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視新聞報導了福海公寓內隱藏著很多公司,很多都是堂而皇之地掛牌營業,甚至還有一家按摩院,群租現象也是比比皆是。當時,南京東路街道的相關負責人是這麼表態的。
南京東路街道社區發展辦副主任:如果一旦確認公司、群租是非法的,我們肯定通過教育局、房管辦、工商、城管等等幾個方面聯合執法,把這個特別影響居民的這個情況,把它堅決取締掉。
居民們告訴記者,經過上次新聞坊的曝光以後,這邊的群租和居改非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目前這種情況又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我手上這張表是居民提供的統計表,整棟樓有十家群租、九家公司還有一家按摩院,於是Knews記者吳浩亮前往實地進行了調查。
記者來到四樓,只見A室門外赫然掛著"祥康專業保健按摩"的銘牌。再坐電梯來到28樓,一出電梯門,只有左右B、C兩套房子,卻沒有見到安全通道。記者以尋找安全通道為由,敲開了掛著英文銘牌的B室大門,只見裡面辦公設備一應俱全,還貼著"香港財經臺"的標誌,"安全出口"被圈在了屋內,前面堆了眾多雜物,根本無法通行。同樣,28樓C室也把安全通道圈了進去。
居民們說,這幢樓裡開公司的情況比比皆是,大量人員進出,不僅電梯等設備損耗嚴重,居住安全也得不到保證。每天送餐的、快遞的人員進出不下200人次,加上此地物業公司不作為,導致如今任何人都能隨意進出公寓,偷竊事件也經常發生。
同樣存在安全隱患的還有群租。記者從居民提供的統計表上隨機選取了幾家:15樓D座大門敞開,門口堆放著大量的雜物,私拉的電線猶如蜘蛛網,盤根錯節,150多平米的房子被分割成8間;6樓C座的客廳放著很多上下鋪,就像是集體宿舍。
聽著居民無奈的講述,可見這個小區的群租、居改非真是夠厲害的。那麼我的問題就來了,取締之後反而愈演愈烈的情況,當地的管理部門難道不知道麼?
記者首先來到小區物業,上海科拉勝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福海公寓管理處的一位負責人雖然不願意面對鏡頭,但他承認,對於大樓裡群租和居改非的情況,他們確實沒有辦法制止。目前也只能看見一家通報一家,因為許多公司在這裡也屬於歷史遺留問題。
而福海居民委員會副書記於濱則表示,去年經媒體報導後,街道組織了聯合執法,也取締了部分公司。至於群租的問題,之後也一直在整治,但目前來看似乎收效不大。前幾周他們剛剛對群租戶進行過整治,其中一戶當天晚上就恢復了原狀。因為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出租用房都屬於外省市的業主,他平時不在上海,首先在溝通上面就有問題,另外跟二房東溝通也沒有用的,因為他們只管保證自己的經濟利益,進行取締以後經常會「死灰復燃」。
隨後,記者又來到南京東路街道了解情況,對於群租現象屢禁不止的問題,街道房管辦主任楊克勤表示,這一方面是因為福海公寓周邊餐飲、按摩店等比較多,群租的需求較大;另一方面是執法確實也有難度,現在關鍵是裡面住的人沒辦法趕走,因為法律上對類似情況的管理沒有明確,拆除群租房後要把人徹底也杜絕在外,還是要聽聽公安方面有什麼好辦法。
南京東路街道平安辦負責人陳曉東則表態說,接下來,他們也會結合黃浦區對相關整治計劃,對群租現象加強整治頻率和力度。至於居改非的問題,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這幢樓內還有3、4戶居民的房產證上寫的是綜合樓,屬於商住兩用性質,他們也在督促這些居民儘快更換房產證。
隨後,記者又向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了反映,對方排查後發來公函表示,大樓內發現涉嫌改變公司登記事項的企業7戶,他們已經發出了《責令整改通知書》,逾期不改正的話他們會立案查處。另外一直大門緊閉的3戶,他們也會繼續加緊核實。
而對於治理群租和居改非,資深媒體人、社區問題專家周駿也提供了另外一條思路,那就是不一定非得完全依賴政府相關部門,居民也可以通過業主大會來實現自己的主張,維護自身的權益。
小區裡的問題,通過業主大會來解決,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思路。在這方面其實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問題是很多小區的業主大會制度還不夠完善。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相關部門現在能夠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的話,以後,小區裡的很多矛盾可能就會迎刃而解,自己也能避免類似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