面目長相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俗語經常說,面由心生。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心境與人品都是可以從臉上看出破綻。有句老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簡單來說,就是在交朋友的時候,要觀看這個人是不是兩腮無肉,如果臉上沒有肉,在交往的過程中還是需要謹慎一點的。古人覺得兩腮沒有肉的人,給人一種狡猾奸詐的感覺,在與其交往的時候要多加注意。在很多電視劇裡,一般壞人都是找一些兩腮無肉的演員來演。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我們沒有辦法去看透一個人的品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交往,老祖宗因此總結出來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腮幫沒肉的話,這樣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最好是不要去交往的。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什麼道理?老祖宗的觀人智慧,真現實
    文/一度歷史觀V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都非常熱衷於關人數這個東西,其實這件事情在很久之前的古代,早就已經有人研究的非常透徹了,而且在民間也留下了不少的俗語傳說,不知道關於「兩腮無不可交」這句話,大家都有沒有聽過呢
  •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識人智慧
    雖說這些老祖宗留下來判斷人的方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也不能說一定就是正確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話確實在我們生活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就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說的又是我們身邊的哪種人呢?
  • 「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有道理嗎
    古代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有關於識人之道的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那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樣的識人之術可靠嗎?其實,這裡的「麻面」顧名思義就是指人的臉上長滿了麻子,讓人看著很不素淨,古人認為這種面相的人往往額頭尖窄,肝火旺盛,易怒動氣,喜歡意氣用事,做事情只顧自己而不考慮他人感受,與之交往難免會受到傷害。對於這樣的說法,小編都在懷疑古人是否對臉上長滿麻子的人存在某種偏見呢?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曾在《智囊全集》中,也提到了"相由心生"這個詞,這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一個人不能從外貌上判斷。只有相處久了,才能認清對方。話雖如此,但是古人卻很相信"觀人"術,喜歡通過觀察人來預測一個人今後的行為。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更狠,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識人向來是一件難事。一個人到底值不值得交往,單從表面是不可能完全看出來的。有些人看起來溫和有禮,但說不定哪天就捅你一刀;有的人,看起來看起來脾氣極差,但說不定哪天就會幫你一把。所以正如鬼谷子所說的「執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單純從面相上去判斷一個人的為人,那是無法了解全面,容易出現偏差的。那麼,到底要怎樣才能識破一個人呢?
  • 民間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視為兇.」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說的就是結交朋友的禁忌。兩腮無肉不可交——交朋友要謹慎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就很好理解,說白了就是腮幫子上沒有肉的人不要和他交朋友。因為兩腮無肉的人臉型相對瘦小,看起來和狐狸的臉型相似,所以這樣的男人看上去會給人一種陰險狡詐的感覺,而女人則顯得比較狐媚。
  • 為什麼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話才更熟悉
    但是一般人又喜歡娶面部肉乎的女人進門,她們通常說這樣的女人有福氣,也會給夫家帶來福運。今天說起人們的面部相貌,不是看什麼樣的女人有福氣,而是介紹一句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就不單單指女人了,包括所有人你,是不是先摸了摸自己的臉,看看是否肉乎?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下半句更加精彩,早知道早受益
    所以對於如何交友,老祖宗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這句俗語老話,想必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那麼這句話從表面意思來理解,說的是一個人如果面頰上面沒有肉,就不要去深交。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就要問了,為什麼老祖宗有這樣的說法,難道真的是在以貌取人嗎?事實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相由心生」的觀點。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總結出了一套完整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一個人的理論,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完整地闡述了古代的觀人之術。
  • 「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啥意思?為何古人深信不疑?
    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條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那這條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主要是老祖宗的一些識人術。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面對陌生人,必須多一層防備,才能讓自己免受傷害。而在老祖宗的經驗總結中,有以下特徵的人,最好不要與他們往來。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經典是下半句,卻少有人知
    不過,古代的人們更多的是依靠面相來判斷這人可交還是不可交,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好壞是可以通過臉來看清。面相屬於易學,最早可以記錄到春秋時期,那個時候便已經在上層開始流行了,很多的貴族在選擇家族繼承人的時候就是通過看面相選擇的,最早的面相書籍是《麻衣相法》。因為面相所使用的地方非常廣泛,久而久之,在生活中便也傳出了很多的俗語,例如:「兩腮無肉不可交」,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老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一句更精彩,真不是以貌取人嗎?
    這句話牽扯到到了古代的「識人術」,古代老人勸解後代總是說「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善良的人千篇一律,而小人總是善於偽裝,毫無防備的我們不小心就容易著了他們的道,因此察人之術顯得尤為重要。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