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育最大的缺失,是缺乏閱讀、寫作和邏輯訓練

2021-03-01 小花生網

檁子:FT中文網檁子一直在看的,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叫《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實驗失敗了嗎?》,關於通識教育,文章裡說得很清楚很有意思:

「通識教育」也常作「博雅教育」,對應的英文表述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 , 在中文裡卻常被誤解為文科教育。實際上「Liberal Arts」 源自拉丁文 「artes liberales」,意為「自由人的技藝」,目的是培養足以參與城邦公共生活的自由人。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學裡,這種教育被概括為「自由七藝」:文法、邏輯、修辭、幾何、天文、算術、音樂。其中文法、邏輯和修辭這三藝(trivium)是核心,其餘四藝(quadrivium)則是高階課程。與通識教育相對的,是強調學以致用的專業教育或職業教育,無論目標職業是否光鮮亮麗。接受了通識教育的學生當然可以選擇去矽谷或華爾街,但以去矽谷或華爾街為目標的高等教育一定不是通識教育。近年來國內一批知名高校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通識教育計劃,如北京大學的元培學院、復旦大學的住宿書院、浙江大學的竺可楨學院等。

這篇文章有點長,大家有興趣可以點擊 「閱讀原文」,去FT中文網看看。文中有一個部分,卻和我們現在的中小學教育有很大關係,篇幅不長,但對問題的描述很精闢,特別摘取給大家看看:

在中國大學的課程表中,通識課程邊緣化並不是最嚴峻的問題;教育最大的缺失,不是一個數學系的學生的課表中沒有詩歌鑑賞,或一個中文系的學生不知熱力學定律為何,而是缺乏閱讀、寫作和邏輯訓練。

在中國教育體系中,閱讀和寫作的訓練竟然主要安排在中學階段。

中學英語課程僅限於初級語言教學,因此實際上僅有語文一科涉及實質上的閱讀和寫作,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語文教學奠定了國人的思考方式和智力習慣。

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大誤區在於重視文採遠勝於理據。

語文老師當然應該引導學生欣賞文字的美感,但除了抒情和審美,學生更應該掌握如何用文章求知、思考和論辯。

中學語文課本中選入了太多《滕王閣序》這類以意象生動、音韻鏗鏘見長的美文,結果學生將大量時間耗費在琢磨詩眼和警句上,卻沒有學到如何批判性地閱讀一篇文章。

老師對課文表現出的虔誠,簡直如同牧師宣講《聖經》。課文被默認為盡善盡美,乃至一個標點也可能蘊藏著微言大義。我上初中時有一篇課文是魯迅先生的《論雷峰塔的倒掉》,教學重點之一是分析文章以句號而不是嘆號結尾體現了作者何種態度。

要知道《論雷峰塔的倒掉》首先是一篇議論文,一個標點的使用再精妙,還能比文章本身的思想性更重要嗎?作業和考試反覆要求學生分析標點符號,卻從不引導學生思考魯迅對法海的批判基於何種倫理原則、是否言之成理,實屬捨本逐末。

不會讀文章,自然也不會寫文章,議論文尤甚。

我上了大學後,逐漸發現中學語文老師教的論證手法背後存在諸多陷阱,此後又耗費了不少功夫掙脫舊習。

拿中學時論證命題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引證法為例。和學術文獻中的引用截然不同,中學所教的「引證法」指的是在議論中引用世人公認為正確的常識、名言、警句、諺語等作為論據。這種論證手法實在大有問題。

首先何為「世人公認」?這世界上有人是教徒,有人是無神論者;有人信奉平等,有人認為等級制度才是合理的;有人崇尚暴力,有人愛好和平。一般來說,一個人只知道自己和某些特定人群相信什麼,卻不大可能確知全世界人的共同信條。

其次,「世人公認」的理論也可能是錯的。比如持有種族歧視觀點的人或許會真誠地相信本種族的優越性是舉世公認的。

使用「引證法」的學生常求助於《名人名言大全》這類參考書,但為什麼哲人或專家說的話就一定可以給論證增添份量?實際上有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就叫做「訴諸權威」。很多人經常嘲笑「民科」,但他們這種論證手法不正是從中學作文裡常見的「孔子說」、「馬克思說」延續下來的嗎?

檁子補充一下:

作者在這裡提到邏輯訓練的問題,這個問題,與智商關係不大,其實都是方法論和思維模式的問題。《邏輯,中國與歐洲教育的巨大差距》這篇文章裡對此做過闡述:

這個是系統差距,從小學開始,歐洲主要國家的孩子,已經學會了老師布置課題——學生分組分解課題——分頭研究子課題——自行閱讀延展材料和參考教材——小組開會總結提煉觀點——修正原始課題和觀點——補充材料——撰寫報告——修正報告並練習Presentation——最終提交作業 這樣的流程化的邏輯處理模式。

這樣的課題學習方式,對閱讀量和閱讀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歐洲比較好的學校的學生們,閱讀量是驚人的。閱讀廣度和深度也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雖然,目前國內頂級名校做的也還不錯,但是和歐洲孩子做出來的作業的深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語。

而在哈佛大學任教的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對這個問題也曾表達過看法:

西方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訓練小孩子的表達能力,無論語言和文字的技巧都得到良好的訓練。一般來講,受過這種訓練的孩子都能夠毫無困難地在集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科研的成果,因此他們在課堂上能夠自由發揮自己的意見而得到老師跟同學的重視。我們常常講,中國的學生為什麼到了美國念研究院,討論的時候比不上國外的學生,我想這是他們從小訓練出來的一個結果。

除了語言以外,推理是西方教育很重要的一環,因此數學是中學和大學最受重視的一門學科。歐氏幾何定理不見得對社會有直接貢獻,可是它的推理方式卻是最有效的邏輯訓練。以前,美國主要的大學非常看重兩門學科,一個是語言,一個是數學。語言和數學不能夠得到高分的話,他們基本上不會考慮接受你做他的大學生。最近還加了一個寫作的能力,三門,語言、數學和寫作,這三點是美國所有學校最重視的訓練。

本文節選自《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實驗失敗了嗎?》,者為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化學生物學博士,現居紐約從事科研

關於閱讀、寫作和邏輯,這是我們之前受歡迎的推送: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公眾號: xiaohuasheng99

每天推送國內外最優秀的教育資源

周一:國外優秀教育資源推薦

周二:英文原版經典童書團購

周三:國內外實用有趣的教育方法

周四: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中文優秀圖書

周五:電影、動畫、音樂、紀錄片

周六:美好生活畫報

周日:引發深度思考的教育文章

相關焦點

  • 閱讀、寫作和邏輯訓練——我們教育最大的缺失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語言和寫作決定人的發展潛力我們教育最大的缺失,是缺乏閱讀、寫作和邏輯訓練作者|田禾看到一篇FT中文網文章,叫《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實驗失敗了嗎?》這篇文章有點長,文中有一個部分,卻和我們現在的中小學教育有很大關係,篇幅不長,但對問題的描述很精闢,特別摘取給大家看看:在中國大學的課程表中,通識課程邊緣化並不是最嚴峻的問題;教育最大的缺失,不是一個數學系的學生的課表中沒有詩歌鑑賞,或一個中文系的學生不知熱力學定律為何,而是缺乏閱讀、寫作和邏輯訓練。
  • 中國教育最大的缺失:缺乏閱讀、寫作和邏輯訓練
    顧名思義,元培本是北大模仿美國精英大學的一次實驗,初衷在於為全校推行通識教育鋪路。招生簡章將元培的特色表述為:低年級通識教育,高年級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學生原則上自由選擇專業。新生教育第一課,院長叮囑我們記住四個字:君子不器。元培學院的通識教育理念無疑帶有激動人心的理想主義色彩,然而理想和現實之間到底有多大落差呢?
  • 田禾:中國教育最大的缺失:缺乏閱讀、寫作和邏輯訓練
    顧名思義,元培本是北大模仿美國精英大學的一次實驗,初衷在於為全校推行通識教育鋪路。招生簡章將元培的特色表述為:低年級通識教育,高年級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學生原則上自由選擇專業。新生教育第一課,院長叮囑我們記住四個字:君子不器。元培學院的通識教育理念無疑帶有激動人心的理想主義色彩,然而理想和現實之間到底有多大落差呢?
  • 如何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開始寫作訓練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明確一下自己寫作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文字能力和自我表達的能力,還是為了促進思考,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或是為了追求自媒體的商業變現?其實,前兩種類型的寫作和商業本質上並沒有衝突,只不過它們的商業價值並不是體現在流量上,而是體現在內容上。
  • 中國教育缺失大盤點
    在網友們因為「挺韓」還是「頂方」而引發口水戰時,網友「衣冠神州」的一篇博文《讓韓方之戰變成我們的普通邏輯學教材》卻指出:雙方的論辯簡直「不忍卒讀」,到處充斥了邏輯謬誤,而這也暴露了國人邏輯思辨能力的缺乏。  「衣冠神州」稱,自己是美國在讀的碩士,但因為之前沒有學過邏輯課,也沒有學過科學的研究方法,所以自己的論文只得了C++。
  • 閱讀寫作課——批判性思維教育的入口
    我認為,中小學的語文閱讀和寫作課,可以作為批判性思維教育改革的入口。教師可以將相關課程改造成培育探究和論證能力的課程,訓練學生基於問題閱讀研究、收集信息、鑑別真假、提出觀點等能力。閱讀教學「問題多」對於當下的大多數閱讀教學,我認為主要存在量少、質次、結構不合理、效率低下等問題。首先是量的問題。
  • 衡水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用「公式」,教學生做閱讀理解和寫作
    初中語文的閱讀理解和作文是很多考生失分的「集聚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更新,中考對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名著和經典文學作品從課外閱讀變成了課本必讀;假期課外讀物從閱讀變成了讀完寫讀後感。
  • 精神缺失是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
    老人是寶,如此觀點無疑對當下的教育是一劑良藥。當下的教育,有很多困難,但是精神的缺失無疑是最大的問題。一個人之所以職業倦怠,拈輕怕重,主要的問題在於精神缺乏。思想軟弱,怎麼能高高挺立。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是無法發現工作的美好,也不可能對生活充滿著趣味。有人說,我只想安心教課,別的什麼事都不想管。
  • 這位在復旦教授創意寫作的85後才女作家說,中國孩子寫作的最大問題...
    在帶教MFA(創意寫作專業)研究生的過程中,張怡微發現了這一代年輕學生在寫作上的通病:缺乏邏輯,思維跳躍,上下文寫得不是一回事。而這個問題的根源,可能與他們從小未曾接受系統的「工具化」表達訓練有著極大的聯繫。事實上,關於語文教育、閱讀和寫作,張怡微的很多觀點都頗有些衝擊外灘君原有的認知:中學語文的目標不是培養作家,而是訓練「工具化」的準確表達。
  •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邏輯謬誤?
    ,還要加強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對此,我們可以學習邏輯學知識,同時了解英文寫作中的一些常見邏輯謬誤,避免在寫作中出現相同的問題。證明「蘋果手機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機」的論據是「沒有其他公司生產的手機能和蘋果公司的一樣好」,這裡論點和論據也是等同的。要證明蘋果手機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機,正確思路應該是說明蘋果手機的硬體性能和使用體驗都是世界上最好的。(2)因果謬誤因果謬誤(Causal Fallacy)是指未有充分證據便輕率斷定因果關係的不當推論,這也是英文寫作中最常出現的一個邏輯問題。
  • 我們欠孩子一門真正的寫作課 ...
    語文雜誌《新讀寫》的首席編輯鬱土讀了徐賁的文章,深有感觸,由此反思國內的作文教育:"說理」寫作在小學、初中作文教學中缺失,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習慣」的形成... 是時候給學生補上「批判能力掃盲」這一課了!
  • 訓練寫作即間接訓練閱讀
    這是一本指導年輕人閱讀寫作的書,書中告訴喜愛閱讀和初習寫作者哪些是閱讀寫作的坦途,哪些是彎路。朱光潛是20世紀享譽中外的美學大師,也被譽為「青年人的導師」,不僅因為他從年輕提筆作文開始,就為青年人寫作,更由於他曾經做過中學教師,又在大學裡長期任教,比較了解青年人的想法,樂於為他們的人生困惑指點迷津。
  • 學生作文不是搞文藝,大多數的寫作訓練根本就是錯誤的!
    我們大多數人的寫作,是為了把一件事情說清楚,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邏輯,達到說服別人、形成良好溝通的目的;而不是要寫美文,發表文藝作品。所以,學校這種把修辭當重點的寫作訓練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根本是錯誤的。造成的結果是,孩子學了十幾年的苦逼寫作,踏上工作崗位後還寫不出一點像樣的工作報告,以至於影響職業前途。這種明顯不合理的事情,早改早好!本文來源:臺灣《親子天下》雜誌。
  • 高品質英語閱讀與寫作專欄——開篇
    不過請注意,我們說的是高品質的閱讀——讓孩子能讀準,還能讀懂、讀通,有所思考和見解的閱讀,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吧?英文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是國外學生多年童子功、升學基本功!而在國內,長期以來因為我們都在關注英語成績,而不是關注閱讀和寫作後面真實思考能力的訓練,兩個誤區沒有得到很好地澄清:1、「讀準讀過≠讀懂讀通」,高品質的閱讀,閱讀的準確性和理解力二者都要做到。
  • 美國人為何有如此強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美國教育從小就比較重視閱讀能力,從小學開始,老師就會提供各種不同的閱讀材料讓大家閱讀,然後根據閱讀寫作各種有意思的論文。到高中階段,他們做的研究性論文更是大大開啟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而這種思維更是中國同學最欠缺的,缺失這樣的思維直接會導致學生無法很好的完成各類寫作任務。閱讀和寫作是貫穿美國整個教育的,可以說這兩項基本能力的缺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 在美國大學讀了兩年研究生,最驚訝的是同班同學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第一節口述歷史的方法論課,教授布置的閱讀量就是一二百頁。
  • 一年內託福總分從87提到110,閱讀和寫作雙滿分!他是怎麼脫胎換骨的?|一對一提分案例
    託福閱讀和寫作雙滿分,是長期努力換來的實力提升。我們特地邀請到潘同學的閱讀和寫作老師,為大家分享託福滿分的制勝法寶。8月份的時候,我們開始了第二輪的託福一對一課程,主要從內容展開和語言兩個角度把關。每節課基本分成兩個部分:作業問題反饋和不同話題的破題訓練。從思路拓展的角度,基本每節課都會覆蓋不同的題目類型,包括政府、工作、教育等等。從段落展開的角度,有一些技能需要反覆練習強化才能夠變成下意識的動作,比如想問題不要想的太深入,容易陷入思維怪圈當中。
  • 閱讀課堂建立的邏輯與順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名言被教育者和學習者奉為圭臬。誠然,對於缺乏教育機會且教育科學研究落後的時代,持之以恆地大量閱讀確實是領會文章主旨、悟出寫作技巧的不二法門。但隨著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科學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都得到了革命性的更新與發展。
  • 美國同步閱讀與寫作進階課,讓你的英文讀寫脫胎換骨!
    每周啃四五百頁書是常態,因為在國內缺乏系統的閱讀訓練,英文閱讀速度太慢,每天生不如死,嚴重失眠。《紐約時報》說:「在亞洲的很多學校裡,設置大量課堂討論是相當反常的。皮埃爾教授認為,如果把一群美國學生放在中國學校的課堂上,他們將會變成一群合不攏嘴的話匣子。」 「中國學生英語水平有限。
  • 考研英語備戰之寫作篇——如何訓練精讀和寫作?
    寫作可以檢驗學生對於詞彙、語法、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等綜合能力的運用情況,有很大難度。此外,寫作對於漢譯英有極大幫助。可以說,練好寫作,等於同時練習詞彙、語法、表達和語言邏輯,一舉多得。然而,最重要的東西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東西,寫作也不例外,很多同學之所以不擅長寫作,抱怨寫作太難,是因為懶於訓練。
  • 閱讀和寫作時間如何分配
    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教學時間的限制,可能常常抓起寫作來有些捉襟見肘。但回答這一問題不難,一看課表,二看卷面分值。先看課表。如果各校沒有變更,按照我們課程時間安排,每周有兩節連排課,這兩節連排課有的註明了作文課,有的沒有註明。我們一周按5課時計算,作文時間應該佔到2/5。再看作文分值。